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17 16:28 熱度:
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生于萊茵河流域中最古的都市伯恩。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稱為“維也納三杰”。
摘 要:《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的天才所獲得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這部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巨作表現了高度奮發的熱情,反映了貝多芬對時代的感觸和認識。這部作品以其生動、深刻的音樂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紀初期歐洲人民反對封建、反對侵略的英雄面貌。《熱情奏鳴曲》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成熟時期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特殊教育論文發表,奏鳴曲,熱情,音調,情節,快板,變奏
貝多芬的一生寫了很多鋼琴曲,每首鋼琴曲都表現出了他在鋼琴演奏上的成就和他的特性。尤其是他寫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推崇為鋼琴音樂藝術的頂峰。當我們要選擇一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時,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第23號“熱情”。
《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的天才所獲得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熱情”的名稱是漢堡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并非貝多芬親自命名。原來的曲名是《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作品57號)(獻給弗朗茨.馮.布龍斯維克伯爵)。這部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巨作表現了高度奮發的熱情,反映了貝多芬對時代的感觸和認識。這部作品以其生動、深刻的音樂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紀初期歐洲人民反對封建、反對侵略的英雄面貌。它所表現出來的深刻悲劇性、激烈的矛盾沖突、頑強的斗爭精神,在貝多芬和他的前人海頓、莫扎特等的同類體裁的作品中是非常罕見的。《熱情奏鳴曲》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成熟時期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貝多芬對他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有著復雜的體會和不滿。列寧曾特別喜愛這首奏鳴曲,不止一次地被這部熱情洋溢和充滿時代反抗精神的音樂所激動,稱贊它是“絕妙的,人間所沒有的音樂”。羅曼・羅蘭則稱這首奏鳴曲是“火焰般的急流在花崗石的軌道上”。烏遼貝舍夫稱它為“火山式的奏鳴曲,既狂熱又崇高的作品”。可以看出, “火”字形象地反映了這部作品的特點。
《熱情奏鳴曲》構思于1804年,這一年正是貝多芬心境沉重的一年。這年拿破侖稱帝,這使貝多芬大為震怒,對拿破侖的英雄形象徹底破滅,對熱愛自由的幻想性作品也表示失望,他憤然撕毀了題寫獻給拿破侖的《英雄交響曲》的一頁,從此,他認識到自由必須人民自己去爭取。而此時,不斷加劇的疾病和對于音樂家來說無法忍受的耳聾、愛情友誼的痛苦折磨、內心的孤獨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構成了產生這痛苦悲劇作品的前提土壤。貝多芬雖然對法國侵略者十分厭惡,但他對法國人民十分狂熱,對自由、對民族獨立仍是富于極大地熱忱,這一時期,貝多芬精神上受到了優秀革命思想的鼓舞、考驗。他從失望中重新站立,并從悲劇中獲得了堅強的力量,促使了他能以飽滿地力量繼續與邪惡斗爭,使他能以堅強的意志從耳聾和失意的命運中攀上他人生的最高峰。在《熱情奏鳴曲》中所表達的熱情振奮精神比貝多芬過去對英雄性的理解更為明確,它是人民的、革命的英雄性,這首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是客觀的、英勇的、人民的、革命的。
