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20 14:38 熱度: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全方位的急劇轉型時期,傳統價值觀念逐漸崩潰,面對日益復雜的多元價值選擇環境,部分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困惑、觀念上的沖突和心理上的失衡而產生了偏差行為。針對日益增加的青少年偏差行為各單位或部門雖然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矯治,但收效卻不是很大,且社會工作介入明顯不足。本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談論青少年行為偏差,并認為社會工作的介入,將會對青少年行為偏差的預防與治療起到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教育學刊,社會工作,青少年,行為偏差
一、青少年偏差行為
(一)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界定及類型
偏差行為,也可以說是偏離行為或越軌行為。社會學家沙蓮香認為:“偏差行為是人們在遵守社會規范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指背離、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雖然不同的學者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界定不盡相同,但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偏差行為的概念是社會學的概念,是相對于社會規范行為而言的。簡言之,我們可以將偏差行為界定為背離或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
(二)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現狀
在當今中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青少年行為偏差現象,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主要社會問題。經調查,筆者發現,青少年偏差行為現狀如下:1.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從犯罪性質看:盜竊、搶劫犯罪等各類案件俱有出現,并且均有上升趨勢,而又以盜竊犯罪居多。從犯罪身份看:在校學生或是輟學在家的學生人數大幅增多;2.自毀行為比率較高: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調查表明,25%被調查學生想過自殺;13.3%浙江中小學生曾計劃自殺;上海市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3.不良行為時有發生,當前青少年不良行為諸如:賭博、早戀、網癮等問題相當突出。
由此可見,我國青少年行為偏差的問題愈發嚴峻,我們一定要加大對青少年行為偏差的重視。
二、青少年偏差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行為偏差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筆者主要從五各方面進行分析:
(一)自身因素
青少年學生正好處于身心發育走向成熟的動蕩時期,有人把它稱為“多事之秋”。一方面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迅速發展,出現“成人感”,它是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的“黃金時代”。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青少年學生特別是獨生子女身心發展錯位,生理上成熟了,但心理上尚未成熟,盡管他們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愛玩好動,喜交朋友,但由于缺乏鑒別力、判斷力和選擇能力,較易受不良習氣的影響,極易發生心理問題和障礙,出現問題行為。
(二)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是個體社會化的第一個驛站,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結構不全等都是促使青少年越軌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偏差主要體現為溺愛型和粗暴型教育方式。這兩種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此外,破碎的家庭也是導致青少年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單親家庭下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孤僻,感情冷漠,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在心理上產生憤世情緒。由于對社會、對生活有一種敵視的態度,極易受壞人引誘、利用,或因生活所迫而墮落。
(三)學校教育環境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重智輕德,忽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由于這種教育剝奪,使一部分青少年學生在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方面長期處于不利地位,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后進生對學校生活適應不良,或者被貼上“問題”或“不良”的角色標簽,促使他們與教育、學校或家庭對立,容易在各種不良環境因素的誘導下產生偏差行為。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青少年道德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與個性,忽視多種教育渠道的相互滲透和多種教育方法的靈活運用。由此,道德教育成為與青少年格格不入甚至對立的東西,導致青少年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知行脫節”甚至產生偏差行為。
(四)社會環境因素
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當今社會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期,傳統的許多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受到挑戰,而新的價值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青少年面對新事物、新思潮缺乏正確的判斷依據,不知如何適從。于是,在道德失范的社會環境中,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腐朽的東西便乘機侵蝕著青少年的心靈。
(五)同輩群體因素
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同輩群體。在現代社會中一部分青少年更傾向于得到同輩群體的認同。一方面,在與同輩群體的交往中,他們得到的是一種釋放,快樂、尊重、友情和無憂無慮,同輩的連結基本上大于家庭對他們的連結;另一方面,他們由于受同輩的壓力而做出趨同群體的行為,無條件地遵從群體的理想、行為標準和道德觀念,因而青少年不良群體往往會成為偏差行為孕育的場所。
三、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行為偏差的必要性
(一)現行矯正方法缺乏針對性
