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計算機網絡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15 09:14 熱度:
網絡熱詞是主要流傳于網絡并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詞匯,是信息時代下互聯網與社會文化價值觀相互碰撞的產物。網絡熱詞以互聯網為載體得以快速傳播,但其本質上是一種語言文化現象的反映。探尋英語網絡熱詞中蘊藏的文化元素,有助于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內涵。
一、網絡熱詞與文化背景的內在聯系
網絡熱詞就其特點而言,一是主要基于網絡傳播,二是在一定時期具有極高的熱度。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產生的熱詞也大相徑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文化特色。從二者聯系上看,網絡熱詞根植于文化的土壤,而在另一方面,網絡熱詞又是文化元素的具體表現。
首先,網絡熱詞可以從社會多個領域衍生,其來源具有多樣性,但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土壤。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發展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以更好地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016年,韋氏詞典根據人們搜索的詞匯總量所評選出的年度詞匯為“surreal(超現實)”。據韋氏詞典官網稱,在發生突變事件如當年七月份的土耳其政變、法國尼斯的恐怖襲擊后,該詞都會成為熱門詞匯。
“surreal”一詞的意思是現實像夢境一樣具有不合理性。超現實一詞最早出現于1924年,歐洲詩人發起超現實主義運動,希望達到沖破理性思維的目的,從而在潛意識心理中找到真相。超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出現,反映了一戰后民眾對現實的恐懼和憂慮不安的心理狀態。
“surreal”一詞在2016年數次成為網絡熱詞,與其文化背景有一定關聯,詞義在特定的時代有了一層新的含義,即用來指該事件難以置信、不可思議。該詞產生的文化背景使其在表意上能很好地描述公眾的心理狀態,受到民眾青睞與關注從而成為網絡熱詞。
網絡熱詞同時也是文化元素的具體化表現。一些抽象的理念、時代趨勢等,常常會以熱詞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熱詞一定程度上是一段時期內最受公眾關注的風向標。
例如2017年,牛津詞典公布的本年度詞匯為“youthquake(青年沖擊)”,體現出人們對于年輕人在政治方面日益突出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有了更多的關注。該詞誕生于19世紀60年代初期,在當時主要用于強調年輕人的文化影響力,并未涉及政治領域。
該詞成為熱門詞匯主要是在當年六月舉行的英國大選之后,超出預期的年輕選民投票率成為矚目焦點。這個詞體現出在某一特定時期,青年參與政治的趨勢以及影響力大大增強。
該詞使用范圍的擴大,體現了詞匯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從而更加契合互聯網時代下人們快節奏的信息接收與傳遞方式。網絡熱詞將一些抽象的文化元素以凝練簡潔的形式更為具體地展現,是特定時期文化的縮影,語言是一種符號,傳遞著信息,但是它同時也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體現。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網絡熱詞,這也是為什么每個時期的網絡熱詞都有所不同的原因,而且熱詞所分布的領域也有所不同。
比如人們當下所處信息時代,可以很明顯地看見科技領域的熱詞有所增加,而在經濟大為波動的年份,經濟領域的熱詞又多于其他領域,這表明人們對于詞語使用的傾向很大程度上受他們當下所處的時代背景影響,當下發生的熱門事件容易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焦點。
語言與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化的發展影響著語言的發展,而語言又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從微觀角度上看,作為語言的組成部分,詞匯可以用來特指某一件事、某一種理念或者某一類人,欲探尋網絡熱詞背后的文化意義,需抽絲剝繭,先探明其與文化背景的內在聯系,探究詞匯的起源、發展歷程以及所處的文化背景,形成對該詞的一個初步認識,再深入探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價值觀念。
二、網絡熱詞中的英美文化內涵
