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2-12-20 10:02 熱度:
摘要:創造能力屬于天才,是不可教的,創新卻是可教可學的。要進行創新教學,必須改變“學習”概念,改變模仿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把傳授書本知識轉變為激發學生能力,以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吸取知識。要使學生主動,就必須讓他們自己選擇和決定。要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就要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創造,創新,模仿,能力,尋找發現
正文:
我不知道怎么能夠把學生教成科學家,因為天才是無法可教的,但是我知道怎么能把學生教蠢。教師講得越多,學生就變得越蠢。滿堂灌、死背書、出難題、考筆記,是讓學生變蠢的四大絕招。這都來自教師,包括我在內。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改變“學習”概念,改變當前教學思想,把灌輸書本知識變為激發能力。
1.什么叫學習?
什么叫“學習”?學習起什么作用?一般認為學習就是讀書,獲得書本知識,書本外的東西不是知識,一門學科中最有價值知識是它的理論。實際上,當前所謂的學習就是模仿。讓學生跟著老師走,按照老師要求去做,好學生的實際標準是從知識、觀點、方法、讀的書符合按老師要求,老師最滿意。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聽課、抄筆記、完成作業。許多好學生能夠把一本教科書的內容幾乎全背下來,甚至記得住某一句話在第幾頁第幾行,此言并不夸張。
在腦力勞動中,學習有三重含義。第一,學習就是全面和諧激發出自己的能力,從而改變感知方式、思維方式、行動方式、交流方式。第二,學習過程是觀察、認知過程和行動過程,學習包括“理解”和“會做”,這二者不可分離。第三,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專業工作經驗和職業行為方式。這些“經驗”和“行為方式”,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做才能獲得,為此教學過程必須使學生處于行動地位。
上述三個方面,都可以通過教學傳播給學生的,教育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老師的行為方式,因為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式是觀察老師的行為方式,學習過程是模仿老師的行為方式,他們學到的關鍵東西不是來自老師講課的內容,而是來自老師的專業價值取向、老師怎么做,他們吸取老師的成功經驗。
2.什么叫能力
什么叫能力?能力是通過一定的任務來確定的,通俗地說,能力指做事情的真本事。隨著年齡增長,潛能也成長。能力基本上不可教,不是靠“灌”進去的,而是通過適當條件“激發”出來的,通過自己行動“練”出來的。教師的作用之一就是發現學生的潛能、尋找適當方法激發這些潛能。怎么激發學生能力呢?第一,洪堡認為:要激發這些能力,“第一個條件是獨立不受強迫”(注:也就是說,讓學生獨立的選擇和決定,這同時也意味著讓學生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負責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那些對自己不負責任的學生只能降格。有創新本事的人必須激發出兩種能力,獨立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一般用行動能力來描述評價是否能夠獨立做事情、獨立生活、獨立工作。行動主要包括四大類能力:選擇確定動機和目標,選擇決定計劃,靈活實施計劃過程,判斷評價行動結果。認知能力也是由許多能力構成的,主要包括:感知,注意力,記憶,思維,表達和交流能力。創新能力屬于認知能力中較高級的能力。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發現式思維和豐富經驗對創新很重要。
3.行動能力。
要獨立完成一個行動,首先必須能夠獨立建立目的動機,它是起第一作用的。目的動機可能表現為:信仰、價值、人生觀、態度、興趣、需要,它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主要的是性格、條件、相應的能力、家庭和社會影響等等因素。目的動機是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的。
確定目的動機后,計劃就起決定作用。讓學生自己計劃,是促進獨立行動能力的第二個主要方法。制定計劃主要考慮的是可行性、靈活性、怎么解決問題、和不可預測因素。在面臨陌生的新任務時,未來是不清楚的,讓學生自己安排選擇學習計劃,就是把學習過程變成了與創新類似的行動過程。學生不得不考慮到幾個問題:自己的學習目的是什么,想達到什么水平,遇到問題后怎么辦,設法去解決問題,還是改變計劃?要設法解決問題的話,就要考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改變計劃的話,就要準備若干個計劃。是否考慮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如果學校把一切課程、實習、實驗、設計任務都安排好,就使學生失去了這種鍛煉機會。工作后,仍然不會計劃未來。現實工廠企業中,工程師們大量遇到的也是這類問題。在學校里給學生提供機會和處所鍛煉這種能力,直接對未來工作有用。除上述因素外,意志力對獨立行動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4.認知能力
腦力勞動需要的主要能力是用認知能力描述的,認知能力主要包括下列幾大類:感知(覺察、尋找、發現、區別、識別),注意力,記憶(短期和長期記憶能力),思維(尋找發現式思維、邏輯思維、生活常識和經驗),表達(直觀表達、語言表達、邏輯表達、其它符合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其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尋找發現式思維和豐富經驗對創新的重要性。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能夠發現問題,這是通往創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在生產科研中,一般人習慣根據知識經驗去觀察發現問題,然而反常問題往往超出了這種正常知識。許多人在嘗試過自己全部專業知識,仍然不能發現問題時,往往就放棄了。其實,當知識經驗不再起作用時,能力就變成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方法,觀察就成為發現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同樣,當知識經驗失效時,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靠思維方法了。過去誤認為數學邏輯思維是工程技術中解決問題的主要能力,認知心理學研究發現了許多尋找發現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法廣泛應用來發現解決日常腦力勞動中的問題。
5.創造與創新
從心理學角度看,創新(innovation)與創造(creativity)不同。用通俗的話來說,創造是對“無中生有”的正面理解。哈色洛夫認為創新過程有下述五個的階段。(1)發現問題階段。識別問題和矛盾,發現知識論點空白和經驗中的空白。(2)探索階段。從各種角度抓住問題領域、認識和確認問題,逐步對問題有較清晰的理解。(3)孵化階段。至今對此還缺乏深入研究。(4)尋找發現式回溯。這是創造過程的核心。它是在大量艱苦勞動中反復尋找探索中才可能出現的。(5)精心構思。把尋找發現階段產生的不完整的想法進行系統處理,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能夠與別人交流。
創新是一個實用概念,提出創新針對的是模仿。創新的含義很廣泛。專利中的創新包含發明、實用新型、外觀造型。工廠企業中的創新包含技術發明創造、技術進步、設計新產品、新管理方法等等。在工業設計中,創新包含外觀造型、新產品設計、新工作概念、新生活概念、新生產概念、新概念產品等等。準確講,創新(innovation)是在已有的基礎上改良、改革、改進、提高。實際上,創造能力無法可教,但創新是有椐可尋的,可以通過教學實現。主要方法是:提高教學激發獨立職業行動能力,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創新能力。
結論:要進行創新教學,應當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思想,改變紙上談兵、照貓畫虎、真題假做、閉門造車,從模仿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習慣,轉變為激發學生的全面能力,包括獨立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特別加強尋找發現式思維訓練,強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能力促進知識的吸收,促進學生掌握真本事。
參考文獻:
學習與創新 李樂山
工業設計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 劉一波 蘇中秋
文章標題:設計教學中的學習和創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1495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