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人文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11 14:07 熱度: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使很多人患上“手機依賴癥”,尤其是青少年,難以抵擋手機的誘惑,有些甚至影響了自己的學業,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手機上網成癮的問題。
《青年科學》雜志創辦于1980年,是沈陽日報報業集團主管并主辦的綜合性期刊。遼寧省一級期刊,曾連續兩屆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全國百種重點期刊”。本刊以繁榮學術研究,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刊載知名專家學者的學術文章及研究人員的學術論文為主,涵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網絡給人們帶來多元化信息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即網絡成癮現象。而信息技術的發達,人們對于網絡的使用更加便捷化、簡單化和即時化,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網絡變為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目前高校的學生手機使用幾乎到100%的使用率,隨之而帶來的手機依賴行為也逐漸增加,負面影響也日益嚴峻。針對青高校大學生手機上網行為開展調查,針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擺脫手機依賴和成癮的行為。
調查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情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調查的方法和訪談法;研究結果:根據本研究的隨機抽取的被試,100%的大學生都會使用手機上網,其中65.7%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手機上網,達到依賴或成癮狀態;結論:大學生手機上網以成為普遍現象,要對其行為正確引導,提供多種途徑讓大學生的在校生活豐富化、多樣化、實效化。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大連市某高校550名2012和2013級同學,其中2012級260人,2013級290人,收回有效被試510人,有效率為93%,其中男生158人,女生352人。
1.2研究工具
根據文獻綜述和調查訪談,自編調查問卷,問卷共九道題,包括手機使用頻率、時間、流量以及上網的目的和地點等等。
1.3統計方法
運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
對調查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由表1可知,100%的大學生都在用手機上網,其中65.7%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手機上網,達到依賴的程度;在手機上網流量的調查中,其中在100M以下的流量使用最多,而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一般都在1.5-3小時左右,約占調查比率45.1%,而一般在1.5小時以上的占96.1%,還有16.7%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是3小時以上;在使用手機上網地點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86.3%的同學在寢室使用手機上網,而89.2%的大學生自認為自己存在手機上網成癮情況。
3.討論
3.1從大學生手機上網使用情況來分析他們手機成癮行為
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日趨普遍變化,這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對學校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挑戰,大學生手機上網成癮依賴是社會大環境發展的一個結果。當今社會正處與信息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重要的思想轉型期,國內外思想的沖擊和變動,這些在互聯網上可以很清晰地體現出來。在互聯網里,大學生是一個自由活動的群體,他們可以自由地、匿名地發表言論和看法,可以在虛擬空問里扮演一些在現實中不能扮演的角色,滿足自我虛榮心的自我表現欲望。同時因為網絡環境的相對寬松性,為大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空間,他們可以在網絡里宣泄自己的不滿,找尋自己的歸屬感,甚至尋求認同等等,這些社會心理需求,讓他們對手機網絡更加愛不釋手①。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無疑是一個充滿刺激和新鮮的場所,相較于傳統枯燥的學習和收到約束的高校生活,網絡的吸引力更加強大。另外,90后的大學生是具有鮮明個性的一代,他們追求時尚,也走在時尚前沿,用最簡便的載體——手機了解引領時尚的事物,這些都促使大學生們越來越愿意使用手機上網,甚至迷戀上網。
最后,大學生迷戀手機上網,還與信息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的學習任務與網絡也有著密切關系,當前部分人大學生懶于思考,急功近利,比較浮躁,這種思想表現在大學生身上就是他們渴望成功,但又不想付出努力,而網絡往往可以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比如在網絡上尋找作業答案和完成論文等等,這些都助長了學生手機上網成癮。
3.2從大學生使用手機目的來分析他們手機成癮行為
從調查研究中發現,52%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是進入社交平臺。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第三屆泛亞太地區心理衛生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錢銘怡教授對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進行網絡成癮的研究結果表明,錢教授的取樣調查發現,被試大學生上網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于學習或與網友聊天,其次是收發郵件、游戲及影視音樂等娛樂。被試學生每周使用電腦或網絡的時間與其網絡成癮呈正相關趨勢。從收集的國內外研究網絡交往的資料中顯示,過度沉迷于網絡交往(網絡聊天室、網戀、網婚等)的大學生容易患上網絡綜合癥,從而引發各種心理障礙,這種心理疾病正在吞噬著上網者的身心健康②。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趨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面對面的現實交往演變成通過網絡的虛擬交往,甚至同一寢室的大學生,中午相約吃飯的方式也是通過手機QQ或是微信的方式。“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由此引發大學生對手機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這樣久而久之,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
3.3從大學生使用手機地點分析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有86.3%的大學生在寢室中使用手機上網,這也表明大學生現在的一個生活狀態。當代大學生缺乏安全感有關,我們大多數人是獨生子女,從小很少有玩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學之前基本上都是在學習,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與人交往,寢室本來應該是同學們交流互動、分享情感的地方,但是由于大學生個性的鮮明性、自我意識的獨特性和情感相對的閉鎖性,導致他們在寢室內互動較少,甚至互動障礙。因此他們把在寢室內的互動變為“人機互動”。即幾乎依靠手機來度過寢室的生活時間。
4.結論
4.1根據調查幾乎100%大學生都在使用手機上網;
4.2大學生手機上網是以社交為主要目的,使用手機上網的地點主要是寢室。
5.教育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建議對大學生發起以“人際溝通”為目的寢室活動。每天晚上關上手機和電腦30分鐘,把30分鐘留給室友,給心靈一次訴說的機會。在這30分鐘您可以與室友交流趣事與新聞,說出心中的煩惱與抱怨,一起感受家的溫馨與歡樂。我們建議每位學生交流的主角,將被動轉為主動,將聆聽變為暢談,在寢室中展示真實的自我。根據每日的聊天情況,認真如實填寫“寢室交流成果展示表”,并按時交給本班心理委員。一周后進行寢室交流展示,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
參考文獻
[1]衛根泉.青少年網絡成癮研究綜述[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6):137-139.
[2]徐耀聰.國內關于青少年網絡成癮成因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07(1-2):243-247.
[3]祁建梅,茍增強.青少年網絡成癮成因分析[J].文教資料,2006(01):183-184.
[4]張鳳寧.青少年網絡成癮及系統家庭治療[J].社會行為心理,2006(1):48-50.
[5]盧官廬.青少年網絡成癮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6(6):102-106.
[6]劉文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分析與矯治措施[J].青年工作,2007(4):17-20.
文章標題:對青少年手機上網成癮行為的調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renwen/3570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