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10-08 12:03 熱度:
信息化的發展給我國教育事業帶來了技術支持,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多媒體教學在許多學科當中都得到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在語文閱讀過程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就對信息化在語文閱讀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教學建議。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集學術性、實用性、權威性、前瞻性與專業性于一體,旨在推廣教育新理論、新經驗,為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全面深入推動素質教育,為評職、考核、課題、晉級等提供重要依據。
信息是我們當代的流行詞,這是個信息化的社會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成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面臨著的不容回避的課題。本文嘗試從信息技術優勢條件下閱讀教學的組織開展入手,探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以《孔雀東南飛》閱讀教學為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轉變為一種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從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
1、提出問題、進入情境
這是課外網絡學習階段。教師提前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在專用網絡上提供給學生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選段《哭墳》,要求學生配樂整體感知課文,記錄下閱讀過程中自己的第一感受。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能幫助學生進入情境,激發情感共鳴。同時,教師在班級網絡上提供閱讀探究題,為學生在課外的探究性學習提供第一起點:①故事中各個人物的性格有什么特點;②你認為文章所要反映的思想內容和現實意義是什么;③查閱資料了解中國古代女子的地位和婚姻狀況。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提倡學生上網搜索有關參考資料,更提倡在閱讀過程中敢于質疑,提出新問題。廣闊的網絡空間擴大了知識來源的渠道,從多角度、多側面的呈現出知識及對知識的理解,能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師固有的知識框架和課本、教參上的相關知識,而是通過自由、自主的網絡閱讀,搜索信息、篩選信息、提取信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他們自己對所獲得的知識的構建。這一過程本身上又是一個個新的閱讀積累的過程,是一種擴大了的,優化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
2、啟發思考、自主探究
這也是課外學習階段。在《孔雀東南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了大量信息后,他們會主動地整理相關資料,尋求問題的最佳答案,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這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建議學生以網絡小組(如QQ群、Email、班級論壇等)為單位,開展網上交流和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豐富、完善對問題的認識。組內可以達成共識,組員也可堅持自己的觀點。組長匯集、記錄本組意見和組員提出的疑難或新問題,以便在全班討論。教師也可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加入到小組討論中,適時地啟發、暗示學生思考。如:當學生在譴責焦母的蠻橫、劉兄的霸道,仲卿的軟弱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什么是導致這個悲劇的真正兇手”;當學生為劉蘭芝、焦仲卿的悲劇愛情所惋惜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可不可能有更完美的結局?”等更深層次的問題。教師的參與,是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和認識情況,確保學習順利完成任務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我們有效的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中學習主體的單一性,通過多樣的網絡平臺,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課堂以外的,更為方便自主的交流空間。學生自己在網絡上獲取的素材,再通過網絡交流,實現了資源的延展性,將一個學生的知識延展成更多學生的知識,將一個知識內容延展為更多的內容。另外,課堂教學一般強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準備能力的培養相對欠缺,網絡交流,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實現了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培養的互補。利用網絡開展討論,其自由度高、時間隨意、內容廣泛都是課堂教學難以比擬的,進一步優化了閱讀教學的內容和方式。
3、跟蹤指向、協作學習
通過課外網絡自學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組織課堂學習,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重、難點,圍繞學生在自學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探究。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教師在可課堂內充分發揮教學課件優勢,提供《中國古代女子地位及婚姻狀況》、越劇《孔雀東南飛》選段等音、視頻資料,呈現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樂府的基本知識等文字資料,幫助學生歸納、整合自學階段所獲得的大量信息。引導學生積極發表個人觀點,展開集體討論,逐步啟發學生探討分析:①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關系;②在特定時代背景的人物生存狀態和命運的不可測;③導致這個悲劇的真正兇手等問題。這一過程也可以以演講、辯論的形式展開。學生將自已的觀點置于集體的智慧成果中去比較、思考,從而形成更新更深層的認識和理解。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適時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過去的傳承型轉變為新型的探究型。
網絡學習畢竟存在有一定的隨意性,繁多的學習資料,眾多的觀點,多樣的圖片音樂另一方面也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就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整合歸納,突破重難點。這一過程,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將音、視頻資料,文字、圖片以靈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比用傳統的口頭教授更節省時間,更有效果。這樣,既發揮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角色的最大化作用,又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將個體網絡學習、網絡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地融為一體,使每一個學生時時都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大膽創新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學會在合作探究中競爭與發展。
這就達到了優化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合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
4、激勵為主、內省升華
在語文閱讀的“認讀理解鑒賞評價內省”能力培養過程中,其核心在于評價后的內省。教學過程的艱難之處往往正是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學生所“有”,這也是檢驗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標準。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的最后一階段,教師通過再次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選段《哭墳》或《孔雀東南飛》戲劇,營造出討論思考的氛圍,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有現實意義的思考:悲劇的根源在哪里?從悲劇到喜劇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對于今天,如何珍惜這種條件?這一討論和升華的過程也可以借助班級主頁,論壇,班級QQ群等網絡平臺,從課內延伸到課后,繼續進行探究并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小組的探究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班級網絡文壇”上發表,供大家學習和閱讀。鼓勵學生給出評價。在這一閱讀教學的總結階段,教師還要注意肯定性的評價學生的自我學習成果,讓學生有著自我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成就感,這將有助于學生良好情感品質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打破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時空限制,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比課堂更加互動、輕松、隨意的交流環境。課堂教學與課外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更好的利用課后時間進行深刻思考和感悟。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和學是始終統一的整體
無論是一、二步的課外網絡自學,還是三、四步的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要主動參與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中去。語文教師不能片面認為閱讀教學的學生課外自學就是放任自流網上遨游、就是學生簡簡單單地瀏覽一下課文,然后在課內學習時教師一語道破學習的宗旨和意義。教學相伴在優化模式下的進行前提是信息網絡技術的大量運用,如教師在網上發布啟發性問題、學生通過網絡資源的搜集、整合來彌補課本知識的不足等等。
2、信息技術不能“喧賓奪主”
信息技術并不能取代學生對文字本身的閱讀和感悟,語文能力的核心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圖像、視頻和音頻都不可替代學生對文字的閱讀和感悟的需要。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豐富了學習內容的多樣性、理解方式的多角度,它對于學生降低文字的閱讀難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運用信息技術,但不能時時依賴信息技術,不能讓人成為技術的工具,更不能因為一堂課的學習全是音視頻資料的堆砌,從而影響到閱讀教學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建林. 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芻議. [ 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
2 涂曄.淺談網絡環境下的語文閱讀教學[ 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10
3 宋琳.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必須處理好幾個關系[ J].上海教育,2000,05
4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現代教育技術專題研究組. 關于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見[ J].中學語文教學,2004.11
文章標題:語文閱讀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教學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335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