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11 16:55 熱度:
[摘要]周至縣現有耕地75.76萬畝,年生產作物秸稈40萬噸左右。雖然采用了秸稈直接還田及過腹還田、秸稈制造燃氣等利用方式,但目前全縣秸稈的利用整體仍處在簡單粗放的水平,仍然以秸稈燃燒作為主要利用手段,秸稈還田率較低,隨意丟棄、焚燒等污染環境的現象仍然存在。針對這些現狀,提出了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工程論文發表,秸稈資源,利用現狀,對策
秸稈簡單來說是指不同農作物生產的副產品。作物秸稈營養成分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約5%,纖維素含量在30%左右,還含有一定量的鈣、磷等礦物質,1噸普通秸稈的營養價值平均與0.25噸糧食的營養價值相當。秸稈作為重要的生物質資源,總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總能量相當。秸稈燃燒值約為標準煤的50%。專家測算,每生產1噸玉米可產2噸秸稈,每生產1噸稻谷和小麥可產1噸秸稈。我國每年可生產農作物秸稈6億多噸,如全部用來燃燒,可折合約3億噸標準煤的熱值。如全部用作飼料,折算相當于1.5億噸糧食。因此作物秸稈是寶貴的資源,若能合理利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不可估量。
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秸稈看作是農業副產品,存在著重糧食生產、輕秸稈利用的傳統觀念,一直未能將秸稈有效利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秸稈主要用作燃料的功能進一步弱化,而多余的秸稈因其重量輕、體積大、數量多、不易運輸、自然腐解時間長等特點,處理難度較大,極大的影響了我縣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制約了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也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本文對我縣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周至縣作物秸稈利用現狀
周至縣現有耕地75.76萬畝,以小麥、玉米、獼猴桃、蔬菜生產為主。其中小麥栽培面積40.49萬畝,玉米40.30萬畝,其他經濟作物35.27萬畝,年可適宜規模開發利用秸稈30多萬噸。目前,我縣種植業秸稈產生與各種去向情況見下表:
統計數據顯示,全縣秸稈年產量為39.89萬噸,其中田間焚燒0.38萬噸(占0.95%),隨意丟棄0.48萬噸(占1.20%),還田14.21萬噸(占35.62%),堆肥0.12萬噸(占0.30%),飼料8.78萬噸(占22.01%),燃燒12.73萬噸(占31.91%),原料3.34萬噸(占8.37%),其他去向0.05萬噸(占0.13%)。
從上述可以看出,目前我縣秸稈的利用整體仍處在簡單粗放的水平,仍然以秸稈燃燒作為主要利用手段,秸稈還田率較低,隨意丟棄、焚燒等污染環境的現象仍然存在。
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措施
國內外大量研究及實踐表明,秸稈綜合利用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擴大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是開辟新的農業經濟資源和拓寬農業經營領域的戰略選擇,是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重要措施。同時,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可以避免秸稈焚燒和廢棄、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質量。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開發以農作物秸稈等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燃料、肥料、飼料,加強生物質產業技術研發、示范、儲備和推廣,是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的朝陽產業”,這為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指明了方向。西安是我國中西部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目前正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而周至縣作為西安市管轄范圍內的農業大縣,西安都市農業發展的城市后花園,地處關中一天水經濟發展要道,更應該通過必要技術措施使秸稈綜合利用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以下是針對我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提出的六條技術措施:
