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8-21 10:27 熱度:
【摘要】當今美術教育不斷強調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如何將傳統與小學生學習實際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傳統色彩觀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的融合與實踐進行分析,闡述中國傳統色彩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可能。
【關鍵詞】傳統色彩觀;小學;色彩教學
一、 色彩之于中國
1. 歷史變遷中國傳統色彩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們有意識的將赤鐵礦研磨成粉末進行涂抹。色彩的發展直到盛唐后期,從五代到宋代承襲唐代遺風。隨著水墨畫出現色彩的地位逐漸下降。如今,在藝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色彩的地位的回升,足以證明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2.“五色”觀 “五色”觀的知曉率并不高,甚至很多高校美術專業出身的學生可能都未曾熟知。甚至可能與“墨分五色”混淆。中國傳統色彩觀之“五色”為“青、白、黑、赤、黃”,對應了我國五行學說中的“金、木、水、火、土”,與五種顏色在形色上相呼應。而這五種顏色便是“藍”、“白”、“黑”、“紅”、 “黃”。每一個色系中都包含了變化萬千的繪畫顏色,由于制作工藝和原材料的不同,傳達了色彩微妙的變化與差異,但共同展示了中國傳統色彩,色源于物的共性,體現了中國傳統色彩的本源與“求真”的理念。“五色”相生、相克,排列重組描繪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二、傳統色彩觀應用的意義
上一部分提及“五色”為“青、白、黑、赤、黃”對應了 “藍”、“白”、“黑”、“紅”、“黃”。而西方色彩觀中強調“三原色”。在通常的色彩教學中(以人美版《美術》為例),對于沒有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生而言,我們可以明確的解釋三原色不能被調出來。而學生總會問到黑色和白色,黑色可以調和,而“白”是白光在紅黃藍三色光的混合中形成的。如今暫未發現美術色彩工具能調出白色。足以證明西方色彩原理并非完全適合繪畫教學,而是一種輔助手段。在色彩的明度知識里,通過比較得出色彩明度的規律——明度越高越趨近于白色,明度越低越趨近于黑色。這個時候黑白只是色彩明度變化的極端狀態。教材中黑白另外一種出現的方式就更加平庸——線描畫的黑白對比。以單色線條疏密產生的對比來調整畫面的節奏關系。而同樣的線條對比訓練亦可用對比強烈的兩種顏色進行。此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五色”觀,就能體會到我國古人的智慧所在了。用“五色”觀進行小學色彩教學,我們可以將 “五色”作為繪畫色彩的基礎元素,對應“三原色”和“黑白” 其與西方科學色彩觀緊密相連,構成體系。這樣一來,黑白不再只是極端狀態,有了實質的意義,在中國傳統色彩觀中,甚至賦予每一種顏色不同的精神內核。可以讓學生在繪畫中用色更主觀,不拘泥于固有色,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使顏色服務于畫面,繪畫服務于生活。當今美育大環境下,我們要通過教學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首先需要的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只有將傳統潛移默化的深入學生的生活。如今學生大部分活動時間都是在學校,那么在教學上進行改觀就變得尤為重要。
三、實踐方法
1. 理論并軌 “五色”觀與色彩科學原理相結合,將“五色”作為色彩基本要素,進行色彩學習入門,運用中國傳統繪畫顏料進行訓練;再通過“五色”兩兩調和形成傳統色彩觀中的間色,形成不同色彩形態,與此同時又會發現紅黃藍相互調和的顏色與分別加了黑白的顏色調和產生的色相的改變,以及明度與純度的變化。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理論的依據。傳統色彩的運用離不開謝赫六法中“隨類賦彩”的準則,對這一中國傳統經典畫理的解讀會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繪畫的高度。
2. 主題情感常規色彩教學中有冷色和暖色。中國傳統色彩觀中更多的是賦予色彩精神與象征,因為色來自于物,更準確的說,中國傳統顏料都是事物物理形態的轉變。那么顏色就具有事物原本的特征與氣質,石色的厚重與質樸,水色的通透與清新都源自顏色原始的狀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例如,可以套用二十四節氣進行主題色彩練習,不同的季節產生不同的事物,帶給人不同的感受,用顏色的搭配進行情感與感知的訓練的同時傳承傳統文化,并達到美育的目的,將理論與技藝上升到綜合素養的高度。
3. 重彩表現運用中國傳統繪畫顏色替代西方色彩顏料,進行色彩教學,中國傳統色彩承載了幾千年的傳統色彩制作技藝,是文化傳統的傳承,其中又分石色和水色兼具西方顏料中覆蓋力強或通透之特性,更全面。重彩中有包含我國文人畫所崇尚的水墨。不僅如此每一個中國畫顏色都有自己的名字與我國語言文化緊密相連。選擇寫意重彩畫其色彩鮮明足以吸引小學生對色彩的好奇。生宣紙的使用中會出現不可控的肌理,充滿探索的樂趣。寫意重彩畫造型夸張,對于小學生形態的塑造來說不會過于拘謹。單純練習書法使很多學生感到枯燥,寫意重彩畫在色彩教學中使學生熟悉筆性,使寫意重彩畫與書法學習相互促進。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低年級以史前繪畫賞析為切入點,展現涂抹趣味性的同時與當代實驗水墨相結合在玩中學;中段的學生以理論知識輔助藝術實踐,可進行簡單的顏料制作體驗,繪畫實踐中與書法練習相結合;高段學生在具有一定的繪畫表現能力,可以進行主題繪畫以及將寫意重彩向工筆重彩過度。
參考文獻:
[1] 申少君 . 中國畫色彩的獨立語言 [M]. 合肥 : 安徽美術出版社 ,2013(9).
[2] 劉海娟 . 淺析學生色彩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培養 [J]. 新課程 • 小學 2013-10.
關于談中國傳統色彩觀在小學色彩教學中的應用的相關論文,你還可以閱讀小學語文論文評職稱安排
文章標題:談中國傳統色彩觀在小學色彩教學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4071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