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1-18 10:28 熱度:
摘 要:生態系統理論可以通過媒介的發展歷程探尋童年概念的產生與發展,了解當今兒童的生活環境。20世紀80年代,尼爾·波茲曼提出的童年消逝學說批判了媒介變化導致的童年消逝現象。新世紀,大衛·帕金翰則持反對意見,并給出了以社會建構理論為基礎的新時代的童年觀點。對兩種觀點進行剖析有助于重新了解當代兒童童年的生存狀態。
關鍵詞:生態系統;媒介;童年文化
一、理論基礎:生態系統理論
(一)傳統的生態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他認為,自然環境是人類發展的主要影響源,環境被視為一個重疊的結構,是由宏觀系統、外部系統、中間系統、微觀系統四個系統由外到內嵌套而成,不同層級的系統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系統中所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隨著時間而變化,在許多重要方面影響個體的發展。如果把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放到真實的兒童社會生態系統中加以理解,則微觀系統是兒童分別在家庭、學校和同伴群體中的環境,其中的情景要素包括活動、人際關系和角色。中間系統是一個兒童參與的兩個或多個情景之間產生的相互關系,比如兒童所在的家庭與學校間的聯系。這樣不同的情景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兒童的生活環境。外部系統則是兒童并未直接參與卻對兒童起到了影響作用的環境,例如家長的工作及人際網絡、社區環境、大眾媒體等。宏觀系統是兒童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形成的大的文化環境,包括風俗習慣、法律政策等。因此,兒童的生態系統理論指出:兒童本身所處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文化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兒童的發展。
(二)當代兒童視角的生態系統理論第四次科技革命后,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尤其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科技產品的出現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環境,紙質媒體受到了沖擊,甚至曾經的學校教育也受到沖擊而做出改變。電視、電腦、手機等媒介借助互聯網編織成了一張覆蓋兒童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縱橫交錯的網。在學校里,教師使用多媒體作為手段教授學生知識;在家里,兒童通過電子媒介得到新的信息。家庭和學校中成人與兒童的關系也不再是簡單的對話與傳授,而是借助媒介進行活動。電子媒介不僅占據了兒童的生活空間,也影響了兒童的生活方式,更進一步影響了兒童生活的社會生態系統。兒童的社會生態系統影響了其全部童年。
二、媒介發展與童年文化變遷
(一)童年概念的形成童年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生命現象。童年,是人類生命的最早時期,這一概念隨著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發展逐漸明確。眾所周知,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從幼嫩的嬰兒直接步入成熟,只需要花費很少的時間。而人類的發展是特殊的,在嬰兒期與成人期之間,具有一個獨特的童年期,這是人類成長相對緩慢的階段。人類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必要的進化適應戰略,既與人的生物適應有關,又與人的文化適應有關。[2] 緩慢發展的童年時期不僅有利于個體發展腦力、學習技能,還有利于個體充分接受社會文化的熏陶。20 世紀 60 年代初,法國學者阿利艾斯在他的《兒童的歷史——一部家庭生活的社會史》中指出:兒童其實只是近代教育制度確立以來形成的一個概念,在那以前,人們對于兒童與成年人的區別并沒有明確的意識。[3] 因此,童年的概念是“現代”產生的概念,是人們通過理性的思維得到的結果。
(二)尼爾·波茲曼的童年消逝說 20世紀后半葉,有關童年的研究逐漸受到學術界和大眾的關注,童年的生存狀態引起了許多爭論。尼爾·波茲曼提出,童年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建構和完善,在得到大家的廣泛接受之后,童年開始逐漸消逝。從古登堡的印刷世界到莫爾斯發明電報,媒介的轉換使得童年的概念得以出現、發展,隨后消失。童年消逝在當代,是電子媒介的興起逐漸摧毀了童年。首先,如今以電視為代表的視覺媒介逐漸取代了印刷媒介的統治地位,電視以直觀的聲像形式取代了印刷文字的線性和序列邏輯的特征,這就使得兒童不需要掌握復雜的邏輯和文字閱讀能力就可以輕易看懂電視呈現的內容,其讀寫能力受到了削弱。其次,兒童與成人除了生理上的區別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差異。電視的出現和普及腐蝕了成人與兒童之間的界限。因為電視受眾的廣泛性和無門檻性導致電視將一切成人的秘密向包括兒童在內的每一個人揭露,這使得以往成人在兒童面前的權威逐漸崩塌,高強度的輸出也導致兒童不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兒童純真的社會文化環境受到破壞,成人與兒童之間的界限不再清晰,童年的生存面臨危機。最后,童年“純真”的本質也隨著電視新媒體的出現逐漸消失。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的引言中提到,“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兒童的天真無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漸退化,然后扭曲成為偽成人的劣等面目,這是令人痛心和尷尬的”。[6] 尼爾·波茲曼從以上三個方面講述了他眼中電子媒介導致的童年消逝的原因。
