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特殊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21 14:36 熱度:
摘 要:在報紙、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之后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即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近幾年以勢不可擋之勢走進了大眾的生活。個人門戶網站、論壇、貼吧、QQ說說、博客、播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只要擁有一個互聯網終端,只要自己想對世界說點什么,總有很多渠道可以把想說的東西發表出去。只要所述事件、觀點有看點,無論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的東西,都會像病毒一樣被迅速復制、轉發、傳播,頃刻之間傳遍世界有移動數字技術覆蓋的每一個角落。這股強大的“自媒體”力量對傳統媒體顯然是極大的挑戰。在越來越強勢的新媒體面前,傳統媒體只有與新媒體相互融合,借新媒體的力量充實和壯大自己,才能站穩宣傳主陣地,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
關鍵詞:中文論文發表,新媒體,紙媒,編輯
如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力越來越大。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求生存,成為在傳統媒體工作的廣大新聞人思考和探索的最緊迫課題。其實,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不是“死對頭”,傳統媒體完全可以借力新媒體,使自己變得更強大。二者的有機“融合”更是未來傳媒業發展的新趨勢。在與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紙媒記者和編輯如何借力新媒體呢?筆者以為,起碼應該做好三件事:要學會新媒體運用技術;要培養從海量信息中慧眼識珠的本領;要讓新媒體為己所用。
1 要學會新媒體運用技術
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在比較偏遠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報社,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運用到工作中,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
很多老報人對電腦存在畏懼情緒,編寫稿件在很長一段時間離不開紙和筆。在筆者工作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日報社,直到現在,在采編一線工作的人還有不會用電腦打字的。當然,大部分人還是學會了用計算機編寫,學會了用互聯網查閱資料信息等。但相當大一部分人僅僅止步于此,對論壇、貼吧、博客、播客、微博等等非常陌生,更談不上運用,基本就是新媒體的“局外人”。
直到近兩年,微信幾乎普及超半數移動用戶之后,才被“卷入”新媒體。如此“單純”的報人,因為與新媒體接觸的信息通道太少,溝通為零,如何讓他在海量的新媒體信息里發現輿情新動向和熱點焦點問題、采編出讀者愛看的好新聞呢?在新媒體載體不斷增加的今天,紙媒編采人員無論老少,一定要有頑強的學習精神,學習各種新媒體的運用技術。全國主流媒體的論壇、貼吧、博客、播客要看要聽,當地黨政機關及重要網站的信息、論壇、微信平臺等更要看。不僅要看要聽,還要學著自己去發帖,去寫博客,去發微博、微信。只有會用各種新媒體,方能談得上與其更好地融合。不然,只有被新媒體融合的份兒了,哪還能站在思想宣傳的高地,正確引導輿論呢?
2 要培養從海量信息中慧眼識珠的本領
各類新媒體時時刻刻都在發送信息和聲音,這些海量的信息,有著個性化和社群化的特點。某一個人也許閑得無聊,憑空捏造一個事件,隨便發到微信朋友圈消遣,因為內容新奇,被瞬間轉發。大家轉得多了,似乎就成了一條可信的新聞,實則不然。
比如烏蘭察布市市民近期就在微信朋友圈相互轉發著一條信息,說從2015年1月1日起,我國所有機動車都要用“水燃料”了。這種“水燃料”是國家研究了多少年才取得的絕密高科技成果,只要把日常飲用水加到機動車油箱里,再加一點這種“水燃料劑”,機動車就能跑起來。機動車不用油,中石油、中石化不是要破產嗎?記者就此事電話采訪二公司老總,答復說以后我國生產的油要全部出口國外掙美元去。此信息貌似有憑有據,還假借了“記者”的名義,事實似乎更加確鑿。《烏蘭察布晚報》一位年輕記者看到后,竟以此信息為線索,去當地石油公司求證本地機動車是否也能如期用上“水燃料”。把如此明顯的虛假信息當作“爆炸性新聞”來作的報人,其閱歷和知識該是有多少淺薄呢?要想做個好記者、好編輯,平時就要借助采訪和編輯稿件的機會,通過親身接觸和查閱資料,學習各方面知識,了解各行各業的情況。學的東西多了,懂的東西多了,才能明辨事物的真偽,在新媒體展現的海量信息里,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所以,一些資深記者主張“記者不僅是做‘萬事通’一樣的‘雜家’,還要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而與之相反,那種有點時間就忙著打游戲,或除了應付工作卻不愛聽、不愛看、不愛學的報人,在越來越紛繁多彩的自媒體世界里,必然會逐漸遠離真理,成為報紙發展的“累贅”。像上面這位去石油公司求證“水燃料”使用情況的記者,怎么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報人呢?這件事本身倒是為旁人制造了個不小的笑話,頗具新聞特點。
3 要讓新媒體為己所用
在老報人的記憶里,騎著自行車,或坐公共汽車到各地各單位采訪的經歷恍如昨日。而今,新媒體為報人提供了各種發現、取材的更便捷渠道。在一些權威的論壇里,報人可以了解到很多政策新動向、獨到的觀點、個性的主張;在微信朋友圈里,報人會發現很多可用的新聞線索;在QQ群里,報人可以發起一個“話題”,鼓勵多人參與發言,說出各自的想法,搜集相關寫作素材;通過建立自己的新媒體互聯交際圈,報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人脈,掌握新聞動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新聞,了解新聞,寫出新聞,F在一些媒體的優秀新聞記者,很多都是在借力各種新媒體尋找和發現新聞,以最快的速度搜集最多的素材,寫出讀者愛看、耐看的新聞。
讓新媒體為己所用,使自己的業務工作不斷精進,是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社采編一線工作人員借力新媒體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http://news.sina.com.cn/m/2014-02-13/104229454145.shtml[EB/OL].2014-02-13.
[2] 吳錦才.怎樣當新聞記者[M].新華出版社,1995.
[3] 沈俊法.記者心理學[M].新華出版社,1993.
文章標題:中文論文發表淺談紙媒編采人員如何借力新媒體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eshu/2637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