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2-05-11 09:34 熱度:
摘要: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是統一戰線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我們對上海幾所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的情況和思想動態開展調研,掌握情況、分析原因、針對問題、研討對策,進一步探索黨外代表人士的成長規律,做好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工作。
關鍵詞:高校,黨外代表人士,成長環境,培養,選拔
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是統一戰線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根據黨的十七大對統一戰線工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發[2006]15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高校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不斷推進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今年5月,我們對高校黨外代表人士的情況和思想動態開展調研,掌握情況、分析原因、針對問題、研討對策,進一步探索黨外代表人士的成長規律,做好黨外干部培養選拔工作。
一、基本情況
我們針對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的127名黨外代表人士作為本課題的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回收率達84.6%。調查結果顯示:男83人、女44人,其中30-39有18人,14.2%,40-49有63人,49.6%,50-59有45人,35.4%;教授49人,38.6%,副教授57人,44.9%,講師21人,16.5%;文科占29%,理科占36.2%,工科占33%,藝術體育1.8%;有實職安排的黨外干部62人,一般的黨外代表人士65人。問卷調查涉及不同高校、不同年齡、不同專業黨外人士,覆蓋面比較廣。
1、政治立場堅定,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
調查表明,新一代的黨外代表人士政治立場堅定,他們關心國內外形勢,對當前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有客觀的判斷,他們頭腦冷靜,善于思考,對黨的大政方針給予高度肯定,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能夠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2、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正確的認識
在問卷調查中,黨外代表人士對黨的統戰理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歷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點研究”和“非常清楚”共45%。84%認為政協委員在表達人民心聲和利益上有一定作用。調查對象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是非常符合中國國情,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
3、個人價值取向積極向上與多元
調查者在有人動員你加入中國共產黨時,選擇“婉言謝絕”占64%,“考慮考慮”占31%。對于目前的職務安排“非常滿意”和“滿意”達76%。對“人的思想活動和價值取向”60%認為“多元化”,覺得個人的民主權利61%選擇“應該是受到充分尊重”。對“加入民主黨派或留在黨外能夠得到政治上好處”不能的占48%,說不清楚的占49%。調查表明,黨外代表人士對重大問題的選擇,對改革開放后出現的社會思想多元化的現象表現出很大的包容性和異同性,體現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在多黨合作事業方面的政治把握度。
4、對黨委和統戰部作用的認同感強
問卷調查對象對自己政治成長過程中,認為統戰部的作用“很大”44%,“一般”45%。黨外代表人士認為有組織的政治學習是對我黨的方針政策的最佳途徑,82%認為政治學習對其有作用。黨派團體都能定期和不定期舉行政治學習,根據文字材料學習、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社會考察與實踐活動等是黨派團體開展集體政治學習活動的方式。黨外人士中開展的政治引導工作的現狀,“滿意”74%,“不太滿意”22%,說明這一群體對黨的方針政策的擁護,對黨的主張的認同。
二、存在的問題
1、黨外代表人士的成長環境不夠完善
問卷調查對象對自己政治成長過程中,認為所屬單位的作用“一般”60%,認為統戰部的作用“很大”44%,“一般”45%。對“決定加入民主黨派或留在黨外”認為偶然因素的占58%,早有準備的占36%,爭取入黨未果的占6%?梢,黨外代表人士對所屬單位的黨組織期望很高,對個人的政治身份變化性大、可塑性強。
工作壓力大。對“現階段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調查者認為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改善工資待遇、提升工作地位和減輕工作負擔。這幾方面是導致目前壓力大的主要原因,應引起黨組織的重視和關心。
高校黨外代表人士往往是教學科研的骨干力量,任務繁重,申報課題,開展講座,同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本職工作外,開展社會服務,實現政治參與,難免存在時間上的沖突,不同程度地出現會議缺席、出勤率低等現象。我們應給予理解和諒解。
2、黨外代表人士在參政議政能力和政治參與的意識需加強
對“認為當前黨外人士的參政議政能力”一般、有待提高分別占59%、25%;對“自己政治參與的意識”表示一般的54%,強的39%?梢,黨外代表人士參政議政的途徑不夠廣泛、渠道還不夠暢通,作為黨的組織盡可能創設各種條件、營造寬松和諧的政治環境,使他們在參與民主監督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民主監督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
3、黨外代表人士的培養選拔渠道不暢
黨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的比例較低。調查對象“認為目前黨外干部在干部隊伍中的比例”較小占67%,一般28%,覺得黨外干部較少,是因為“培養渠道不暢”和“注重選拔黨內人才”兩方面所造成的。的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絕對數量較大,然而得到政治安排和實職安排的比例則較低,政治參與渠道相對仍顯欠缺。黨外代表人士中綜合素質好、社會責任感強,又有政治參與熱情的黨外人士愿望迫切。
三、對策
1、加強黨外干部的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培養重大在于選人、育人、用人。一是切實加強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把黨外代表人士后備隊伍建設工作納入黨的人才和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后備人選做到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在年齡上形成梯次。對后備名單實行動態管理。二是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積極舉薦符合條件的黨外干部擔任實職,并處理好黨外實職與黨委的合作共事關系。三是加強黨外人士信息化管理。加強黨外人士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
2、加強黨派團體的自身建設。注重加強黨派團體的工作環境、領導才能、思想作風等方面的工作。注重培養業務水平高、政治素質好的黨外代表人士,通過幫助他們加強自身學習、參加各種培訓和社會實踐鍛煉等途徑,提高他們自身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更好地提高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民主監督的能力。
3、加強黨外人士的政治引導工作。抓好黨外人士骨干力量、新成員培訓工作、強化實踐鍛煉、增強黨外人士對世情、國情、市情、校情的了解、強化理論武裝,把握正確方向等方面加強政治引導。要求高校黨委加強政治引導,通過發展和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拓寬各種利益表達渠道,擴大有序政治參與,把合理訴求引入政治體制內,把尖銳意見消融于矛盾激化前。黨委統戰部門在維護統戰成員的權利前提下,把黨和政府的主張化為廣大成員的共同意志、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我們統戰部門加強政策解讀和宣傳,以求同存異的獨特方式做好政治引導。
4、加強對黨外干部成長環境的建設。當前,我們要按照法制化、規劃化、程序化的要求,完善民主政治協商制度,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優化黨外知識分子政治參與,不斷完善政治文明。在以實職安排和掛職鍛煉的培養方式有利于黨外干部的成長以外,還要健全制度、加強培訓、建章立制和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同志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6.7;
【2】劉延東同志在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上的工作報告,2007.7;
【3】Internet文獻:吳淞,《新一代黨外代表人物培養選拔工作研究》,載www.czmm.org.cn;
【4】郭茜,《高校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工作的思考》,載《實踐與探索》-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統戰工作研究文選第一輯,2008.1;
【5】金勤明,《高校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工作的探索》,載《實踐與探索》-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統戰工作研究文選第二輯,2009.4。
文章標題:高校黨外代表人士情況調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gaodeng/1197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