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化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10-26 09:29 熱度:
1開展“應用型”課堂教學的原因
高職院校的教學以“能用、會用、夠用”為服務目標。動物生物化學是本校動物醫學、畜牧獸醫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是后續課程不可缺少的一門重要前導課。課程主要研究動物微觀領域的結構組成,代謝過程及生理功能之間聯系等。課程知識抽象,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課堂知識“滿堂灌”,教學手段方法單一,實訓開展項目少,案例例舉不宏觀化,期末考試考核片面性高,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生們不易把握,加上近年來招生來源廣泛,尤其是有的文科生在高一就分科,化學基礎基本沒有,給動物生物化學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巨大沖擊,一度出現“老師怕教,學生怕學”的現象。為了提高課程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課程組依據10多年的動物生物化學教學經驗,從“現代”學生特點入手,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運用“應用型”綜合教學方法開展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應用型”課堂教學主線化,理清學生學習思路
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較多,有九大模塊56個主要知識點,共72個學時,4學分,開設在第1學期,單獨從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去講解很容易把內容復雜化,從各模塊教學內容看,前后是連貫的,一環扣一環,哪個部分不理解就會卡頓在哪里,對后面的知識學習形成障礙,學生們化學基礎普遍不太好,開始學的時候還能跟上節奏,知識點增多后,學生們由于對內容不熟悉,把知識點孤立起來會很多,產生畏學心理。課程組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提煉,以三大類營養物質的合成分解為主線,以酶、生物氧化、水、二氧化碳、ATP等為點,將整本書的內容用“點-線-面”直觀的串在一起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聯系前后內容綜合理解動物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圍繞這條主線來發生變化的。
3加大“應用型”課堂教學信息化建設,讓學生上課“玩”手機
動物生物化學內容本來很抽象,知識點多,化學結構復雜,學生們抽象思維能力不高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傳統教學方法“滿堂灌”與多媒體教學融合后,有的學生聽課連記筆記都跟不上,加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自覺性不高,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課程組針對信息化時代的學生特點,迎合他們的興趣愛好,通過微信平臺申請開通了課程的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們有了信息化的課程內容,可以隨時學習、復習,學習效果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又利用“職教云課堂”搭建了動物生物化學的在線課堂,學生們的參與程度加大,學生在提問、搶答、瀏覽、在線作業、測驗等各個在線環節都能積極參與,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好。同時利用課后評價及建議模塊讓學生們反饋課程意見,促進課程組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2018年,在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下又建立了超星網絡平臺課程,把學生考核成績的50%全部融入到線上課程平臺,學生參與度更大。
4課程引導故事化加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
原來課程組的課程引導都是直接以動物生物化學教授內容為主,學生們興趣不高,課程組通過分析學生中文科生比例大的特點,采取故事化引導,實施后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如維生素模塊引導內容,課程組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帶的水手和我國鄭和下西洋帶的水手的死亡率高低來對比說明維生素的重要性,即強化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加民族自豪感,又讓學生們在故事中理解了維生素的重要性,學生中尤其是原來學文科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在各個模塊的教學中課程組都盡量在課外利用網絡和圖書館收集本模塊的歷史文化事件作為課程前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5教具應用多元化提升學生動手學習能力
學生們在動物生物化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雖然有一條主線,但是在各個章節知識點學習理解的過程中極容易混淆主要物質的生理功能。比如糖類、脂類、蛋白質物質都能提供能量和營養,學生們經常把它們的主要生理功能弄混淆,理解識記出現偏差。我們通過讓學生把動物生物化學中涉及的主要物質都做成小卡片,把它的最主要生理功能都寫在卡片后面,在維生素章節把所有的維生素功能制成對比表格,強化記憶各種物質的主要生理功能,避免混用生理功能,幫助學生們理解知識點,為以后的維生素營養代謝性疾病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組一改以往教具模型現成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利用廢舊塑料瓶自己動手加工制作DNA雙螺旋分子模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們“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習積極性和知識掌握率大幅提高。
6分組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競爭意識
課程開始時很多同學彼此都還不認識對方,開始時學習成績也有好有壞,通過課程小組討論、小組實訓、小組辯論等教學環節的鍛煉,很多小組穩定下來,小組成績發生變化,一個小組的學習成績都很相近,學習成績好的小組基本都好,動手能力強的組技能考核都是高分。如2015級某個班上的7位同學動物生物化學課程學習時分組在一起,開始時有2位學習成績較差,團隊合作意識形成后,2位隊友沒有掉隊,期末全組綜合成績都在80分以上,畢業后一起創業創立了自己的養殖公司,分組學習能有那么好的效果真是沒有想到。可見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競爭意識,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歷練多方面能力。
7加大課程“應用型”案例運用,讓動物生物化學貼近現實
有很多實際應用案例和動物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相關,每個模塊課程組都有相應的“應用型”案例運用(見表1),就是讓學生們去思考這些現象所對應的動物生物化學內容,學生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還是很感興趣的,很多都在積極的找原因,強化了對相關動物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知識點的理解,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課程組在期末考試中加大應用型試題的覆蓋率,達80%以上,學生理解回答正確率大幅提高,期末成績提高。
8運用“應用型”考核方式避免期末成績評定片面化
傳統型教學每個學期課程的考核方式相類似,都是采取提問、作業、考試比例分配來衡量整門課程的成績,期末考試所占比例較大,有的學生平時學習認真,結果期末考試復習效果不好,影響整門課程的綜合成績,容易“一考定終生”;部分高分學生們只會死記硬背,對課程應知應會模塊掌握差,存在考完就忘的尷尬局面。課程組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考核貫穿整個學期,減少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利用多方面、多方式考核學生。如分組辯論轉基因食品的利與弊,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同時利用課程信息化平臺,在“超星課程平臺”里發起搶答,瀏覽課件打分,分組辯論等方式完善整個課程考核模式。學生綜合成績大幅度提高(見表2)。
9總結
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應該為其他后續專業課程服務,原來的傳統教學課程組重點是在對動物生物化學化學式和基礎反應式的講解和掌握,學生理解性記憶效果差,高分學生在后續課程學習也感到很吃力,近年來課程組把后續課程和動物生物化學有機聯系起來,重應用型知識理解掌握,在應用型案例中穿插對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繁育、動物藥理、動物病理等課程案例理解,如對維生素C抗應激作用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視頻、課件等資源運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學方式多樣化為學生多素質發展打下扎實基礎,讓學生做到真正“能用、會用、夠用”,以適應今后就業單位崗位能力的多種需要。
《動物生物化學應用型課堂教學研究》來源:《中國獸醫雜志》,作者:王魯 劉欣 高俊波
文章標題:動物生物化學應用型課堂教學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huaxue/4410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