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23 03:05:34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砂土液化不變性理論————作者:陳國興;吳琪;Charng Hsein JUANG;
摘要:由于地震動和海浪的隨機性、可液化土的多樣性以及砂土液化機制的復雜性,當前對液化機理、多因素影響下超靜孔隙水壓力(ue)的增長規律及液化觸發準則等基礎問題仍存在爭議。陳國興等基于數十年的研究,提出了砂土液化不變性理論。該理論揭示了循環加載下可液化土的閾值不變性及控制循環行為與固-液相變的內在規律不變性,構建了基于物理力學關聯不變性的場地液化評價普適新范式。該理論包括以下四方面:...
考慮運轉工況的風力機結構體系抗風沙性能對比研究————作者:于蛟;李鋼;余丁浩;
摘要:我國規劃在荒漠化區域建設4.5億千瓦風電光伏基地,而這些區域又是多風沙地區,風力發電機在此類地區有1/10到1/6的時間都處于沙塵環境,導致風力機支撐結構所受荷載種類和失效風險增加,因此,對風力機支撐結構的抗風沙性能進行研究對于荒漠化地區的風力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不同風速不僅導致支撐結構所受風沙荷載存在差異,還將引起風力機發電控制系統對葉輪轉速進行調整,而不同運轉工況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葉輪轉速上,不...
基于相場法的高壓電脈沖-水力壓裂巖體裂縫擴展規律研究————作者:饒平平;王俊瑤;金瀟;崔紀飛;
摘要:為研究高壓電脈沖-水力壓裂巖體裂縫擴展規律,以流體力學、斷裂力學、損傷力學為基礎,基于相場法,利用數值軟件,研究了水壓和高壓電脈沖聯合作用下巖體初始裂縫的演化特征,并對巖體裂縫長度的增長值以及巖體的損傷情況進行了描述。研究結果表明,電壓、水壓、地應力、注水速率及能量釋放率對巖體裂縫長度和巖體的損傷均產生一定影響。具體而言,隨著水壓和電壓的增加,巖體的損傷致裂程度加劇。當地應力從8 MPa減小至6 ...
基于CPTu數據的陽江海域黏土循環強度評價方法研究————作者:毛健偉;高尚;吳琪;
摘要:在堤壩、海上風力發電機、海底管線、海上石油平臺、防波堤等海洋工程的設計與穩定性分析時,海床地基土的循環力特性及其評價方法是重要科學問題。為了系統探究海洋黏土的循環強度及其評價方法,對陽江海域黏土開展了不排水循環三軸試驗和原位孔壓靜力觸探試驗CPTu。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海上風電場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可靠的巖土勘察指導。試驗發現:海洋黏土的循環特性與陸域福建標準砂有顯著差異。海洋黏土在循環荷載作用下以受...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W7.8和MW7.5地震序列近斷層速度脈沖變化特征及震源影響分析————作者:黨志穎;曹澤林;王可意;孫志宇;
摘要:2023年2月6日土耳其東南部東安納托利亞斷裂帶發生了MW7.8和MW7.5兩次強烈地震,同一斷裂帶同日發生的兩次大地震均觀測到近斷層速度大脈沖,本文研究了土耳其地震序列脈沖型地震動特性及震源影響特征。首先,收集了兩次地震水平分量地震動觀測記錄,基于小波識別算法分別提取出28條和8條速度脈沖記錄,分析了脈沖記錄的空間分布特征以及速度脈沖周期、反應譜放大系...
靜壓壓實工藝對工程渣土固化土強度影響的試驗研究————作者:王欣正;孔綱強;陳永輝;唐葉新;姚冬雷;
摘要:工程渣土和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是解決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以改性硅藻土、磷石膏和電石渣為環保低碳固廢基固化劑,對蘇州市基坑開挖工程渣土進行固化資源化試驗;以改性硅藻土∶電石渣∶磷石膏=0.39∶0.23∶0.38的配比為固化劑(摻量8%),探討壓實工藝中初始含水率和壓實壓力等因素對固化土壓實度和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規律,以壓實壓力與壓實時間作為控制壓實度進一步影響強度的變量,細化壓實工藝對固...
基于模態參數修正的橋梁地震易損性分析方法研究————作者:李寧波;朱清帥;周宇;束慶東;程才;
摘要:為深入研究在役橋梁的地震易損性,考慮到有限元軟件建模過程中系統參數不確定問題,基于BP神經網絡修正了的橋梁模型。以我國華東地區某變截面連續梁橋為例,依托Midas Civil軟件進行精細化建模,以橋梁的動力響應作為輸入,以結構參數作為輸出,根據橋梁實測模態對初始有限元模型進行修正,修正結果表明BP神經網絡能使模型誤差由22.92%降低到4.58%,提高計算精度。結合《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范》中橋梁隔...
