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廣播電視論文 發布日期:2021-11-18 09:30 熱度:
新媒體時代,媒體格局、輿論生態都發生了裂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紛紛強化與新媒體的融合,借助融合實現“在烈火中永生”。然而,這種融合不是“1+1”式的數學化疊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轉型和升級,持續發揮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成為輿論高地的“王者”。
一、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制約因素
作為互聯網技術的“衍生品”,新媒體天生帶著諸多先進性的特質,讓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相形見絀。這既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同時也埋下了許多“不可能”。
1. 融合通道不通不暢。
近年來,方興未艾的新媒體猶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一步步蠶食著傳統媒體的領地。就廣電媒體而言,收聽率、收視率急劇下降,受眾大面積丟失,經營收入事態慘不忍睹,事業發展陷入停滯狀態,曾經風光一時的主流媒體一下子成了弱勢媒體。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廣電媒體在加強自身融合的基礎上,紛紛放低姿態,向新媒體靠攏,期望著通過和新媒體的融合,兼收并蓄,再造強勢。然而,因為觀念、體制、機制等諸多因素的束縛,使得融合步履蹣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融合通道無法打通,人才、技術等各種資源要素難以實現有序流動,無法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如:廣電媒體都建立了新媒體部門,卻與傳統媒體部門互不交叉,在新聞信息上無法實現“共享”;融合也之滿足于從傳媒媒體平臺到新媒體平臺的“平移”。凡此種種,導致融合流于形式,無法真正深入。
2. 融合方法不廣不靈。
時下,隨著媒體融合的進程不斷加速,廣電媒體也加快布局新媒體,建立了新媒體矩陣,扛起了進軍新媒體市場的大任。然而,在誰發揮主導作用這一方面,傳統媒體部門和新媒體部門往往為此爭論不休,甚至陷于無法調和的境地。如:新媒體更傾向于打“速度牌”,追求傳播的“無限量”,卻無法克服經營價值受限這一短板。而廣播電視雖在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積累了雄厚的優勢,卻無法將這些優勢一并“嫁接”到新媒體工作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融合思路不廣,融合方法不靈,融合效果不好。有些地方片面以為“外地的和尚會念經”,一味照搬照抄其他單位融合的經驗,造成水土不服。
3. 復合型專業人才缺乏。
就傳統廣播電視行業從業人員而言,其發展與成長和媒體發展的過程有著必然的聯系,多是從文字工作轉入廣播電視媒體,再到互聯網的跨越,業務素質和能力建設始終處于創新和提升的態勢。在和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就要求廣播電視行業從業者必須抱著“歸零”的心態,從頭學起,盡快學習錘煉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成為具備互聯網思維、集采、寫、攝、錄、編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媒體記者。然而,就目前廣電媒體機構的人員構成來看離要求還差很遠。正是因為復合型人才“一人難求”,給廣電媒體的融合發展造成了嚴重掣肘。
二、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突破路徑
雖然廣電媒體和新媒體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具有各自獨特的內在潛質和發展規律,但是都突破不了媒體的范疇,客觀上具有融合的基礎和聯系,我們所要做的是,借助創新,找到有效有用的路徑,促使融合的順利實現。
1. 持續更新觀念。
媒體融合,觀念先行。推進廣電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首當其沖的是要解決好廣電媒體從業人員思想觀念的轉變問題,啟動“思想總開關”,做到與時俱進,以先進思想引領革命行動,才能唱好媒體融合發展這臺大戲。傳統廣電媒體要勇于“砸碎舊世界”,打破原有的“壇壇罐罐”,對既有的資源要素進行再整合,打造成合乎時代需求、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興媒體。從媒體建設和網絡融合等方面著眼,打造跨媒體一體化的采編播運營體系,實現廣電媒體與新媒體傳播形式的相互融通、相互滲透,用新媒體的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助推新聞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此外,還要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合二為一,一起謀劃,合理推進,實現相得益彰、協同發展。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的傳播之快、范圍之廣實現了“借梯上樓”,挖潛了固有優勢,找到了新的發力點,而新媒體也因為傳統媒體公信力等固有優勢的注入而受益多多。近年來,許昌廣播電視臺在強力挖潛傳統廣電媒體優勢的基礎上,按照“一切為了融合、一切為了發展”的原則,不斷加大新媒體建設,媒體融合上趟出了一條新路,尤其是去年以來搶抓短視頻發展的風口,果斷加快短視頻市場布局,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設了官方短視頻賬號,推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爆款”產品,實現了傳統廣電媒體節目和新媒體節目的相互借力、齊頭并進。
2. 加快平臺建設。
