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4-11 13:56 熱度:
論文導讀:最近幾年來,我國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研究結果顯示,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的城市適應性問題,流動兒童通常難以在短期內適應城市的生活和學習。流動兒童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較高;周圍人際關系處理有失妥當;相對于同齡兒童,學習成績較差[1];流動兒童廣泛存在對明天的焦慮心理,部分出現自閉問題;在公立學校中,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性相對較好,但是其行為表明,在學習過程中,這部分兒童自身存在著強烈的自卑感,集中表現為人際關系緊張,過于敏感等;等等。應該看到,針對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性的研究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為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性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生活和學習方面的適應性的相關研究,目前來說還先對較少,其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有:以河南某簡易流動兒童學校為例進行的小規模調研中,發現對于流動兒童城市適應性產生明顯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生活背景、居住時間、家庭背景等。基于上述情況,筆者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進了深入的探討,結合筆者針對湖南省進城農民工子女問題調查走訪所獲得的數據,對農民工子女的城市適應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兼顧了其學習適應性和心理適應情況,在文末計量分析了農民工子女的城市適應的具體因素。
關鍵詞:流動兒童,教育
1.社會因素對流動兒童的影響非常明顯:是否有城市同齡朋友、社區交流情況、學習成績、學習成績、流動兒童的年齡和性別等。可以說,城市同齡朋友對于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性的提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學習情況的優劣,對于其城市歸屬感同樣有相應的影響作用。流動兒童的年齡對其城市適應性的提升有明顯的作用,同時,男童在城市適應的過程中,普遍表現出困難的情況。
2調查過程和樣本概況2011年9月至10月,我們組織了160余位學生完成了200位農民工子女的訪談以及400名流動兒童和1200名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筆者通過對調研學生進行了培訓,訪談采用半結構深度訪談,所有問卷都由他們與被調查對象面談后填寫等方式來提升調研的實際效應。本文的數據來自該調研項目中湖南部分(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溫州等地10多個城市)的544個在校進城農民工子女問卷調查,并參閱了30份訪談報告。樣本基本情況見表1。2農民工子女城市適應狀況2.1進城農民工子女心理適應2.1.1身份認同在我國,對于身份這個詞匯有兩層含義。首先,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身份有兩層含義:第一,作為社會學層次概念,身份是指按照戶籍制度給出的硬性指標進行的劃分;第二,而單純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身份還包含一部分的角色的含義。筆者在調研過程中,對于問題,你認為自己是農村人還是城里人的時候,有25.4%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城市人,48.66%則表示自己是農村人,還有24.8%的孩子回答不清楚。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農民工子女在對自身身份的認識過程中,認為城市同齡孩子要優于自身。而有四成左右的農民工子女對自身的身份問題有一定的模糊感,這樣對其未來道路的選擇將會有一定的負面作用。
2.1.2心理期望應該看到,雖然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目標還是明確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找個好工作,為家庭和父母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非常迷茫的,這就反映出來其生活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巨大差異性。
2.1.3社區認同作為一種社會學方面的定義,社區認同主要是主管和客觀兩個方面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方面,流動兒童自身對于流入地區的認識,是否能夠真正的把自己當做社區的一員、原因為社區付出等,另一方面則是該社區是否把這部分流動兒童當做其成員來對待。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通常情況下周圍環境中的居民較為友好,僅少量時候,出現一些不友好的行為如(表2、表3)。比例(%)3.3529.3847.1620.10100在這份數據中我們就可以認識到,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同時,市民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的接納速率,也在不斷加快,不過,由于兒童自身心理特點的特殊性,所以可能因為其對社會接觸較少而導致流動兒童在這方面沒有實際經驗[2]。
2.2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適應對于城市學習生活的適應情況是進城農民工子女獲得良好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對于提升其自身的綜合素養,為以后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必備的知識儲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通過對這部分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環境、學業表現和家庭教育等進行研究,重點分析其在城市中所接受的具體培養方面的情況。