從近些年的英語網絡熱詞中,可以窺見一些在英美文化中由來已久的文化意識和理念,這些詞匯以另外一種形式凸顯著英美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特點與氣質。
總體來說,英國語言文化底蘊較為深厚,但單一的形式使英國人在交際中更注重嚴謹性和詞義內涵的表達,并且英國歷史較長,再加上受英國皇室貴族的影響,總體呈現一種保守、嚴謹、優雅的風格。而美國人在個性上追求創新,文化主要呈現出開放、自由、個性化的特點,對于事件的評論也頗受其文化特點影響。
(一)平等與自由意識
美國《獨立宣言》中有這樣一句話“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Equality(平等)一詞在歷史浪潮中始終展現著其重要作用。
事實上,這也是和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和民主政治體制緊密相連的。平等意識由產生到發展再到成為主流文化價值理念的過程,在英美文化發展史上較為漫長。“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的流行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一點。
麥格里在線詞典將這個詞定義為:“呼吁或者發起對某個公眾人物的抵制,例如不讓其出演某個角色,不演奏其創作的曲目,將其從社交媒體上驅逐等。這種做法通常旨在譴責這個公眾人物做出的不為社會接受的行為。”
“抵制(cancel)”一詞在2019年在社交媒體中流行,用來譴責那些有性別歧視和其他不當言行的公眾人物。這也代表著英美國家的人們正在監督公眾人物,督促其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試圖推動一個更加平等、公正、反歧視的社會文化氛圍。[1]同時,這些受人們關注的體現平等意識的熱詞,也折射出平等觀念在英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個人主義
英美文化中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思想在美國文化中更為突出。該詞最初是指一種與自私自利類似的價值觀念,而后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衍生出強調個人價值、個人獨立和個人利益的意義。同時,這種文化內涵也催生出過度重視個人利益而產生利己主義、自由主義的思想。
2020年,牛津詞典所給出的年度詞匯表中出現“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離)”等詞,民眾對于這些詞有關的行為所給出的態度是負面是正面受他們長久以來所形成的文化意識影響。
而其文化中所含有的沖動、冒險主義的因素,也使其在面對一些危機時而展現自信的態度。而英國文化更偏向保守傳統的風格體現在一些較為保守的政策以及民眾日常行事風格上,而民眾對于這些熱詞背后的政策、措施的態度,也從側面折射出英美文化中的個人主義。
(三)懷疑與抵制
而從另一個層面,西方民眾似乎更相信自主判斷,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英語國家的民眾對于媒體、科技公司和國家政府都產生了高度的“不信任感”。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作為牛津詞典年度詞匯突出了這樣一種現象——情緒所產生的影響力遠遠大于客觀事實的陳述。人們似乎意識到了正處于“后真相”時代:人的情感、信念以及主觀判斷,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
事實上,“后真相(post-truth)”一詞早在1992年就首次出現。它真正成為潮流要歸功于美國喜劇演員Stephen Colbert在節目中對它的一個近義詞“truthiness(感覺上是真實的)”的闡述。
而2019年,在英國脫歐、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獲勝等政治事件的大背景下,“后真相”一詞的使用率急劇上升了2000%,并且往往與假新聞或政治有密切關聯,具有諷刺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社交網絡作為信息的主要獲取渠道,公眾對傳統媒體提供的消息產生越來越多的懷疑,推動了“后真相”時代的來臨。
所謂“相信自身的主觀判斷而降低客觀信息的可信度”并非是壞事,這預示著人們正在逐漸對從前深信不疑的信息產生了懷疑,或者說逐漸真正意識到自己可能處于被人隨意操控的處境。
類似懷疑態度的出現也在2018年牛津年度候選詞“科技抵制(techlash)”中有所體現——人們意識到科技巨頭(尤其是硅谷公司)正在掌控大家的信息和生活從而抵制他們的影響力。
導致這個現象的著名事件就是Facebook的數據泄露事件:多達8700萬用戶的隱私數據泄露,被劍橋分析公司用于干涉多個國家的選舉。
此次事件進一步論證了當今英美國家的人們因為懷疑的態度,也更容易迷失在當代自媒體、假新聞和謠言的洪流中,但這種懷疑的態度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受長久根植于人們心中的文化價值觀念影響。
三、英語網絡熱詞所折射的文化價值觀念
