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20 16:14 熱度:
【摘 要】“好看”與“深刻”,是當前電視界衡量電視片質量的兩條基本標準。在業務實踐中,努力使電視片做到既“好看”又“深刻”,是需要一線電視記者(編導)很好去把握的兩個“關鍵詞”,也是遵循電視創作規律、適應傳播效果需求的“不二法門”。
【關鍵詞】期刊投稿論文發表,企業電視片,解說詞,音效烘托
電視片的所謂“好看”,就是要求電視片能夠吸引觀眾,在滿足觀眾收視需求的同時,使其在收視過程中保持注意力。而所謂“深刻”,這里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指電視片在內容方面有很強的思想性、知識性,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或者對工作、生活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二是指觀眾看完電視片,記憶深刻、所受感染或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
對于企業電視宣傳報道人員來說,要想更好的使電視宣傳服務于中心工作、服務于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大局,就必須在“好看”與“深刻”上下功夫,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把企業電視片做得既好看又深刻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努力和嘗試。
1.要練就一副甄別選題的“火眼金睛”
記者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有價值報道線索以及豐富原始材料之后,才會“有米下鍋”、有“題”可選。在此前提下,甄別選題就成了做好電視報道的首要工作。而對導向正確與否做出判斷,則是甄別選題的第一要務。導向是電視新聞工作的生命線,能否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是對一名宣傳報道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的檢驗。導向不正確或出現偏差的電視片,乃“無源之水”,一切無從談起。
甄別選題的另一條原則,是必須與媒體發布平臺某一時期的宣傳思路、宣傳重點相對應。這樣才會“眾人拾柴火焰高”,從而在傳媒宣傳的整體態勢上,既形成合力,又體現單片或系列片的報道價值。
除此而外,在篩選選題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電視片選題的“亮點”是什么?有沒有“故事”可講?什么故事最典型、最“抓人”?是否便于電視表現?人物或事件一經報道,會帶給觀眾怎樣的印象和感受?等等。
拙作專題片《原學林的巡檢路》是我在塔河采油一廠四隊采訪時,無意中聽說了原學林這個人以及他刻苦學習操作技能的故事。憑著對以上問題的“自我拷問”與分析,我當機立斷,決定攝制這部專題片。因為這個選題從當時“比學趕幫超”宣傳的背景和氛圍來看,是完全符合宣傳需要的。而如果把這個題材的意義進一步放大,則就上升到“對于有堅強信念的生命個體而言,即使在平凡之中,也能造就另一種非凡與超越”這樣一個命題高度。事實上,當原學林面對鏡頭,講到自己尷尬求學經歷,臉上露出一絲辛酸與無奈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觀眾都深受感染。