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14 08:33 熱度:
摘要:圖式理論對外語教學中聽和讀這兩項接受性技能的指導作用已得到廣泛的探討和實證研究,但其在口語和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針對大一新生英語口語能力普遍薄弱的現狀,本文在調查學生英語學習風格的基礎上,研究探討了圖式理論在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指導作用并從意識培養、信息有效輸入和策略性輸出三個方面提出了提高口語能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 口語教學 圖式理論 信息輸入和輸出
圖式理論應用于語言教學的研究開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該理論在中國外語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許多專家試圖想揭示圖式理論對信息輸入和語言產出的指導意義(矯靈靈,2008)。根據文獻調查,國內圖式理論在外語教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七個方面:閱讀理解、聽力教學、詞匯教學、寫作、語篇理解翻譯和口語教學,其中研究重點在閱讀和聽力方面,對口語和寫作的研究很少(韋漢,2004)。但Richards(2002), Ma Kesha (1999), Zhao Jingsui (2000), Liu Mingdong & Liu Kuanping (2004)and Liao Shumei & Chen Xiaojing (2006)均提出了圖式理論對口語教學也有積極的效果。眾所周知受高考模式的影響,大一新生英語的聽說能力弱成了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聽說技能也是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一直關心和付之努力的話題。筆者在調查學生英語學習風格的基礎上,將圖式理論應用于口語訓練,探討了其對提高英語口語訓練的指導作用,并通過調查證明了其有效性。
一.學生英語學習風格的調查
盡管在大一新生的第一堂課上與學生商討了語言的特點和學習策略,而且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同聽說技能訓練的必要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同學卻并不付諸于行動,甚至逃避于老師的提問和課堂活動的參與。下面是開學兩周后進行的有關英語學習風格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分為12項,見下表。
調查結果繪成以下圖表,可直觀看出大一新生的英語學習風格及優勢和薄弱環節。
由調查結果看,聽和說顯然是薄弱項,其直接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訓練,參與聽說練習的只有約10% 的學生,調查中只有一位學生說有語言交流伙伴。但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注重課前預習、背誦和參與課堂活動,并且有近40%的學生希望老師用英語授課,表現出渴求英語氛圍的好跡象。至于復述,學生們基本沒經過訓練。同時筆者對部分學生不愿參與課堂活動的原因進行了談話調查。其直接原因是:心理素質欠佳,表現在面子問題和緊張心理;語言能力薄弱,想說但找不到合適的詞和句式;缺乏對某一話題的信息和見解。
二.圖式理論的核心內容和對口語訓練的啟示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 人的知識是以圖式(schema) 的形式貯存于大腦中的。庫克(Cook, 1989)認為,圖式是頭腦中“先存知識”或“背景知識”。 圖式理論認為,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信息時,需要將所輸入的信息與大腦已知的信息(或概念) ,即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只有當接收到的信息與大腦中儲存的圖式信息吻合時, 才有可能理解其內容。
圖式理論將圖式分為三種類型: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語言圖式指的是語言知識, 如語音、詞匯、句式和語法等;內容圖式指的是語篇的主題、背景知識或常識等;修辭圖式是有關各類文章篇章結構的知識,即體裁知識。
就高職院校大一的學生而言, 語言圖式中的語音、詞匯知識是弱項, 表現在單詞發音不準、重音模糊,話語的重讀、弱讀、連讀、失去爆破、語氣、語調等不清或混亂,由此導致普遍的聽力困難,聽不懂、說不準成為英語學習尤其是上課效果低下的瓶頸。詞匯局限于初高中教材中,實用的生活詞匯少,造成語言輸出障礙重重。內容圖式的豐富程度因語篇或話語的主題及對其的熟悉程度而異,大部分學生在談論某個話題前需要補充相應的輸入信息,完善其背景知識。
筆者認為口語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大腦中圖式信息是否豐富, 外部的語音信息是否能有效地激活相關的圖式以及被激活的圖式經過綜合整理后能否迅速地轉化成語音信息。所以圖式理論對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有兩點重要的啟示: 一是建立豐富的圖式網絡;二是善于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
三. 口語訓練中圖式理論的應用策略
