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12-09 09:55 熱度:
閱讀教學要聚焦段篇,關注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任何文本都是一個完備的自足的系統,上下勾連、前后照應,唯有立足篇章,方能透徹理解文本主旨。關注整體思維訓練,引導學生著眼全局,多元鏈接,綜合運用學過的各種語文知識和語感,進行深度學習,必能活躍思想、順應條理、綱舉目張,盡收水到渠成之效。
一、關注行文結構,培養全局視野
一個優質的文本,思路清晰,結構合理,各部分之間互相聯系、互相補充、互相協調。因而,要準確深入地理解文本,必須抓住文本的內在聯系和整體構架,即透過文字,看到作者的思維框架。
有了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了解了該文本的知識框架和行文結構,就很容易走進作者的思路,明了文章的句段關系,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呼應、伏筆、懸念等手法,處理情節、情感、思想等問題,快速有效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實質。站在篇章的高度,對不同文章內部結構的各種組合方式不斷地比較、同化、順應,最終內化,實現真正的發展。
研讀教材時,教師應把目標指向引領學生厘清文本的結構布局,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并能在實踐中運用。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一文,相似情節反復出現,教師要引導學生抽取文章主干,發現扁鵲每一次勸告的不同點,體會情節的不斷深入。從“時間,觀察,病情,蔡桓公的反應”等維度,用表格理出來,感受故事情節雖在同一框架里,但卻在不斷發生變化,情節的變化使故事不斷走向深入。在整體入手、了然全局之后,引導學生觀察這種相似情節反復出現的課文,找到規律,綜述概括。學會用“多次”“執意不聽,越來越……”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避免用“第一次……第二次……”這樣的詞。這樣,學生在把握全局之后,沿著“比較差異—發現特點—歸納特點—運用鞏固”的學習過程,不斷提升語言能力。
二、提取主干問題,把握解讀關鍵
一篇文章,可教的內容很多。教師要善于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牛鼻子”展開教學,其余內容則一帶而過。即根據文章的體裁和內容,抓住最根本、最精華、最能代表文章特色的內容,抓住文本中的關鍵知識點,設計一個主問題,這個主問題能夠起到“聯體—拎線—聚點”的作用,不僅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而且能使學生在對文章整體內容和基本框架的把握上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語文的學習內容,精略本無憑,依目標取舍之。教師要圍繞本組課文的人文內涵點、知識能力點來進行取舍、集中。厘清文本內在關系,提取相關信息,羅列構成要素,進行信息整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向學生呈現。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圍繞“耳聞不振”“目睹不振”“立志振興”三個方面寫,其中詳寫二三方面。重點可教學 “目睹不振”這部分,一要引導學生通過場面描寫,列舉不同人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現;二要引導聯系背景,想象“婦女哭訴什么?中國巡警如何護著洋人?洋人當時的動作、神態?圍觀者可能想什么…… 三要提醒學生,任何想象都不是憑空的,都是為了說明一個主題,要圍繞“中華不振”這一主題來想象。
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巨人的花園》一文,讓學生找出寫巨人心理變化的幾個詞,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巨人的心理變化過程: “巨人的孤獨(趕走孩子后,花園成了冬天,為什么這么冷)—不解(第二次趕走后花園突然被冰雪覆蓋) —心里火辣辣的 (小男孩凝視巨人)—終于明白—溫暖和愉快—無比的幸福”。讓學生對照課文,找到每一種心理感受的原因,再讀出巨人的感受。這幾個表示巨人心情變化的詞語,支撐起一段集中、豐富而深刻的思維活動,學生在接觸這些具體可感的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逐漸理解童話的主旨:“與人分享的快樂,是最大的快樂”。這樣,引導學生梳理出文章的思想感情線索,不僅有助于準確把握文本,還可提高教學效率。
三、理清敘述層次,發展段篇意識
一個好的文本,起承轉合形成左右貫通、前后勾連的連貫銜接,文本內部具有清晰的邏輯關系。在了解行文結構、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感悟組句方式、構段方式,按一定標準把文章劃分成幾部分,以板塊的方式呈現。這種方式呈現的內容具有彈性化和框架式的特點,為思維提供了足夠的自由度,學生可以根據表達需要重新組合,從而認識到語篇不僅是一種語言建構,更是一種意義建構,讓學生既掌握語篇的圖式結構,又理解語篇的建構過程。
不同文體、不同結構的文章,其組句方式、構段方式都有一定規律。如記敘文有順敘、插敘、倒敘、補敘這幾種敘述順序,按時間、地點或事情發展順序等來敘述;說明文一般根據事物特點從幾個方面說明;議論文則大多按“提出論點—擺出論據—展開論證”來論述。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構造不同文體的圖式結構,使學生了解各類體裁文章的特點及學習程序,將知識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存儲于記憶中。
走進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層次,讓學生明白,文本的內部結構可以根據作者的想法進行各種復雜的組合,這種組合方式是無窮無盡的。學習文本,就要學習這種思考方式,掌握其組句方式、構段方式,發展篇章思維。有了篇章思維,就能實現突破與超越,為個性化表達提供廣闊天地。如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假如我有支馬良的神筆……》一文,詩的三小節分別為受凍的小樹、饑餓的小鳥、殘疾的小朋友畫上太陽、谷粒及一雙好腿。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詩的三小節分別從植物、動物、人三個角度,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思想,在完成句子訓練時,也要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來補充。
四、辨析內在聯系,導向深度閱讀
整體思維強調在分析處理問題時,基于整體,跳出框框,抓住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綜合考慮,以求得最優效果。因此,教學中要注重知識整合和多元聯接,要引導比較選擇和質疑辨析,要重視融合遷移和總結應用,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掘各種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多向立體延伸:一方面,提供廣泛的人文資源與人文素材,如與文本相連、相近、相關的作品,作品的多個層面等;另一方面,導入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將課堂教學延伸到生活中,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消除表達的陌生化,形成自我對知識的理解,建構新知識序列。這樣,讓先前的學習隱含著后續學習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后續學習對先前習得進行梳理、融合與提升,從而學會聯系前后知識,把問題放在前后有聯系的情境中解決。
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寫出了小艇、威尼斯人、城市三者的密切聯系。這座水城獨有的風情與別樣的畫卷,源自小艇。對于作者為何而寫、如何選材,教師可作深入的引導。出示文章第五、第六段,找出段中所寫的人:商人、婦女、孩子、保姆、老人及全家、觀眾……然后引導學生理解:因為威尼斯是商業中心,才有行色匆匆的商人;因為其風光迷人,才有高聲談笑、休閑郊游的婦女孩子;因其有濃厚的宗教文化氛圍,才有做禱告的老人一家;因其是藝術名城,才有夜半散場后的觀眾……
深度閱讀重視學習過程的建構反思,重視學習的遷移運用和問題解決,即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進行分析、鑒別、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批判閱讀,從不同角度來理解文本,周密地思考、鑒別問題所在,并提出足夠的理由和證據,綜合相關信息形成猜想和假說,能聯系文本及生活論證自己的推論結果,勇于質疑,善于自我校正。
參考文獻
[1] 張達紅.語文學科培養思辨力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5(12).
[2] 連國義,宋娟.談中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延伸的角度與限度 [J].教育探索,2014(4)
《段篇分析與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來源:《教學與管理》,作者: 張達紅。
文章標題:段篇分析與學生 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4143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