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核心期刊論文網投稿打造一流的石油高等教育

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02-12 17:05 熱度:

   [摘要]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統領和支撐,是高校辦學特色和水平的集中體現。中國石油大學建校60年來,適應石油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在新的形勢下,學校制定了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打造一流石油高等教育的戰略目標,決定以學科建設為引領,優化學科生態體系,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石化學科,進一步提升學科建設的水平。

  [關鍵詞] 核心期刊論文網,學科建設,中國石油大學,石油高等教育,學科生態體系,石油石化學科

  學科是高校辦學特色和水平的集中體現,學科發展水平, 是一所大學在國內外地位的主要標志。世界上一流的大學,首先是因為它有一流的學科。[1]16因而,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統領和支撐。中國石油大學建校60年來,不斷適應國家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堅持正確的辦學理念,不斷完善學科建設思路,推進學科發展、優化,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支撐了學?焖侔l展。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瞄準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打造一流的石油高等教育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優化了學科生態體系,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石化學科,學科發展呈現出良好局面。

  一、適應石油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學科發展水平

  中國石油大學的學科發展、完善和水平提高的歷程是中國石油大學發展的縮影。學校建校至今,始終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石油石化工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推進學科結構完善、內涵拓展、水平提升,引領學校不斷邁向新的發展目標。中國石油大學的學科建設歷程大致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建期。1953年,因應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迫切需要,為了培養石油專業的技術人才,以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為根基,成立了北京石油學院,并按照專門工業院校的模式,確立了早期的辦學定位和學科架構。應對石油生產及加工的需要,學校設立了一批石油主干學科專業,匯聚了一批石油工程和相關學科的著名專家,培養了一批石油工業急需的專門技術人才,北京石油學院成為一所學科專業比較配套的單科性石油高等學府。

  第二個階段是拓展期。1983年,在建校30周年時,學校提出了向以工為主、理工管相結合的綜合性方向發展。為適應石油工業的發展需要,學校開始有計劃地增設一些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以及一些急需的或短缺的專業,學科專業的數量和類型都得到了較大增加,學校具備了多學科結構的雛形。

  第三個階段是提升期。1997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立項開展“211工程”建設的高校,學校以此為契機,加強學科建設,使學科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通過“211工程”建設,強化了學科優勢,極大提高了學科的建設水平。2000年,學校獲準成立研究生院,為學科建設提供了重要平臺;2002年,化學工藝、礦產普查與勘探、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等5個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第四個階段是創新期。2005年以來,學校學科建設思路不斷創新,學科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211工程”建設繼續深入開展,2006年,學校獲批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學校借機凝煉學科方向,促進學科交叉,強化石油學科優勢。同時,學校面向國家能源需求,圍繞優勢學科,積極拓展非常規能源等新興學科領域,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創新學科建設模式,學科發展呈現出新的活力。

  中國石油大學建校60年來,學科結構不斷優化。建校時,為適應當時石油工業的直接需要,學校建立了適應石油產業鏈的單一工科的學科結構,包括石油地質、石油鉆采、石油煉制、石油儲運、石油機械等,這些學科涵蓋了當時石油工業生產從上游到下游、從技術到工程的主要領域。隨后,又為了適應石油工業作為綜合性現代工業的發展需要,以及石油科學技術涉及多種學科領域的特點,學校開始按照綜合性的目標進行學科布局,在保持以工為主的基礎上強化理工結合,在發展工程學科的同時加強管理學科建設,實現理工管的綜合發展。在滿足石油工業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學校適應社會發展和辦學水平提高的要求,不斷對學科類型結構進行調整完善,逐漸發展起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等學科門類,建立起多學科綜合發展的格局。近年來,學校追蹤科技發展趨勢,積極加強新興學科建設,特別是注重建設新能源相關學科,努力促進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實現了學科結構的不斷優化。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月

