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5-20 17:03 熱度:
摘 要:德育工作歷來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滲透可以給予學生思想上、人格上的影響,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利于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筆者經過自己多年英語教學的經驗和教訓,在本文中歸納了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多方面總結了一些英語教學與德育結合的方法。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自身素質;德育切入點;愛國主義教育;良好學風建設;道德品質教育;德育環境;情境教學;課外德育
引言
德育的重要性居于教學工作首位,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滲透在各門學科教學之中,影響著學生自我成長過程。在教育中,德育與學科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進行教學的過程應是德育和智育協調發展的過程。
德育必須滲透到各課程教學中, 與各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發揮作用。這是學生道德人格成長最自然有效的途徑之一。英語教學與德育關系極為密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二者能形成統一的一體化模式。
當然,在英語課堂上體現德育,絕不是簡簡單單板著面孔說教,而要講究方式方法。德育的滲透不是用一些套話或是單純的灌輸就能夠進行的,我們應將隱藏在課文里面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針對不同的教材選擇恰當的方法。
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大綱這樣寫道:“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在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明確學習外語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的興趣及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可見,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密不可分,其具體理由筆者歸納為一下三點:
1 當前的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的主題。但是,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文化滲透、經濟滲透從未停止,英語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外語,必須把握中國學生學外語的動機、態度、學習目標。而這些都與學生的道德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2 單純的應試英語教學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純粹說教式的德育方法更無助于學生的態度轉變和人格調整。只有兩者集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英語教學和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形勢下,作為中學的英語教師,我們要利用好英語教學這塊舞臺,開展有特色的德育工作,這是新課程的迫切需要。
3 有人認為教英語就是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技巧。這種觀點是狹隘和片面的。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德、智、體、美諸多教育的任務。人的各種觀念、情感意志能力必然與發展其它能力或品質有關,如果不共同發展,不但整體的成長受到影響,而且單方面的能力也不可能順利培養。
英語教學不是孤立的,,它必然與德育有著互相促進或互相妨礙的影響。我們在外語教育中加強德育, 就能收到兩者互相促進的良好效果。因此,英語不僅是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教育,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
學生的德育范疇包括以下各方面:提高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 、堅定道德的信念、養成道德的習慣。
我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地、有計劃地進行德育教學。特別要抓住主陣地——優化課堂結構,滲透德育。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滲透德育,促使學生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以德求真、以德激情、以德育人,讓學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同時也把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而有實效。在此基礎上,我們應把握一下幾點:
(一)首先是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親和力,走近學生與他們和諧相處,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同時自身要熱愛英語教育事業,以蓬勃的朝氣和熱情感染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師更要努力創設趣味化、活動化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喜愛課堂并能積極投身于英語學習和自主發展中。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是課堂德育的實施者,自身的形象和教師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直接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先為范,后為師。通過教師高尚的人格、無私奉獻的精神、扎實的基本功、嚴謹的態度、真摯的愛甚至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儀容儀表等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人格魅力,以自身的高尚道德樹立榜樣,帶動影響學生,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英語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和英語語音語調。當一個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中引起共鳴后,他們就像“追星族”一樣, 對你所教的學科如癡如醉。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英語學習的愛好是英語教學的生命。
(二)找準德育的切入點
找準德育的切入點,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身邊的點點滴滴,努力發現,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學會自尊、自信、欣賞與理解。學生正處在道德的模仿階段,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聲問候一句贊賞都將在學生的心靈中撒下道德的種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師長的架子,以朋友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熱愛、尊重、 理解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是在教材中感悟德育帶入英語教學,英語教材中就像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體現著靈魂的魅力。
結合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能學會深受歐美人喜愛的 hot dog、hamburger、salad,學會了禮貌的說“Can I help you?”、 “Thank you!”、“Excuse you?”、“That’s all right”、“May I come in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u do!”等。這些禮貌禮儀教育在英語教育中必不可少。語句雖然簡單,但良好的禮儀修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
英國和中國文化雖然相卻甚遠,但都是禮儀之邦,培養學生良好的禮貌禮儀和言談舉止是英語教師德育的重要任務,也是德育的重要陣地。
