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0-17 15:04 熱度:
摘 要:“生受”一詞是溫州人接受幫助、饋贈時常用的致謝之辭,這種用法可溯源至宋代俗語中表“辛苦”義的形容詞“生受”。語法上,“生受”經歷了“詞組-形容詞-動詞”的演變過程;語義上,經歷了“辛苦義-麻煩義-感謝義”的引申過程。宋代俗語詞“生受”在普通話中早已消失,卻很好地保留在了溫州話中。
關鍵詞:學習導刊雜志怎么樣,生受,致謝語,溫州話
一、引言
明清小說中,常見“生受”一詞,表示“感謝”“勞煩”等義。如:
(1)〔旦〕早上分付姑姑,買酒一殼,少解夫君之悶,尚未見回。〔生〕生受了,娘子。(《牡丹亭》第39出)
(2)武大道:“卻是好也!生受大嫂,今夜醒睡些個,半夜里調來我吃。”(《水滸傳》第25回)
(3)平兒斟上茶來,賴嬤嬤忙站起來道:“姑娘,不管叫那孩子倒來罷了,又生受你。”(《紅樓夢》第45回)
以上三例“生受”與普通話中的“麻煩你”“勞煩你”用法與意義一致,表示使人費事或增加負擔,是人們在接受幫助、饋贈時的致謝語、客氣話。
“生受”一詞在普通話中早已消失,卻很好地保留在了溫州話中,溫州人至今仍用“生受”表達感謝。如:
(4)個件事干生受你罷。(這件事情麻煩/謝謝你了)。
溫州話致謝辭“生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1)、例(2)、例(3)有來源關系。
本文以溫州話“生受”為研究對象,探尋其產生源頭,界定其歷史層次,理清其發展脈絡。
二、詞組“生受”
“生受”本為詞組,屬狀中結構,句中可解釋為“活著遭受”“活生生遭受”等,宋代以前已見用例。
(5)母若食飽,由如夾口之中;母若饑時,生受倒懸之苦。(《敦煌變文集新書》卷6)
(6)又有王泛妻裴者,亦俘賊中,欲污之,罵曰:“吾,衣冠子,豈愛生受污邪!”賊臨以兵,罵不止,乃支解焉。(《新唐書》卷205・列傳第130)
“受”是個及物性極強的動詞,狀中結構的動詞詞組“生受”后必然出現賓語,如例(5)中的“倒懸之苦”、例(6)中的“污”。
以上兩例“生受”宜理解為詞組,句法格式為“VP生受+N/NP”。
通過觀察,我們認為宋代以前的“生受”均為詞組。由劉堅、江藍生、曹廣順等主編的《近代漢語斷代語言詞典系列》中,直到《宋語言詞典》才開始收錄“生受”一詞。我們認為是較準確的。宋代以前,“生受”并未合并為詞。
詞組“生受”的這種用法一直延續至宋元明清時期。
(7)調伏既久,可憐生受人言語,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終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五燈會元》卷4)
(8)可憐我時乖命苦,只在張秉彝家暫寓權居。生受了些風餐水宿,巴的到祖貫鄉閭。(《全元雜劇・無名氏・包龍圖智賺合同義字》)
(9)杜伏威笑道:“好賊子!你求速死,我偏教你慢死,生受些兒苦楚。”(《禪真逸史》第30回)
(10)吁嗟乎男兒生世劇可憐,生受五欲相熬煎。(《晚晴?詩匯》卷60)
語料中,“生”“受”常搭配使用,出現在“VP+N/NP”句式中,且“N/NP”幾乎都為表示“苦難”或“不幸的事情”,如上例中的“倒懸之苦”“污”“人言語”“苦楚”“五欲相熬煎”等。
三、形容詞“生受1”的產生
(一)“生受1”:“辛苦”義的獲得
“生受”“辛苦”義的獲得與詞組“生受”的句法位置密切相關。由于“生受”常與表示苦難和不幸的詞連用,因而“生受”本身也漸漸產生了“苦難”和“不幸”義,“這是所謂詞的‘影響義’,它是由于詞經常所處的語法位置而形成的一種語義。”
宋代開始,“生受”固化為詞,意為“辛苦、受苦”,多強調主體身心勞苦或對某事吃不消、受不了。記為“生受1”。
(11)對景還銷瘦。被個人、把人調戲,我也心兒有。憶我又喚我,見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全宋詞・黃庭堅》)
(12)你又營中恁般生受,我向莊中吃打罵無休,怎生交俺子母窮廝守。《劉知遠諸宮調・知遠探三娘與洪義廝打第11》
結合上下文, 例(11)“怎生受”義為“怎么吃得消”,例(12)“恁般生受”義為“這般受苦”。