《熱情奏鳴曲》的音樂從第一個音符至最后一個音符都富有感情,充滿了強烈的感受,感情和理智、激情和思維在這兒是統一的。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很快的快板(Allegro assai)以很簡明的材料進行了巨大的戲劇性發展,表現了英雄在積極地探求,在充滿信心地向命運、向大自然、向社會的一切邪惡勢力進行殊死的艱苦斗爭。樂章主要主題是由兩個緊密聯結又有戲劇性對立的動機組成,前半部分表現出壓抑的情緒,是一種警覺的期待和內心的顫動,好像表現出有重大事件即將發生的預感。后半部分表現出了對光明的渴望和探求,其內心的暴風雨又被外部世界的暴風雨所充實。副主題莊重明朗,是和諧優美的音樂,它的音樂形象顯得堅定而充滿信心,表現了英雄對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副主題在音調、節奏方面與主要主題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鮮明的對比。展開部的情節都是圍繞著苦惱探求和堅定雄壯兩個形象展開的,有美好向往的破滅、有不可遏制的熱情、有波瀾壯闊的斗爭,呈示部的所有主題性格在這里都得到了更為深刻的發揮,矛盾在這里體現的更加尖銳。再現部的三連音伴奏背景給主要主題增加了令人激動地氣氛,樂思變成了一股無法停息的、強大的熱情巨流。副主題則具有了一種嚴峻悲壯的色彩,呈示部中的“命運”動機在這里變成了一片隆隆聲,顯得焦急不安,但對光明仍充滿了信心。“斗爭并沒結束,勝利還沒到來”,這是第一樂章的真正結論。
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帶變奏(Andante con moto, with variation)。表現英雄凝神思索,陶醉在美妙理想中的情景。此樂章是一首變奏曲,猶如一首莊嚴的心靈之歌。樂章至始至終充滿了內在的善良和高尚的情趣,充滿著古希臘精神的寧靜,繼續表現著貝多芬深刻的思考,它同激昂奔放、暴風雨般的第一樂章形成了絕好的對比。樂章由端莊的主題和三段變奏曲構成,音樂安寧幸福。樂章變奏的主題是由第一樂章主要主題的第二動機產生,具有穩重、莊嚴的氣質,像是稠密的合唱音響,奇妙鎮靜、充滿了無限的深情和表現力。第一變奏以左右手交替的八分音符進行,低音聲部均在切分的步伐中表現,是一個富于主題的單純變奏。第二變奏以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平靜進行為基礎,在分解和弦均勻的輕微的晃動中,左手的低音聲部旋律清晰浮現,避開了第一變奏里到處可見的切分。第三變奏是該樂章最杰出的部分,它建立在進一步細分的三十二分音符進行織體基礎上,左右兩手進行主題旋律,交替鳴奏,是對美好理想的強烈憧憬,活躍的節奏使原有莊重氣氛逐漸明亮,變的更加親切。在此樂章中闡述了“世界時美好的,邪惡是暫時的”的哲理性結論。
第三樂章,終章,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又把人們帶入到緊張熱情的氣氛中,表現出英雄頑強堅毅的反抗精神。這是一個力量充沛、 勢不可擋的白熱化終曲樂章,在這狂風般的急速音樂中,交織著火焰般的激情、痛苦的悲愴和懾人心魄的威力,持續著幾乎不停地排山倒海式的音響,猶如萬馬奔馳、風暴席卷,表現了時代潮流奔勇向前的氣勢。整個樂章回到了與第一樂章同一風格的斗爭中,表現了渴望勝利的真摯感情。右手彈奏的快速流動音型與左手果斷短促的節奏音型,構成了萬馬奔騰的畫面,使得整個樂章情緒更加緊張熱烈,宛若波濤澎湃般的戰斗。樂觀、果敢的精神在此得到了加強,表現出了人民的力量和戰斗的豪情。樂章以極為發達的奏鳴曲式寫成,呈示部開頭連擊減七和弦的序奏轟鳴,是呼號般的號角,把人們從沉思中驚醒,疾馳的旋風般下行十六分音符暗示了即將到來的主要主題,把人們引進了緊張熱烈的戰斗氣氛中,將戰斗、考驗和勝利等的復雜思想過程進行了全面的展開。副主題展現了人們在斗爭中經受戰斗洗禮,鍛煉意志和決心,充滿強烈的反抗精神,英雄在暴風雨般的背景上掙扎、反抗,斗爭氣氛顯得十分宏大。展開部完全建立在呈示部材料的基礎上,并融入了一個全新的、節奏果斷的新主題,進一步鞏固了戰斗中的決心和必勝信心。再現部將“命運”動機弱奏引進,主要主題的再現表示了激烈斗爭再度爆發。樂章的結尾達到了斗爭的高潮,在沸騰的音流達到頂點時,插入了一個急板,使結尾更具震撼力。F小和弦用暴風雨般的登高從高音區下降到低音區,爆發出鋼琴所能發出的最強音,最后在三個錘擊般的主和弦中精彩結束全曲。
貝多芬在同一時期里平行創作的幾首樂曲,采用了略加變化的同一個動機,是他作曲上的一大特點。可以說,在《熱情奏鳴曲》中聽到了他在第五交響曲中所表現的強烈的情感爆發,同時也看到了貝多芬在任何事物面前都不屈服的斗志。
在形式上,《熱情奏鳴曲》表現了貝多芬的獨創精神,創作手法自然、靈活。他將“普羅米修斯的不安的靈魂”和被剛強意志所克服的狂瀾般的情感,理智地組織在古典式的、嚴整、純潔的音樂形式里,音樂語匯樸素、簡潔、精確。
參考文獻
[1] 志鳥榮八郎(日)著.包容譯.西洋音樂名作故事.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6
[2] 豐子愷著.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10
[3] 鄭興三編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9
文章標題:特殊教育論文發表貝多芬《熱情奏鳴曲》音樂賞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243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