(三)注重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英語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不是大講空洞的道理或說教。在我們現行的教材中,就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教師要做有心人,認真分析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巧妙地滲透愛國情結。
如在教學“Where are you from ?” 時,我在課堂中放了一段有關社會主義建設的錄相,雄偉的音樂,欣欣向榮的社會面貌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出“This is our country , China。”板書一個大大的“China”,并領著學生有感情的讀:“ I’m from China ,I love China , I’m Chinese .”愛國情感油然而發。
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中國是一個十二億人口的大國 ,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也一直關注各國的動向。中國人民要在國際事務中處于積極主動地位,就需要大批的外語人才。只有通過學習外語,才能了解國際形勢,汲取精華,棄其糟粕,同時弘揚民族精神努力建設祖國,使之立足于不敗之地。
學生學好英語的過程中會大量接觸西方信息,有必要進行德育教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增強英語語感,教師常常會鼓勵學生去收聽英語廣播(如 VOA、 BBC 等),登陸英語網站 ,(如 Times、 Washington Post、 Financial Times 等)。通過收聽英語廣播或者登陸英語網站,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純正地道的英語語言,領略到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這種做法確實能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但是,我們必須教育學生,這些媒體往往都是西方大國的重要喉舌,它們為西方利益服務,宣揚西方的意識形態,傳播資本主義價值觀,甚至有部分媒體常常充當反華的急先鋒,抹黑中國政府,污蔑中國人民,煽動輿情,企圖制造和平演變,無所不用其極。學生由于社會經驗比較欠缺,是非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很容易被一些虛假的、片面的信息所蒙蔽。因此必須做好德育工作,增強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
(四)培養良好的學風與品德
英語和其它課程一樣, 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要踏踏實實、勤學苦練,不畏困難,才能學到知識、不斷進步。這不僅是英語學科的學習要求,也是德育工作的要求。
英語學習的進步與良好的學風、品德的養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樹立良好的學風,進而培養優秀品德。英語學習需要仔細嚴謹的作風。同時英語學習也需要敏銳思考、好學深思、深入鉆研,如閱讀理解、分析英漢表達差異。學習英語需要勤學多練、勇于實踐、精益求精、永不自滿、虛心好學等多種優良品質。
(五)創造和諧的德育環境
英語課堂要進行德育滲透,必須首先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德育環境。應滿足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應使課堂生活充滿愛、尊重與信任,處處洋溢著誠實、寬容、謹慎自律、助人、合作、勇氣一系列民主氣氛。課堂上我們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參與的欲望和行為,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感情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六)多創設有情趣的情景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多創設教學情境,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德育滲透。盡可能多地用些有益于教育的例子,不僅使學生達到對課文的深層認識,也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如在練習 Go for it 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 Unit2 Is this your pencil?這個句型時,教師手里拿著一把尺子,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pencil is it? Is this your pencil?”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把尺子是誰的。于是,我就讓學生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把尺子,去問別人:Is this your pencil? 直到找到它的主人,同時用 Is this your pen /book/eraser/ruler?等句型來替換。
老師在他們創造性的表演中,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不斷給予肯定和鼓勵。如 Very good. Good. That’s right. Wonderful. It doesn’t matter. I think y ou’ll be much better next time. Please sit down and think it over, OK? 使他們感到自身的價值,產生自豪感,增添了學習英語的信心。這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能保持課堂上熱烈、生動、活潑的交際氣氛。在這種氛圍中,老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快樂。因此,老師應備課充分,積極創設語言環境,把趣味帶進課堂,把德育融入情境。
(七)在課外教育活動中滲透德育。
在英語教學環境下,德育的課堂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育人價值的開發,還可延伸到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中,作為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力補充。競賽、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是充分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最佳舞臺,可以是英語教師自行進行,如:課外閱讀、能力競賽、英語應用文寫作競賽。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也是在進行育人實踐,因為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其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錘煉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刻苦勤奮的優良品質。
結束語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慧的目標不僅是發展和加強情報,而且還形成高尚的道德追求和美好的品質”。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設計任務,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從中自我發掘德育內容,學會自我教育,學會合作,學會做人,以切身的體驗去看待問題、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進步。
總之,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教育人,讓學生從學習語言的精髓到情感掃盲,從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一個美麗的靈魂。這些,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黃偉.淺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杜威.民主主義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文章標題: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投稿在英語教學中綻放德育之花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268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