  第29卷第5期張來斌,等:以學科建設為引領,打造一流的石油高等教育

  中國石油大學建校60年來,學科建設內涵不斷拓展。建校之初,石油工業對石油專門人才的要求非常迫切,加上當時學科基礎較差,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學科建設主要體現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但在隨后的發展中,學校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離不開科研工作的支持,學科水平的提高需要科研工作的支撐,同時,石油工業發展也向學校提出了越來越多的科研課題,因而,學校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學科建設中開始兼顧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加強科教結合,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帶動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近年來,學校學科功能更加完備,經過“211工程”建設和學科建設總體規劃的實施,學科已成為承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合作交流、成果轉化以及開展社會服務的綜合平臺,學科建設的內涵不斷豐富,學科建設在學校各項基本建設中的統領作用越來越強。

  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構建優勢學科生態體系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學校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劃轉教育部后,學校主動融入國家的創新體系,適應國家能源發展的戰略需求,為應對新形勢對學校發展尤其是學科建設提出的新挑戰,學校確立了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石油石化學科為核心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戰略目標。

  學科是人類對知識體系的劃分,不僅是認識論層面的邏輯劃分,更是基于社會學層面的實踐劃分。量子論的創始人普朗克說過:“科學是內在的整體,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2]在研究型大學中,學術研究以問題為導向展開,而問題本身并不局限于學科的邊界。中國石油大學的學科特色鮮明,優勢集中,但要適應科技發展的形勢、適應產業升級調整的挑戰、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突破學科疆界,立足科技發展前沿,增強學科建設的前瞻性,構建良好的學科生態體系。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按照“強優、拓新、入主流、求卓越”的學科發展思路,調整學科布局,優化學科結構,圍繞優勢學科,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交叉滲透、基礎雄厚、國際性強,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學科體系。全面提升學科的學術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使學校成為石油石化行業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一)凝練方向,強化優勢,構筑學科高地

  建設石油石化世界一流學科是中國石油大學追求的目標,也是中國石油大學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必由之路。學科建設必須遵循“長板理論”,最強的優勢學科代表著學校最高的辦學水平,同樣,學科帶頭人的學術水平和境界也代表著一個學科的高度。世界一流大學也不可能使其每個學科都成為世界一流的學科, 但必須有一個或幾個學科是世界頂尖的學科,一批學科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學科。一所大學,如果有一個或幾個一流的學科,或獨具特色的學科,這所學校就會在國內乃至國際產生影響。[1]19但是,資源總是有限的,高校學科間的資源競爭不可避免,有限的資源需要在多個學科間乃至在一個學科不同研究領域和方向間進行優化配置,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用。因而,學科建設要堅持做強“長板”,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先為有所后為”的策略,必須集中力量,選擇最能發揮學校優勢、最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學科重點建設,率先發展,形成特色。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適應國家油氣發展戰略的重大需求,面向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大方向,進一步在石油石化學科領域凝練了學科建設方向,突出特色,追求卓越。在“211工程”建設中,堅持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瞄準學科前沿,精選研究方向,加強重點建設,大力強化重點學科的優勢。學校以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為依托,重點建設“復雜地質油氣資源勘探理論與技術”、“復雜油氣工程理論與技術”及“油氣高效清潔轉化理論與技術”3個子平臺。通過平臺內的石油主干學科與支撐學科、應用學科與基礎學科、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將油氣資源領域傳統優勢學科方向凝練為優勢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鮮明、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學科方向。學校將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成了中國石油大學的品牌,使之具備了鮮明的特色與明顯的優勢,并由此凝聚了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了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承擔了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獲得了高水平自主創新性研究成果,解決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與轉化中的重大理論與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石油學科的部分優勢方向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而為中國石油大學的石油石化學科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奠定了基礎。

  (二)科學規劃,促進交叉,拓寬學科領域

  學科發展受社會需求和科學發展的雙重影響,具有階段性。恩格斯說:“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3]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在高度分化、越來越細的同時,綜合化、整體化的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各個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學科新領域不斷涌現,眾多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綜合學科迅速形成。在此形勢下,高校的學科建設必須與時俱進,應根據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及時更新研究方向,立足前沿,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領域,從而形成新的學科優勢。