樓板約束對裝配式耗能剪力墻受力性能影響研究————作者:張皓;楊思偉;李宏男;郭鑫;
摘要:為研究樓板對豎向拼縫干式耗能連接的裝配式剪力墻受力性能的影響,建立了三種不同的裝配式耗能剪力墻有限元模型,一片未設置樓板的裝配式耗能剪力墻試件(PC-0)、兩片設置不同形式現澆樓板的裝配式剪力墻試件(PC-1、PC-2),其中PC-2試件采用了減小樓板約束的簡易構造措施。對上述三個試件進行低周往復加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數值模擬分析,初步研究了樓板約束對裝配式剪力墻受力性能的影響。并通過采取簡易構造措...
不同上部結構高寬比的土-樁-隔震結構體系地震響應分析————作者:單志承;于旭;莊海洋;吳曉飛;
摘要:為探究高寬比因素對柔性地基上基礎隔震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基于ABAQUS有限元軟件建立了四種不同高寬比的傳統抗震以及基礎隔震框架結構模型,針對不同場地條件,建立柔性和剛性兩種地基上的隔震結構模型對比,分析SSI效應對不同高寬比隔震結構地震反應規律及其隔震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高寬比增加,隔震結構樓層加速度峰值隨層號增加先減小后增大,隔震層位移不斷減小,隔震效率逐漸降低,但不同高寬比結構隔震效率...
基于協同流壁面射流模擬帶傾角下擊暴流方法研究————作者:何偉;張宇;劉千權;
摘要:考慮下擊暴流研究主要基于沖擊射流模型,但對射流傾角的研究有限,且縮尺比較小不利于下擊暴流風場特性研究。為此首先基于計算流體力學研究了帶傾角沖擊射流的風場特性,得到了傾角對下擊暴流出流段的風速衰減系數表達式,然后針對壁面射流可得到大尺度下擊暴流出流段風場,但忽略了傾角對風速衰減的影響,因此引入協同流以減小射流周圍黏性阻力,并采用煙跡風洞試驗和計算流體力學方法,得到了協同流對風速衰減的系數表達式,最后...
調諧液體阻尼器-高層結構的實用抗震分析方法————作者:鄒萬杰;梁敏容;李創第;葛新廣;經承貴;
摘要:針對設置調諧液體阻尼器(TLD)的高層結構在隨機地震動激勵下的響應求解方法復雜的問題,基于有限元動力分析技術和功率譜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頂層設置TLD的高層建筑結構在胡聿賢地震激勵譜下動力響應譜矩的簡明封閉解法。首先,根據TLD線性力學模型,建立TLD-高層建筑結構耦合地震動方程,再利用有限元分析技術獲得高層建筑結構動力特性,重構以實模態表示的TLD-高層建筑結構等效動力學方程,解決了復雜受控結...
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高層建筑附加粘滯阻尼參數優化研究————作者:孫寶印;曾禎睿;孫天舒;張喆;
摘要:基于有限元時程分析方法是高層結構振動控制優化設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其計算量大、耗時嚴重,應用于實際工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克服這一缺陷,提出了一種高效的基于梯度投影法的粘滯阻尼器優化設計策略。考慮到地震動的不確定性,該策略以多條地震動作用結構得到的最大均值層間位移角為目標函數,限制總阻尼系數及各層阻尼系數上限值,通過振型分解法得到結構的層間位移響應,利用梯度投影法進行阻尼器參數優化。在8度多遇...
第七屆全國防災減災工程學術會議(三號通知)
摘要:<正>-2025年5月16日-18日甘肅蘭州-由《防災減災工程學報》編委會發起的“全國防災減災工程學術會議”始于2011年,十四年間分別在南京(2011)、哈爾濱(2013)、深圳(2015)、武漢(2017)、南寧(2019)、北京(2023)成功舉辦了六屆,并發展成為防災減災工程領域的高水平學術品牌會議。第七屆防災減災工程學術會議將于2025年5月16-18日在甘肅蘭州舉辦,本次會議將以“面向...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征稿簡則
摘要:<正>《防災減災工程學報》是以防災減災工程為論述主題的學術期刊,主要報道國內外在地震、地質巖土、颶風、火災和爆炸等災害對工程結構和基礎設施系統的極端作用、損傷和破壞效應以及防災減災工程對策等方面的前沿學術研究論文和應用性科研成果。尤其歡迎以下稿件:(1)為重大決策性問題提供科學依據,或為防災減災工程領域各分支學科前沿課題的重要科研成果,或對該學科領域有推動作用的新概念、新理論,或有推廣價值、思路新...
