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電子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20-03-19 09:25 熱度:
以遙感技術和衛星定位技術為手段,采取多平臺遙感數據與其它多源數據相結合、適時獲取客觀基礎數據,計算機自動信息提取與人機交互解譯相結合、室內綜合研究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及時、準確、客觀地對工作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礦山環境治理情況、耕地利用現狀情況實施遙感調查與監測,對礦山地質實際開采狀況、環境恢復以及耕地利用情況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為綜合整治礦區濫采、保護耕地、查處違法用地提供技術支撐及決策依據。
1技術路線
根據需求及相關技術規范要求,采取遙感數據與多源數據相結合、計算機信息提取與人機交互解譯相結合、室內綜合研究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客觀地對工作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礦山地質環境狀況、耕地利用現狀等實施本底調查,輔以適當的野外查證;通過對比分析多期已提取的信息,分析礦產資源開發的變化情況和耕地利用現狀變化情況,加強室內綜合分析和評價后,完成區內礦山與耕地監測遙感解譯與外業查證工作。
2工作內容
池州市礦山復查與土地復查遙感監測工作分兩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為工作區本底數據調查,第二部分為工作區動態變化監測。
2.1礦山復查
(1)工作區本底數據調查。利用0.5m高分辨率遙感數據,開展比例尺為1:5000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礦山地質環境狀況的遙感調查監測工作,對衛星影像進行預處理、信息提取,并輔以適當的地面調查,驗證有關遙感調查及監測成果。調查內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與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對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分區界線(禁止開采區、限制開采區等),調查開采點或開采面的位置、開采方式(露天、地下、聯合)等,或礦山開采狀態(正在開采或已經關閉)、礦業秩序情況、環境恢復治理(含復綠工程)等方面。(2)工作區動態變化監測。利用0.5m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及本底數據,開展比例尺為1:5000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以及環境恢復治理的動態變化監測工作。對衛星影像進行預處理、信息提取,并輔以適當的地面調查,驗證有關遙感調查及監測成果。再與本底數據進行對比,對礦山各項指標進行變化分析、統計。調查內容: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動態變化監測,對照本底資料,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分區界線(禁止開采區、限制開采區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等進行動態監測。如,開采點或開采面的位置變化、礦山開采狀態(正在開采或已經關閉)變更等方面。②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含復綠工程)情況動態變化監測。對照本底資料,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分布情況、復綠工程的執行情況等方面的當期信息解譯結果與本底數據解譯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到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含復綠工程)情況動態變化監測結果。(3)工作方法。①收集工作區地形圖和DEM數據,礦產資源分布有關圖件、文字資料、數據表格等,工作區最新的礦產資源開采申請登記表(數據庫),貴池地區2019年度最新礦權數據,貴池地區2019年每半年0.5m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并進行數據預處理工作。②遙感圖像預處理。③建立解譯標志。④信息提取。⑤野外實地調查驗證:采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野外實地調查。對于解譯效果較好的地段以點驗證為主;對于解譯效果中等的地段布置一定代表性路線追蹤驗證;對于解譯效果較差的地段,則以面驗證為主;提取可靠的驗證信息,實地核查有疑問的信息、補充遺漏信息、修改錯提信息;確定調查點的位置和性質;野外檢查圖斑不低于解譯圖斑總量的10%。野外檢查圖斑應涵蓋所有地物類型。除影像上礦山開采行跡清楚的圖斑外,涉及的能源類、金屬類礦產疑似違法圖斑100%進行野外檢查,有疑問的圖斑應100%進行檢查。對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區,要進行全區100%驗證調查,對調查成果進行分析;所有調查圖斑、礦山記錄等信息須進行記錄,實地調查后,進行信息后處理工作,即進一步完善影像圖制圖精度、成果圖解譯精度;修改錯提圖斑、補充遺漏圖斑,完善信息提取工作。
2.2土地復查
(1)工作區本底數據調查。利用大于1.0m高分辨率遙感數據,開展比例尺為1:10000的土地利用現狀的遙感調查監測工作,對衛星影像進行預處理、信息提取,并輔以適當的地面調查,驗證有關遙感調查及監測成果。調查內容:土地利用狀況監測,對照現有的土地利用現狀矢量圖,調查耕地利用情況。(2)工作區動態變化監測。利用大于1.0m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及本底數據,開展比例尺為1:10000的土地利用現狀的動態變化監測工作。對衛星影像進行預處理、信息提取,并輔以適當的地面調查,驗證有關遙感調查及監測成果。再與本底數據進行對比,對土地利用進行變化監測與分析。調查內容:調查耕地利用性質是否發生改變,如耕地用作房屋建筑用地、耕地改塘、耕地用作渣土堆料等情況。將當期信息解譯結果與本底數據解譯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狀況的動態變化監測結果。(3)工作方法。①收集工作區土地利用現狀矢量圖,耕地分布有關圖件、文字資料、數據表格等,工作區最新的土地利用方式變更申請登記表(數據庫),貴池地區2019年每半個季度大于1.0m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并進行數據預處理工作。②遙感圖像預處理。③建立解譯標志。④信息提取。⑤野外實地調查驗證。
3精度要求
對數據圖像質量檢查、地理底圖編制、成果圖件整飾與注記以及成果數據屬性定義、成果數據格式等方面的要求。指標如下。①圖像質量檢查。對于大于0.5m分辨率的遙感數據利用土地利用現狀矢量圖進行數據質量檢查。糾正后影像誤差要求不大于參考影像的2個像素。②色調調整要求。采用適當的三波段組合,使影像具有真彩色效果。對彩色影像進行反差增強,使得影像清晰、層次豐富、色調均勻、反差適中。③影像圖精度要求。影像圖上隨機抽取地物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于參考影像的2像素,特殊情況下不大于4像素。根據工作區地理位置,該指標可適當放寬,但不應超過上述指標的兩倍。④解譯精度要求。精度解譯擬采用面向對象的分類技術與人機交互解譯的方法,建立各種解譯標志,進行信息提取。解譯圖斑數目,應占到所有目標圖斑總量的95%以上。解譯圖斑和目標地物邊界吻合,屬性表達準確。⑤實地調查的要求。采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野外實地調查。對于解譯效果較好的地段以點驗證為主;對于解譯效果中等的地段應布置一定代表性路線追蹤驗證,野外實地調查圖斑量不小于解譯圖斑總量的10%,有疑問的圖斑應100%進行檢查,野外檢查圖斑必須涵蓋所有地物類型。
參考文獻:
[1]宮鵬,史培軍,浦瑞良等.1996.對地觀測技術與地球系統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2]李素菊.2003.利用分析方法建立湖泊水質參數反演算法研究--以安徽巢湖為例.北京大學得士論文.
《遙感監測技術在礦山復查的應用》來源:《世界有色金屬》,作者:馮潔 林文教
文章標題:遙感監測技術在礦山復查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dianxin/dianzijishu/4222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