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25 14:11 熱度: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高校教學中比較常見,這種形式相對于傳統授課方式更加具有開放性,并且由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表現形式也比較靈活多樣。
《高教學刊》(半月刊)創刊于2015年2月,雜志是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學術期刊。《高教學刊》辦刊宗旨:刊發高等教育教學與高教理論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學與建設的改革措施和實踐經驗,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創新思路,為高校和教學管理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在很多高等院校都有開設這類的課程。MOOC也是教學模式的一種,在高等教育中普遍會應用到,本文就圍繞MOOC發展對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展開了一些論述,文章是一篇高等教育論文范文,有需要職稱論文的作者可以聯系本站在線編輯快速投稿。
本文通過對MOOC的教育現象進行分析,從教育學的角度揭示了MOOC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并通過教育理念、教學過程、教育質量等方式對比MOOC與傳統教育之間的共性和特性,預測兩者未來發展的趨勢。此外,文章闡述了MOOC對傳統高等教育的挑戰,分別從教育理念、教學過程、教育質量三大方面進行論述,從而得出在MOOC背景下,我國的高等教育應該加強教師技術培訓,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對策。
一、MOOC的概念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縮寫形式,意思是大規模網絡開放在線課程,中文習慣音譯為“慕課”或者“幕課”,有人把它們理解為慕名前來學習的課程或通過屏幕學習的課程。該術語的首創者被認為是由布萊恩・亞歷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爾(Dave Cormier),之后該詞被運用在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合作開設的網絡課程“關聯學習理論和連接的知識中”。MOOC作為網絡教育發展的一個新形式,不僅具有網絡教育的相關特征,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因此,維基百科上對于MOOC的定義一直在不斷的更新。MOOC是遠程教育的最新發展,它是一種通過開放教育資源形式而發展來的。
二、MOOC對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
1.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赫爾巴特提出的“四段式”教學模式到聯通主義提出非正式學習方法。教學從傳統的教室中走出,依靠網絡平臺的支撐,變得多樣化。而MOOC作為網絡教育發展的一種形式,具有網絡教育的特點。依靠多媒體技術為主要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不需要面對面的進行,具有跨時間、空間、地域、非連續性的交互式教與學的特點。因此,MOOC教學模式的轉換主要表現為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起到組織在、指導者、幫助者、協調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主動性和主導性。整個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在一種非正式的、虛擬的學習情境下進行學習。MOOCS的課程是由一段十分鐘的小視頻構成,每一個視頻都穿插著教師設定的思考、練習和作業。不同于精品課程、網絡視頻,MOOC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需要學習者看,不需要學習者動手。MOOC更多強調學習者在教學過參與在線討論和測試。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能夠為MOOC提供更多的可操作的技術平臺,將來MOOC的教學模式會出現更多的改變。
2.教育對象的拓展。從時空發展的維度來看,MOOC延長了人們接受教育的時限。受教育群體從學生拓展為各類需要不斷充實智慧的人群。因為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十幾年的學校教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對知識更新的需要,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延長人們接受教育的時間成為了更多群體的選擇。MOOC的開放性決定了學習者只要具備上網學習的條件,即可申請學習MOOC的相關課程,使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學習的內容、時間、地點和學習的方式。
從地域發展的角度看,MOOC擴大了教育對象的地域性。MOOC依靠互聯網技術平臺,實現了足不出戶即可接受世界最先進的教育資源的可能。MOOC課程資源從高等學校的圍墻中走出,為更多的學校以外的群體所接受。據統計,一門MOOC課程的學習者可以遍布世界的162個國家,而MOOC課程是世界頂尖學府推出的優質教育資源,深受發展中國家群體的喜愛。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享用一直是多數人渴望而難以實現的夢想,MOOC課程讓更多的社會弱勢群體有了自主掌握世界先進知識的可能,為促進人類的文21明、世界的和平、發展、降低貧富差距,實現人類財富的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條件。MOOC作為一種開放的資源,讓“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變為現實,從而保障了人人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3.教學內容的豐富。MOOC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來自于高校教師經過精心準備的優質教育課程。與傳統的教材相比,教學內容突破學校的限制,相似的教學內容由不同的教授進行講授,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教師進行學習。MOOC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總量增加。傳統的學校要增加一門新的課程,意味著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而MOOC網絡平臺都是由幾所甚至是幾十所大學聯盟組成,每所大學增加一門內容,MOOC的課程總量就會增加幾倍。
(2)教學內容的更新頻率更快,與時代的契合度更為緊密。由于MOOC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夠隨時增加新的知識和內容,從而保證了其教學內容能夠反映當前發展的最新狀態。MOOC課程計劃的時數與傳統的課程計劃是時數相比,大大少于傳統課程。幾乎每一門MOOC的課程都不長于14周,甚至更少。而MOOC的課程內容大都是被教師劃分為8到10分鐘一個小節,每個小節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以模塊、板塊為主,以知識點或教學單元作為串聯的依據。在相對短暫的時間里,教師以突出課程的精華為主。參與MOOC學習的學生都是對這課程感興趣的,因此,學習者每個小節都能夠保持足夠的熱情,整個課時的緊湊使學習者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力學習完相關的課程。
(3)教學內容的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當前MOOC課程都是來自歐美等國家世界名校中的頂級課程,高校教師要想把自己的教學內容放到MOOC網絡平臺,譬如edX、Coursera、Udacity等平臺還必須經過蹄選,符合條件才開設相關的課程,這從根本上保證了 MOOC課程的質量。最后,MOOC課程具有生成性的特點,教師在課程初始階段只需準備相關的教材內容,更多的知識點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區討論、博客瀏覽等方式自我建構的。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會把部分優秀的博客、有價值的討論統合發布平臺,供學生參考。因此,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4.教學手段的多樣。傳統教育中注重教師與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注重以教師為中心。MOOC課程是依靠網絡平臺發展起來的一種網絡課程,具有網絡教育中交互性、多元性、開放性、民主性、自主性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導致教學手段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