CoSim:一個用于多過程、多相態及多尺度分析的耦合模擬器————作者:徐文杰;周乾;馮澤康;張楊楊;王君豪;陳雍之;歐陽鵬浩;
摘要:多過程、多相態、多尺度(“3M”)是自然界及工業、工程領域共同面臨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值計算是現代科學研究和工程分析的重要范式。從“3M”的物理力學機制出發,以不同數值方法的優勢為基礎,發展耦合算法實現數值方法間的優勢互補,形成以算法間的“耦合”為特色,并以GPU并行加速為支撐實現大規模、高性能計算分析,研發了新型的高性能數值計算平臺—耦合模擬器(CoSim)。CoSim軟件目前涵蓋固體力學、流體...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鈍體尾流時空預報————作者:劉軍樂;沈其慶;謝錦添;胡鋼;
摘要:湍流在機械工程、流體力學、土木工程等領域中廣泛存在。以往,湍流信息獲取主要依賴數值模擬和風洞試驗,但數值模擬花費時間長,風洞試驗經濟成本高昂。新時代技術發展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因其高效、高精度和可信賴等特點受到工程領域廣泛關注。本研究構建了Turbulent Flow-Vision-Transformer(TF-ViT)的人工智能算法,TF-ViT可以基于數據驅動的方式來實現時空序列的湍流預報。具...
爆炸荷載下基于子結構的RC框架抗連續倒塌分析————作者:蔣認;師燕超;黃宏;張季;董晶亮;莊海洋;
摘要:結合建筑結構爆炸災害調查和精細化數值仿真手段,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爆炸損傷范圍和連續倒塌分析計算效率進行研究。基于LS-DYNA建立RC框架結構數值模型的正確性,提出了爆炸荷載下基于子結構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抗倒塌分析方法,包括從爆炸損傷區域中選取子結構和計算子結構的邊界條件。通過對典型的5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與提出的子結構方法在爆炸荷載進行抗倒塌分析,比較提出的子結構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研究結果表...
響應面參數篩選與智能算法優化的有限元模型更新————作者:吳道奇;杜軻;駱歡;馬加路;聶桂波;
摘要:在當前工程和科學研究中,由于大規模結構優化問題中的有限元模型受到高計算成本和復雜性的限制,引入響應面模型成為克服這一挑戰的有效途徑,研究人員可在保持相對準確性的同時顯著降低計算成本,為結構設計和優化提供更為可行和經濟的解決方案。然而,面對復雜模型擬合響應面時,考慮到個體差異和高成本的靈敏度分析,傳統參數篩選導致了模型更新的準確性和效率下降。為解決參數篩選問題,本研究以一棟26層框架剪力墻結構有限元...
巖土振動信號分布式光纖監測的離散元建模研究————作者:王藝澄;閔寅通;劉春;李萬翀;
摘要:分布式光纖傳感(DAS)可獲取實時的工程事件振動信號,識別這些信號的特征有利于預警和規避工程災變風險。為系統地探究不同條件下的DAS信號特征,基于高性能離散元軟件MatDEM,建立了巖土體振動信號DAS監測模型,采用彈性Clump模型構建光纖結構體并實時記錄相對應變數據,并結合外場重錘下落試驗的DAS振動信號數據,從信號的時域特征、頻域特征以及信號在振源參數影響下的變化規律三個方面驗證了模型的合理...
2024年7·10湖北秭歸張家紅屋場滑坡基本特征與成因機制研究————作者:鄧茂林;彭旭;魏東;左清軍;梁之康;周夢婷;蘇鵬民;朱曉涵;李雨洲;童率;
摘要:為了深入研究張家紅屋場滑坡的形成過程和成災機理,為我國山區存在類似條件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減災防災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通過現場調查和鉆孔資料分析,結合降雨數據和數值模擬方法,探討滑坡發生的動力學過程和成因機理。現場調查及鉆孔資料分析結果表明,滑坡滑體物質為第四系碎石土,土石比6∶4;滑面為基覆界面呈“光面”型特征,坡體后緣匯水面積為27 545 m2。數值模擬結果表明,...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常見問題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