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3-10-31 09:25 熱度: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德育教育,一個人的素質,思想對人對己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說到的國民素質,都離不開每個人的道德教育。德育教育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青年時代》雜志創刊于 1950年,是由共青團貴州省委主管主辦,青年時代雜志社編輯出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具有60年創刊歷史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優秀期刊。國家新 聞出版總署收錄,維普、萬方收錄期刊。
摘要:中技生由一名初中生成長為具備基本工作技能的社會人,良好的品德教育將促使中技生培養成為綜合素質高、品德優良的社會青年。單獨個體的人社會化過程中,品德教育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傳統道德教育強調個體的品德,有著豐富深刻的內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繼承和發揚傳統個體道德教育內涵,對加強中技生品德教育現實意義重大。
關鍵詞:傳統個體道德教育,中技生品德教育,現實意義
社會道德規范內化為內心的道德信念品質以后,需要外化為人的行為產生道德行為,為人處事正是人的道德品質外化。為人處事的品德蘊含著人的道德本質性規定,是個體人社會化重要標志。社會單獨個體的人社會化過程中,品德教育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國向來以重德性著稱于世。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長河中,沒有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像中華民族這樣具有如此豐富而堅固的道德文化遺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一、傳統個體道德教育內涵
儒家的“做人”就是基于“五倫”的“內部”做人,即要努力處理好夫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的關系。拿儒家的核心價值“仁”來說,從孔子過后的儒家就沒有說過“仁”就是僅僅處理好“五倫”的關系。傳統個體道德教育從處理好“五倫”出發,強調個體的品德,有著豐富深刻的內涵,包含著如下的一些價值取向。
(一)堅守氣節,注重人格
具備崇高氣節,是中華民族世代推崇的傳統美德,更是個人做人必須遵循的一種道德規范。孔子提倡“殺身成仁”,孟子主張“舍生取義”,荀子要求“敬節死制”,都是強調“臨大節而不可奪”。這既要做到面對腐敗惡習的反動勢力和殘暴的侵略勢力而“威武不屈”;又要做到處于窮困境況和低下地位而“貧賦不移”;同里還要做到身處高位和家擁巨資而“富貴不淫”。從古至今,無數仁人義士為國為民而成仁取義,成為令子孫后代欽佩的榜樣。
由于崇尚氣節、注重人格,歷代詩文中留下許多贊揚浩然正氣、歌頌高尚情操的名言警句,成為激勵和鞭策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比如唐代詩人孟郊所說的“松柏死不變,千年色青青”,折射了坦蕩胸襟;宋代詩人李清照所說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高揚了豪邁氣概;毛澤東在晚年時期有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獐。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這些壯美詩章,既是老一輩革命家崇高人格的光輝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必須永遠珍藏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年輕一代繼承優良傳統。
(二)講究原則,誠實守信
古圣先賢們一般認為若要認真做到慎言力行、躬行踐履、行重知行統一,其前提是必須采取務實的態度,樹立求真的目標。務實就是必須講究實際,務必不能浮華。如果背離客觀實際,違反客觀規律,必定陷入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泥淖,不但不能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標,甚至會遭到客觀規律的懲罰。孔子的言論中包含著此種精神的告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顯然是要求人們必須樹立誠實、踏實、務實的態度。
誠實和守信在傳統個體道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誠實和守信被看作做人的首要條件。“誠”在儒家倫理中是一個貫穿于天地人的本體論的存在,雖然具有哲學唯心主義的特征,但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看,也有把做人之“誠”提高到至高地位的訴求。誠實,意即言為心聲,能夠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自由意志;守信則是對自己言說的承認和兌現。二者從內外兩個方面構成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即言行統一。因此,傳統的品德顯然已經超出“五倫”,也超出更廣泛的私人交往領域,兼具形而上的意境。
誠實守信、實事求是,現在成為我們在處理國家和民族問題所貫徹的思想,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應貫徹這一思想原則。
(三)謙敬禮讓,和諧相處
在傳統個體道德中,謙敬既是個人自身修養的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要求。謙即是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是敬人,禮以待人。謙敬和禮讓互為聯系,“恭敬之心,禮也”。傳統道德認為,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志。“凡人之所以為人,禮義也”。禮也是人做人之本和區分人格高低的標志,“不學禮,無以立”。《左傳》更加明確提出:“禮,人之干也。無禮,無以立”。傳統道德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孔子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應當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以和為貴,和諧相處。“親認善鄰,國之寶也”,強調天人和諧、人際和諧、社會和諧和身心和諧。
謙敬禮讓,和諧相處是意味著人與人的平等,這種平等包括生命、基本權利和尊嚴的平等,因此,堅持平等的交往觀念就是對人的生命、尊嚴和權利的尊重。尊重作為一種品德是一種內在能力,是發自內心的平等和誠實信念。謙敬禮讓,和諧相處是一種更高的道德要求,是對他人的尊重,是在一種平等對話基礎上的協商。
二、傳統個體道德教育對中技生品德教育的意義
中技生由一名初中生成長為具備基本工作技能的社會人,良好的品德教育工作將促使中技生培養成為綜合素質高、道德品質優良的社會青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繼承和發揚傳統個體道德品德,對加強中技生品德教育意義重大。
(一)中職教育發展迅猛,學校德育工作艱巨,中技生品德教育尤為重要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已達到2000萬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畢業后將直接步入社會,進入職業生涯。他們品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著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為中技生深入地了解世界、了解社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但是,中技生同時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也有著重大影響。