  進行學科建設,必須做好學科規劃。學科規劃必須具有鮮明的指向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4]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積極適應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需求,以建設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高水平的學科體系為目標,以石油石化主干學科為基礎,進一步調整學科結構,優化學科布局,拓寬學科領域,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同時,還不斷整合學科建設資源,積極改造傳統優勢學科,加強對新興交叉學科的扶持。通過搭建交叉融合的學科平臺,組建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建立靈活多樣的組織和管理機制,實施特殊的人事和科研激勵政策,培育新的學科生長點。學校重點發展了石油天然氣安全工程、低碳能源工程、海洋油氣工程、生物工程、非常規能源、新能源、能源發展戰略、能源政治、能源輿情研究等前沿交叉學科。石油天然氣安全工程、低碳能源工程以及能源發展戰略依托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了北京市重點學科,能源化學工程本科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2012年,學校成立了“非常規油氣協同創新中心”,在全球范圍內組織創新力量,形成新的特色和優勢,使學校在非常規油氣領域取得了發展先機和戰略制高點。

  (三)注重基礎,加強創新,夯實學科根基

  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一所大學的理想狀態是學科較為齊全,擁有文理基礎學科、應用性學科和交叉學科,并使學科間互動互補,共同發展;從科學學的角度來看,文理基礎學科以揭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普遍規律為主要目的,是知識的源頭,是應用性學科發展的基礎和后盾。沒有雄厚的基礎學科,應用性學科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發展后勁和重大突破,學校就很難上層次、上水平。因此,學科建設不是單一學科建設,更不是齊頭并進的平衡建設。在由主體學科、主干學科、支撐學科和特色學科組成的大學學科生態系統中,不同學科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發揮著不同且互補的功用。主體學科引領性的功能、主干學科砥柱性的地位、支撐學科奠基性的作用、特色學科標志性的特征顯示了學科之間建設方式和建設力度的差別:夯實主體學科、發展主干學科、培育特色學科、扶植支撐學科。大學學科建設要重視優勢學科的發展,也要關注支撐學科的建設,以保證優勢學科更加突出,主體學科得以加強,特色學科得以發展,一般學科得以兼顧,形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5]

  中國石油大學的主干學科以石油石化應用性學科為主,工程技術研究力量強,基礎學科相對薄弱。為此,學校實施以工帶理、以理強工、依托優勢、協調發展的策略,堅持“學”與“術”并重,進行學科院系調整,構筑大的基礎學科平臺,立足構建合理學科生態,發展理科和支撐性學科,按照“入主流”的目標,強化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力學等基礎學科的建設,加強機械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支撐學科的建設。學校支持教師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注重長期積累,強化學術底蘊,增強學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提供高水平的理論與技術成果,為石油石化主干學科提供堅實的支撐。   (四)匯聚隊伍,培育英才,搭建學科平臺

  學科建設內涵豐富,包括研究領域和學科方向的確立、學術隊伍匯聚、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學科文化培育等諸多方面。要建成高水平的學科,需要在各層面加強建設,彌補學科發展的短板。其中,隊伍建設和平臺建設至關重要,高水平的隊伍和高層次的平臺,才能產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培育崇尚創新、求真求實的學科文化,促進學科良性發展。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依托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依靠學術隊伍和科技平臺建設支撐學科發展。大力實施各類人才建設工程,以高層次人才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提高師資隊伍的水平和國際化程度,著力培養優秀青年骨干教師;以搭建發展平臺、優化事業環境、加強合作交流為基礎,拓寬吸引匯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渠道,促進隊伍規模和結構的全面優化;以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創新人才資源管理制度為保障,進一步激發教師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這些措施使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近年來,學校抓住國家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和結構調整的契機,大力實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加強質量保障制度建設,形成了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國際化人才三類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形成了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優勢。

  學校還圍繞國家任務、行業發展、地方經濟建設重大關鍵技術等需求,重點建設了重質油、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平臺,大力改善學科發展的基礎條件,匯聚了大批能源領域的高水平人才,提升了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能力。

