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1-12 09:36 熱度:
摘要:調查發現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交往不多,且交往還停留在表面層次。交往主要有禮節型交往、支持型交往、娛樂型交往和私密型交往四種類型,其中禮節型交往最常見,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少。從影響因素來看,對非洲的了解程度、對非洲人的信任有利于促進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交往,而對非洲人的偏見則會阻礙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交往。為促進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社會交往,有以下建議:(一)政府需要加強涉外管理與服務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二)社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促進中非交流;(三)交往雙方要更好地掌握語言交流工具。
關鍵詞:中國人;來華非洲人;交往行為
一、研究背景與方法
在國家層面上,中國對非關系的重視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提出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但在現實層面上,特別是民間的直接交往關系上,還需要廓清一些迷霧,我們需要仔細評估中國人如何與來華非洲人交往?又有什么因素影響著他們的交往關系?本次調查希望在獲得第一手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開展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期能更好地促進中國人與非洲人的友好交往,為夯實“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基礎做出貢獻。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來華的非洲人相對比較集中。根據義烏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2019年間來義烏的非洲人分別有101986、106742、115429人次,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本次調查首先從義烏的7個街道中選取非洲人相對集中的2個街道,從每個街道隨機各抽取8個社區/村,每個社區/村中隨機選取45名中國人進行調查。調查采用自填或結構式訪問相結合方式,當場回收問卷。共計發放問卷720份,回收652份,有效回收率為91%。全部問卷資料經檢查核實后進行編碼,然后輸入計算機,運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交往不多,且處于表面層次
調查發現(見表1),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呈現這樣兩個特點:其一,整體來看,日常交往不多。主要表現在我們設計的15個測量日常交往的項目中,沒有一個項目的均值達到3分。其二,日常交往仍處于表層。主要表現得分相對較高的三個項目是“見面時打個招呼”“相互問候工作(生意、學習等)”以及“節慶日互致問候”,而真正深層次的交往,如“為對方解決婚姻、戀愛問題牽線搭橋”“協助對方管教、照顧子女”“幫助對方協調家庭矛盾與糾紛”等都比較少見。
(二)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社會交往主要有四種類型
為了進一步分析中國人與非洲人社會交往的內在結構,我們采用主成分法對測量社會交往項目的15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并采用方差極大化原則對因子負荷進行正交變換,以便對本次調查所設計的15個項目進行綜合,從中提取出概括多個具體項目的新因子。我們對這15個項目進行KMO檢驗,這15個項目的KMO值為0.922,巴特利特球狀檢驗的卡方值為5475.928,自由度為105,在0.000的水平上顯著,表明這15個項目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結果見表2。表2的結果表明,15個項目被概括為4個公因子,根據每個因子所包含指標的內容,分別命名支持型交往因子、娛樂型交往因子、私密型交往因子和禮節型交往因子。每個因子的特征值都在2.0以上,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4.882,說明因子分析效果較好。統計分析發現(見表3),總體交往的得分均值為1.6283分,處于較低水平,界與“從不”與“很少”之間。從社會交往的各個維度來看,禮節型交往得分相對最高,其次是支持型交往,再次是娛樂型交往,而得分最低的是私密型交往。從標準差來看,社節型交往的標準差最大,說明在中國人內部,與非洲人禮節型交往的分化程度最高,其次是娛樂型交往,再次是支持型交往,而私密型交往標準差相對最小,說明在中國人內部,與非洲人私密型交往的分化程度相對最低,比較一致。
(三)中國人對非洲人的認知是影響其交往的重要因素
為了考察中國人對非洲人認知與交往之間的關系,我們以中國人的性別、年齡、學歷、英語水平、有無宗教信仰等個體特征作為控制變量,以對非洲了解程度、認知渠道、刻板印象、認知歧視、認知偏見、信任等認知類變量作為自變量,以中國與非洲人社區型交往、娛樂型交往、支持交往、私密型交往、總體交往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表4的結果。從表4的結果可以看到:就本次調查涉及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來預測中國人與非洲人的禮節型交往,可削減16.2%的誤差;預測中國人與非洲人的娛樂型交往,可削減12.1%的誤差;預測中國人與非洲人的支持型交往,可削減16.5%的誤差;預測中國人與非洲人的私密型交往,可削減7.3%的誤差;預測中國人與非洲人的總體性交往,可削減21.1%的誤差。各個回歸模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各回歸模型有意義。(1)就個體特征而言,性別、年齡、學歷等因素對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無顯著性影響。英語水平對中國人與非洲人交往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表現在英語水平越高,與非洲人的禮節型交往、娛樂交往、支持型交往、私密型交往以及整體交往就越多。有無宗教信仰對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有一定的影響,表現在有宗教信仰的人,與非洲人的支持型交往和整體性交往越多。(2)就認知因素而言,認知渠道、刻板印象、認知歧視等因素對中國人與非洲人交往無顯著性影響。了解非洲的程度對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有促進作用,表現在對非洲了解越多,與非洲人的禮節型交往、娛樂型交往、支持型交往以及整體交往就越多。認知偏見對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有阻礙作用,表現在認知偏見越高,與非洲人的禮節型交往、娛樂型交往、支持型交往、私密型交往以及整體性交往就越少。信任有利于促進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表現在對非洲人的信任程度越高,與非洲人的禮節型交往、娛樂型交往和整體性交往就越多。
