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3-10-07 09:20 熱度:
教育論文快速發表期刊推薦省級期刊《東方教育》,《東方教育》是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主管、江蘇廣播電視報主辦的一份面向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育科研院所、各類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及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專業教師的綜合性教育教學類學術理論期刊。
摘要:少數民族聚居區家庭經濟收入差異較大,存在相當數量經濟收入水平很低的貧困家庭,其子女就學產生的家庭經濟負擔過重問題依然存在。本文選取了我國西部地區回族聚居人口較多的寧夏,對回族聚居區的農村貧困學生資助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探討了資助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了完善該類地區農村貧困學生就學資助體系的區域性發展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貧困學生,就學資助
2005年國家針對農村貧困學生陸續實施了“兩免一補”政策及“新機制”,一系列措施使地處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農村學生就學成本降低,有效緩解了該類學生因貧困而上不起學的問題,同時也使部分輟學兒童重返校園,催生了新一輪的返校熱。可以說,就學資助政策為農村貧困學生點燃了就學的希望,成為區域內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起點公平的重要舉措。
一、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貧困學生就學資助現況與分析
2005年國家開始在西部貧困農村地區實施“兩免一補”,當年寧夏有53萬中小學生受惠于這一工程;2006年我國“兩免一補”資助范圍擴大到西部地區全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寧夏,“兩免一補”資助在全區農村地區普遍實施,普及率達到100%。如寧夏B縣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讓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享受免費教科書的學生,小學生平均減負210元,初中生減負320元;既享受免費教科書,又享受生活費補助的貧困寄宿生,小學生平均減負510元,初中生減負620元。“新機制”的實施使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有了保障,大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
除了按照國家要求實施“兩免一補”資助政策,寧夏還積極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兩免一補”政策進行了完善和補充,其投入力度、覆蓋范圍和資助標準隨著學生實際需求不斷進行調整。2006年秋季開學,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一套教輔材料,將國家實施的“兩免一補”政策擴大到“三免一補”[1]。如B縣2007年冬季起為貧困寄宿生免費提供被褥,2008年啟動了學生營養行動計劃等。為了應對區域消費水平逐年提高的實際,2008年寧夏又調整了資助的標準,提高了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基本補助標準,小學生從原來的每人每天1元提高到每人每天2元,初中生從原來的每人每天1元提高到每人每天3元;擴大了免費教科書發放范圍,實現全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教科書全部免費等等。
總之,“兩免一補”政策及“新機制”相關措施的實施,有力改善了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貧困學生的就學狀況,切實減輕了貧困家庭學生就學成本,為農村貧困學生享受基礎教育開辟了綠色通道。2008年課題組抽樣調查顯示,“兩免一補”資助政策在樣本縣(A縣和B縣)已經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兒童享受“兩免”的比例達到了100%,部分農村貧困學生甚至享受“三免一補”的就學待遇;寄宿生100%享受到了“寄宿生生活補助”;部分農村貧困學生在享受“兩免”資助外還享受到了來自當地政府、社會、國際組織、企業和個人的其他各種就學資助。根據樣本學生2007-2008學年秋季和春季學期數據,兩學期分別有41%和37.8%的樣本學生享受到了除“兩免一補”外的“其他學生就學資助”,有效地減輕了家庭的教育負擔。
二、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貧困學生就學資助存在問題與建議
研究發現,盡管“兩免一補”及“新機制”的實施有效緩解了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就學的負擔,但對于廣大農村貧困家庭來講這種作用仍然顯得十分有限:
1.資助標準偏低,還未能徹底解決該類地區農村貧困學生的就學問題。西部偏遠落后的農村少數民族聚居區,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比例大,基數高,他們的教育支付能力很低,盡管享受了“兩免一補”的資助,但仍然不足以支付“兩免一補”外的教育費用。如學習必需的練習本、學習用具、上學交通費用、午餐費用、寄宿費用,以及校服、紅領巾、醫療保健、體檢、傷害保險等必須支付的費用等。建議:進一步提高資助標準。對少數民族貧困農村地區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免雜費、教科書費、教輔材料費,同時補寄宿生生活費;在全區范圍內繼續推行“地方教科書免費”,將“作業本”納入免費范圍;提高“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寄宿費”納入免費范圍等。
2.資助范圍偏小,還未能覆蓋全部的農村貧困家庭。現有的資助辦法往往是按片區分配名額,資助對象僅為片區內相對困難的家庭。而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貧困面較大,十之八九為貧困家庭。所以,當前的各類資助僅僅能關照到特貧困家庭學生的就學問題,而不能面向所有貧困農村家庭。因此,需要各級財政按區域特征分層次強化扶持力度,特別要加大特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密度高的地區的資金投放量。建議:擴大資助范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貧困面較大,十之八九為貧困家庭。建議進一步擴大資助范圍甚至實現農村學生就學資助全覆蓋。將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就讀的學生、民辦學校農村貧困學生、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資助范圍并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資助辦法和資助標準。
3.資助的管理剛性有余彈性不足,制度執行缺乏活力。如寄宿生生活補助費方面盡管國家有規定(小學每天2元、初中每天3元),但對農村貧困家庭寄宿學生來講,補助費用還遠不能有效解除由于寄宿所帶來的家庭經濟壓力。加之地方財力有限,相應經費上的支持又難以跟進。對此,國家層面又沒有較為靈活的變通措施,所以難免一刀切。這樣造成的結果必然就是資助乏力,后勁不足,置貧困學生于取舍兩難。另,資助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對于資助對象的動態化管理及特殊人群(如民辦學校農村貧困學生、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關注不夠靈活,造成人為的資助邊緣人群等。建議:資助實行動態管理。一是資助標準與各地實際消費水平對應。如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國家級貧困縣的寄宿生,其生均補助建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全額補助,具體落實可根據當地實際消費水平確定;二是資助對象的管理動態化。加強資助對象的常態化監控,其資助標準能隨著資助對象在片區內的流動實行彈性標準。
4.地方財力不足,配套不能及時到位甚至缺位,影響實效。調研中了解到,地方財政要全部承擔免雜費、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等各項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學資助的補貼。但少數民族聚居區各市縣經濟基礎薄弱、自身財力有限,配套經費難以到位。因此,理論上縣級財政負擔部分的缺失,影響就學資助總體目標的預期和實施效果。建議:增加教育投入。一是根據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大中央轉移支付的力度,以消解該類地區財政的乏力;二是針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就學問題應建立專項資金,資金來源也采取多種途徑籌集,除國家財政撥款外也可向社會募捐。
文章標題:教育論文快速發表論文范文參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1895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