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4-03 09:23 熱度:
在多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校教師圍繞如何注重學法指導,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探索。實踐證明,歷史課堂教學只有注重學法指導,改進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構建知識體系,把握內在聯系
(一)對教材進行重組
構建歷史知識體系,教師要認真進行備課,要打破按課節進行授課的方式對教材進行重組。在重組教材時,教師可采用以單元為一課內容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所學內容,把握整個單元主題和單元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課教學。分課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結構,講述課題與子目、子目與子目的關系;授完新課后,再讓學生溫習一遍課文結構,領會全課內容。在整個單元學習完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梳理整個單元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了教材中章節的界限,以歷史發展為基本線索,學生學得更加清晰、明了。
(二)點、線、面結合
“線”是由“點”排列而成,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要抓住教材中的“線”,梳理“線”中的“點”。把這些“點”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搜集、去發現、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尋找學習“點”的方法、思路、材料,從中找出“點”的內涵。這種教學方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意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激發了學生的開拓精神。如“五四”愛國運動就有一條歷史發展線索貫穿其全過程,這一線索由“點”———歷史背景、“五四運動”“六三運動”、初步勝利、歷史意義組成“線”。教師可以讓學生查找資料、圖片、影片,用講故事和典故的形式,講出線索中的“點”,得出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的知識內涵。這樣每一條歷史線索構成在一起便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形成了歷史知識的“面”。“點”“線”“面”的結合,體現了歷史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正是這種縱橫交錯的聯系,構成了一個歷史時期的全貌,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不可分割的歷史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和獲取了把握教材內在聯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開放性學習的方法,最終形成自己的歷史“知識樹”。
二、學會縱橫比較,加深知識理解
比較法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比較、分析,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縱向比較法
所謂縱向比較,是指把發生在同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進行比較。此方法應用于歷史復習課,有利于學生找出歷史事件的差異,認識歷史發展的階段性和人類歷史不斷進步的規律性,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如美國近代史上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都是美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次戰爭皆因為發展資本主義而起,都以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障礙而勝利為結局。在復習課時,我們確定采用“縱向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縱向比較,讓學生辨別出兩次戰爭的異同點,認識這兩次戰爭對美國經濟不同發展階段所起的作用。學生對美國近代發展史上不斷進步的規律有全面系統的理解和認識,不但鞏固了基礎知識,還深刻地理解了“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增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學習、再提高。中國近代史上的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都可采用“縱向比較”教學法。
(二)橫向比較法
所謂橫向比較,是指把發生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同類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進行比較。如復習“鄭和下西洋”時,可以將它與新航路的開辟作一橫向比較。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明朝同海外各國的聯系,再講授其路線之長、規模之大,反映當時的中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是西方為了掠奪東方財富,并通過分析西方船隊的規模得出當時的西方落后于東方的結論。之后,把鄭和下西洋產生的影響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異同:航海目的不同,但意義卻有相同之處———加強世界聯系、促進世界貿易。通過對比這類性質相同或相近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事件發生的背景、經過或內容等方面的理解,有助于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比較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從眾多的歷史現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共同本質的現象中找出他們各自的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在失敗原因、經驗教訓等方面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管是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改良派還是革命派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出路問題,都沒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之后進一步升華:只有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激發學生對黨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的信念。在講述東晉、南宋統治方面的相似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兩朝的建立過程、統治范圍、社會經濟等來作比較;對于漢初和漢元帝時與匈奴和親政策的比較,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和親的目的比較相同點,從和親的主動與否比較不同點;中國的戊戌變法可以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比較……歷史學習中比較方法的運用,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三、正確分析事物,培養應用能力
分析、評論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教會學生兩種學習方法。
(一)史論結合法
講授“商鞅變法”一目時,教師可點撥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與商鞅變法意義相對應的措施,使學生明白課本中對意義(結論)的歸納源于相應的“措施”(史實),即“論從史出”。如商鞅變法中,軍事上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其意義是提高軍隊的戰斗力、解決將士的后顧之憂。通過這種學法指導,以后學生分析、記憶一般歷史事件的作用、影響、意義時,就會聯系事件的相關內容,不會史論分離了。
(二)辯證分析法
辯證分析法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一分為二”的客觀分析。如在講授“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時,對宋遼澶淵之盟的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從盟約訂立的背景、內容方面去分析:在遼與北宋的和戰中,北宋宋真宗親征澶州,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之后宋真宗不愿再戰,派人使遼和談;遼孤軍深入,給養困難,士氣大挫,處境極為不利,只好謀求議和,雙方在澶淵簽訂盟約。澶淵之盟是在北宋抗遼取得軍事勝利的情況下訂立的,是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表現。盟約訂立后,雙方結束了戰爭,出現了相對和平穩定的局面,有利于雙方生產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這樣,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辯證地分析“夏宋和議”及“宋金和議”問題。
四、學史聯系實際,發揮史鑒功能
(一)結合已有經驗,形成新的認識
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大禹治水、商鞅變法、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和相關的歷史史實(秦始皇兼并六國、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新政”)都略知一二,但不系統。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與現實相結合形成新的認識。初中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強的特征,根據這些特征,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相關內容,鼓勵學生課后查找資料、圖片、影片和典故。在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查到的內容與同學分享,讓他們互相補充、借鑒,同時聯系現實,對事物形成比較完整、全面的認識。
(二)觀照現實,加深對事物的理解
歷史學習的關鍵是讓學生在已知知識和未知知識之間發生遷移,這也是學習最重要的環節,目的是通過學習解決現實問題,以史為鑒,讓歷史貼近生活。如朱元璋統治時期,吏治嚴厲、執法嚴格,即使皇親國戚、功臣權貴違法也不寬恕,官員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古今對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黨的反腐敗政策的認知和理解。在學習武則天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朝代注重減輕農民負擔的史實,學生想到了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想到了由于對農民輕徭薄賦而出現“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朝統治者不顧農民死活的后果,學生想到了陳勝吳廣起義,想到了東漢末年的分裂割據和繁盛隋朝在短時間滅亡的史實。之后,教師進行小結: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民的生存狀況好壞是國家穩定與否的關鍵,因此,作為國家的管理者必須關注農民問題,進而得出通過黨和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可以預見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的結論。
參考文獻:
[1]薛愛文,權靂.高校圖學類課程教學多元化融合框架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3).
[2]王從華,姬秉新.近十年來中學歷史課程改革問題研究述論[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3).
《初中歷史課堂學法指導及教學實效性》來源:《遼寧教育》,作者:秦業軍
文章標題:初中歷史課堂學法指導及教學實效性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423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