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5-01-23 16:58 熱度: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當代青年成長問題。2013年5月4日青年節(jié),習近平同志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提出了針對青年的“五項基本要求”。針對新形勢下黨對廣大青年的新要求,結合當代中國青年大學生現(xiàn)實思想狀況,以H大學為例,從理論分析入手,尋找青年大學生信仰問題根源和解決辦法,為大學生自身成長、高校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教改論文期刊,大學生,信仰問題,根源探析,全方位教育
伴隨著實現(xiàn)“中國夢”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社會大風潮,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同志等共青團領導人對中國青年給予了極大的重視,針對青年發(fā)展與教育等方面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了更好地把握青年大學生信仰建設的方向和方法,本文以實際調研為基礎,全面分析中國青年大學生群體的信仰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青年大學生思想現(xiàn)狀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由“大學生政治信仰情況”、“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情況”和“大學生活情況”三部分組成,主要針對大學生信仰問題和此背景下的大學生學習生活狀態(tài)進行調研。其中,共發(fā)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7份,回收率82.33%。
(一)大學生政治信仰情況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缺乏信心,但大部分認同共產主義理念。有很多同學入黨出于政治信仰以外的功利性目的,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H大學是比較典型的綜合類大學,根據(jù)對H大學師生的調查:
1.僅有17%的大學生認可社會主義制度,25%不認可社會主義制度,其余58%表示社會制度對于他們來說無所謂。不認可社會主義的主要理由是認為其助長了貪污腐敗、壓制了民主、限制了自由。當然,這一結果與社會現(xiàn)實有一定的聯(lián)系。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時,缺乏相應的經驗,由此產生的問題尤其使大學生這種肯思考能思考的群體產生了疑惑,這是正常的。
2.與此相對的是,67%的學生表示認可共產主義理念,只有19%的表示不認可(理由主要是認同其他政治理念),14%表示無所謂;84%有入黨意愿,16%沒有入黨志愿。需要注意的是,有入黨意愿的比例明顯大于認同共產主義理念的比例。這說明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部分青年大學生還是懷揣著美好的愿景,擁有比較高尚的情操。青年群體的整體思想狀況尤其是核心思想狀況還是好的,這就為我們進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一個比較有利的環(huán)境。然而我們也同時必須看到大量青年出于純功利的目的入黨的現(xiàn)象,這一狀況對黨和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和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況
大部分同學認為大學里的基層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失敗。僅有4%大學生認為基層思想政治建設是成功的,13%認為一般,83%的受訪者認為徹底失敗。結合對于政治信仰的調查可見:眾多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理想懷有樸素的情感,但現(xiàn)實的思想教育情況讓他們無法全面準確地看待社會主義制度,而大量出于功利目的入黨的人又加劇了這種惡性循環(huán)。
(三)大學生生活情況
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明確的自我認知和目標理想,無法有效整合大學階段的時間,充實大學生活,合理利用大學資源。根據(jù)H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1%的大學生表示其有明確的長期目標,19%的大學生表示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大學生課余活動中,70%的同學以上網為主要活動。但是,上網大部分時間卻以網上聊天、網絡游戲為主。僅有16%的學生可以合理緊湊地安排時間。人生理想,是一個人現(xiàn)實成長和未來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力量。調查結果凸顯出了大學生普遍缺乏相應的人生理想與精神動力,虛度大學時光的現(xiàn)象。
二、大學生信仰問題根源分析
筆者認為,信仰問題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因素和現(xiàn)代教育因素兩方面原因。
(一)社會歷史因素:思想理論多元化與政治信仰的相對弱化
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騰飛的同時,社會文化和大眾心理亦經歷著深刻的轉變。這是一個思想領域逐漸“去政治化”和“去意識形態(tài)化”的過程。以蘇聯(lián)解體為代表的世界性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低潮,促使中國的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們努力尋求一種區(qū)別于過去歷史的新的道路。在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選擇對過去的“遺忘”和“顛覆”。但是這種“遺忘”和“顛覆”所帶來的一整套價值系統(tǒng)、行為方式以及生活秩序的變化,摻雜了過多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的因素,對于文化、教育和經濟尚不發(fā)達的中國來說,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改革開放后中國國內的各種矛盾關系日趨復雜,而民眾信仰弱化后導致的精神空虛與外來思潮碰撞產生的混亂使問題更加嚴重,最終造成了諸多社會問題。大學生信仰問題就是突出表現(xiàn)之一。
這明顯體現(xiàn)在“政治信仰情況”和“大學生活情況”調查中,大學生缺乏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也因此缺乏長遠的人生理想與強大的精神動力,大學生活多半虛度。除去后面要提到的教育問題,我們必須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本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xiàn)代中國社會需要一種有血有肉、扎根于基層的信仰,這種信仰應是一種能為人民大眾普遍接受,并能成為一種自覺性約束的精神力量。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核心價值不具有強大的理論說服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行得慢,但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前進。
