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數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10-23 09:48 熱度:
數學教師職稱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中小學學校管理》改善心智模式,提升實踐智慧。傳播先進的學校管理理念,探討管理改革的熱點和前沿問題,推廣名校成功的辦學經驗,搭建管理理論與實踐對話的平臺,為學校管理者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和思路。
[摘要]新課標,新課程,尋求新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展示了與傳統被動的傳授式教學完全不同的教學特征:趣味、探索、成功、和諧,使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課堂的快樂是新課標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新課標,快樂,興趣,體驗,探索,成功
胡錦濤總書記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要建設幸福廣東,我們的校園要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成為學生的成長樂園,作為教師都要想一想:我們的學生有夢想和激情嗎?我們的學生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嗎?我們的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嗎?我們的學生有天真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品質嗎?我們的學生快樂嗎?
新課標、新課改的強勁東風正卷席著祖國大地,極大得激發了教師的創新思維。作為新課標的主陣地——課堂,理所當然成為關注的焦點。課堂呈現了多元化的快樂而顯得勃勃生機:充滿著興趣的快樂、合作探索的喜悅、思考創新的快樂、感悟成功的興奮,營造出一份快樂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建構快樂的課堂?快樂的課堂如何構建“快樂的生成”?好奇的樂趣、思考創新的快樂、合作探索的喜悅、感悟成功的興奮等方面都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快樂生成因素。
一、快樂的前提——好奇興趣的喚醒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愉快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首先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才有可能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所以教師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喚醒學生的好奇和興趣。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呢?
教學改革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是學習數學的動力,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的重要手段。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課堂教學是實施“興趣教育”的主陣地。
如何把學生認為枯燥乏味的數學變成學生喜愛的一門學科,這就要求老師善于挖掘數學本身的許多趣味因素,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從枯燥的演算,苦惱的思索,復雜的邏輯推理中解脫出來。這樣學生就會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使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心理需要。
數學教學要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引發興趣的手段和方法。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對具體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因此,教學中可利用兒童喜聞樂見、色彩鮮艷的教具和圖片,形象可愛的玩具和小動物,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這些教具、玩具等,可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特殊逐步理解那些深奧抽象的數學概念。
例如:“基數”和“序數”這兩個概念既抽象又深奧,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是很難用語言向兒童說清楚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出示6只形態不同的小動物,然后讓學生從左、右兩邊去數,一共有幾只,通過數數,學生就知道這個“6”就是動物的總數。然后再讓學生從左往右按順序數,問學生第6只是什么動物?從右往左第6只又是什么動物?為什么都是第6只,卻不是同一種動物呢?用這樣的直觀教學,既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領會到“6只”和“第6只”所表示的意思不同。6只是動物的總數,第6只是指次序排列在第6只的那個動物,從而讓學生理解基數和序數的不同含義。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好奇是學生重要的心理特征。
抓住這種心理特征,能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變學生的好奇心為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如:教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這條定理時,教師不要急于講出這個結論,可以通過考老師的方法去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度量大小各異的三角形中任意兩個角的度數后,把結果告訴老師,老師當即報出第三個角的度數,這時學生的好奇心變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觀察、比較,學生就會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一個定值,它與三角形的大小無關,這是教師可以再問學生:“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呢?”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拼剪方法來證明三角形和等于180°這條定理。當學生掌握這個新知后,再進一步問學生:“四邊形內角和是幾度?為什么?”這個問題在這里提出有利于學生不滿足已知,不斷去探索新知,去發現新問題。這時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能充分的表現出來。
又如: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也可以采用這個方法。告訴學生你們報出來的數,老師可以馬上告訴你們哪些數能被2、3或5整除的,哪些數不能被2、3、5整除的,然后把學生報出來的數按能被2、3、5整除分類板書。這時學生就會驚奇,他們會想怎么老師沒有經過演算,就知道它的結果了呢?疑問產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和諧,學生始終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求知往往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的。