我國當前針對青少年偏差行為主要采取的方式有法制教育、工讀學校矯治等方式,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青少年行為偏差的矯治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但是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方式還是存在很多弊端的:矯治多為法制教育,教育方式單一;多種矯正機構和資源沒能夠有機的聯系起來;矯治人員對行為偏差青少年存有偏見;缺乏專業的青少年行為偏差矯治人員等。
所以我國目前對青少年偏差行為介入的現狀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此,筆者認為,社會工作的介入能夠有效地彌補這些不足。
(二)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契合
社會工作的價值倫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對青少年行為偏差的介入過程中,基本的價值理念主要包括:首先是接納,社工應當理解和看待案主的真正的自我。其次是可塑性,社會工作對人的一個基本看法就是:相信每個人在一定條件下都是可以改變的,也即相信人具有可塑性。最后是個別化,社會工作者確信:任何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生理特質和生活經驗。此外,每個人在環境、信仰、個性、興趣、天賦、動機、目標、價值觀、情緒和行為模式等方面都有極大差異。所以,不能用先入為主的觀點和態度來判斷他們所面對的問題,也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來實施矯正。 (三)社會工作理論基礎的契合
在社會工作生態系統理論下,青少年行為偏差產生的根源不單純是個體內在的原因,很多情況下是由于環境資源的不足與障礙,是多種原因互動而形成的。因此,社會工作在對青少年行為偏差進行介入時,不僅要對他們進行直接的服務工作,也要對服務對象問題進行生理、心理、社會、經濟、政治動力的全人系統分析預評估,同時進行個案倡導、社會政策、及公共計劃等宏觀的間接工作,以有效地協助行為偏差青少年與其環境間的調和度。
社會工作領域另一大視角――優勢視角,它是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避免了將問題的原因歸咎于個人,消極地看待工作對象的缺陷。優勢視角下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社會工作介入,就是強調社會工作者和偏差行為青少年的溝通與合作,強調人類精神的內在智慧,強調任何弱勢者都具有內在的轉變能力。
三、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為矯正中的運用
社會工作在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矯正中具有優勢且很有必要,因此,我們要采取一些途徑介入青少年偏差行為矯正領域,讓社會工作在該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得到政府和大眾的認可。在此,筆者認為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社會工作的三大直接工作方法―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方法為青少年偏差行為矯正提供服務。
(一)以個人或家庭為對象的個案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者可以有效運用個案工作方法,針對每個偏差青少年或者家庭的不同特點,綜合運用心理社會治療、人本治療、理性情緒治療、結構家庭治療等模式對偏差青少年進行心理咨詢、人際交往輔導、生活方式輔導,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種活動。在對家庭進行個案治療與輔導時,可以幫助增強家庭重建功能,減少壓力事件,使家庭盡善盡責,從而發揮家庭的功能。比如,可以通過開展親子教育、住宅服務等活動,為偏差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二)連接同輩群體的小組工作方法
小組工作就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去協助案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以增強案主的社會功能。青少年在小組中獲得的經驗將有助于組員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和行為習慣。因此,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治療模式、互動模式等幫助偏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同輩社交方式,并盡可能建立同輩正向支持網絡。社會工作者可以把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集合在一起,成立成長小組,爭取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小組活動上,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集體活動,共同分享彼此的快樂,在參與中逐漸了解和接觸社會。還可以把那些已經成功走出偏差行為陰影的青少年組織起來,與偏差青少年一起組成一個互動小組,開展朋輩輔導,成員之間進行積極互動,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使他們得到教化,以此來激發他們的信心。
(三)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為目標的社區工作方法
從地域社區的角度看,社會工作者可以將社區居民組織起來,整合社區內的有效資源,更好地為偏差青少年提供服務。社區要注重完善青少年工作的專職機構,設立偏差青少年輔導中心,建立與社區發展相適應的社區教育機構,以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社區居民應該消除對偏差青少年的社會排斥心理,采取接納的態度來對待他們,要承認他們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并且想方設法與他們一起克服困難,引導他們回歸主流社會,使其遠離偏差行為。從功能社區的角度看,要把偏差青少年作為社區工作的對象,將他們組織起來,動員他們參與社區建設。
總之,要通過綜合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三大方法對青少年的偏差行為進行有效的輔導與治療,給予他們充權,構建、家庭、學校、社區良性互動的育人網絡平臺,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幫助偏差青少年重新回歸主流社會,使他們不再被進一步邊緣化。這樣,不僅可以預防犯罪行為的發生,達到社會功能的恢復,還可以增強偏差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以促進其全面健康地成長。
青少年偏差行為不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發展,而且對于家庭和社會都會產生不良的后果。關注青少年的發展,預防和矯正他們的偏差行為,對于提高青少年自我成長能力、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青少年偏差行為的治療與矯正刻不容緩。社會工作是一個助人自助的專業,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優勢性可以為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矯正發揮很大的作用。
文章標題:中國教育學刊投稿要求青少年行為偏差及其矯正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2443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