(二)“生受1”及物性消失
形容詞的特征之一是無及物性,不帶賓語。“生受”在語法化為形容詞時,也呈現這一特征。
元雜劇中,“生受1”用例顯著增多,“辛苦”語義確定;句法上,“生受1”最明顯的變化是不再帶賓語,及物性完全消失,常出現在“N/NP+生受1”句式,在主謂結構中作形容詞性謂語。
(13)咽不下心內苦,遮不了臉上羞。懷耽十月干生受,一個赤子入井誰人救?(《全元雜劇・楊景賢・西游記》)
(14)奈擔兒難擔生受,更驢兒不肯快走。(《全元南戲・無名氏》)
“懷耽十月”“擔兒難擔”出現在主語位置,“生受”不帶賓語。
(15)養子方知娘生受,各自思前后。(《全元南戲・劉唐卿・白兔記》)
例(15)主謂短語“娘生受”作句子的賓語,“娘”出現在主謂短語的主語位置,“生受”不帶賓語。
(16)喜姑姑添小口,幾度待不收,十月懷胎娘生受。(同上)
例(16),“十月懷胎”和“娘”都出現在“生受”之前,“生受”后不帶任何成分。
總而言之,“生受”不再帶賓語,“生受”及物功能消失,形容詞性明顯。
(三)“生受1”受程度副詞修飾
現代漢語中,形容詞作謂語的主謂句里,“多數情況下,形容詞前邊都帶有狀語”,“生受”在語法化為形容詞時,前面也常有狀語,通常為程度副詞。
(17)公公這病呵,愁萬苦千恁生受,妝成這癥候。(《琵琶記》第二十三出) (18)辭別去,到荒丘,只愁出路煞生受。(《琵琶記》第二十九出)
(19)前日如此快樂,今日這般生受,想造物好無定也。(《全元雜劇・費唐臣》)
(20)乞與你不痛親父母行施恩厚,我扶侍義養兒使長多生受。(《全元雜劇・無名氏》)
例(17)~(20),形容詞“生受”受程度副詞“恁、煞、這般、多”等修飾,表示主體身心受苦的程度。
小結:因常與表示苦難和不幸的詞連用,“生受”逐漸獲得了“辛苦”義;宋代開始,“生受”語法化為形容詞,失去及物性,不帶賓語,并受程度副詞修飾。
在溫州話中,“辛苦”義的“生受”已不再使用。
四、形容詞“生受2”的產生
宋代,形容詞“生受”經詞義引申,由“辛苦”義引申為“麻煩、費時”義,記為“生受2”。宋詞中見到一例。
(21)天氣把人??。落絮游絲時候。茶飯可曾?,鏡中贏得銷瘦。生受,生受,更被養娘催繡。(黃庭堅《宴桃源》)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此麻煩義。養娘即侍婢。”
元代用例較多:
(22)佐國心,拿云手,命里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幾葉綿,一片綢,暖后休。(《全元散曲・馬致遠》)
《語辭匯釋》釋義:“此猶云休麻煩也。亦可解為休自討苦吃。”
(23)不望高原葬土丘,何必追齋枉生受,看誦經文念破口。(《全元雜劇・霍光鬼諫》)
《語辭匯釋》釋義:“此猶云何必追薦多麻煩也。”
(24)他每都穿連透,我則怕關節兒枉生受。(《全元散曲・馬致遠・陳州糶米》)
《語辭匯釋》釋義:“言打通關節,徒事麻煩枉費心也。”
溫州話“生受”保留了這一詞義,溫州人也用“生受”表示“某件事很麻煩、費時”。如:
(25)個件事干生受顯生受。(這件事非常麻煩。)
(26)煮粥比煮飯生受?干。(煮粥比煮飯麻煩)
(27)腰痛,翻轉側生受顯。(腰痛,翻身很麻煩。)
由此可知,溫州話“生受”的這種用法是宋代俗語的遺留。
“麻煩”義“生受2”的出現為致謝辭“生受”的產生作了語義準備,但感謝義動詞“生受”產生的句法結構并非主謂結構,而是述賓結構。
五、“感謝”義動詞“生受”的萌生
1.現代漢語中“麻煩”一詞兼具形容詞和動詞兩種詞性。“這個問題很麻煩!”此為形容詞。“麻煩您啦!”這是動詞。元雜劇中,“生受”同樣既可作形容詞,表示麻煩、費事,也可作動詞,表示勞煩、感謝別人。
《語辭匯釋》“生受”詞條:“由麻煩義引申之,則為感謝辭,猶云煩勞”。當“生受”表“辛苦”義用來指向對方時,則引申出“使你受辛苦勞累、煩勞”義,“生受”便有了感謝語、客氣話的用法。從句法角度看,“生受”出現在述賓結構中,方可能作“感謝,多謝”解。
元代,這種用法已見,多出現在人物對話中。
(28)(凈)老爺此去,指日封侯。(生)生受你,去罷!凈下。(《全元南戲・柯丹邱・荊釵記》)