(二)現(xiàn)代教育因素:教育體系的脫節(jié)
大學生信仰問題的產生,“既有大學生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政治工作環(huán)境方面的原因,歸結起來,都與家庭、社會、學校和大學生自身等因素有關”。以“我爸是李剛”、“李某某事件”為代表的“官二代”、“富二代”驕縱不法、紙醉金迷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學校教育方面,大學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等公共課程,發(fā)揮著重要的思想引導作用。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因為這些理論性的知識本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加之部分基層教育工作者態(tài)度不嚴肅、思想僵化,使一些同學對這些課程存在著一定的輕視和反感。先入為主的觀念一旦形成,便會對青年人的思想觀念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甚至產生與初衷相反的效果。
同時,社會大環(huán)境也在青年大學生信仰建設過程中具有重大影響。不可否認,社會中存在著諸多異于主流精神和健康思想的聲音。伴隨著網絡等媒體的進一步普及,社會交往層次與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這些聲音對大學生的整體影響將越來越大。社會教育不能很好地起到應有的正面引導作用,此消彼長之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就會出現(xiàn)問題。調查中,很多同學出于信仰以外的目的想要入黨,就是此種表現(xiàn)之一。
三、大學生信仰建設的指導原則與建設方法
(一)指導原則:信仰本身必須能為廣大青年大學生深入理解與自覺接受
中國青年一代,尤其是廣大在校大學生,作為接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的先進群體,其信仰本身必須建立在較強的理論性、邏輯性之上,并能全面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這是大學生信仰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從大方向上看,大學生的信仰建設,需要區(qū)別于過去的教育方式,避免死板的說教,同時應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內涵與社會建設實際,讓大學生真正理解共產主義的概念內涵和思想原則,使其自覺樹立健康堅定的道德、政治信仰。
(二)建設方法: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
信仰構建的核心,在于進行全面的教育。從家庭教育開始,到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每一步都是塑造一個健康思想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家庭人倫關系為基石的社會人倫關系文化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也符合人的真實情感和精神需求。父母在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應該立足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這對學生獨立人格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教育應更加注重青年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養(yǎng)成。“信仰乃是人類存在的一種生存方式。”信仰來源于現(xiàn)實,又反作用于現(xiàn)實。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應該更加注重回歸現(xiàn)實生活,結合現(xiàn)實出現(xiàn)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損人利己、違法亂紀等社會問題,做出深入剖析,使大學生認清是非,避免負面干擾。要區(qū)別于強制性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轉向透徹說理、循循善誘,使大學生自發(fā)自覺地形成正確觀念,建立正確的共產主義信仰。同時結合青年大學生自身特點,通過形式多樣、內容深刻的課外活動,帶動大學生親身踐行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堅定自己的信仰。
在社會教育方面,中國古代注重“以德治國”的方針,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最終演化成“以禮殺人”的專制工具。西方注重“法制”,在建立現(xiàn)代代議制民主體制的同時,卻也凝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束縛了個體的真正自由。所以“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并舉,就成為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因而文化、道德建設也應加大力度。“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將精神層面的建設又推進到又一個高潮。繼續(xù)貫徹落實“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將是大學生社會教育的重要方面。
就青年大學生自身成長而言,習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jié)講話中針對中國青年群體提出的“五項基本要求”,從“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五個方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未來發(fā)展的明確方向,也寄托了黨和國家最真摯的叮囑和期盼。大學生只有建立了穩(wěn)固而積極的信仰,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大學階段存在的復雜問題,從而為今后步入社會,為國家人民貢獻力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證。
參考文獻:
[1]葉華松.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與疏導[J].探索,2009(5):121-124.
[2][德]海德格爾.路標[M].北京:商務出版社,2000:59.
[3]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02)
[4]熊潔,張愛林.當前大學生信仰教育之重難點問題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5]朱水龍.當代大學生信仰脫軌的現(xiàn)狀及思考[J].學理論,2011(2).
文章標題:教改論文期刊投稿當代中國青年大學生信仰問題淺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2505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