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4-04-16 15:03 熱度:
論文導讀:無論是從語言哲學,還是從生命哲學來看,莊子的思想都可謂是中國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言不盡意”總是讓莊子的文本充滿了可以被無限解讀的魅力。作為語言運用的哲學大師,莊子用詩化的語言探索著解決語言遭遇“不可言說”的困境,并試圖用寓言、重言、卮言來言說一個“不可言說”的世界。“庖丁解牛”的故事雖短,但卻完美地闡釋了莊子的語言特點,同時也折射出了莊子對于生命的思考與關(guān)照。
關(guān)鍵詞:莊子,人生哲學,語言發(fā)展
首先,“庖丁解牛”的故事當然是一則寓言。莊子借“庖丁”的形象,以他的言行來傳遞莊子試圖通過“言說”而達到“不可言說”的目的?v觀《莊子》通篇,大部分人物都是像“庖丁”這樣的底層人物,如:輪扁、子輿。很難理解在哲學這樣高深的對話中,我們所面對的不是期待中的高級知識階層,倒是像“庖丁”這樣的藍領(lǐng)勞動者。其實,這些普通角色是有著哲學上的某些功能的,比如:這些人物都是我們思維標準中所避免的。當這些人物被設(shè)定為哲學家時,我們則不得不面對那些根據(jù)規(guī)則生活的人所害怕和逃避的東西,而那本質(zhì)就是自然。普通如“庖丁”這樣的人,他們不怕其自然生成的樣子,因為他們已經(jīng)處于社會的底層,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因而他們的言說有著順其自然的自由,這在莊子的眼里就是值得保護的。而其他有身份的人,他們因需要顧及的太多而喪失了以其自然的方式行事的自由,因此他們是不具有以“言說”而通達“不可言說”的特質(zhì)的。其次,“庖丁解牛”的故事也通過重言的應用而顯得更具信服力。“庖丁”雖然只是一介屠夫,但莊子給他設(shè)定的又不是一般的屠夫角色,他是一個可以在“文惠君”面前“解牛”的人。有學者求證,“文惠君”即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一位國君———魏惠王。且不管這是否屬實,在庖丁一番慷慨言說之后,加上一段顯貴的君主級別的人物感慨“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就足以讓外人忘卻庖丁地位的身份,而試圖順著文惠君的溢美之詞去揣測之前庖丁所闡釋的“養(yǎng)生之道”了。再者,“庖丁解牛”的故事保持了莊子文章中卮言與寓言交織的一貫風格。“庖丁解牛”本該是一個充滿血腥的屠牛故事,而莊子卻將它演繹得充滿了藝術(shù)的美感。“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和《經(jīng)首》之會”,儼然一場音樂的盛典?墒蔷褪窃谶@看似支離破碎的語言之下,蘊藏著莊子“不可言說”的世界,譬如對人與社會的深刻認識。莊子的語言看似隨心所欲,卻是“無中生有”、“似非而是”,思想的內(nèi)核隱秘于看似不合邏輯的語言中,只因為“不可言說”的世界需要人類服從心靈意念的召喚。當語言被理性規(guī)定了太多的責任和意義后,它就成了文化的鎧甲,使人喪失了自由飛翔的能力,而不能達到心靈所應追求的“不可言說”的世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莊子雖然對語言有過無奈,但是正是因為他就此看清了語言的局限性,才能進一步駕馭語言,用一種可以被“言說”的語言來呈現(xiàn)一個“不可言說”的世界。
人們常說莊子的人生哲學是出世的,但從解讀“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卻可以發(fā)現(xiàn)這點并不盡然。莊子之所以想出世,是因為社會加于人的種種束縛對于他這樣天性自由、強調(diào)自我的人來說如重重枷鎖難以承受。然而純粹地追求躲避現(xiàn)世的社會環(huán)境不僅做不到,而且毫無意義。況且人之靈性在于精神,要保全個體精神上的鋒芒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保全自我。所以,莊子的生存哲學不是純粹的出世哲學,而更重要的是要堅守自己的精神自由。這一點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闡述。在我們初降于世之際,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是沒有主-客體意識的,萬物在我們的眼中都是一體的,“牛”的概念是不存在的。然而隨著我們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這種一體性就被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概括性概念所取代,我們見到的“牛”不再是牛本身,而是一個隱含著諸如“一種食草性的動物,其肉可供食用”的概念框架。于是就產(chǎn)生了“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此時的“牛”已經(jīng)從一體性中分離了出去成為有別于個體的“他物”,而此“他物”的價值就是用來宰殺,因而實用性的結(jié)果達到了就足以滿足人類的需要了,亦“割”亦“折”都是不重要的。而要達到“庖丁”的境界,就要從“心為物役”中解脫出來,回歸本源的物我一體的狀態(tài)。所謂“養(yǎng)生主”,其實“養(yǎng)心”也。故事原文中,當文惠君問及庖丁“技蓋至此乎?”時,庖丁的答案是“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用海德格爾的話說,這種境界不只是回歸了原初的不存在著主-客體對立的關(guān)系,更是已經(jīng)超越了之前營成的概念束縛,最終達到了在場的(概念化的)和被我們揭示出來的原本被遮蔽了的不在場的(概念外但是潛在于人對物的認識的)東西合一的境界,從而“目無全牛”,“游刃有余”。