英語網絡熱詞體現的不僅是本時代的語言現象,更體現的是英美社會的文化現象和人們的心理狀態。在這個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環境下,英語網絡熱詞,尤其是出現和使用頻率較高的熱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英美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和特定群體的社會文化心理特質。[3]
(一)環境擔憂
現代社會,隨著各類產業飛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接連不斷地產生,這些問題相繼在網絡熱詞上得到映照,問題的嚴重程度與網絡熱詞的出現頻率密切相關。
氣候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環境問題的重要方面,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氣候問題的嚴重性,氣候存在的緊急狀況迫切需要解決。
與此類似的詞匯有eco-anxiety(生態焦慮)、ecocide(生態滅絕)、net-zero(凈零耗能)、global heating(全球熱化),這些和環境有關的詞匯在網絡上的頻繁使用皆表明了近年來大眾對環境的關注度在不斷上升,人們愈來愈擔憂自身所處的環境且認為必須采取緊急行動。
(二)焦慮與恐懼
在高速運行的現代化機制下,人們往往難以承受社會的壓力而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焦慮和恐懼情緒也時常產生這種潛在的心理特征,最初并不容易為人們所知,往往是在生活中通過某一個導火索而引發的巨大的焦慮與恐懼。同時,這種心情也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而這種情緒所產生的原因受諸多方面影響,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就是文化因素。
因此,為更好地認識并解決出現的情緒和心理問題,相關詞匯的傳播也愈加廣泛,相應地,人們經常看到的熱詞,通常與時下熱門的病癥話題有關。
FOMO(錯失恐懼癥),是指因為總是擔心失去或錯過什么而產生的焦慮心情的狀態,可表現為因為擔心錯過人際交往活動,而在社交中難以拒絕他人的邀約。[4]
它明確指出了信息網絡世界帶給人們的焦慮情緒,鋪天蓋地的社交網絡,接連不斷的消息提示,使原本潛伏于人們內心恐懼與焦慮借助情緒得以外顯。[5]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圖爾克勒強調,“隨著技術不斷滲入我們的生活,人與技術的聯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后者被賦予更多的權利,從而得以影響我們的決策、情緒及情感。”這表明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下,人更應當做自己的主人,避免過于依賴社交網絡甚至出現反客為主的局面。[4]
與此類似的詞還有ailurophobia(恐貓癥)、aichmophobia(尖器恐懼癥)、courlrophoia(小丑恐懼癥),這些詞無一例外地體現了現代化背景下人們所面臨的癥狀和壓力。
而對于這些壓力應當如何去緩解,還需要更多有關的研究。但無疑,這些熱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現代社會下,人們普遍存在的一些文化價值觀念,比如競爭機制帶來的焦慮或者是信息時代所帶來的快節奏生活導致的緊張因素。
四、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和信息傳播的便捷迅速,網絡熱詞也在不斷更新與發展,它們既豐富了語言詞匯,也反映了語言文化。
通過研究英語網絡熱詞中的文化內涵,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所折射出的社會文化觀念,并尋找出隱藏在網絡熱詞背后的文化特質。
網絡信息時代下,熱詞的產生發展以及更新換代的速度都在加快,分析英語網絡熱詞背后的文化內涵,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英美國家人們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楊博英語網絡詞典2019年度詞匯出爐[J].青年記者,2020,(04)-88-89.
[2]李宏圖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環境污染和治理[J]探索與爭鳴,2009,(02):60-64.
作者:王可欣 涂宇琪 汪婧涵
英語網絡熱詞中的英美文化研究相關推薦基于遠程教育的跨文化交際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文章標題:英語網絡熱詞中的英美文化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dianxin/wangluo/467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