在校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80%以上來自農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面對這樣一種特殊的群體,社會上長期存在著無視職業教育、輕視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觀念,使一些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職業學校只是無奈的選擇,他們心靈的深處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從內心上存在著自卑感,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
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和學生本人無形中對技能建設比較重視,他們知道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社會里,技能是基礎,是本錢,也是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的必要條件。但是對思想品德就不夠重視了,認為品德是“虛”的,看不見,摸不著,對自己沒有多少實際價值。這種認識十分片面。對于一個人而言,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品德也是必不缺少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品德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質。品德教育的價值在于教育人怎樣做人,教育人如何塑造自己完美的精神世界。
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培養“四有”新人,其中之一,就是強調要有道德。在新的歷史時期,江澤民同志強調教育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培養青年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對于當代的中技生,品德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
(二)傳統個體道德教育是中技生品德教育重要內容,為我們中技生品德教育提供豐富的精神資源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發展和道德進步,不能割斷歷史、無中生有地進行。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和道德優良傳統,是道德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傳統個體道德內含豐富,如果以“歷史虛無”的觀念看待,必將會失去最寶貴的、最豐富的精神資源。
經歷近一個多世紀以來各種思潮的洗禮,傳統道德文化中很多形式上的東西被淘洗去除。但是,根植與五千年文化的中國社會,仍然過著傳統文化下的生活。無論今天的青少年標榜自己多么“潮”或“非主流”,其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仍是傳統教育,無形中灌輸了傳統的道德理念。因此,中技生的品德教育,只有繼承和弘揚傳統個體道德,才使得其身臨其境,有感而發,更有利于啟發其向善的本性。
傳統個體道德的堅守氣節,使得學生在處理“公”與“私”、“義”與“利”、“廉”與“腐”、“榮”與“恥”等矛盾面前,更好地做出鮮明的抉擇。繼承傳統的注重人格培養,引導學生爭做品德上的“真君子”。傳統個人道德中講究原則風格,為學生樹立起敢于勇于跟不正之風做斗爭,堅定自己道德信仰。誠實守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它必將繼續發揮作用,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第一要義。使得我們的學生發揚傳統的誠實守信精神,并在新時代賦予新的時代特色,這是我們中技生品德教育特色化、前瞻性的重要舉措。
中技生在認識方面不夠全面,性格方面還不夠成熟,自制力方面尚有欠缺。因此容易出現人際交往沖突,除了學校教育施以必要的心理疏導,品德教育更應該發揮作用。傳統個體道德的“謙敬禮讓,和諧相處”,是我們教育工作的源泉。進而,當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關系上存在矛盾時,我們要延伸和諧相處理念,理性看待矛盾,合理處理矛盾,達到人的身心和諧、人際和諧、社會和諧以及天人和諧等。
(三)傳統個體道德做人教育為我們中技生品德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方法論支持
傳統個體道德做人教育,也是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方法,今天的品德教育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有益成分。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文明發展,長期形成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看重榮譽、對丑惡現象感到羞恥”的恥感文化發展到直接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的程度,“重榮譽、輕丑惡”如同人們應激性地趨利避害。這種恥感文化根植在百姓心里,一代又一代傳到今天。只是所感到光榮或恥辱的內容在不斷變化。知榮辱,明是非,是我們實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中技生,接受并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刻地體現著我們中技生品德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榮辱觀,也是我們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傳統個體道德教育涉及到了系統論、環境論,沒有像今天這樣形成成熟理論,但也是運用純熟,效果明顯。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實施品德教育首先是結合豐富的社會實踐言傳心授,就事論理,語言樸實,絕不空談。更為重的是,孔子自己身體力行,堪為楷模。孔子教育學生騎、射、樂、禮等實際操作能力,并在實踐教學中貫徹立志、做人、處事等品德教育。這種系統地教育,更能促進品德教育富有實效性地開展。今天中職學生品德教育,就是要貫穿在專業理論和實操課中,而非單一地依賴德育課堂。這就要求學校真正執行“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系統地開展品德教育。
“孟母三遷”的故事膾炙人口,我們的中技生品德教育從中獲益匪淺。它直接告訴我們,要想取得品德教育的優良成果,教育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們很有必要為育人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首先是“文化育人”,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物質層面各種教育設施齊備、宣傳工作到位;制度層面項項工作有制度、制度落實責任到人、執行得力,跟蹤反饋總結及時;精神層面以實施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教育宗旨,實施充分體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人性化管理。其次是“活動育人”,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季度,展開有益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在學生積極參與中,及時提升活動意義教育,扎實培養動手能力強、品德優良、綜合素質高的德才兼備的現代化技能人才。
文章標題:德育教育論文發表道德教育視域下中技生品德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194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