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化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28 09:10 熱度:
摘要: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頒布實施《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該標準替代《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修訂后GB18218-2009與原有的GB18218-2000有很大變化,筆者結合自己的安全評價工作經歷,談談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過程中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重大危險源、臨界量、單元
前言:企業涉及的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險特性,危險化學品潛在的危險特性與儲存量有直接的影響關系,因此辨識企業是否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具有重大的意義,不但有利于安監部門對企業的監管,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根據自身危險程度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現危險化學品引發的重大事故。
正文:
一、重大危險源概念的起源
重大危險源概念起源于20世紀初工業高速發展的歐美,當時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使用、運輸過程中頻頻發生重大火災、爆炸、泄漏事故,尤其是英國1974年Flixborough爆炸事故發生后,英國衛生與安全委員會設立了重大危險咨詢委員會(ACMH),負責研究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價技術和控制措施,1976年ACMH首次提出重大危險源標準,在該標準中提出了八類危險物質及相關事故物質的量,1979和1984年進行了修改,提出了4類共25種物質的臨界量。1982年歐共體以ACMH的工作為基礎頒布了《工業活動中重大事故危險法令》(簡稱塞韋索法令),法令中列出了180種物質及其臨界量。1996年又補充了39種物質及臨界量。之后,英國、愛爾蘭、法國、澳大利亞、南非、印度、冰島、芬蘭等國都頒布了相應的重大危險源控制規程和標準。
二、重大危險源的定義
(1)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線的單元。
(2)單元: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3)臨界量:對于某種或某類危險化學品規定的數量,若單元中的危險化學品數量等于或超過該數量,則該單元定為重大危險源。
三、重大危險源辨識采用的標準、依據及區別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采用的標準和依據是《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和《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協調字[2004]56號),這2個文件的區別是《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在辨識過程中的應用于物質的辨識,《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協調字[2004]56號)是重大危險源申報范圍的辨識,現安監總管協調字[2004]56號已不再使用。
四、重大危險源辨識與控制的重要性
在生產、使用、儲存和運輸易燃、易爆和有毒化學品時,化學品就成了危險源。當化學品的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成為重大危險源。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安全管理的缺陷就會導致這些能量意外釋放,而發生災難性事故。例如:1974年英國Flixborough泄漏爆炸事故,1976年意大利塞維索工廠二惡暎泄漏,導致22萬人疏散。1984年墨西哥的LPG大火、1985年印度的博帕爾MIC毒氣泄漏事故等。我國也發生了不少災難事故,如2006年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鹽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7.28”爆炸事故,死亡22人,受傷29人,其中3人重傷;200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硝基苯精餾塔發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908萬元,并引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所以,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充分認識危險源的構成要素、危害特性及找出如何防止重大危險源發生事故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
五、GB18218-2000與GB18218-2009的區別
1)GB18218-2000存在問題:
①重大危險源的概念不能涵蓋所有申報項目;
②與國內其他危化品標準不同步;
③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臨界量值太低;
④單元界定不清晰;
⑤未包括礦業等非危化行業各過程中的危險化學品的危險源。
2)18218-2009改動的內容
①將《重大危險源辨識》改為《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②將采礦業中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加工工藝和儲存活動納入了適用范圍;
③不適用范圍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活動;
④對部分術語和定義進行了修訂;
⑤對危險化學品的范圍進行了修訂;
⑥對危險化學品的臨界量進行了修訂;
⑦取消了生產場所與儲存區間臨界量的區別。
六、辨識單元劃分對辨識結果的影響
1)按照物質劃分辨識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表1和表2是對物質分別列表說明屬于重大危險源辨識的物質的臨界量,在辨識的過程中,如果單純按照物質進行辨識,當所辨識的企業在500m范圍內,就簡單的將辨識的企業劃為一個整體進行辨識,辨識結果是這個企業已構成重大危險源,那么企業在進行重大危險源申報時,只能是將企業的生產場所、儲存場所、公用輔助設施、辦公樓(假如辦公樓內設有化驗室,化驗室內有重大危險源辨識的危險化學品)都要進行申報,導致重大危險源的范圍擴大,結果辨識錯誤。
2)以500米范圍劃分單元
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單元定義:“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在辨識中對單元僅限于一個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的情形比較好處理,但將500m以內幾套生產裝置也劃為一個單元,不同的處理方法,往往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辨識結果。國家標準在兩種劃分方法之間用了一個“或”字,這就表明,可以這樣可以那樣,對于部分以間歇式生產工藝為主的中小化工企業而言,以一套生產裝置為單元,常常不構成重大危險源,而以500m內幾套生產裝置為單元,又構成重大危險源。
如果在一套生產裝置不構成重大危險源時,而將500m以內有關聯的幾套生產裝置作為一個單元進行進一步的辨識,我認為,用“關聯”一詞加以限定恰到好處,這一處理方式既科學又有可操作性,解決了以往因單元劃分而造成的誤判和遺漏問題。
七、重大危險源辨識物質及臨界量的確定
1)辨識物質的確定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列出《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不能誤將危險貨物全部列入重大危險源辨識中,因為《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僅適用于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適用、儲存和經營單位,所以,不屬于危險化學品的其他危險物品,不宜以該標準為依據列入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范圍。
2)辨識物質臨界量的確定
對于部分物質同時被列入表1和表2中,物質的臨界量應首先以表1為準,例如苯和環氧丙烷,在表1中的臨界量分別是50t、10t;如果按照表2的臨界量是1000t,對物質臨界量取值錯誤,將直接導致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的錯誤。
八、結束語
重大危險源辨識的目的是要把生產、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區域辨識出來,有利于企業有重點地對重大危險源區域加強安全管理,同時也有利于安監部門安全監管、監控。
重大危險源辨識不但是一個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責任,希望參與重大危險源辨識的企業、安全評價機構,能夠熟悉、掌握與重大危險源辨識有關的法規、標準、依據,科學、合理、準確地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
參考文獻:
1.《安全評價》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三版,2005年;
2.《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文章標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的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huaxue/1315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