這一“亮點”或者說片中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所帶給觀眾的心理感受,遠比千言萬語更震撼、更有“殺傷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選題雖屬正面報道范疇,導向上也沒有大的問題,但是由于對選題的甄別缺乏細致,思考不夠深入,也會出現“褒此貶彼”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對企業一個單位或部門“顯性”地進行表揚的同時,卻對另外一個兄弟單位或部門 “隱性”地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某油田檢查站一舉截獲盜竊油田物資車輛并抓獲犯罪嫌疑人”這個題材,如果處于檢查站的立場,毫無疑問是忠于職守、挽回經濟損失的正面頌揚報道;而在報道背后,則隱藏著 “究竟是哪個單位丟失了物資?萬一沒有被查獲該有多大損失?究竟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高明還是責任單位疏于防范、安全責任制度有沒有落實到位” 等等疑問,這顯然會使責任單位在輿論上陷入被動。對這類選題,一定要特別慎重。
另外,我們在篩選常規選題的時候,還可以考慮從“新聞性、知識性、趣味性”的角度去提煉特點并加以權衡。總之,選題的好壞,直接關乎電視片有無可能做到“好看”與“深刻”,不可不慎,不可不察。在這個過程中間,就需要宣傳報道人員在業務實踐中練就一副“火眼金睛”,從選題開始,仔細甄別,認真把關,因為這是做好電視片的先決條件。
2.要用鏡頭展示豐富的“精彩視界”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為我們呈現出了多元的視界。因而,在我們有價值的發現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那么在電視鏡頭里,必須對這些美的元素進行“放大”,不僅要有夸張、還要有詩意,更要展示眾人視角所未觸及的“視界”。譬如微小如螻蟻,龐大如峰巒,一般人無暇細察或無法盡收眼底的事物,更需要用鏡頭認真捕捉以及忠實再現。
以宣傳片《西北石油酒店歡迎您》為例,酒店會議大廳的大型吊燈的拍攝,攝影師是平躺在移動的軌道車上進行拍攝的。而這個視角,幾乎沒有人能夠很容易的看到――因為沒有人會去平躺在地上并且移動著去觀察一組吊燈的細節。還有,將帶有廣角鏡頭的攝影機放在餐桌的電動轉盤上,勻速旋轉360度并且持續拍攝餐廳四周環境,所出現的視角也出人意料地打破了常人的觀察習慣,給人帶來新奇的視角和感受。
可以說,帶給觀眾“新奇的視角和感受”,這就是電視鏡頭拍攝的魅力所在,也是高明的攝影師和普通觀眾視角所相異的“分水嶺”。
3.要苦修解說詞撰寫的“太極功夫”
由于電視解說詞是依附畫面而存在的,因此解說詞的寫作方式有別于紙媒稿件的撰寫。解說詞要求撰寫者以最簡短、最通俗、最朗朗上口的文字,去表達最準確、最豐富的內容,除了憑借深厚的文字功底之外,一定要做到言不虛發、發必一語中的,既讓人聽的明白,又能給人留下展開聯想的空間和余地。
在解說詞寫作的構思階段,必須對拍攝的畫面素材、采訪同期、包括能收集的資料等等,認真地進行梳理、分析。做到“有什么畫面,就寫什么;既有畫面,就一定使其得以最佳呈現”。 解說詞的寫作過程必然貫穿于電視片后期制作的始終。這是因為解說詞往往在后期階段需要進行局部的修改、調整,所以解說詞的終稿也是在電視片完成之后才“姍姍來遲”。
通過以上的贅述,不難看出,解說詞的撰寫并不是一錘定音、一蹴而就的,而是比較艱苦、需要考驗創作者心智和功力的一項具體業務工作。 既然這樣,就需要創作者遵循寫作規律,苦修解說詞撰寫游刃有余的“太極功夫”。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向值得去努力。 3.1結構片子整體的功夫
片子的結構雖然涉及了策劃、拍攝、剪輯等一系列過程,但最終還是要通過解說詞這條“線”具體表現出來。正因如此,用解說詞來考察編導(記者)的結構意識和思路,也是最為直觀的,所以我想在這里做一論述。
拙作《井控演練進行時》這部專題片,可以說是在拍攝一個井控預案演練流程的時候,“摟草打了個兔子”。原本按照要求,我只需把井控演練的程序及要點按部就班展示清楚,做一個教學片介紹出來就可以了,事實上,我也認真拍攝了演練的各個環節。可是后來經過仔細審視素材,認真篩選演練的每一個細節,我發現,如果把知識性、趣味性的元素有機融入進來,再加上演練的背景資料、補拍鏡頭以及現場的采訪,制作一部讓內行和外行都滿意、寓教于樂又比較生動的電視片是有條件實現的。于是,我決定對這部專業性很強片子重新構思,來制作一部突出“節目化”特征的電視片。