因此用巧妙的方法導入新知識學習,也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的極好方法。如學習利用商不變性質進行簡便運算可以先出470÷5、10200÷25、2400÷25、12000÷125、91000÷125……一組計算題,然后問學生:“誰能直接說出這些題目的得數?”當學生面露難色,限于能力無法解答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計算470÷5時,老師是用47×2算的,2400÷25是用24×4算的,9100÷125是用91×8算的。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思維,仔細觀察,主動去探求知識的內在規律。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斷鞏固,不斷發展。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可以促使學生強烈的求知動機,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狀態之中。
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可以讓學生動手擺弄,讓學生把7個蘋果按每盤放2個的要求,看一看可以放幾盤?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會發現放了三盤后,還多一個蘋果。這時學生會不知所措。老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會剩下一個?剩下一個能不能再放一盤。”在學生積極思維、熱烈討論的過程中,他們知道,剩下的一個不夠一份,所以不能再放一盤。在學生動手、思維、討論的基礎上告訴學生;一堆貨物平均分,不一定正好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時,就有剩余,叫做有余數的除法。剩下的數叫余數。從而給學生建立了有余數的除法概念。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興趣教學要貫穿始終。它能保持學生旺盛的學習精力,使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它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它有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的目的。
二、快樂的途徑——課堂主人的體現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如何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課堂上關注的不再是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學生是否學得有趣,同時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自覺不自覺地學會學習。而教師始終只是一個引導者、一個促進者,引導和促進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讓學生感受課堂的快樂的方式主要有:
1、學習游戲在一起
游戲競賽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使他們首先對本節課有了一種認同感,一上課就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既訓練了學生思維自由的發散性,又輕輕松松達到了教學目標,何樂而不為?
實例:第一棒:從“蘋果樹比桃樹多2棵”這句話里知道了誰和誰比。(蘋果樹和桃樹比。)第二棒:誰的棵數多呢?它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蘋果樹的棵數多,蘋果的棵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樹同樣多的7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樹多的2棵。)第三棒:求蘋果樹有多少棵,該怎樣做呢?用什么方法計算呢?(求蘋果樹有多少棵,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去計算。)第四棒:列式7+2=9(棵)答:蘋果樹一共有9棵。
如此來,一個學生只說了一句話,卻突出了思維的程序,還滲透了思維方法,并且分散了學習應用題的難點,這對分析能力低、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2)“猜猜”游戲能激發學生思維,可以訓練優良的思維品質。例如“老師手里拿10根小木棒,藏到背后,讓學生去猜,老師左手拿了幾根小木棒,右手拿幾根小木棒?”用這個游戲以此鞏固10的組成,明顯要比讓學生反復背誦的效果要好得多。
實例:.“小擂臺”。這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游戲。如“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一課,在鞏固新知時,設計一個套圈游戲。用圓圈套中下列小動物的分值為:小兔24分,小羊26分,小鴨31分,小豬15分,小猴子40分,小鹿39分。教師提問:(1)你喜歡套哪兩種動物,應得多少分?算出結果。(2)套哪兩種動物得分最多?是多少?誰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1)套哪兩種動物得分最少?是多少分?(2)我套兩種動物得55分,猜猜看我套中的可能是哪兩種動物?(3)我兩次套中的分比65分多,可能是套中哪兩種動物?(4)每次套兩種動物,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套法?(5+4+3+2+1=15)。再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有15種套法,并把每種套法相應的算式列出來進行搭配,使學生親自體驗——搭配的數學思想方法。上述游戲活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嚴密性,突出了知識的重點。
2、探究合作的愉快體驗
在教學設計上,我力求以“探究”為核心,但不是掛在嘴邊的“探究”而是把探究融合在實際課堂中去,努力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假設”——“合作與交流”的全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會了探究方法。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學校四(2)班有男同學32人,女同學24人。體育課上,李老師要把28個實心球分給男女同學,讓他們分成兩大組進行練習,可以怎樣分?學生中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是平均分,另一種是按男女同學的人數來分,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哪一種分法更合理,在學生的討論分析中產生了探究的問題。
再如教學《簡單歸一應用題》時,可以先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現在要求很快測算出全班60位同學在一分鐘內大約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題,怎么來測算呢?學生討論后爭相回答。
生1:可以先統計全班每位同學一分鐘口算的題數,再把它們加起來。
生2:這樣太麻煩了,只要先測出一位同學一分鐘口算的題數,再乘以60就可以了。
生3:這個辦法不可取,如果選出的這位同學算得快,算出的得數就太大了;如果選出的這位同學算得慢,算出的得數就太小了。學生都認為第三位同學說得有道理,怎么辦呢?這時,一位同學興奮地說:“可以先測出幾位同學算的題數,計算出他們的平均數后在乘以60。”大家認為這個辦法好。
接著師生一起選出有代表性的6位同學進行口算題測試,經統計一分鐘內6位同學共口算84道題。于是師生共同得出了下面這道例題:在一分鐘內6位同學共口算84道題。照這樣計算,全班60位同學在一分鐘內共口算多少道題?