  三、多位一體,整體推進,學科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中國石油大學深入把握學科建設的豐富內涵,把學科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以學科建設統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發展,同時統籌資源,通過調整結構、重點突破、系統推進,實現了學科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學科布局和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近10年來,學校圍繞主干學科積極布局,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由3個增加到11個,博士點由12個增加到4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由3個增加到33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由1個增加到4個。目前,學校的碩士授權學科覆蓋了8個學科門類,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優勢互補,初步形成了覆蓋面寬的學科布局,以及層次較為合理的學科結構。

  重點學科建設方面,經過“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創新平臺項目”、“211工程”建設,學校重點學科水平穩步提升,新增了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十二五”山東省重點學科,學科總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石油石化主干學科總體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2012年,工程學、化學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學科排行前1%,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組織的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排名第一,“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排名第二、“安全科學與工程”排名第七、“地質學”排名 第八、“化學工程與技術”排名第十、“機械工程”進入前30%。

  (二)平臺建設成效顯著,研究領域大幅拓展

  2000年以來,學校大力加強平臺建設,新增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石油勘探等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分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和1個研究中心,6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8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8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積極適應國家油氣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整合相關學科優勢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建設了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科技創新平臺,科研平臺硬件條件和實驗設施大為改善,有效提高了學校的整體創新能力。

  近年來,學校加快了新能源、煤層氣、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等資源勘探與開發新興學科領域的布局。2012年,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由中國石油大學牽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三大國有公司協同,聯合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部門,整合相關領域國內外的優勢資源,成立了“非常規油氣協同創新中心”,瞄準非常規油氣科技前沿,開展高水平的協同創新研究。由此提升了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引領了企業科技進步,推動了高校與行業產業、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極大增強了中國石油大學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的能力。

  (三)學科隊伍建設成效明顯,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中國石油大學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引進和培養了一批拔尖創新人才,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者脫穎而出,F在,已建立起一支由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組成的結構較為合理的學術梯隊。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團隊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現有院士7人(含雙聘院士),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7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教育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9人,北京市教學名師9人、山東省級教學名師1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4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6人,F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6個、山東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2個。2012年,“復雜油氣井鉆井與完井基礎研究”學術團隊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中國石油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使命,堅持以學生為本,以需求為導向,以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學校深知,高校中創新性實踐教育的諸要素――學科、 指導教師、 研究條件、 學術氛圍等都集中反映在學科建設工作中,沒有高水平的學科建設,難以持續地規;囵B創新人才。[6]為此,學校以加強學科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創新實踐教育,形成了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國際化人才三類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能力不斷提高,2006年以來,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3 篇、提名12 篇,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7 篇、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4篇。學校還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達到研究生總數的40%以上。自2000年以來,學校先后在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大慶油田等112家石油石化企業組建了研究生企業工作站(聯合培養基地)。2010年,中國石油大學成為國家首批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2006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2 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15 項。為了適應中國石油工業海外發展的需要,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多規格、多元化、多語種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為中國石油工業“走出去”的戰略提供了急需的人才支撐。   (四)科學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學術交流日趨活躍

  中國石油大學依托學科平臺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緊密圍繞石油石化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按照“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貢獻”的思路,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研水平,成為負責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研究項目的高校,形成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和特色技術。2006年以來,新增油氣重大專項研究項目1項、以中國石油大學為依托單位的“973”項目7 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3 項、企業委托的重大科研項目11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1 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99項。2013年,學校首次以第一作者單位在世界頂級綜合類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學術論文。

  中國石油大學瞄準國際學術前沿,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學校與國外6家大型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重油、催化劑、頁巖氣等領域的合作研究;獲批建設“重質油化學與開發技術”等5個創新引智基地;多次承辦和主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如“油氣成藏機理與油氣資源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國際高等教育與能源學術論壇”等,并已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部分學者在國際組織和學術期刊任職,提高了學校在相關領域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