(三)大衛·帕金翰“童年再生說” 尼爾·波茲曼提出的“童年消逝說”為大家展示了新媒介發展下產生的問題,引起了學界對童年處境的思考與爭論。對于新媒介對兒童造成的負面影響,大衛·帕金翰在《童年之死》一書中也表達了對尼爾·波茲曼觀點的贊成。大衛·帕金翰同樣認為成人世界充滿了危險與機會,電子媒介的出現使兒童有機會接觸到成人的世界。但大衛·帕金翰的著作《童年之死》不僅僅是對尼爾·波茲曼觀點的補充和延續,而是為大家展示了一種新穎的、與以往觀點都不同的樂觀童年學說。這種觀點認為現代電子媒體的發展不僅不會使童年消逝,反而會創造出新的電子媒體的一代。在電子媒體時代下出生的一代人擁有天生的媒體素養,相對于他們的父母,電子媒體的一代會更加容易接納新鮮事物,更加具有民主意識,更加具有社會責任感。書中為人們展示了關于童年文化的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而大衛·帕金翰認為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具有同樣的缺陷:兩種立場都采取一種本質論的觀點來看待童年和青少年,并且從一種過度傾向于決定論的角度來說明媒體與科技的角色,未能承認童年生活經驗的多樣性,以及兒童與媒體之間關系的多樣性。[7]
三、重辨現代童年的“消逝與再生”
(一)童年并未消逝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兒童賴以生長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媒介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兒童本身在身體和心理方面與以往也有了很大不同,因此,兒童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現代兒童身上產生了帶有時代文化特征的新特質。對于尼爾·波茲曼認為的童年“消逝”說,我們需要辨明的是,究竟是童年在電子時代消逝,還是印刷時代的童年在消逝?從尼爾·波茲曼的論著中可知,他所捍衛的是電子媒介尚未產生,18世紀印刷時代的童年。他認為的童年永遠停留在18世紀,那當代的童年將如何自處?這是以成人的想法綁架兒童現在的生活。尼爾·波茲曼將印刷時代的童年作為一切童年的范式,并用這個童年范式分析新媒介時代的童年命運。因此,尼爾·波茲曼的對于童年單一的定義使得他在不同的時代無法自圓其說,童年理論產生了錯位。
(二)新時代兒童的童年生活進入 21 世紀以來,互聯網的橫空出世給兒童的童年生活帶來了更大的沖擊。互聯網集文字、圖畫、聲音等多種特點于一身,遠遠超越以往傳統的媒介傳播方式。互聯網時代到來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我們每一個人。移動支付的快捷和便利逐漸深入人心,人們的生活與互聯網緊密聯系在一起。互聯網對于兒童和童年同樣具有新的意義:一方面,由手機、電視、互聯網等組成的媒介網絡已經成為兒童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甚至還在咿呀學語的嬰幼兒都可以接觸到互聯網輸出的信息。兒童的社會化在互聯網的催動下也越來越早而快速地完成,甚至動搖了家庭和學校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權威地位。越來越多的兒童看到網絡上傳播的短視頻,嘴里說著網絡上流行的用語。但在另一方面,兒童的文化生活與成人社會界限變得模糊,兒童過早和過多地接收著不適宜他們年齡的信息。例如韓國社會研究院的調查顯示,有超過 40%的小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選擇是成為熒幕前常見的歌手、演員、運動員等藝體工作者,僅有低于7%的兒童選擇成為醫生、律師、檢察官等。許多兒童熱衷甚至沉迷使用各種新媒介,從而產生模仿心理,最終導致身心受到傷害;還有兒童近視率的上升,青少年肥胖和暴力媒介與兒童進攻性等問題也逐漸爆發出來,成為家長與社會共同需要面對的難題。現代童年生長于新舊媒體交融的時代,新舊媒體的交疊出現使媒介的影響力更加擴大,兒童既成為家長控制的消費者又成為社會的消費品,在審美品位、價值體系、心智結構甚至生活模式上都出現了和以往兒童不同的特點。因此,現代兒童和童年的處境變得更加復雜,為我們帶來了與以往時代不同表現形式的兒童問題。
參考文獻:
[1]常聰.媒介即環境:波茲曼的童年理論探幽[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2]石麗娟,王喜海.童年怎樣產生?為何存在?—— 從人類學視野探討童年的起源與價值[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4).
生態學視角下媒介發展與童年文化的變遷相關推薦傳媒文化與電視媒介之間的關系
文章標題:生態學視角下媒介發展與童年文化的變遷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4177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