三、研究結論與思考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發現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交往不多,且交往還停留在表面層次。交往主要類型是禮節型交往、支持型交往、娛樂型交往和私密型交往,其禮節型交往最常見,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少。從影響因素來看,對非洲人的認知是影響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交往的重要因素,表現在對非洲的了解程度、對非洲人的信任有利于促進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而對非洲人的偏見則會阻礙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為了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真正落地,在民間層面促進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交往交流交融,基于上述調查結果,筆者嘗試提出如下建議:一是政府需要加強涉外管理與服務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如果養成形象傳播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不斷增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經濟領域之外重視多方面多層次的溝通和對話,定能在涉外管理與服務中減少文化不溝通造成的隔閡,消除文化不認同引起的誤解。面對國別眾多、信仰各異、成員復雜的非洲商人群體,若忽視甚至無視跨文化交流的常識,定會使管理效果打折,使服務形象減分,給管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埋下隱患。政府要從管理與服務的人性化出發,學會聽懂他們的訴求,關心他們的困惑,讓傳統的管理方式向適應多元文化的管理方式轉變。二是社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促進中非交流。基于商貿基礎上的民間交往,需往縱深發展,涉及日常生活、科教文化等方方面面。而這需要基層社區的積極倡導和作為,惟其如此,交流雙方才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產生文化認同感,從而實現良性互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調查數據顯示,社區舉辦的中外交流活動很少,而居民對此都有很大的需求。問及希望舉辦些什么活動時,商貿交流活動為主,兼具多樣性,從文藝活動、體育活動、英語角到隨便談談心、做做游戲,應有盡有。這表明,居民對活動的需求是很大的,政府應在創新活動形式、宣傳方式方面多方面多多探索和嘗試,從而切實促進中非之間的交流。三是交往雙方要更好地掌握語言交流工具。這需要加強英語、漢語教育與培訓,使中非雙方都更好地掌握溝通交往工具。一方面要加強對中國人的英語教育與培訓。英語水平對中國人與非洲人交往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表現在英語水平越高,與非洲人的禮節型交往、娛樂交往、支持型交往、私密型交往以及整體交往就越多。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化、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來華的非洲人越來越多,因其漢語水平有限,而英語水平相對較高。因此,為了促進中國人與非洲人的交往,我們應加強對中國人的英語教育與培訓。尤其是義烏作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城市,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義新歐班列的開通,等等,使得義烏的國際化、全球化程度更是走在全國前列。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加強義烏市民英語水平的教育和培訓。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來華非洲人的漢語教育與培訓。隨著來華非洲人規模越來越大,來華時間越來越長,來華創業、商貿、學習給他們帶來更多實惠等,使得他們學習漢語的熱情會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來華非洲人的漢語教育與培訓。不僅僅相關大專院校通過招收留學生、短期培訓等方式加強對來華非洲人的漢語教育與培訓。政府也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委托社會工作機構、相關社會組織對來華非洲人進行一些簡單、日常交流方面的漢語知識培訓。
參考文獻:
[1]郭志剛.社會統計分析方法——SPSS軟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66.
[2]李慧玲.中非民間交往中形象認同偏差原因分析及對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3]陳宇鵬.非洲商人的中國文化適應——以來華尼日爾商人為例[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
[4]張穎,潘敬國.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傳承與現實涵義[J].現代國際關系,2017(7).
[5]冉繼軍.中非媒介交往:理念、范式與特征[J].西亞非洲,2015(1).
《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交往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來源:《西部學刊》,作者:項麗萍
文章標題:中國人與來華非洲人的交往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aoyuxue/4475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