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技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6-11-29 11:51 熱度:
英語課堂需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和英語教學的需求變化適時調整教學方法與模式,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是無益處的,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構建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
《英語研究》2007年度被重慶市評為優秀內部期刊。本刊主要反映語言學、翻譯、英語教學、敘事理論與作品研究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2008年,《英語研究》將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英語研究》(精編版)集刊,每年出版兩期,力爭早日成為CSSCI來源集刊。
新課程理念對英語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但在教學實踐和研究上常常有設計和生成關系的爭論。本文針對這一現象,分析了課堂設計的內容和生成的過程和創新,提出相應的看法和觀點。
近年來,宏觀的改革浪潮強烈沖擊傳統教育制度及課程模式,許多教師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刻反思傳統英語教學中落后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重視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重要性,從而探索優化課堂教學,促進教與學設計的重要元素。
然而,當我們走進英語課堂進行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和研究時,常常會發現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有人認為,一堂好課是生成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自主體驗、發現的過程。甚至,不少人在評課時認為只要課堂有人工設計的痕跡,就違背了課改的精神。但對一堂好課來說,成功的因素不僅僅是生成,還有教學的提前設計。可以肯定,不在設計上下工夫,完成課堂教學是不可能的。那么,哪些內容要提前設計,那些環節和過程要依靠生成呢?1.必須提前設計的內容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系統論、控制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來分析教學中的問題與需求,確立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分析評價試行結果,并對方案進行修改,使教學效果最優化的一個系統過程。在上課前,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任務,必須對課堂教學的環節、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作展望性的設計。
1.1教學目標。評價一堂課的優劣,首先要考慮的是課堂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標的過程應該是生成的,但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一定是預先設計好的。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可能部分教學目標要隨時調整。但任何一堂課在操作之前,都應有清晰而明確的教學目標。無論是有關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還是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目標,都只能依靠教師課前的設計。
1.2教學環節。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或者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必須依靠幾個步驟完成。
可能每個教學步驟并不會完全照著老師的意愿去實現,但作為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一部分,課堂教學的環節和步驟必須提前設計。一堂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老師必須心中有數。因為講究課堂的開放和活躍并不是天馬行空。學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善解師意。
1.3學習方式。學生選擇哪種方式完成教學目標,老師要提前考慮到。一些公開課上,老師常常對學生說“:想怎么學就怎么學,想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在學生學習能力不高、自控能力不強的情況下,這種教學態度不僅不能起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的作用,還有可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因此,教師清晰明白地要求學生使用某種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快速準確地達到教學目標。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是選擇討論的方式、探究的方式、合作的方式、還是發現的方式,老師要為學生量身定做。當然,學習方式的選擇也要考慮學生實際,而且要靈活多樣,允許學生在一定條件下自主選擇。
1.4輔助手段。借用什么樣的手段輔助教學目標的完成,也只能提前設計,精心準備。如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教學模型等。
2.必須實現生成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習情況、課堂環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應出來的情況,對原教學“預設”進行調整與補充,并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施教,以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2.1體驗式的過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某些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感知的過程,這種體驗式的過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能在學生自主感受中生成。比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英語課文,學生的理解水平也不盡相同。要讀出怎樣的語調、語氣、節奏和高低緩急,只有靠學生反復玩味、教師以身示范,最終使學生讀得感情豐富、自然貼切。這些體驗式的學習過程,都只能隨著過程生成,而不能依靠教師單方面的預先設計。
2.2發現式的過程。發現法是傳統的學習方式,至今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發現的過程也即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是學生的思維在活動,直至找出問題的答案。
學生在課堂上發現的過程,調動了眾多的器官和手段,是生成的過程。比如,在進行groupwork時要求學生分組合作中找出某個問題的答案。學生除了自己思考外,更重要的是和小組別的成員共同分析討論,從而形成小組共同的觀點。
2.3探究式的過程。不少老師在課堂中采用研究式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無疑,研究式的學習需要提出問題、論證問題,有一定難度和深度,是生成性的過程。在研究式的學習中,老師要善于引導,不能死板地套用自己設計好的模式。
3.必須考慮生成過程的創新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的工具,其自身的發展演變過程和人們學習它、掌握它、運用它的過程無不體現出人類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語言的發展變化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在其發展過程中,人們不斷地豐富著它的內涵,使其成為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語的詞匯隨著時代的發展日益增多,目前已發展至上千萬個,其語法結構、語音也在發生著變化。
3.1要發掘英語教材中的教育素材。現行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是最為生動的教育素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可抓住時機利用這些素材。例如,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一冊介紹了盲人發明家Louis Braille童年的故事,他在自己遭受磨難后,發明盲人閱讀系統,為盲人打開了一個文明世界。第二冊又介紹了美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Michael Jordan的奮斗經歷,教師在教授這些課時可以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他們奮斗拼搏的精神。
3.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say No”,從而讓學生多側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應經常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獨特見解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發展學生的個性。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
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成績、優點以及思維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時鼓勵。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語言、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
3.4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合理運用創新型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有利于適時拓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創意制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時也常常將自己的創造力融于其中,從而以教師的教學創新來啟發學生的學習創新。
實際上,預設與生成并非水火不容,關鍵看預設什么,怎么設計。要把一堂堂好課奉獻給學生,不僅要具備高超的教學技藝,循循善誘地與學生互動,生成具有活力的教學過程,也需要教師未雨綢繆,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在上課之前就成竹在胸。
參考文獻:
[1《]外語教育心理學》,胡春洞、王才仁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2《]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學習學通論》,林明榕主編,文苑出版社(1990).
[4“]新課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羅曉杰溫州大學.
[5“]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優化”蔡鐵權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文章標題: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生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jishu/341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