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6-10 08:25 熱度:
核心競爭力一詞源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英國學者哈默爾(Hamel)于1990年提出,并于2000年開始出現在我國的學校發展研究中,至今為止,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僅有短短的13年時間,然而,對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各種類型的學校,甚至是學校的各個領域,獲得了學者們的普遍認可。
摘要:學校核心競爭力更具有知識性特征,但是核心競爭力不是靜態的,關鍵在于知識的生成,我們認為,課堂是知識生成的主域,是學校基本核心競爭力,而生態課堂的生命多樣性、共生性、整體性和開放性更有利于知識生成,借用生態學的方法,通過DOET技術的運用可以構建生態課堂,從而獲得學校基本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教育探索雜志,知識性,生態課堂,基本,核心競爭力,DOET技術
現在學者們普遍認為能力、知識、專長、資源和創新水平等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學校文化發展、教師團隊建設和課程改革是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的路徑。在本研究中,我們堅持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知識性特征,哪里最能體現知識性,哪里就是核心競爭力,但是,核心競爭力不是靜態的,要獲得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最關鍵的是教師和學生知識的生成,而知識生成的主要途徑是課堂,因此,我們要利用生態的方法構建一個利于知識生成的課堂,即生態課堂。
1課堂:學校基本核心競爭力
1.1知識性是核心競爭力的初衷
核心競爭力(corecompetence)一詞是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英國學者哈默爾(Hamel)于1990年在權威雜志《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CoreCompetenceofCorporation)一文提出的,這一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管理界和經濟界人士的普遍認可,在過去的20多年間,眾多學者對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有了很多新的解讀,但迄今為止最公認的概念還是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爾(Hamel)提出的。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中,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認為核心競爭力(corecompetence)就是“企業內部的積累性學習(collectivelearning),尤其涉及如何協調(coordinate)多種生產技能(productionskills)和整合(integrate)多種技術流(streamsoftechnologies)的問題”。①在作者看來,積累性學習是核心競爭力,這是最經典的解釋,由此,知識性是核心競爭力的初衷。
1.2學校比企業更有知識性
眾所周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是知識傳授和生產的地方。相對于以產品生產為目的的企業而言,不僅課程、教學等學校的傳統內容體現了學校的知識性,就連辦學經驗、學校文化等也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知識性,正如“學校核心競爭力是指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的積累性學識及可以為學校贏得相對優勢的一系列能力的整合”。②所言,學校核心競爭力更有知識性,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知識,但知識本身不是靜態的,因此,歸根到底是知識的生成才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1.3課堂是知識生成的主域
在學校,知識的生成有多重方式,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各自的功效都不一樣,但課堂是學校教學組織的主要方式,相比其它途徑而言,更具目的性、組織性和計劃性,是知識傳播和生成的主場所,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的質量決定著知識的價值體現,因此,課堂是學校基本核心競爭力。
2生態課堂:生態視角下學校基本核心競爭力
我們認為,生態課堂以生命為原點,尊重生命多樣性,以及其整體性、開放性和共生性等特征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能夠構成學校發展的基本核心競爭力。生態課堂源于1932年美國教育學家沃勒提出的課堂生態學,是指“用生態學的原理去審視課堂,以生態的眼光、態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釋復雜的課堂教學問題,并以生態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③我們將從生態課堂的生命多樣性、共生性、整體性和開放性四個特征分析其對知識生成的意義。2.1生態課堂的生命多樣性更利于知識的生成
生態課堂堅持“教育活動的展開當以生命為原點,任何偏離原點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或是對教育的異化”的原則,以生命為課堂的原點,體現個體生命并為個體生命發展服務。生態課堂重視“人本性”的問題,不存在背離人性的超權力,其對人性和人的差異性的尊重,激發了個體的求知欲。生態課堂重視教學資源、教育手段和教學評價的多樣性,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規律,由此,這種尊重生命多樣性、豐富多彩的課堂必能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
2.2生態課堂的共生性更利于知識的生成
