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廣播電視論文 發布日期:2021-10-11 10:05 熱度:
在技術哲學視野下,微媒技術的本質已然指向于虛擬美學的可視化展現,建構了虛擬空間的時間網格意義,形成了結構性和倫理性虛擬技術景觀,生成了具有形塑功能的微媒技術文化。微媒技術不僅為展現虛擬美學提供了后臺數據集成,還為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發揮了技術守成意義、倫理意義與教育意義,但也引發了美學過剩、信息虛假、倫理危機和教育裂變等價值逆向。對微媒技術的哲學省思有利于廓清微媒技術的本質意義與價值指向,對技術哲學學科發展也有一定積極作用。
一、引論
在人工智能時代,以虛擬技術為特征的微媒介技術(或簡稱“微媒技術”)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傳播的顯性技術。虛擬技術物已然構成了社會閱讀、大眾傳播與文化消費空間中十分顯赫的技術景觀,進而大大改變了人們的時空交往、經濟貿易、政治管理、對話倫理以及美學消費等社會實踐行為,并形成了獨特的影響社會思想、經濟制度與精神發展的微媒技術文化形態。盡管人們從社會學多種視角展開對虛擬技術的研究,闡釋虛擬技術在社會、倫理、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存在狀態及其價值空間,并持有“虛擬技術決定論”(虛擬技術決定社會)、“虛擬技術中性論”(虛擬技術對社會而言是中性的)、“虛擬技術恐懼論”(虛擬技術對社會具有破壞性)等多種學術觀點,但學界對虛擬媒介技術的哲學思考及其價值批評的筆墨還是不多的,這無疑不利于對微媒技術的理論本質、現實意義與價值逆向的系統研究。實際上,哲學對微媒技術的理論思考也是哲學在當代社會發展的責任擔當。沒有哲學省思與價值引領的微媒技術文化如同沒有靈魂的技術文化,也是很難走得遠的技術文化。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擬基于“技術哲學”范式視野,以微媒技術為省思對象,較為詳細地闡明微媒技術的理論本質、現實意義與價值逆向,旨在廓清微媒技術的本質意義與價值指向,以期為微媒技術發展提供哲學思想引領與價值判斷,也或為技術哲學學科發展提供傳播學貢獻。
二、微媒技術的本質
從莊子到海德格爾,從古代到現代,對技術的哲學本質追問,思想家和哲學家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也不能停止。但是,微媒技術的哲學本質似乎被當代社會遮蔽了。因此,對微媒技術的哲學追問顯得十分迫切。那么,如何追問微媒技術的哲學本質呢?實際上,追問微媒技術的哲學本質,即追問微媒技術場中的人及其生存的本質。從技術與人的關系分析,技術形態大致包括技術(人的身體延伸)、技術物(被人使用與消費的技術物)、技術景觀(人的景觀)和技術文化(人的文化)等。由此相應地推定,微媒技術形態可包括微媒技術、微媒技術物、微媒技術景觀、微媒技術文化等,并分別彰顯出了美學展現、時間網絡、互聯結構和形塑社會的哲學本質。
(一)作為展現的微媒技術
在本質上,微媒技術是一種虛擬技術,虛擬技術是支持微媒實現文化溝通、傳播與教育的后臺技術,后臺的虛擬技術是為了微媒介前臺內容更好地可視化展現。或者說,微媒技術屬于展現或呈現的意義范疇,是一種“想象的微觀物理學”1。對于微媒技術而言,這種可視化展現屬于虛擬可視化內容的表達與呈現,展現的目的是讓隱藏于后臺的媒介數據不再隱藏,即基于虛擬技術的“數據解蔽”,進而在線敞開要發布的真實/虛假的媒介信息流。
(二)作為網絡的微媒技術物
物質、空間與時間是構成世界的相互依賴、相互關聯的核心要素。在物質層面,空間中的物質通過時間意義鏈而結構成一個物質網絡,生活在物質網絡之間的人們連接成具有特定關系的社會網絡。換言之,物質網絡是構成社會網絡的物質性空間之一。在空間層面,物質的意義在于空間中的時間意義表達與建構。時間意義是空間以及空間中的物質意義存在的先決條件,否則空間意義是無法依存或守成的。在時間層面,物質的材料及其文化主要是通過時間意義的建構而形成。或者說,作為“物以載道”的時間意義網絡是社會意義網絡的再現。
(三)作為結構的微媒技術景觀
作為技術物的互聯網絡,微技術景觀或虛擬技術景觀是技術物互聯網絡結構的系統化呈現,并在圖像景觀(視頻景觀)、音樂景觀(視聽景觀)、交流景觀(對話景觀)、商業景觀(電商景觀)、理政景觀(管理景觀)、知識景觀(內容景觀)、形式景觀(美學景觀)等領域展現出驚人的時間結構意義與功能。譬如3D影院、虛擬課堂、QQ空間、騰訊會議、虛擬展廳等虛擬技術物在時間層面表現出娛樂、教育、對話與交流的景觀化意義,每一種技術物的虛擬景觀構成了一個小型的倫理空間,這些倫理空間構成了社會空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微媒技術的現實意義
