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教學論文范文“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6-02-17 15:25 熱度:

  人才培養的途徑是有很多種的,我國的學校也有不同的種類,中職院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直接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員。本文是一篇教學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摘要:基于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2.5+0.5”學制分段改革背景,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積極探索“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教師教學團隊、核心課程與校本教材、實訓基地、社會培訓、技能競賽、人才培養質量等的建設和提升。

  關鍵詞:“2.5+0.5”學制分段改革,“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近年來,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灌南中專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以適應職業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職業崗位需求為目標,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構建了“2.5+0.5” 學制分段改革背景下“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和職業鑒定等功能的融合,提高了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模式構建的意義

  (一)適應產業發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電子信息產業具有產業規模大、技術進步快、產業關聯度強、生產模式扁平化等特征,在技術和組織管理方面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此,學校要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緊密結合。

  (二)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的需要

  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專業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安排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平臺性課程和專業方向性課程結構與課時比例,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課程體系融入終身教育理念和中高職銜接內容,深入開展項目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

  (三)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育內容的需要

  基于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2.5+0.5”的學制分段改革背景,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深化教學內容改革,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構建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循序漸進的“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環境。既有利于學生的技術技能養成,同時按其知識、技術技能形成規律與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有序地編排各自實踐教學進程。

  二、模式建設的內涵

  “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以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為基礎,以形成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以技術知識和工作過程知識為主要內容,以行動導向教學為主要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四個方面內容:

  (一)“2.5+0.5”人才培養的學制分段改革

  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推行江蘇中等職業教育“2.5+0.5”人才培養學制分段改革,加強校內文化基礎教學、實訓教學和校外認知實習、教學實習,實行校內教學2年、校外頂崗實習時間原則上不超過0.5年。形成由公共課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即平臺課程;專業技術技能訓練課程,即方向性課程)組成的課程結構(如圖1),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總學時比確定為4:6。學生在校學業期間課程間保持不斷線與相互滲透,在校內2年實驗實訓實踐教學與校外0.5年頂崗實習實踐不隔離,從而形成課程實施各要素、各環節按時間、內容等先后、交叉、滲透的系統融合,渾然一體。

  (二)“雙向共推”人才培養的導向

  “雙向共推”是指在“2.5+0.5”人才學制分段培養中,創建模擬真實的“崗位情境”導向的教學環境,構建以真實的產品為訓練對象和教學載體的“產品導向”課程體系,形成在校期間2.5年校內實踐訓練、0.5年校外頂崗實習的“崗位情境,產品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

  這種培養模式的課程設計體現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崗位群歸類細分;二是從崗位群中提煉代表性工作任務;三是尋找典型工作任務的產品載體,設計出“產品導向”的課程體系。[1]“產品導向”,即指在“崗位情境”所模擬的崗位和企業標準化生產的學習環境中,以合作企業提供的真實的電子產品為訓練對象和教學載體,將產品的設計、生產、安裝、調試、維護和維修過程中的崗位需求,融入到技能培養的各個環節,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實踐、技能訓練、管理規范和能力評價。[2]

  (三)“三軸聯動”人才培養的取向

  學校遵循中等職業學校三年制學生身心成長和職業發展規律,圍繞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行業通用能力、職業特定能力和跨行業職業能力的要求,構建了以學生“三軸”發展(職業技能、技術精神、職業素養)培養為取向(如圖3),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產品生產過程為載體,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的課程體系,不斷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

  (四)“四層遞進”人才培養的模型

  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生“三軸”發展為取向,以“四層”遞進能級技能(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與崗位技能)為訓練方式、以創業創新能力培養貫穿融合于一體,構建“相互平行”、“相互融合”、“相互交叉”課程整合結構,構建職業能力培養遞進式螺旋上升的實踐教學體系。[3]其中“相互平行”是指“四層”遞進能級技能培養的各層級的教學計劃相互平行,課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四層”遞進能級技能培養的各層級的課程知識內容與技術、技能培養相互融合,理論和實踐教學場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四層”遞進能級技能培養與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相互交叉,課程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的落腳點相互交叉。