1.玉米秸稈機械粉碎還田
玉米收獲后,使用秸稈粉碎機直接將留在地里的作物莖稈和葉進行就地粉碎,并拋撒于地表,補氮后翻埋入土,再進行播種。根據我們的試驗,玉米秸稈還田比未還田平均每畝增產小麥38.9千克,增產率12.5%,若再增施5千克純氮,每畝增產48.3千克,增產率15.7;玉米秸稈還田還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4%~3.1%,土壤容重降低0.18g/cm3。玉米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十一五”期間在全縣推廣40多萬畝。
2.小麥高留茬覆蓋還田
小麥機械收獲時留高茬30厘米左右,然后通過機械或人工作業,把高茬就地深翻25厘米,然后進行夏播。小麥留高茬覆蓋還田技術分軟茬播種和硬茬播種。我們的試驗示范表明,小麥高留茬還田平均每畝增產玉米22.7千克,增產率9.0%,若再增施5千克純氮,畝增產玉米37.3千克,增產率14.8%,若再增施10千克純氮,畝增產玉米51.8千克,增產率20.5%;若畝施12千克純氮和畝施10千克純氮產量基本一樣,若畝施15千克純氮和畝施10千克純氮產量也基本一樣。小麥高留茬還田還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5%,對玉米苗期生長十分有利。小麥高留茬覆蓋還田技術“十一五”期間在全縣推廣了30多萬畝。秸稈還田連續兩年以上,可明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速效鉀的含量。
3.秸稈過腹還田
秸稈過腹還田是通過秸稈飼料化處理,以改善秸稈中粗纖維結構和適口性,提高秸稈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及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成份含量,提高消化率。目前發展比較成熟的玉米秸稈飼料化處理方法主要有青貯、黃貯、糖化、氨化、機械擠絲和堿化發酵、膨化、熱噴等技術,其中堿化發酵雙重處理和熱噴技術是目前較理想的技術,秸稈經過這兩項技術處理后,消化率可提高50%,利用率可提高2-3倍。周至縣畜牧養殖業如果50%用秸稈做飼料,每年將需要20多萬噸秸稈,相當于節約五萬多噸飼料糧食。
4.秸稈快速腐熟還田
運用化學及微生物技術,在堆腐處理秸稈過程中,使用一些有益且高活力微生物菌劑(常用的效果較好的如生態源秸稈速腐劑、天星518、酵素菌、強力秸稈腐熟劑等),在短時間內分解秸稈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使秸稈腐熟,成為優質高效有機肥料,同時要利用夏季開展高溫堆腐有機肥,廣辟肥源。另外可以利用速腐秸稈制造高濃縮有機肥,即以腐熟的秸稈為主,加入氮磷鉀和鈣鎂硫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及適量的活性劑,可作綠色食品專用肥,也可作為優質糧食生產用肥,不僅增產,而且大大改善糧果菜的品質。2011年周至縣被陜西省農業廳批準成為西安市唯一承擔國家有機質提升項目的試點區縣,負責監測上報全縣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情況,并按照項目要求向農戶免費發放秸稈腐熟劑,截止目前共向全縣項目區農戶免費發放秸稈腐熟劑253.164噸,項目推廣面積12.6582萬畝,使得全縣土壤有機質含量水平顯著提高。
5.秸稈制造燃氣
提高大型秸稈氣化設備,利用小麥、玉米和其他作物秸稈,發揮秸稈燃氣功能。例如西安市戶縣東韓村就是典型的秸稈燃氣技術推廣示范村,效果非常好。該村1400口人,300戶,投資60萬元購置秸稈氣化設備,年產50萬立方米“煤氣”,基本能滿足全村的生活用氣。每年消耗秸稈1000噸,而本村每年自產秸稈僅200噸,不足的就要依靠鄰村的供給,這樣就使得周圍20公里范圍內的秸稈緊張而走俏,農村的環境衛生狀況也得以明顯改善。
6.秸稈制沼氣
秸稈經過厭氧發酵后和豬糞產生沼氣,副產品是沼渣、沼肥、沼液。沼渣可用來喂養豬、魚,沼肥可作為有機肥和理想的土壤改良劑,沼液可用作“廣譜性生物農藥”和種子浸和液。近年來我縣沼氣建設進入了穩步和健康的發展階段,在沼氣工程方面已掌握了幾套技術先進、工藝可靠和設備配套的工程技術,并擁有一批專業人員和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隊伍,以及初具規模的產業體系,已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
文章標題:農業工程論文發表周至縣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及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gongcheng/2565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