意義理論是解決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前提,意義追問也是人的存在哲學命題的終極追問。因此,對微媒技術的意義理論探討與追問,是認識微媒技術本質的重要題域,也是分析哲學的責任與基礎工作。那么,如何探討微媒技術的哲學意義?應當說,現實意義或是微媒技術哲學意義的核心。因為,微媒技術對社會生活產生的現實意義是最為顯赫的。正如德國學者彼得·科斯洛夫斯基(P.Koslowski)所言:“技術思想與技術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生活秩序及現代社會生活自身的意義。”2就意義的表現空間而言,微媒技術的現實意義體系大致包括它的技術意義、技術物意義、技術景觀意義和技術文化意義,其核心意義指向美學意義、守成意義、倫理意義和教育意義。
(一)微媒技術的美學意義
何謂“微媒技術”?它或指向處理媒介物質材料的技術、工藝和實物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文化展現與美學思想的表達。從功能視角看,微媒技術的文化展現和美學表達是為了更好地傳播信息,基于虛擬的微技術同各種媒介聯姻的價值,就如同木犁和光滑的鐵犁聯姻之后是為了更好地翻耕泥土一樣。然而,鐵犁的誕生絕非只是為了開墾農田而提供新技術,它同時能為農業居民的定居生活、農業作物種類以及工業生產等諸多方面帶來重大影響。同樣,微媒技術絕非僅僅是為媒介傳播帶來虛擬技術的支撐,而是給社會生活、政府管理、經濟消費、貿易流通、美學理念、哲學觀念、倫理道德等諸多領域帶來革命性影響,譬如基于微媒的微社會、微政府、微消費、微貿易、微閱讀、微廣告、微表情、微哲學等系列微文化應運而生。因此,微技術對于微傳播、微平臺、微社會等具有顯而易見的形塑現實意義,并在廣告、電影、傳媒、經濟、教育、制度、倫理、哲學、美學等諸多文化領域展開建構性延展與擴張,或已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領域。
在微媒技術意義體系中,美學意義是微媒技術的核心意義。因為,微媒技術后臺的程序、語言與結構最終是為了微媒平臺的視覺美學、觸覺美學和聽覺美學而服務的,以至于形成虛擬的可視化媒介平臺、可觸摸媒介平臺和可聽聞的媒介平臺,進而改變了傳統媒介傳播的物質載體和閱讀方式,也就形成了視媒、觸媒和聽媒的復合型技術媒介。或者說,微媒技術主要是將虛擬語言轉換成為可視化的、積極的修辭符號,“一切媒介在把經驗轉化為新形式的能力中,都是積極的比喻”3。于是,視媒技術(可視化廣告設備遍布電梯間、公交車與高鐵空間等)讓閱讀與欣賞更加美觀動態與可控,觸媒技術(手寫板、電腦繪圖屏、指紋鎖等)讓設計與生活指向了指尖,聽媒技術(譬如QQ音樂能直接將視頻轉化為音頻、紙本書籍轉換為音頻書籍等)讓閱讀對象更加方便。因此,微媒技術讓美學無處不在,美圖、美景、美色、美音、美感等被充分展現出來,其美學效果正如加拿大學者赫伯特·馬歇爾·麥克盧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所言的廣告美學魅力——“讓人神魂顛倒”3,微媒的視聽革命正朝向美學意義深處發展。
(二)微媒技術物的守成意義
對于微媒而言,所謂“技術物”主要是指基于微技術而生成的實物,如電視機、遙控器、手機、iPad、虛擬終端機、觸屏畫板、電子眼、無人值守儀、POS機等。諸如此類的技術物被分異在生活、生產與其他各個領域,為社會通信、信息傳播、藝術表達、安全監控、勞動生產等發揮了重大價值。當然,這些都是微媒技術物的顯在意義。
除了技術物的顯在意義之外,技術物還具有重要的技術守成意義。所謂“守成意義”,即微媒技術物具有了持續和穩定的現實象征意義及其建構意義。微媒技術的象征意義如同古代技術的象征意義,譬如古代磨子技術在維護寺院經濟、宗族禮儀和信仰崇拜等方面發揮了技術守成意義。同樣,微媒技術物在維護身份認同、價值信仰、信息秩序以及其他社會制度方面具有顯而易見的技術守成意義。譬如電子眼技術物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技術守成意義,它具有持續而穩定地維護社會倫理、交通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意義。
(三)微媒技術景觀的倫理意義