  三、模式實施的成效

  (一)教學團隊水平得到提升

  學校構建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的長效機制,成立由骨干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名師工作室。近三年培養了專業帶頭人2名,骨干教師3名,“雙師型”教師18名;從行業企業聘請4名工程師和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專任教師發表論文12篇,主持或參與完成科研課題8項,主編或參編教材10部,獲發明專利3項。

  (二)核心課程與校本教材有效開發

  校企共同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校本教材3部,實現教材、教輔、教具、學具、課件和網站等多種介質的立體化融合。參與省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協作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技術》等10門核心專業課教材開發,促進了“教”與“學”的過程互動,“講”與“練”的實訓融通。

  (三)實訓基地建設卓有成效

  學校新建(擴建)了智能家居安裝維護實訓室等7個,建成教學與實訓一體的現代化“技能教室”。建造實訓錄播教室2個,形成了10門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共建10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建立“廠中校”實踐教學基地1個,校企共同完成實訓實習任務,實現了學生技能與崗位要求的零距離。

  (四)社會培訓得以拓展

  近年來,共完成中、高級工3個工種350人次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認證工作,通過率100%。為相關企業完成電子類人才訂單、定向培養或崗前培訓年平均300人次。

  (五)技能競賽成績顯著

  近三年來,在市級以上技能比賽中31人次獲獎。其中師生獲得市電子技能大賽一等獎累計達4人次,獲得省電子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累計達5人次。

  (六)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升

  近幾年來,畢業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中級考試獲證率達100%,對口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學校為相關企業培養培訓近1000名電子專業一線技術人才。

  四、模式構建的思考

  (一)課程體系構建要體現“實踐性”

教學論文范文

  “2.5+0.5”學制改革背景下課程體系構建需要強化實踐性教學,嚴格執行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總學時之比為4:6(實踐性教學比重達到總學分一半左右),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實訓設備、實訓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開發“實習產品”,推動教、學、做的統一。

  (二)實訓基地建設要體現“情景性”

  基于崗位職業能力以產品生產過程為載體的課程體系實施,需要強化校內實訓場地設施布局與企業生產工作流程相對接,形成專業技術發展歷史、行業企業精神、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設備功能介紹、典型產品介紹等專業環境布置,推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

  (三)教學實施要體現“生產性”

  學校要圍繞專業(群)職業崗位核心技能,在保證學生基礎及核心技能培養的前提下,結合市場需求,主動承接企業生產服務“訂單”,優化“實習產品”,全方位對接企業生產過程、工藝要求、管理規范,推動“實習產品”逐步走向市場,實現消耗性實習向生產性實習轉變。

  (四)教改推行要體現“職業性”

  學校需要根據專業特點,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和實施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進一步推進小班化教學、分層教學、走班制、導師制等,完善學習困難學生幫助機制等。

  參考文獻:

  [1]任楓軒.高職“崗位情境――產品導向”的“2+1+1”實訓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

  [2]徐超,葛紅美.“產品引導,三層遞進”模式的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2(17).

  [3]周如俊.“2.5+0.5”學制分段后中職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4(3).

  教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教育學報》教育理論性刊物。宣傳國家教委有關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交流各地的教學改革成果,研究中小學學科教育的規律。

文章標題:教學論文范文“雙向共推、三軸聯動、四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30022.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看人人草 | 久久新 | www日本在线播放 | 伊人91在线 | 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黄a一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超碰av免费 | 99热在线免费 | 九九热精品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国产精品片 |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性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一区 | 亚洲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暖暖韩国 | 欧美成人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japanhd美女动 | 久久婷婷国产 | 黄色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二三 | 亚洲激情av |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 | 成人1区2区| 美女视频黄的免费 | 理伦毛片 |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 国产色|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 极品的亚洲 | 午夜电影网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老虎 | 久久手机在线视频 | 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网站 | 日韩欧美1区2区 | 欧美片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