由于這道題是師生共同探討建構的,所以學生對例題的結構、數量關系了如指掌,很快掌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總之,通過實驗探究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個別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找到自己的舞臺,增強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學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別人的勞動成果,從而體現了集體的力量。
3、巧用語言幽默藝術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機智和幽默。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教學生動風趣,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課堂教學的內容,學生往往會感到生疏,甚至有些抽象難懂,這時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快“解惑”,這就要求教師語言必須樸實,準確精煉,通俗明白,語調幽默風趣。
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樣多”、“等分除”、“包含除”、“平均分”……等名詞,術語較多,與其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如沖破“純數學課”的模式,講一些簡單的故事或用幽默風趣的笑話來描述,因為數學總是滲透在實際問題中,只有聯系實際“講得活”,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得懂,記得牢,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例如,在講“分數的意義”中的“平均分”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中的“同時”時,老師不妨將“分子”、“分母”比作兩個同學,要給他們分東西,一個分多,一個分少,再問“分子分得多”“分母分得少”行不行?這時同學們異口同聲說:“不行!”老師說:“噢,我知道你們的心情是一樣的,你看看‘分母’不愿意,生氣了,該咋辦?”“重分!”這幽默風趣的語調使同學們豁然開朗,心時眼里笑開了花,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所闡述的問題迎刃而解,理解得透,鞏固得深。也就是說,幽默風趣的語調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樂學。
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和驕傲,確實是一種無可能比的享受。
三、快樂的根本——成功激勵的追求興奮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因為希望獲得成功是人的一種心理需求,對一個現代人來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激發起進一步追求成功努力。其實上文所述中,很多處都已經體現學生受激勵,獲得成功的好處了,但由于學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所以在這里我強調的是不能用同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在生活或教學過程中,都要努力喚醒每一位學生尤其是有些落單的后進生對成功的追求。讓他們也一樣能享受到成功的興奮,體驗被激勵的喜悅。
有時候我提一個比較容易的問題舉手的同學很多,但我會有意地走到一個沒有舉手的同學旁邊:“請你來說說好嗎?”學生猶豫地說:“老師我不會!”“我相信,你行的!”在我耐心的鼓勵下,他怯生生地站起來了。在我的提示和同學善意的幫助下,他基本上完成了任務,于是我高興地說道“真不錯雖然語句不很流暢,雖然聲音不夠大,但是,我相信,有了這一次,他會越來越勇敢,相信你自己,你能行。”是的,萬事開頭難,老師應該注意那些最容易被遺忘的學生,給他們勇氣,鼓勵他們走出第一步,要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每跨出一步,就是一份成功,并讓他們知道老師不會遺忘你,老師同樣時刻關注你。這樣做不為別的,只為讓他感悟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建立自信。我想,教師若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所有學生包括學困生也一樣能獲得進步,獲得成功的。課上多給一次機會,學生就多一點成功,就多一份快樂。因此我在課堂上采用激勵語言較多,如:“請你來幫助老師”、“很好”“你真行”“你很勇敢”、“你的想法很獨特!”、“你的發言很精彩”、“你很愛動腦筋”------作業中經常采用對號打一半,學生訂正完接著打勾,給學生學會留有空間。讓學生們能徜徉在成功的海洋里,我也沉醉其間,體驗著教育的快樂,享受著春風化雨的收獲。
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賦予學生快樂,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重要規范?鞓方虒W,快樂學習,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共同成長,并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學.2005.7.浙江出版社
[2]科學思維培育學.胡衛平著.2004.8.科學出版社
[3]科學課程標準解讀.2004
[4]科學探究活動案例集.2004.7浙江教育出版社
文章標題:數學教師職稱論文小學數學課堂的快樂生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shuxue/1935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