(1)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MOOC課程沒有教師、紀律的約束,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校進程完成課業。
(2)教學方法以視頻、動畫、Flash等為主,視覺效果突出。傳統教學更多的是以教師的講授,輔之以相關的視頻,學生學習過程中沒有進行自我建構,很快就會被遺忘。
(3)MOOC課程區別于傳統的網絡課程,學習者的參與程度更高。MOOC的網絡平臺edX、Coursera、Udacity、Udemy、P2Pu等都有相應的在線討論小組、Wiki協作、論壇討論、學習社區等平臺供學習者進行在線討論、提問。而Cousera、P2Pu等還可以學生相互評論、同伴學習等措施,讓學習者相互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4)MOOC課程教學促進了教育者學習的時間、空間的擴大。傳統課堂教學局限于狹隘的教室,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教師的課堂施展更多的是依賴于現有的資源。而MOOC課程的教學環境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教室、咖啡廳、草地、實驗室、書房等,教師以一種最為放松的態度進行課程的錄制,教師自我發揮更為隨意。
(5)MOOC可以讓學習者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多種學習交流平臺。傳統課程的交流方式受限于有限的空間、時間和地點,師生之間的交流幾乎是在相對短暫的幾十分鐘里。而一般的網絡課程難以提供多樣的交流平臺,甚至整個視頻階段都是只有教師的講授,學生沒辦法參與到視頻的討論中來。而MOOC課程提供了多樣的交流平臺,比如:Wiki、blog、Moodle、Ellumi-nate、Skype、Web Ex、FaceBook 等,學習者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和偏好選擇適用的交流工具,具有一定的學習環境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
5.教學環境的轉變。教學環境是學校教學活動所必須的諸客觀條件的綜合,它是按照發展人的身心這種特殊需要而組織起來的環境。教學環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看,社會制度、科學技術水平、家庭條件、親朋鄰里等都屬于教學環境,因為這些因素制約著教學活動的成效;從狹義的角度,即從學校教學工作的角度來看,教學環境主要指學校教學活動的場所、各種教學設施、校風班風、師生人際關系等。因此,教學環境囊括的因素多種多樣,是一個復雜的存在體。MOOC課程教學環境的轉變也包括廣義和狹義。首先,MOOC教學環境的轉變從宏觀上來看,是一個虛擬的場景,MOOC的教學更多受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影響。科技水平越高,給教師和學生提供的虛擬場景就越接近真實的生活場景。而在MOOC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未知的學生,不知道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生的領域能力、學生的年齡和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等。因此,課程初始階段,教師僅僅是提供少量預先準備的學習材料供學習者參考,學生學習的大部分內容是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交流動態匯集而成的。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探討相應的板塊、提出問題。因此,MOOC的整個教學環境都是在一個�苑判緣摹⑿檳獾摹⑸�成性的環境中。
6.教師角色的轉換。在網絡教育中,教師需要從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來適應網絡教育的開放性、多元性、交流和空間的多維性的轉變的特點。教師角色由傳統的一元化向多元化轉變,這種轉變主要表現在:
(1)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發展中的指導者。傳統高等教育中,教師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本職特點。教師與師生之間的關系體現為傳授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在網絡教育,尤其是MOOC課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多的體現為協助、引導學生構建自我知識體系。
(2)網絡教育中,教師難以對學生的紀律進行監督和執行。學生更多的是依靠自我約束�肀Vね�絡學習環境的干凈和安靜。
(3)MOOC課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和指導者。因為,能夠開設MOOC課程的教師通常是本領域內的專家或者某些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都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知識,能夠幫助學生系統的掌握專業領域知識和提升學生對該領域的認識。
(4)MOOC課程教師每周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維護課程網站,匯集、精選參與者的博客、討論帖等;編制課程每日通訊;更新課程內容到課程站點和每日通訊;閱讀、參與并引導論壇中的討論;主持每周通過虛擬教室進行的專家講座;每周通過虛擬教室回顧本周學習情況和與學習者實時互動等。因此,教師的角色相比較傳統教師的角色轉變更為多樣。
三、MOOC環境下優化教師資源,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在MOOC異軍突起的情況下,大學發展的最好出路就是要不斷的強化教師隊伍的質量,建設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能為大學生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謀得一席生存和發展之地。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模式,能夠在學生面前自如的講授,探索在線學習、混合學習等創新性教學模式。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力,并善于發現知識,能夠總結和歸納并利用互聯網出現的新知識和新觀點。再次,教師要探索出對網絡學生評價和考核辦法。比如,Coursera通過推出的“簽名追蹤”體系來保證學術的誠信問題。MOOC所具有的共享精神使得大學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將由一個人的獨角戲變逐漸演變為教學團隊。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教學團隊的建設更適合培養教師的默契與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李曉明.M00C理念打開了一扇創新的大門[J].中國教育網絡,2013(4):1.
[2]李明華.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6):11-28.
[3]袁莉,斯蒂芬.鮑威爾,馬紅亮.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國際現狀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6):56-62.
[4]焦建麗.M00C:大學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教育網絡,2013 (05):6.
[5]汪瓊.MOOCs與現行高校教學融合模式舉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1):14-15.
文章標題: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對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gaodeng/3580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