根據圖式理論對口語訓練的啟示,針對高職學生在英語口語技能方面的薄弱環節,筆者認為口語訓練應重點從意識培養、語言輸入和輸出三大環節下功夫。
1.心理素質和圖式構建的意識培養:根據調查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障礙,有意識地向學生分析困難的原因并指出相應的措施。除了從發音失誤、聽力練習和朗讀缺乏、詞匯量不足等語言圖式欠缺加以剖析外,還強調大腦的內容圖式未被激活或空缺,而這可通過課前預習和話題調查得以彌補。同時,對個體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和課堂的內外。中國人的面子問題(face issue)不是朝夕可就的,中學多年養成的應試學習習慣也不可能即時扭轉,多年的教學實踐證實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y)的付諸實施是促使學生開口和增強他們自信心的有效良藥。因此鼓勵學生大膽開口,積極參與口語訓練獲得,及時糾正發音,養成通過語言應用習得語言的學習習慣是掃除語言心里障礙、提高口語技能的前提。
2.語言信息的有效輸入:信息的輸入方式會影響到圖式結構的形成及運行狀態。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點實現語言的有效輸入。
2.1 標準語音的輸入:由于地區性差異和部分中學對英語語音重視不足,造成普遍的語音圖式欠缺,因此進行語音訓練,糾正發音應是大一新生必補的一課。語音材料如選擇音圖并茂又解釋發音規則的生動有趣的視頻文件,這在聽覺和視覺上產生刺激作用,由此彌補或重構學生的語音圖式。另外,上課過程中通過有趣的語料加強朗讀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失誤。
2.2 可理解性語料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這里的可理解性語料輸入包括聽力、視頻、文本和師生對話。針對大多學生英語聽力技能薄弱的現狀,選擇的聽力和視頻素材的特點是:故事性或趣味性強、與教材內容銜接、與學生專業相關、日常生活語料、西方的文化習俗、大學英語三或四級考試聽力題及教材中的課文等內容。教學中采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并適時給出資料中的一些關鍵詞語以激活必要的圖式,輔助理解。文本輸入主要是填補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的空缺,同時迅速擴大詞匯,鞏固語法知識。為此,文本選材內容和形式應多元化但不乏實用性,配合教材,吸入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同時適當補充學生關心的話題和適時新聞,如 21st Century 、CCTV.COM中的報道。
2.3 朗讀和背誦
朗讀背誦是強化語言輸入的一種形式。朗讀時, 眼、口、耳在大腦的指揮下相互配合, 將文字轉換成語音,語音傳入大腦刺激已存的語音圖式或填補其空缺。曹怡魯(1999:2 )認為背誦式輸入可以加強對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鞏固,將原本是顯性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隱性的語言知識,學生的語感也因此而形成。隨著背誦輸入的不斷增加,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敏感度也會不斷增強,語感也將不斷增強。
2.4 教師的語言能力
為創造語言環境,大學英語教學鼓勵教師用英語授課。教師通過組織課堂各教學環節使學生沉浸在英語的氛圍中。教師英語表達準確流暢風趣幽默顯然是很有感染力的,這能吸引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并模仿老師的發音和表達,提高語言材料的有效輸入和輸出比例。但是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面對英語技能參差不齊的高職學生,教師簡化的語言表達并配合豐富的肢體語言則更受歡迎。
3. 策略性輸出: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輸出奠定了基礎,但并不保證足夠的輸入量就可以達到自由輸出。經過模仿記憶的語言材料要經過實踐演練后才有可能內化并靈活運用。但大學英語教師面對的大多是大班課堂,因此口語訓練需要行之有效的策略。
3.1 順序漸進的層次性策略
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逐步深入的漸進過程。英語課程教學活動按照先模仿后運用的認知規律,一般分為三個層次: 純語言活動、準交際活動和交際活動。純語言活動是在教師的控制下,以模仿為主,注重語言形式的準確性;準交際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一定的情景中模擬真實的交際活動;交際活動則是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的活動。三個層次依次遞進,認知水平由低到高,學生的創造由小到大,教師的控制由大到小,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逐漸平衡。筆者一般采用重復和模仿輸入語料、描述、復述和專題討論等口語輸出活動,并采取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方法使層次性策略得以實施。