(29)生受你,將酒來吃三杯。(《全元雜劇・關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30)生受叔叔。你且脫下身上破損衣裳,取一件好衣服與叔叔穿。(《全元南戲・徐田臣・殺狗記》)
(31)老兒,生受你。你若忙便罷,你若得那閑時,到我家來看紫金錘咱。(《全元雜劇・無名氏・包待制陳州糶米》)
以上用例,“生受”均表示使對話者受累或給對方帶來麻煩,“生受”帶賓語,即感謝的對象,“生受”為動詞。
以下例句,上下文中常有感謝類詞或戲曲中“謝科”與“生受”搭配,表達感謝意愿。“生受”的“感謝”義完全確定。如:
(32)王婆,多生受你,待我明日著迎春送錢來謝你。(《全元南戲・徐田臣・殺狗記》)
(33)正末做拿住驢子科,旦兒做謝科,云:多生受你老人家也。(《全元雜劇・無名氏・包待制陳州糶米》)
溫州話完全保留了動詞“生受”的用法,客氣話中常用到。如:
(34)李老師,許個事干生受你罷。(李老師,那件事情麻煩你了/謝謝你了。)
2.我們認為在感謝義動詞“生受”的產生過程中,詞組“生受”一直出現的句法結構“生受+N/NP”為其作了句法準備。動詞“生受”也是個及物性極強的動詞,可以帶復雜成分。如:
(35)老人家免禮,倒生受你來。(《全元南戲・徐田臣・殺狗記》)
(36)正末唱何須母親勞頓。卜兒云巨卿生受您遠路風塵也。正末唱您孩兒有多少遠路風塵。(《全元雜劇・宮天挺・死生交范張雞黍》)
明、清時期,“勞煩、感謝”義“生受”延續使用,“生受”所帶成分復雜程度更高。如:
(37)魏太監看了那些禮物,便對崔呈秀道:“崔兒,生受了你這一片好心,怎的不留些在家與媳婦們亨用?都拿來送與咱爺。”(《鼓掌絕塵》第36回)
(38)孫臏道:“生受你救我一命,將什么報你?”(《前七國孫龐演義》第16回)
(39)道猶未了,紅羅山神和銅柱大王兩個跪著,一齊稟事。國師道:“生受你二人在船上護送。”(《三寶太監西洋記》第95回)
3.清代小說中,“生受”出現名詞功能,與現代漢語中“道了謝”近似。
(40)正說著,宋媽媽已經回來,回復道生受,與襲人道乏,又說:“問二爺作什么呢,我說和姑娘們起什么詩社作詩呢。(《紅樓夢》第37回)
(41)柳氏道了生受,作別回來。(《紅樓夢》第60回)
(42)他娘王氏買了禮,親送他來,進門與月娘大小眾人磕頭拜見,道生受,說道:“蒙大爹、大娘并眾娘每抬舉孩兒,這等費心,俺兩口兒知感不盡!”(《繡像金瓶梅詞話》第37回) 由此可知,元代的“生受”由形容詞語法化為動詞,由“麻煩”義引申出“感謝”義,常用在人物對話中,為致謝語、客氣話。溫州話保留這一用法。
六、結語
溫州話“生受”的用法最早見于宋代俗語,元雜劇中見有較多用例,明清小說延續使用。語法上,“生受”經歷了“動詞詞組―形容詞―動詞”的演變過程;語義上,經歷了“辛苦義―麻煩義―致謝義”的引申過程。“生受”一詞歷經元、明時期的高頻使用,清代使用頻率開始下降,直至普通話里已不見蹤影,但在溫州話中卻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并常常使用。
由此,我們推知:溫州話“生受”是宋代以來俗語用法的遺留和發展。
(本文屬“溫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為:[13wsk241]。)
參考文獻:
[1]王?.讀《葛藤語箋》隨札[J].俗語言研究,1995,(2):
194~202.
[2]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320.
[3]李榮主編,游汝杰,楊乾明編著.溫州方言詞典[Z].南京:江蘇
教育出版社,1998
[4]劉堅,江藍生.近代漢語斷代語言詞典系列[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1997.
[5]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7.
文章標題:學習導刊雜志怎么樣之溫州話致謝語“生受”探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2318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