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基于抗震理念的建筑設計

所屬欄目:天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10 08:54 熱度: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技術水平的提高,各種不同風格、不同功能的建筑拔地而起。但建筑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給人們的財產和人生安全在成了極大的損失。其中由地震帶來的危害又顯得尤為突出。本文通過介紹抗震設計的含義、原則、措施三個方面使大家進一步了解建筑設計的抗震理念,加強對抗震設計在現代建筑中應用的重視程度,旨在采取最合理的措施建造出更安全的建筑。
  
  【關鍵詞】抗震理念,建筑設計,設計原則,抗震措施
  
  引言
  為了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抗震可靠性而對建筑工程結構做的概念設計主要考慮了以下因素場地條件和場地土的穩定性;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結構體系的選取、抗側力構件的布置以及結構質量的分布;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關系及其兩者之間的錨拉;隔震和消能減震的措施設計;結構材料與施工質量等。本文僅簡單的介紹基于抗震理念建筑設計。
  一、抗震概念設計的含義
  抗震設計是通過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共同實現的,通過總結歷次地震災害后發現,對于結構抗震設計來說,“概念設計”比“數值計算”更為重要。結構抗震性能的決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設計”,也就是說,“概念設計”是結構抗震設計的首要問題。所謂“概念設計”是指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既要著眼于結構的整體地震反應,又按照結構的破壞機制和過程,靈活運用抗震設計準則;既要把握整體布置的大原則,又兼顧了關鍵部位的細節,從根本上解決了結構抗震設計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結構自身的整體抗震能力。
  
  二、抗震設計的一般原則
  2.1場地和地基
  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情況有四種:
  2.1.1地震時,在水平和豎向振動作用下,建筑物的內力和變形驟增,甚至結構的受力形式發生改變,最終導致建筑物承載力不足甚至于喪失或者變形過大而破壞。
  2.1.2地震作用下,由于節點強度不足、延性不夠、錨固失效,使得結構構件缺乏可靠的連接,建筑物喪失整體性而遭破壞。
  2.1.3地震作用下,由于地基承載力下降或地基土液化,使得地基部分失效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終導致建筑物傾斜、倒塌。
  2.1.4由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如火山、洪水、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建筑物的嚴重破壞。所以場地的選擇是建筑抗震設計成功的第一步,從選址工作開始就應該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地段,盡量避開不利的地段,避不開時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地基的穩定性;任何情況下均不考慮在抗震危險地段建造建筑物。
  2.2規則性建筑
  在建筑的方案設計階段就應該盡量采用規則建筑方案,即建筑平、立、剖應規則、簡單、對稱;結構側向剛度、材料強度和質量的分布應均勻、連續,無突變,因為不規則的建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也會產生扭轉振動,進而破壞。
  2.3合理的結構體系
  一個合理的結構體系,首先應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簡潔的傳力途徑,對于不規則建筑,應采用空間計算模型計算地震力,考慮扭轉藕聯影響,使其更接近實際工況。不在同一結構單元混用受力體系,優先選用現澆混凝土結構,在多層砌體房屋中優先采用橫墻承重的結構體系,在底層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中,優先采用混凝土抗震墻。體型復雜的建筑,設置合理的抗震縫將上部結構分割成相互獨立、相對規則的結構單元。
  2.4計算結果的校核
  一般來說,在結構設計中,通常采用計算軟件進行抗震分析,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對所用軟件的適用范圍、技術條件、計算模型等均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掌握,對所有計算結果,應經認真分析校核,只有經分析判斷結果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實際。
  