2.2.1學習環境根據筆者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2.23%的流動兒童在普通公辦小學上學,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很多流動兒童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得不在民辦學校進行學習,而這里所說的民辦學校,實際上就是農民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學的軟件設施和硬件設施普遍較差。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所帶來的。一方面,農民工子女本身作為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我國現階段的公辦學校對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完成對這部分學生的接受工作。另一方面,公里學校較高的學費等,同樣是阻礙農民工子女順利求學的重點因素之一。這一點,在訪談的時候也得到了論證:“借讀費和學費加起來,一個學期要一千多塊,平時的費用都算上,大概要一千五百塊左右,孩子平時的用度等等,對于家庭所造成的負擔,還是非常重的。”[3]我們在走訪的過程中也發現,教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同樣局有一定的差異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城市的孩子擁有較好的條件,無論是學習中還是在言談舉止上,相對于農村孩子都有一定的優勢。同時,教師對于農村務工人員的子女的了解程度不足,根據筆者走訪獲得的第一手數據現實,只有34.67%的孩子認為教師對自身的家庭條件有所了解。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家庭條件的認識,都是通過家長會作為主要的溝通方式,但是由于農民工自身的工作較為繁忙,一般沒有時間去參加家長會,而教師處于某些原因的考慮,主觀上也不愿意對這部分弱勢群體進行家訪。
2.2.2學習動機筆者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主觀上,流動兒童對學習的渴望相對于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更加強烈,從表4和表5中我們就可以清晰的認識到,這部分孩子大多希望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用自己的努力為家庭生活的改善提供一定的支持。表4流動兒童的學習目的為父母增光父母讓將會在未來的時間里,努力地學習,而只有13.34%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無用的。
2.2.3家庭教育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是不可替代的。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觀點,對農民工本身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情況進行了初步的了解,形成如見表6。從上表中我們可以得知,大部分農民工對于自身子女的學習情況是給與了相當程度的重視的。尤其是對于其日常的學習情況,一般情況下都會過問,但是還是有部分的農民工父母,由于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較低,沒有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意義,或者由于自身的工作原因,對于孩子的學習不能夠提供及時主動的幫助。這種情況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農民工自身接受的教育程度就不搞,同時在打工過程中,隨著金錢的作用的不斷凸顯,也形成了一定的錯誤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樣一來,對于提升其子女的文化程度的重要意義,也就不能很好的領會了[4]。2.2.4學業表現對于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適應情況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流動兒童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業表現進行一定的研究來獲得。學習成績和學業行為兩方面的綜合評價,基本上已經能夠對學生的實際教育適應度進行了一個初步的表示了。根據我們獲得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70%的受訪學生都表示自己學習相對較好,在一般水平線之上。由于這種自我評價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筆者又從學業行為這個角度對其加以考察,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學生會在放學回家之后主動做作業,極少數出現過逃課的現象。
2.3進城農民工子女生活適應2.3.1居住環境從表7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大部分的農民工子女沒有經歷過居住地的改變,但是還是有部分的流動兒童經歷過了重新流動這一過程。約占總數的52.49%。應該看到,這種情況的存在,對于流動兒童的成長來說,弊大于利。通過筆者的走訪認識到,由于農民工工作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導致了這一問題的存在。這種情況下,流動兒童隨著父母進行頻繁的居住環境的改變,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2.3.2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過程,就是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會的過程,有研究顯示,和城市居民之間進行的大量交流,有利于提升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城市化程度筆者獲悉的數據顯示有超過七層的流動兒童表示很愿意與城市兒童交朋友,但只有少數的(29.77%)孩子在學校里有較多城市同齡朋友,多數很少(56.34%)甚至沒有(13.97%)城市同齡朋友;所以,對于表內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共同游戲的機會不多,也就好理解了(表8)。新的環境中,流動兒童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融入同齡人的群體,但是實際上,只有24.45%的兒童能夠經常性的和社區內的同齡人一起玩,而絕大部分都是很少一起玩。而城市居民和農民工之間的交流同樣較少,這樣一來,由于種種原因,來自于農民工子女的友情就被冷漠拒之門外了。
