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01 08:38 熱度:
[摘要]“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作為教師,不僅要根據習得難易把學生分為初級、中級及高級三類,針對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學亦十分重要。
[關鍵詞]留學生,作文,偏誤,習得率,教學建議
一、前言
研究“了”的論著不勝枚舉,但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對“了”使用仍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運用統計的方法對留學生作文中關于“了”的偏誤率作了一定范圍的調查,并以此為依據,對關于“了”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
二、語料背景情況
我們的語料主要來自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分兩次檢索,第一次檢索“了”字的錯用情況(包括漏用和誤加兩種情況),得到三十七份樣本,除去無效樣本,實際用于分析的是三十二份;第二次檢索了來自十個不同國家(美國、韓國、新加坡、德國、泰國、馬達加斯加、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中國)三篇完整作文。第一次的目的是用來分析偏誤主要出現在哪些結構中,第二次的目的是用來分析不同背景的學生習得“了”字的正確率。
我們根據“了”在句子中出現的位置,將“了”歸為兩大類,一個是動詞后的“了1”,一個是句尾的“了2”。在“了1”底下又區分三小項,即:V了1O;V“了1”O(時間),;V“了1”O(數量),在“了2”之后又分成五小項。我們也把謂語動詞后有趨向補語的或是結果補語都歸為V(O)“了2”。
三、偏誤分析
通過對留學生作文中“了”的遺漏及誤加情況的統計,我們得出:
(V“了1”O)偏誤11次,偏誤率為68.75%,(V“了1”O數量)偏誤4次,偏誤率為25%,(V“了1”O時間)偏誤1次,偏誤率為6.25%。總偏誤次數為16次。
(VO“了2”)偏誤11次,偏誤率為64.70%,(SV“了2”)、(V“了1”O“了2”)、(沒V“了2”)偏誤各1次,偏誤率為5.88%,(不V“了2”)偏誤3次,偏誤率為17.64%。總偏誤次數為17次。
四、習得率分析
說明:為了便于統計,我們將本文中使用的關于“了”的八種結構項目進行了編號:A代表(V了1O);B代表(V了1O[數量]);C代表(V了1O[時間]);D代表(VO了2);E代表(SV了2);F代表(V了1[時間]O加了2;G代表(不V了2);H代表(沒V了2)。此外,在以下樣本中出現的錯誤均無論是不是關于“了”的,只要作文中使用了“了”,我們都視為“了”被習得,為了便于閱讀,樣本中的錯誤我們均給予了改正。
通過對留學生作文中“了”的習得情況的統計,我們得出:
A:(樣本數20,錯誤數 8,習得正確率60%);B:(樣本數5,錯誤數1,習得正確率80%);C:(樣本數 3,錯誤數1,習得正確率66.67%);D:(樣本數14,錯誤數1,習得正確率92.85%);E:(樣本數3,錯誤數0,習得正確率100%);F:(樣本數1,錯誤數0,習得正確率100%);G:(樣本數2,錯誤數2,習得正確率0%);H:(沒有樣本)。總計樣本數48,習得正確率為72.92%。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來自十個不同國家的學生作文時運用了1與了2時體現出了不同的偏好,除了泰國、日本、新加坡的學生外,其余國家的學生基本上只使用一至兩種結構類型(無論正誤),多為了1與了2的典型用法,即V加了1加O和V加O加了2。其中有四個國家的學生只使用一種結構類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國)。而泰國學生卻使用了高達五種結構類型。日本學生則使用了四種。新加坡學生三種。這說明不同的語言背景的確影響著學生們對漢語的理解深度與廣度。
五、總結
一、了1與了2的正確運用對留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多數學生愿意嘗試使用,而且使用情況比預期要好。
二、習得了1與了2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可以認為了2比了1更容易被學生正確掌握。
三、運用了1與了2的結構類型豐富性對不同國家背景的學生來說有較大差別。一般來說,亞洲學生比其它地區的學生掌握了更豐富的結構類型。
四、在書面作文中,留學生使用了1與了2的概率基本相同。而一般認為在口語表達中,留學生會更多地使用了2。
五、學生們使用最多,正確率最高的都是了1與了2的典型用法,即V了1O和VO了2。
六、教學建議
“了”的意義和用法十分復雜,從語法化的過程來看,了2在了1之后,了1在補語意義的“了”之后,但就實際教學的順序來看,一般都是先教了2再教了1,最后才教做補語的“了”。這樣的安排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為第一,第二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急用先學,而了2經常和“太、就、快”等構成特殊的急用格式,先學先教都是必要的。第二,教學上的先后順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使用頻率,而補語意義的“了”使用頻率是比較低的。
但這樣的安排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意義上本來有內在聯系的“了”被分割成幾個孤立的意義和用法,學生越學疑問就會越多,因為他們不會明白同一個漢字“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的意義和用法,這些意義和用法之間有什么樣的區別和聯系。
我們認為,在具體教學中,初級階段沒有必要區分“了1”和“了2”,以免使學生產生迷惑,而且無論你區不區分,學生們都能把了1與了2的典型用法,即V了1O和VO了2掌握得較好。到了中高級階段,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了”的不同意義和用法的內在聯系告訴學生,這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因材施教”,即對于那些母語中體標記非常豐富的國家的學生,可以從“了”作為“實現過程”的“體標記”去解釋“了”的各種用法及規則。而對于那些母語和漢語擁有較多認知語義上的共性的國家的學生,從語義的角度解釋“了”的各種用法無疑會讓他們更好地掌握“了”的用法。此外,在閱讀寫作的教學中,教師要把重點放在對“了1”的講解上面。
文章標題:對留學生作文中“了”(le)的使用情況分析及教學建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gaodeng/1053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