在探討莊子的語言哲學時提到莊子善用寓言,其實這則寓言也可以折射到莊子對生存哲學的思考上來。“牛”者,個體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是也;“刀”者,個體的肉體存在是也;“刃”者,個體的精神存在是也。社會中的各種事務千差萬別,猶如一頭頭牛,雖然從屬于一個物種,卻也沒有任何兩頭是一樣的。我們每一次與社會發(fā)生交往時,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需要適合的方法來應對,不能遇事就“割”就“折”,寓言中可“更刀”,可是我們的精神世界一旦被擊垮就難以再重構(gòu)。同樣,所謂“游刃有余”而非“游刀有余”,是因為對莊子來說,生命的鮮活不在于外在的形態(tài),而在于內(nèi)在的心靈,因此,他希望縱然“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庖丁之所以能數(shù)十年保持其刀刃鋒芒,高明之處就在于,他眼中的牛已經(jīng)不僅僅是概念意義上的“牛”,他已清楚地了然于心間牛骨架內(nèi)部的縫隙和刀刃的輕薄,因而可以避開不必要的正面沖突,尋找骨與骨之間的關(guān)節(jié)處。這些地方筋骨交結(jié),與嚴絲合縫的硬骨相比要薄弱,然而也無疑更為要緊。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亦是如此。社會之于個體乃是一種宿命,沒有人能逃脫社會而存在,人只能在社會中顯現(xiàn)其價值。然而,社會對個體而言意義是雙重的:既提供了彰顯個人價值的舞臺,又隨時可能成為個體精神乃至肉體的葬身之所。“牛”是一個龐然大物,如同龐大而復雜的社會,我們最初面對它時毫無概念,無所適從,只能停留在用“手”來解的階段,這時的我們?nèi)缛魪娦信c社會碰撞,必將身心俱創(chuàng)。當我們逐漸在社會中成長成熟后,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也就慢慢加深,形成了對社會的各種各樣的概念體系,這時我們就可以“目解”社會了。因為我們眼中的社會不再是社會本身,它已經(jīng)被分解為一個一個的概念,只要我們能看得夠清楚透徹,就能避免硬碰硬、以卵擊石的無謂犧牲。然而這并不是人與社會相處的最高境界,因為“目解”仍停留在“技”的水平上,還受著“形”(也就是概念)的限制,即使它再能再巧,也帶著人的功利性、目的性和有限性。要達到如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地,“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就必須徹底消除主-客體的對立,完全融化在渾然一體的“道”境中,只有這樣,生命的鋒銳才能得以長久。
無論是從語言哲學,還是從生命哲學來看,莊子的思想都可謂是中國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言不盡意”總是讓莊子的文本充滿了可以被無限解讀的魅力。作為語言運用的哲學大師,莊子用詩化的語言探索著解決語言遭遇“不可言說”的困境,并試圖用寓言、重言、卮言來言說一個“不可言說”的世界。“庖丁解牛”的故事雖短,但卻完美地闡釋了莊子的語言特點,同時也折射出了莊子對于生命的思考與關(guān)照。
文章標題:教育學論文范文論哲學是如何對待語言的方式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20623.html
攝影藝術(shù)領(lǐng)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guān)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guān)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guān)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guān)注:192
測繪領(lǐng)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guān)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guān)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guān)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guān)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guān)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guān)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guān)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guān)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guān)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關(guān)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tài)及其...關(guān)注:69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期刊評估...關(guān)注:5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shù)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shù)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yè)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shù)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