  四、注重內涵發展,打造一流的石油高等教育

  中國石油大學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改革、調整和完善,使學科建設具備了堅實基礎,形成了良好局面。但是,對照國家的要求和石油石化行業發展的需要,學校還需要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在學科建設方面找準目標、理清思路、創新舉措,全面提高學科建設水平,以創建一流的石油石化學科為引領,打造一流的石油高等教育。

  (一)穩定學科布局,加強內涵建設

  目前,隨著國家學位授權審核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學科布局已基本完成,學科發展進入了總量穩定、動態調整、提升質量、內涵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石油大學將繼續完善國家、省(市)、學校三級重點學科建設體系,進一步鞏固近年來開展學科建設的成果,夯實基礎,突出優勢,促進交叉,積極推動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為此,要實施攀登計劃,加快將主干學科建成國際一流學科的步伐;實施培育計劃,加強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實施提升計劃,促進支撐學科和基礎學科向國內一流學科邁進,加快形成圍繞主干、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學科體系。

  (二)強化學科評估,提高建設質量

  中國石油大學將分類構建學科評估體系,積極開展多層次和類型的學科質量評估。國家重點學科緊跟國際學科發展趨勢,

  積極開展國際水平評估,積極擴大國際學術影響力;各級重點建設學科進行績效評估,提高建設效益;對部分弱勢學科實施診斷性評估,優勝劣汰,對評估落后且無發展前景的學科點啟動退出機制,強化學科點的自律意識、質量意識、危機意識,促進學科主動發展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學科監測、評估信息系統,進行學科狀態評估,為學科建設提供決策支持。通過構建以上4個層次的評估體系,大力提高學科建設的水平。

  (三)加強平臺建設,促進協同創新

  中國石油大學將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面向中國油氣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推進“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強與政府、企業等各界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繼續建設支持行業技術創新的科研實體,大力研究企業的技術難題并實現成果轉化。要大力推進 “非常規油氣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實現平臺共享、承擔非常規油氣領域國家和行業的重大科研任務,協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實現非常規油氣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及成果共享,將該中心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非常規油氣領域學術創新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前沿技術研發基地和高層次優秀人才匯聚基地。

  (四)以隊伍建設為主體,提升學科國際化水平

  中國石油大學繼續大力推進“特色化、國際化、人才強校”戰略,以學科隊伍建設為主體,突出“工程化”和“國際化”背景,提升學科的國際化程度和水平。要把高層次拔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創新團隊3支隊伍的建設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為高層次人才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大力營造尊重學術的良好氛圍,著力打造一支高層次的人才隊伍。

  在慶祝中國石油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學校將瞄準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以學科為重點,以教師為主力,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根本目的,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利用海外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國際科研合作,加強與國外知名高校和大型企業的科技合作;要依托學校優勢學科,加強與海外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建設國際科研合作平臺,加強創新引智基地建設;要與國際上相關學科的發展進行比照,加強跟蹤和研究,學習借鑒其先進經驗和做法;積極爭取和舉辦各學科領域有影響的高水平國際會議,加大對在高水平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和申請國際專利的支持力度,力爭產出一批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不斷提高中國石油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努力創造中國石油大學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劉獻君.論高校學科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2] 劉則淵.論科學技術與發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7.

  [3] 恩格斯.致符・博爾吉烏斯[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5.

  [4] 紀寶成.科學制定學科規劃 大力加強學科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3(2):6.

  [5] 王戰軍,翟亞軍.論大學學科建設中的戰略思維[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19.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論文網投稿打造一流的石油高等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5400.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天堂 | 亚洲黄色av |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欧美 日本 国产 | 91青娱乐在线 |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 国产免费黄网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在线看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 99tv| 久久久久久久97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 www.四虎.com| 伊人免费在线 | 精品综合网 | 日韩a在线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一视频 | 精国产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综 | 成人99| 国产毛片毛片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成人综合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午夜一区 | 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 | 鲁一鲁资源影视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98久久|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网址|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天天操夜夜拍 | 91精品一区 | 日韩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av资源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