  三、建筑抗震設計措施
  對結構構件采用多道設防,嚴格按規范要求保證“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加強節點連接,加強梁、柱端頭箍筋加密區的箍筋量。所用材料等級不低于規范要求的最低等級,從而有效減小材料的脆性,計算中還應嚴格控制梁的相對受壓區高度。砌體結構應按規范要求設置圈梁、構造柱等,有效約束砌體,提高砌體的延性和整體性。非結構構件比如框架填充墻兩端應與柱有效拉結,附屬構件女兒墻、雨篷、挑檐等除保證自身整體性能外,還應與主體結構有可靠連接和錨固。
  3.1建筑結構隔震
  使用隔震技術不僅達到了減輕地震對上部結構造成損壞的目的,而且建筑裝修及室內設備也得到有效保護。隔震建筑的結構體系一般由下部結構、隔震裝置、上部結構組成。根據隔震層設置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3.1.1地基隔震
  地基隔震即隔震層設在基礎以下的地基中。歷史上曾采用糯米墊層或砂墊層隔震,也能取得~定效果。還有的用一層軟粘土一層砂土,其間加入一層土工布,使地震波在地基中被多次反射吸收達到衰減的效果。但由于土的性狀較難由人來控制,它常隨自然條件而變更,因此效果不穩定。杭州市抗震辦曾組織研制了一種改性瀝青阻尼隔震墊,達到了良好的交蜾。
  3.1.2基礎隔震.
  基礎隔震是在基礎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隔震裝置,減小地震動往上部結構傳遞,降低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該種隔震方法適用于體形規則的低層或多層建筑結構,用于高層建筑結構的效果較差(隔震結構延長了結構的自振周期);A隔震包括粘彈性隔震、滾軸(珠)滑移隔震、摩擦擺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多種形式,隔震裝置有夾層橡膠墊隔震裝置、基底滑移隔震裝置、混合隔震裝置等等,其減震效果可達8%~60%
  3.1.3層間隔震
  層間隔震是結構隔震與抗震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它是在原結構上安裝由質量和隔震支座組成的耗能減震裝置,地震時,耗能減震機構吸收并消耗地震能委,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該方法適用于舊房加層、抗震加固,減震效果~般在10%~40%之間。雖然層間隔震的效果不如基礎隔震,但它可利用結構的加層或原結構的隔熱層,做適當的改建而達到減震的目的,簡單易行,隔震裝置采用橡膠支座。在上海,幾棟高層建筑用此方法控制結構的第二振型反應,收到很好的效果。
  3.1.4懸掛隔震
  懸掛隔震是將結構的全部或大部分質量懸掛起來,使地面運動傳遞不到主體質量,產生不了慣性力,從而起到隔震作用。它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巨型剛框架懸掛體系,其結構分為主框架和子結構:主框架同—般框架結構:子結構采用索或吊桿懸掛,分布有主要質量,此體系可以有數地隔離主框架和子結構,減少地震作用的傳遞,控制結構的地震反應。因此,目前已經廣泛被很多國家采用該方法在橋梁、火電廠鍋爐架中應用廣泛。著名的香港匯豐銀行新大樓(43層)即采用此種方法隔震。
  3.2消能減震技術
  消能減震技術主要通過提高結構的附加阻尼來減少結構的地震反應。其應用十分廣泛:不僅可用于新建結構的減震設計,也可用于現結構的抗震加固:適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更適合鋼結構、高聳結構;一般應用于上部結構,也可應用于基礎隔震建筑中的隔震層。消能減振技術是用特別設置的機構和元件將地震動的能量加以吸收耗散,以保護主體結構的安全。這比傳統的依靠結構本身及其節點的延性耗散地震能量相比顯然是前進了—步。但是消能元件往往與主體結構是不能分離的,而且常常是主體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不能完全避免主體結構出現彈塑性變形,因此它還不能完全脫離延性結構的概念。從另一方面考慮,減振消能也可以看作是增加結構阻尼的方法。消能減震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與所選用的消能裝置關系較大,消能裝置的種類繁多,主要有摩擦阻尼器、塑性肖能器、粘滯阻尼器、磁流變阻尼器、形狀記憶合金阻尼器等。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方面可分為滯回型和粘滯型兩類,亦可稱為位移相關型和速度相關型。
  3.3機敏減震
  支撐體系無粘結鋼支撐體系是一種機敏的減震支撐體系。在內核鋼支撐和外包鋼管之間不粘結,或者在內核鋼支撐和外包鋼筋混凝土或鋼管混凝土之間涂無粘結漆形成滑移界面。在支撐中段設置外包層,在支撐兩端適當部位露出內核鋼支撐,再用高強度螺栓與框架結構連接,以保證壓力和拉力都只由內核鋼支撐承受;平缑娴牟牧虾蛶缀纬叽缧枰脑O計和施工,以允許內核鋼和外包層之間相對滑動,同時約束內核鋼支撐的橫向變形,防止內核鋼支撐在壓力作用下發生整體屈曲和局部屈曲。
  3.4蹺動振動控制減震設計
  蹺動減震設計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整個上部結構與下部基礎在豎向不緊固;另一種是結構中地震力較大的柱、豎向連續墻、支撐等部分構件與下部基礎不緊固。前—種方法適用于高寬較大的建筑物在強烈地震作用下會產生很大豎向拔力的情形。
  3.5地震震向與建筑物走向
  汶川大地震導致的房屋倒塌無數,同時也有不少的房屋屹立不倒。經過專家的現場勘察,房屋例塌和震向密切相關。所謂的震向,即地震發生以后,導致房屋震動的方向。此次汶川大地震,震向為東北一西南走向,房子如果和它同向,隨它一起搖晃,則受損嚴重,而房屋走向和震向垂直的話,損傷明顯小得多。以板式結構為例,板式方向與斷裂帶走向垂直的話,其抗震能力至少可以提高3度。“我們雖然不能精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震的強度,但是,知道了斷裂帶的走向以后,一旦發生地震,地震波的傳遞方向所導致房屋晃動的方向,還是有規律的。”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專家吳志強如是說。“今后,在重建規劃中,一定要考慮這個因素。房屋走向和震向交叉,其抗震能力可提高3度。”
  結束語
  建筑設計人員在日常設計工作中,必須學會熟練運用概念設計,并使這一理念貫穿于結構設計工作的整個過程當中,既要嚴格把握好設計的大原則,又要全面考慮諸多因素,最終才能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為社會創造更多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胡聿賢.地震工程學.地震出版社.1988.
  [2]龔思禮等.建筑抗震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3]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6-14.
  [4]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5]黃存漢.建筑抗震設計技術措施[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29-31.
  [6]韋定國.抗震結構設計[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69-71.

文章標題:基于抗震理念的建筑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ianwen/12946.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久久久 | 91视频精选|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欧美 | 久久婷婷麻豆国产91天堂 | 欧美日韩在线看 | 91玖玖|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永久看片 | 女女爱爱视频 | 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 | 综合另类| 亚洲一区视频 | 日韩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狠狠爱免费视频 | 亚洲视频自拍 | 一二区电影|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 伊人久久免费 | 国产激情在线 | 岛国二区| 成人午夜看片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 久在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成人超碰 |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 | 成人综合一区二区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看 |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 亚洲高清av| 日韩资源| 精品久久视频 | 久久蜜桃av一区二区天堂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 欧美一级二级视频 | 成人午夜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