3.2 合作和協作性策略:大班英語教學的最大局限在于個體的參與機會少,而口語訓練需要持之以恒,課堂只是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真正的訓練在于自身的日積月累。同時口語不同于其他英語技能,它需要人與人的交流。在外語學習的環境下,實現這一目的的捷徑是同學之間的合作。盡管大多學生的口語薄弱,但只要張開口見面就用英語,大腦的語言圖式很快就會活躍起來,欠缺的詞匯相互填充和查找,錯誤相互糾正,觀點彼此探討,…。日積月累語感即會形成,口語即會有突破。
3.3 專業外語的滲透策略: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學習動力的直接來源是將來工作的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 我院公共外語教研室組織教師在調查各專業與英語結合點及應用程度的基礎上編寫了不同專業的適用英語手冊,實施項目教學法。即在旅游、酒店管理、烹飪、計算機和國際商務專業的大學英語授課中,教師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給予語料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選擇與專業相關的一工作場景,分小組設計語境和角色,各小組在課后訓練,課上進行角色表演。這樣,學生一方面將語言學習與應用有效結合,另一方面,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英語實際應用的價值。該手冊內容激起大多學生的極大熱情,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
3.4 口語與寫作結合策略:學生普遍反映在英語表達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匯和句式。記日記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藥。先寫后說能使講話者很容易找到相應的語言和內容圖式,從而為語言流暢奠定基礎。另外,在學習了每一專題并進行了專題討論后的寫作也為口語再次輸出構建了圖式。口頭討論可粗線條地為寫作提供論點和論據(內容圖式)而寫作為口語的順利和完善準備了精確和詳細的素材(語言、內容圖式),兩者相輔相成。
3.5 激勵性評價策略:
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動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恰如其分的贊賞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首先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口語活動,欣賞所有參與的學生及表現。其次全面掌握學生的英語底子,有的放矢地分層次地給予問題和任務。能容忍學生的錯誤,讓每位學習者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將每位同學的口語表現做記錄并與期末成績掛鉤,形成一種既和諧又有一定壓力的學習氛圍。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盡管大班授課存在口語訓練的許多弊端,但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口語訓練基本幫助大部分學生建立起了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模式:建立、激活和豐富圖式網絡。初步的調查表明許多學生擁有了語言訓練伙伴,養成日常訓練的習慣;有些學生自發組織口語興趣小組,定期組織活動;有些積極參加口語技能大賽;大部分學生注重了朗讀和聽說的訓練,喜歡聽外教的課,與外教交流。在興趣、良好的心態和構建必要的語言圖式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地指導、訓練、內化,學習者逐漸豐富和完善各種圖式,口語障礙便逐步融化。
參考文獻
矯靈靈 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碩士論文 http://ckrd.cnki.net, 2008
韋 漢 章柏成 圖式理論和中國外語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4(12)
廖淑梅、陳曉靖 圖示理論與口語輸出. 《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8)
張茹、 劉景霞 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
趙景綏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意義及實踐.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 (5):
羅燕子 圖式理論、學習策略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 2008.5
曹怡魯 外語教學應借鑒中國傳統語言教學經驗《外語界》,1999 (2)
董 衛 付黎旭 背誦式語言輸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外語界》 2003(4)
文章標題:圖式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口語技能的培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gaodeng/1299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