2.3.3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情況對于農民工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通過對農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生活情況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其城市適應情況[5]。根據筆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流動兒童的日常生活相對與城市中的其他同齡兒童較為單一,由于上文中提及的原因而缺少朋友,約有45.89%的受訪者表示,除了在家看書,基本上日常生活還需要做家務。而對于零花錢方面,筆者掌握的數據顯示,由于農民工家庭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孩子的零花錢非常有限有80.11%的流動兒童每個月的零花錢少于五十元,而這些零花錢的用途也主要集中在日常學習用品的購買上。同時,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這部分兒童也不能夠積極的參與各種興趣培養班,這也是流動兒童教育水平相對于城市兒童普遍較低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3農民工子女城市適應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根據筆者掌握的數據顯示,進城農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總體適應度不足50%,約有56.1%的流動兒童在調查過程中表示對城市生活并不適應。那么,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因素有哪些呢?筆者在本文中,應用Logistic回歸對流動兒童城市適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被解釋變量被定義為兩分虛擬變量,1表示適應,0表示不適應。解釋變量的選取則是基于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獻資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包括:老師態度、學校性質、市民態度、父母關心、歧視經歷、學習成績、環境變化、城市同齡朋友、身份認同、同學交往等作為解釋變量。同時,對流動兒童的年齡和性別也在研究中有所體現,具體數據如表9。表9變量描述變量類型變量名稱變量說明被解釋變量適應度流動兒童到城市后的適應程度:適應=1,不適應=0解釋變量學校性質所在學校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民辦=1,公辦=0環境變化生活、居住環境有過變化嗎?:有=1,沒有=0老師態度老師對待城市和農村孩子的態度:更喜歡城市孩子=1,其他=0居民態度你覺得當地人對你怎樣:友好=1,其他=0歧視經歷你有過被市民歧視的經歷嗎:有=1,無=0城市同齡朋友在學校里,你的朋友中有城市同齡人嗎:有=1,無=0同學交往你平時和同學交往多嗎:是=1,否=0身份認同你認為自己是城市人嗎,父母關心特征變量性別女性=1,男性=0年齡6歲到16歲的流動兒童年齡在模型擬合過程中,我們采用進入法強迫所用自變量同時進入模型,運用最大似然法進行估計,得到模型Chi-square=79.543,其顯著值為0.000,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說明模型從總體上看具有統計學意義。模型的估計結果見表10。根據表10中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教師對于流動兒童的態度,能夠顯著的影響其城市適應性(10%水平上顯著),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城市兒童表現出更多的偏愛,那么對流動兒童的城市化將會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城市同齡兒童作為朋友這一點,對于流動兒童對城市生活的適應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的意義。
實際上,通過對比有城市兒童作為朋友和沒有城市兒童作為朋友的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前者的城市適應情況高出0.098個百分點。正如上文中所做論述,加強流動兒童在同齡人中的交流情況,對于其城市化的提升具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不同性別和年齡的流動兒童在城市適應性上具有非常明顯的產異性。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流動兒童對于城市的整體適應性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對城市中的各種問題有一定的正確認識。當然,在這里性別差異也有所體現,男童普遍更難以適應城市生活和學習。學習成績對于流動兒童在城市中的適應情況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成績中上等的學生能夠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這樣對于提升其城市適應度將會起到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相對于成績偏差的學生來說,有中等以上成績者的城市適應度是其1.784倍。不過筆者認為,通過成績的不同來對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性差異進行解釋是不全面的,僅僅可以當做一個參考指標,在研究中占據一定的比例,而這個權重比例的分配,更是一個值得深入商榷的問題。流動兒童生活、居住環境的變化并不對他們適應城市生活有顯著影響。而一些文獻中提到的學校性質問題,對于我們所研究的農民工子女城市適應問題也并不是主要影響因素。另外,有些研究者認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市民的態度和被歧視的經歷等,在我們的研究中并沒有獲得支持[6]。
4研究結論本文的研究,重點對農民工進城務工之后的流動兒童在城市生活和學習中的適應性等問題開展,根據走訪和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計量分析,現有研究結論如下:1.城市生活對流動兒童的發展起到巨大的影響,整體上來說,城市適應性較差。這一結論集中反映在流動兒童現階段的心理適應和生活學習適應上。同時,流動兒童再次流動的可能性較大,這是由于其父母工作的不穩定性決定的[7]。流動兒童城市同齡朋友對其城市適應性有非常明顯的影響,但是就目前情況來說,城市同齡朋友較少。流動兒童在學校就讀方面,公辦學校由于招生名額有限和整體的學費水平較高,所以很多流動兒童目前還在農民工子弟學校就讀。
文章標題:特殊教育論文范文論打工子女進城后出現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2044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