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08 08:49 熱度:
摘要:本文就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建筑構造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建筑構造課程怎樣與建筑設計課相互融合,提出了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旨在達到清晰、準確、靈活運用建筑構造知識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建筑構造;建筑學;教學改革
前言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建筑構造課程屬于專業課,是建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建筑構造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建筑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通常來說建筑構造課程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研究建筑的構成,建筑各組成部分的組合原理和構造方法。它與建筑設計、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技術等課程密不可分。但是通過本文的調查來看,目前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建筑構造課程的設置以及開展情況與設想的目標仍有比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幾個方面,下面本文逐一探討,希望能引起相關領導和教師的注意,教育好學生,為培養我國在建筑行的優秀人才而努力。
1建筑構造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建筑構造課程與建筑設計課程相脫節
建筑構造課程與建筑設計課程是相輔相成的兩門課程,兩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建筑構造課程中偏重于構造原理和大樣詳圖的理論講解,建筑設計課則側重于培養學生建筑功能、空間、造型方面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很多老師僅僅教授自己課程內的東西,不能做到有機結合,將兩者盲目的割舍開來,最終不但造成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難,也為后面的實際應用困難埋下了伏筆。實際上,建筑構造是在建筑初步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施工圖設計,是方案的繼續與深入,是建筑設計中技術含量較高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進行建筑設計課程設計時,到了第三次草圖設計階段,圖上甚至連一根柱子都沒畫,搞不清柱、梁、板的關系。這就直接導致建筑設計脫離節點構造,設計細部難以實現,很難做到設計與構造的和諧統一。
1.2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近年來,我國在建筑領域取得了比較多的研究成果和比較大的進步,不但新技術和新材料廣為采用,國家相關部門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也在不斷更新,與之相比,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則明顯落后,不但新技術尚未提及,就連相應的政策法規也往往是過時的,這就讓學生的就業和工作產生很大的被動。例如在教材中門窗章節所涉及到的木窗,在當前工程建設中已很少使用,但在教材中被大篇幅的講述,與實際偏離嚴重。又如樓板層章節中講到的單向板、雙向板的定義,單向板的特征為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大于2,雙向板的特征為長邊與短邊之比小于等于2,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單向板的特征為長邊與短邊之比大于或等于3,雙向板的特征為長邊與短邊之比小于3。再如樓梯章節中所談到住宅樓梯梯段部分踢面高與踏面寬的范圍分別為150-180和250-300,與目前在住宅設計標準上所使用的150-175和260-300顯然不符。如果還是按照教材講授,不補充新材料、新技術的內容,就會使學生坐井觀天,以致所掌握的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影響到學生建筑設計課程的學習。
1.3過于注重課堂教學,缺乏工程實踐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并為己所用,必須要有一個實踐和鍛煉的過程,但是就目前情況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依然停留在課堂講授階段,教師只是按照教材章節的內容依次講述,認為這些內容比較簡單。而學生不了解建筑物的建造過程,他們對課程中的許多內容,往往聞所未聞,更談不上見過,這就造成了教師口若懸河,學生不知所云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創造力不強,缺乏工程實踐。
2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2.1增加工程實踐學時,強調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大量信息和直觀圖形進入教學課堂,節省了教師現場板書和繪圖的時間,初步估算大約能節省1/4左右的學時。在理論課的講授中大量增加工程實例,使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到國內外新建筑、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現狀。
同時補充建筑施工圖如何設計等內容,讓學生在學校盡可能地受到實際工程的訓練。因此,原來64個學時就可以分成48個理論教學學時和16個工程實踐學時,工程實踐的學時穿插在理論課之間。例如:講完地基與基礎,用4個學時做幾種基礎的模型;講完樓梯這一章后,再做一個雙跑樓梯的模型等等。在做模型的同時,帶領學生到實際工地進行現場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建筑構造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做到理論與實際充分結合。
2.2將課程第一講設于工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建筑構造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并且課程的第一講對于學生來說相當重要,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起到關鍵作用,它要讓學生知道這門課程究竟要學什么,怎么學。因此,將課程的第一講設于工地,對照建筑實物讓學生大致了解建筑物的各大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使他們學習初始就身臨其境。這樣就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整合教材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
隨著建筑技術科學的快速發展,新型材料的不斷涌現,建筑設計的觀念和建筑構造的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針對目前課程教材內容陳舊的現象,一方面合理選用版本新,內容更新較快的教材,另一方面,要結合現行的國家規范、規程講解課程內容,以適應建筑行業不斷發展變化。同時,我們還要向學生介紹國家一、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中建筑構造相關內容,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視野得到開闊。
2.4將建筑構造融入建筑設計教學,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建筑設計課程是建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建筑設計作為建筑學專業教學的一條主線,貫穿于一至五年級。建筑構造課應該加強與建筑設計課的結合。在建筑設計課的師資配置上,讓建筑構造的教師同時擔任建筑設計課的指導教師,及時解決建筑設計中的構造問題,將建筑構造融入建筑設計教學。建筑構造課程通常安排在本科二、三年級進行,建筑學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已開始做小型的建筑設計題目了。我們嘗試結合二年級建筑設計題目,講授建筑構造。例如:在介紹民用建筑無障礙設計時,結合老年人公寓設計來進行講解,學生掌握了殘疾人坡道、無障礙衛生間及樓梯、電梯等構造,了解了無障礙設計對于建筑設計的重要性,在做建筑設計時就能游刃有余。講述民用建筑屋頂構造時,結合幼兒園建筑設計來進行講解,學生掌握了屋頂的防水、保溫、隔熱等構造,了解了屋頂用作上人屋頂、不上人屋頂以及平屋頂、坡屋頂等不同用途時的構造要求,在設計方案時就不再僅僅考慮建筑造型而忽視實際用途,而會考慮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實現從建筑方案設計、構造設計一體化,使學生建筑設計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
2.5豐富教學手段與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結合多媒體教學,既生動直觀又能自如地控制教學進度。對部分內容也可采用互動式教學與案例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先下達任務,學生根據任務收集資料,決策學習計劃,有目標地進行學習,按計劃實施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主要起啟發和引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結束語
筆者對建筑構造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教學效果。建筑構造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結合當前建筑行業的實際情況和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但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不斷的探索與嘗試。
參考文獻:
[1]陸可人,鷗曉星,刁文怡.房屋建筑學與城市規劃導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2]岳鵬,趙西平,杜高潮,何梅,郭華.技術新形勢下的建筑構造課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26~130.
[3]陳瑜.從建筑構造談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中國西部科技,2008,33:99~100.
[4]趙敬辛,韓博.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65~68.
文章標題: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gaodeng/1292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