一開始,我確立了從早上10點“井噴意外發生”到下午16:30點井控演練圓滿結束,以時間推移順序作為主線,重點表現井控演練的環節、程序及要點。后來我感覺這個結構有些單薄,所以我又圍繞演練總指揮梁文龍對現場的指揮情況以及他所展現出的心理變化,建立了一條“暗線”,用以突出井控演練任務的艱巨性和實施過程的緊張程度。雖然如此,我覺得還不夠,于是我又從井控演練這個事件中跳出來,全面梳理了“什么是井噴――井噴的危害――井噴發生后現場人員和救援人員應急措施――現場各個專業組的工作狀態――遇到哪些困難及怎樣克服――成功壓井后的喜悅――今后井控安全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這樣一個邏輯關系,然后,我把這些邏輯關系的要點像打“楔子”一樣,“楔”進主線各個相應的點上。這樣一來,使片子建立起了一條主線和兩條副線,最終形成了片子的復線結構,不僅使層次變得豐富、還更加便于把控片子的行進節奏,更主要的是,讓觀者比較輕松的看懂了這場專業性較強的演練。
3.2“說清楚”與“說準確”的功夫
要使電視片既“好看”又“深刻”,“說清楚”和“說準確”是重要前提。對于一個人物或事件報道來說,電視片所選取、提煉的情節、細節,包括所選用的表現手法,毫無疑問都是為了升華主題。此外,解說詞撰寫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兼顧到畫面語言的作用或本身就缺乏畫面語言意識,唯恐解說詞“說不清楚”,所以才不惜筆墨,面面俱到,最終難免會讓解說與畫面“兩張皮”,讓人看著單調,聽著乏味,這樣,反而越發“說不清楚”。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解說詞撰寫含糊其辭,言不達意,這樣當然也就沒法做到“說清楚”。
解說詞僅僅做到“說清楚”是不夠的。還必須“說準確”。特別是對一個先進人物的報道中,要“遺貌取神”,在人物的典型性上下功夫挖掘,在解說詞的把握上,就要認真思考、取舍。我們說“過猶不及”,所以在解說詞撰寫上,“寧可不夠,不可過頭”。而修煉解說詞表情達意適度的功夫,也是提高片子質量一條重要途徑。
3.3讓解說詞語言風格更加鮮明的功夫
因為電視片的題材和表現形式的不同,所以解說詞的撰寫風格也各有差異。比如,專題片、紀錄片、政論片、文獻片等等解說詞的撰寫都有著非常強烈的語言風格和特點。
以拙作專題片《我的油井我的家》為例,開頭的第一句解說詞是這樣寫的:
林江已經在油田工作了二十一年。這些年,他幾乎走遍了塔河油田的每一個角落。對他來說,熟悉每一口油井就像父親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樣。
這句解說詞乍看似乎平淡無奇,但是細看就不難發現,這三言兩語中包含的諸多信息,把主人公林江熱愛石油事業、常年在油田奉獻、足跡遍布油田的人物形象輕松地勾畫出來了。人物的定位比較準確,給人的印象也比較深刻。應該說,這是解說詞撰寫中必須去追求的效果。另外,在遣詞造句中,一定要盡可能使用單句而避免采用復句,這樣讀起來既不拗口,又容易讓人聽著明白,還能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比如:宣傳片《西北石油酒店歡迎您》在實景展示清真餐廳環境和設施的同時,解說詞這樣寫道:
傳統、正宗的穆斯林美食,盡在喀什噶爾清餐廳。異域民族風情,獨特與尊貴的體驗,悠遠綿長……
通過畫面鏡頭的“實”,輔之以解說詞的“虛”,帶給觀眾的即是充滿贊嘆和向往的一種感受。
另外,解說詞斷句的長短節奏,也會對后期畫面剪輯的節奏帶來直接的影響。再比如:拙作專題片《大漠戈壁寫人生》在結尾處這樣寫道:
唐世春,這位在大漠戈壁艱苦環境中磨礪并成長起來的領導干部,大漠般寬廣的胸懷里包容了誠信、質樸、執著和堅強,詮釋著一名企業領導人員的責任與光榮!大漠戈壁鑄就輝煌人生!唐世春身上的優秀品質,早已成為中國石化“加快實施西部油氣資源接替戰略”、“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宏偉目標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由于該片在一開始,就不斷設置收視各個節點的“看點”,不斷鋪墊,有敘述、抒情、議論,因而在全片結尾的高潮部分,用最直觀、最簡潔的語言,去展現一組景別大與小,速度快與慢,包括不同現場環境對比強烈的鏡頭,再配合播音語速變化,就使得鏡頭節奏非常明快。
可見,不同題材的電視片,解說詞的語言風格也不盡相同。通過運用平實的敘述、精辟的議論、適度的抒情、準確的描述等手法,讓解說詞的語言風格更加鮮明,是電視片獲取感染力的一條正途。
4.要在剪輯臺上譜寫“華彩樂章”
有人說,電視片是“三分拍,七分剪”,這話雖失于偏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剪輯工作是電視片攝制流程中的最后一環,片子好看與否,有時候就看這“一錘子買賣”。要想使電視片做到好看,就必須運用好剪輯規律和技巧,在剪輯臺上譜寫一曲“華彩樂章”,給電視片創作來一個“完美收官”。當然這是一個艱苦的、費盡心力的過程。這里面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4.1運用好“空鏡頭”,讓畫面寓意得以延伸
在影視作品中,有些我們常見的畫面,像風中搖曳的大樹、潺潺的溪流、蜿蜒的小路,枝頭的孤鳥等等,如果單獨使用,就沒有什么意義。但是將這些“空鏡頭”放置到一定情景中,就會產生很好的畫面意境的延伸效果。拙作專題片《在開拓中前行》在講到主人公朱樹芝由一名教育工作者轉行到陌生的油田后勤服務崗位,其內心復雜的變化,在這里,使用了一個陰霾的天空下屋檐滴雨的一組鏡頭,顯示了主人公內心復雜的變化,在視覺和情感上,與情境相吻合,從而使片子的情緒得以順暢流露。
4.2合理、恰當地使用資料
在敘事的過程中,有時會缺少相應的畫面,這時候就要想辦法用資料來彌補。拙作《原學林的巡檢路》在講到主人公為排除井上故障住在井站,遭遇了沙塵暴與隨之而來的暴雨,講到這一情節時,使用了沙塵暴的一組資料,盡量模擬或還原當時的情境,收到了直觀而感人的效果。
4.3善于用音樂或音效烘托氣氛
眾所周知,選擇使用與片子情緒相對應的音樂,會給片子增加一定的感染力。但是,音樂的使用不是一貫到底的。而是根據需要,有選擇的使用,把氣氛烘托出來即可。拙作專題片《圓夢塔里木》在講到有的老一輩勘探隊員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在艱苦的環境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這里,原本有的一點憂傷情緒的音樂也戛然而止,既無解說,也無音樂,而是將一組黑白照片疊化出來,讓觀眾靜靜地去感受,默默地去回味,其內心的活動也是緊緊跟隨著電視片的節奏向前行進。“此時無聲勝有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說來話去,剪輯階段,要不斷去感受、比較和體味各類效果,制作人員既要有一定的審美力,又要帶有普通大眾的感受力。可以說,誰在剪輯臺上更善于譜寫華彩樂章,誰就能制作出更加吸引人眼球的影視作品。
電視宣傳作為一項具體的業務工作,應該說實踐過程是沒有盡頭的。本文一些粗淺認識或嘗試,也僅僅局限于摸索的狀態。如何把企業電視片做好看、做深刻,還必須和企業發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深入與時俱進。企業宣傳人員一定要在扎實工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前提下,既不墨守陳規,又不滿足于現階段獲取的一些認識,而是始終保持全新、激昂的創作狀態,只有這樣,制作出的電視片才有可能朝著既深刻又好看的方向不斷邁進。
文章標題:期刊投稿論文發表淺談企業電視片的宣傳管理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2636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