對于微媒而言,技術景觀即指向微媒技術及其技術物所構成的虛擬空間現象及其倫理意象。單純的技術物或許是孤立的,但技術物與技術物之間構成的景觀現象是整體的,并處于“等待被認識與欣賞”的技術景觀中。一旦人們介入技術景觀中,微媒技術景觀所承擔的工作便是生成與建構人與人之間的虛擬倫理關系。因此,微媒技術景觀意義通常有現象學意義與倫理意義。
四、微媒技術的價值逆向
對微媒技術價值論的思考,即對微媒技術價值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盡管微媒技術產生了積極的價值體系,并帶來深刻的社會變革與社會轉型,但無視新技術給微媒介帶來的意義膨脹或價值逆向顯然也是不妥的。實際上,探討微媒技術的價值逆向也是追問微媒技術哲學價值的一種方式,即從反向立場認識微媒技術價值。那么,微媒技術到底具有哪些價值逆向呢?就當前微媒技術的發展而言,概括起來說,大致有美學過剩、信息虛假、倫理危機和教育裂變等價值逆向。
(一)美學過剩
微媒技術越來越聚焦美學的展現、表達與炫耀,微媒技術意義的美學過剩已然成為當代社會不容忽視的哲學議題,微媒技術與美學之間的過度擴張或成為虛擬微媒技術在美學化展現、脅迫性推廣與可接受性盈利等層面出現價值逆向的原因。
在展現層面,微媒技術聯姻美學的最大動機就是為了在線、隨時和隨地展現內容,過剩的美學形式為閱讀微媒文本提供誘惑空間。從資本價值看,美學化的媒介形象已然成為“至關重要的資產”4,但“美學過剩”已然成為微媒技術的展現資本與技巧,美學也成為微媒技術展示的盟友(展示美)和幫兇(展示丑)。沒有美學資本的微媒技術是干癟的,也是無法運營與傳播的。但過剩的美學資本也是危險的,或奢華地遮蔽了真實內容,為展示暴力、丑惡與假象提供溫床。
(二)信息虛假
微媒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也會為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譬如微媒技術為信息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技術與推廣技術,但也為微媒傳播虛假信息提供溫床,即便微媒技術為打擊虛假提供了技術反制能力,但微媒信息虛假泛濫還是事實存在的。應該說,微媒技術意義的虛假指向不能被排除在媒介哲學批評之外。
在美學層面,美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欺騙性。當這種帶有欺騙性的美學外衣被微媒技術利用或拐騙的時候,微媒因此就具有了合法的外衣與合理的形式。因此,美學與微媒技術具有天然的盟友關系,以至于新媒體時代的微媒技術與美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但問題的復雜性在于,美學的外衣在視覺、聽覺和觸覺上都具有天然的誘惑力與激情,微媒在信息發布與傳播的渠道、路徑以及載體上無不被具有誘惑力的美學所迷惑,因為它們要獲得最吸引人眼球的點擊、最多的流量關注和最大的經濟資本收入,所以美學被微媒技術推至最優化的展示與表達,哪怕是最虛假的信息、最色情的表達和最浮夸的表情均能被微媒技術所利用,而且這種展示與表達總是最大化地讓信息接收者獲得最少的被欺騙的感知。換言之,虛假信息總是被遮蔽或包裝于美學外衣之下,很難被一般人發現或不費心思地看穿。因此,未來微媒技術在展示與遮蔽的雙向維度上作協同性發展是總趨勢。或者說,展示技術與遮蔽技術或成為未來微媒技術發展的前沿技術。然而在展示技術與遮蔽技術之間的最大矛盾就是虛假技術的反展示與反遮蔽。也就是說,協同展示技術與遮蔽技術是未來微媒技術發展的要義。
簡而言之,對微媒技術意義的哲學批評不僅是當代技術哲學所肩負的責任,也是當代媒介哲學發展的需要。微媒技術的意義膨脹或價值逆向是微媒技術帶來的附帶問題,也是微媒技術哲學(或微技術哲學)缺場的表現,更是未來哲學的使命。
注釋
1 [英]凱文·羅賓斯、[英]弗蘭克·韋伯斯特:《技術文化的時代:從信息社會到虛擬生活》,何朝陽、王希華譯,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頁。
2 [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現代文化:技術發展的社會文化后果》,毛怡紅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版,第1頁。
《微媒技術的本質、意義及其價值逆向》來源:《現代傳播》,作者:潘天波
文章標題:微媒技術的本質、意義及其價值逆向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dianxin/dianshi/4687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