隨著移動化、社交化和智能化的全面普及,用戶接受信息的主場景逐漸從PC端轉向移動端。用戶體量的爆發式增長,對平臺自身生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廣電媒體要加快平臺建設,找到與新媒體融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傳統廣電媒體平臺可以與互聯網平臺“聯姻”,進而“孵化”出具有更大影響力與傳播力的新型宣傳平臺。近年來,許昌廣播電視臺打造了“許昌廣播電視臺”等官方微信、微博平臺,一方面擴展了傳統廣電節目的覆蓋面,另一方面又強化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互通。目前,“許昌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微博平臺的粉絲均突破了百萬大關,集聚起了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借助新媒體平臺,傳統廣電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成為一種常態,依據受眾的收聽習慣、關注熱點實施精準推送,提升了節目宣傳的“到達率”。此外,還要加強各種平臺的深度對接,形成“百舸爭流、萬箭齊發”的格局,有效激發融合發展的生機與活力。目前,廣電媒體都構建了門類齊全的新媒體平臺,必須實現諸平臺之間的同頻共振,開展“大合唱”,握緊拳頭,營造合力。而在開展重大戰役性報道時,這種集納式的宣傳更是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許昌廣播電視臺每年都要開展上百場次戰役性的宣傳報道,每一次都不例外地調動傳統媒體平臺、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同謀劃,共實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
3. 用好移動終端設備。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電視等移動終端設備的問世,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一統天下的輿論格局被打破。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不但不能對移動終端設備熟視無睹,反而要加大運用的力度,為融合發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首先,智能手機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廣電媒體就要抓住這一趨勢,擴展融合思路,聚焦智能手機做好融合文章。時下,以音視頻傳播見長的廣電媒體紛紛抓住短視頻火爆的契機,在短視頻市場旗開得勝,就是聚焦智能手機這一移動終端設備贏得融合發展的生動體現。此外,許多廣電媒體還充分運用智能手機直播這一功能,開展直播活動,既讓宣傳做到了接地氣、有溫度,還廣泛吸引受眾參與,讓他們從“局外人”變成了“參與者”,形成了角色互換,延伸了宣傳鏈條,拓展了宣傳視野,增加了廣電媒體在受眾中的黏性。除此之外,廣電媒體還可以利用地鐵、廣場等公共場所,廣泛布局移動電視等設備,讓傳統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無處不在、如影隨形。
4. 跟蹤網絡科技。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科技、新手段競相迸發,讓人感喟“一切皆有可能”。對此,廣電媒體要善于追蹤網絡科技最前沿、跟上新潮流,學習、運用這些技術,助推媒體融合發展。以廣電媒體的常規化動作———直播為例,隨著SNG、5G技術的全面落地,無論是直播報道的速度和質量,還是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都讓傳統直播手段難以匹敵,這就要求廣電媒體不能對其置若罔聞,必須重視對對網絡科技的開發與應用,讓科技為媒體融合插上騰飛的翅膀。
5. 構建自有傳播渠道。
近年來,許多廣電媒體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然而從整個市場競爭環境來看,其弱勢地位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突出表現在內容資源的稀缺上,尤其是原創資源少而又少,影響了廣電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故而,廣電媒體在實施與新媒體的融合進程中,必須一如既往地地叫響“內容為王”這個口號,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和優勢,全力鍛造一支專業、精干、高效的新媒體團隊,以高質量的新媒體節目同新媒體平臺展開全方位的競爭。與此同時,還要充分應用新媒體視頻移動APP、網站等新媒體平臺,強化對節目版權的保護,以開拓更廣大的市場。這方面,我們不妨借鑒一下湖南衛視芒果TV的經驗。湖南衛視芒果TV十分注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其打造的獨播平臺既強化對制作單位和廣告商利益的保障,又有效防止原創資源被隨意剪切和更換現象的發生。當然,構建自有傳播渠道需要考慮到自身實力、服務器、寬帶技術以及資金等各種資源的調動整合能力,需要廣電媒體機構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融合發展方式。
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傳統的媒體格局被撕了個粉碎,媒體競爭也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對此,廣電媒體必須要正視這一現實,清醒認知自身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和新媒體融合的洪流中,創新融合思路,破解融合難題,集聚融合能量,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發展進程中再樹雄風。
參考文獻
[1]喻國明《“互聯網+"邏輯下傳媒發展的進路與關鍵》,《聲屏世界》 2015年第8期
[2]朱鴻軍農濤:《媒體融合的關鍵傳媒制度的現代化》,《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第7期
《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困境與突破》來源:《新聞前哨》,作者:張煜洪
文章標題: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困境與突破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dianxin/dianshi/4719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