在課堂生態系統中,每一主體都有自己的生態位,為了保持或擴張自己的生態位,他們之間就會產生共生或競爭的捕食關系,生活于同一課堂生態中的教師和學生在存在形態上表現為一種共生態,即一方的存在狀態以另一方的存在狀態為條件和依托,一方存在狀況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對另一方的存在狀況產生影響。這種共生關系有兩種形式: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在生態課堂中,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互利共生的,在這種關系中,課堂主體與環境、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都得到了關注,環境的滋養功能更加凸顯,主體間關系更加民主平等,在這種自然的環境下進行的課堂知識更容易生成。
2.3生態課堂的整體性更利于知識的生成
生態課堂中沒有獨立存在的事物,課堂中各個要素都是互相聯系的,主體與主體之間、主體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在共生和競爭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知識的生成,從生態意義上來講,共生和競爭的捕食關系是實現生物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在這種動力機制的驅動下知識的生成是自然的。
2.4生態課堂的開放性更利于知識的生成
開放就是生命,生態課堂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它不僅與外部環境保持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同時課堂內各主體、主體與其它生態因子間都進行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這種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使得知識的生成自然有序,課堂中生態主體與環境之間,主體與主體之間構建了知識生成共同體,這種共同體形成一個生命,抱成一團,合心抵御外來侵犯,加速了知識的轉化和生成。
3DOET理論:生態課堂構建技術
生態課堂是指“由教師、學生、課堂自然環境、課堂人文環境四個要素組成的動態平衡、開放有序的微觀生態系統”,因此,從知識生成的角度看,如何構建課堂生態系統至關重要。根據美國社會學家鄧肯(OtisDudleyDuncan)提出的社會生態系統“生態聯合體”理論,我們把課堂生態系統的構建分為人口、組織、環境和技術四個部分,即課堂生態的DOET理論,課堂生態的這四個因素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進行互動,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制約和相互作用,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將使課堂產生變化,帶來知識的生成。
3.1D—人口因素
生態課堂的人口因素包括學生與教師,生態課堂的人口因素是主體因素,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傳遞和接受者,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則無法構成生態課堂系統,課堂中其他生態因素能否發生作用,都依賴于學生和教師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在生態課堂中,學生與教師是共生的關系,二者互為前提,共榮共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溝通生成知識,同時,學生知識的生成,也豐富和完善教師的知識。
3.2O—組織結構
生態課堂總是以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的,組織結構是生態系統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所謂的組織結構是指課堂生態系統內主體與環境之間、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因教與學的活動而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就生命多樣性和主體差異性而言,課堂生態系統應有多樣的組織形式,這樣才能保證各個生態因子都能享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以此保證知識生成的普遍性和效益性。
3.3E—環境因素
任何生物都處在環境的滋養中,環境是生態課堂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來源,是知識生成的根本。在生態課堂中,環境包括物質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三者互相影響和互相制約,保證知識的生成。物質因素是指生態課堂的物質來源,影響生態課堂的自然因素、時間因素和教學設施等因素;制度因素包括影響生態課堂的相關制度,有學校的也有社會的,制度具有社會化的功能,影響個體的社會化進程,使得知識的生成更具社會性;文化因素指影響生態課堂的價值、文化和信仰等因素。
3.4T—技術因素
課堂生態系統除了依靠自我運行外,還必須依靠一定的技術,所謂技術是指保證生物與環境、師生和生生之間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機制。在生態課堂中,主體與環境之間、師生與生生之間的能量流動關系至關重要,沒有能量的流動就沒有知識的生成,然而作為一個社會生態系統,各生態因子之間不可能主動產生關系,不可能主動產生契合,為此,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技術促使關系的生成,這些技術涉及教和學的方方面面。
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基于生態學的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1C0280)
注釋
①C.K.PrahaladandG.Hamel,TheCoreCompetenceofCorporation,Harvo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②李清剛.論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與特征[J].教育導刊,2007(1上).
③李廣華.化學生態課堂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
文章標題:教育探索雜志投稿生態視角下學校基本核心競爭力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2126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