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09 13:37 熱度: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概括,以充分認識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闡述民間民俗體育的概念,分析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指出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國家級論文發表,陜南地區,民俗體育,現狀
有學者認為“民俗體育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廣大民眾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休閑中所創造并為廣大民眾所傳承的一種集體化、模式化的傳統體育活動”,民俗體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區域性和民俗性,風俗習慣的不同,民俗體育的特點和形式也必然有所差異。因此,尊重各地區、各民族中民俗體育的發展權和生存權,保持各地區和各民族民俗體育的主權,保護人類體育文化的多樣性,保持人類精神生活的豐富性,就顯得更為重要。
陜南地區位于秦巴山脈之間,是我國地理南北差異的過渡帶,既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接合部,又是南北文化交融、轉換的交集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僅使陜南地區的文化源遠流長,也使得區域民間民俗傳統體育呈現不同的特色。但在現代城市文化的影響下,陜南地區如何保護這種獨有的體育文化,如何更好地發展這種文化,延續它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的。
一 民俗體育的概念界定
國內并沒有對民俗體育概念的界定形成統一的共識。《體育科學詞典》將民俗體育界定為“在民間民俗文化以及民間生活方式中流傳的體育形式,是順應和滿足人們多種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文化形態”。筆者則認為,民俗體育是指在一個國家或民族中,由廣大群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一種特殊的體育文化形態。細而言之,民俗體育基本包含兩個方面:(1)民俗體育存在于廣大群眾生活之中;(2)民俗體育是被廣大群眾所繼承和發揚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是可以延續的一種社會文化實踐。
二 陜南地區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現狀研究
1.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背景
陜南地區地處我國中部,介于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之間,其上游秦嶺聳立,下游巴山橫亙,漢水橫貫于其中,形成了兩山夾一川的天然地形。漢水上游歷史悠久,是南北文化交匯和轉換的交點,是兩漢三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最先影響的地區之一。以漢江為主干,處于巴蜀文化、秦隴文化和漢文化三大文化區的樞紐地帶。陜南地區的風俗體育長久在這種文化氛圍的浸潤之中,體現著它獨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2.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的種類和特點
第一,節日習俗類(舞龍舞獅、社火、踏青、水船、跑旱船等)。(1)舞龍。舞龍的別名是“祥龍”,舞獅的叫“瑞獅”。龍獅出發前就給各商號、大店送帖,通知有龍獅隊來拜年。龍獅隊一到門前,店主先在旁邊放一掛鞭炮,待大獅靠后,小獅子上前時,便燃放鞭炮向小獅子擲去,俗稱“燒獅”。燒完獅后,武術隊上前表演武術,接著店主在高樓窗口伸出一根竹竿,掛著一個大“利是”連同一棵生菜,讓舞獅的人邊舞邊爬著自帶的大竹篙,或疊成人梯,到頂上由獅子銜取,俗稱“搶青”。取下“利是”,又燃放一掛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獅的,名曰“掃蕩”,意為把污穢邪氣掃掉。(2)社火。社火全市各縣流行。春節時一般在街鎮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樣,有懸臺芯子、高蹺、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融音樂、舞蹈、美術、雜技于一體。陜南懸臺芯子社火尤為著名,多層鋼架上疊立戲劇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層者,驚險異常。還有舞獅、彩蓮船、竹馬、龍燈、板凳舞、貝殼舞等形式。(3)踏青。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由于全國各地春天到來的時間不一,因而踏青節也就有先有后,三月三為陜西一帶的踏青節。
第二,民間舞蹈類(端公跳神、漢調桄桄等)。(1)端公跳神。端公跳神本為古代巴蜀巫師(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發展為民間歌舞劇,屬地方小劇種,一般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現男女愛情內容,故又稱“對對戲”。適宜排演小型劇目,其唱腔樸實柔和、表現形式活潑灑脫。唱詞幽默風趣,藝術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陜南最出名的藝術劇種。(2)漢調桄桄。漢調桄桄,又稱漢中梆子戲,是陜西九大劇種之一,也是陜南最大的劇種,屬梆子腔戲。其唱、白吐字歸韻,均以漢水流域語音為基礎,用梆子樂器擊節發出響亮節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的特點,又融入川劇、漢調二簧柔和婉轉之長,形成鮮明地方色彩和風格。漢調桄桄音樂優美,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表演動作大方、樸實,唱腔喜怒哀樂界限分明,生、丑、凈、旦,行當齊全,唱、念、做、打,和諧完整,頗能代表漢水流域
人民溫和典雅、純樸大方的性格特征。
第三,娛樂游戲類。娛樂游戲類包括蕩秋千、抓子、笑和尚耍獅子、趕毛、捉嚴顏等。還有一種是在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民俗體育項目――漢中滑竿。
3.陜南地區民俗傳統體育發展中的制約因素
第一,傳承性不佳。民俗體育大都屬于行為民俗,其傳承方式主要是通過老一輩對年輕一代的“言傳身教”。但是這種傳承方式已被破壞,年輕人平時的娛樂方式很少再以這種古老的方式進行,大部分都進行電子競技等。城鎮化建設推行,城鄉、村落的交通、通信等服務的發展,民俗體育的地方性漸漸減弱。由于諸多原因影響著民俗傳統體育的發展,致使一些項目面臨失傳。
第二,現代適應性不強。民間民俗體育起源于民間、傳承于民間較為原始的文化形態,有些項目難免有一些消極因素,甚至有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成分,如陜南的端公跳神、羊皮鼓、耍壇等。這些項目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反映出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難以適應現代文明的現實。
第三,政府保護力度薄弱。民間民俗體育是一種民俗文化,屬于民族的精神財富,它對社會長期產生著影響。然而,受到現代經濟環境的影響,當地政府僅注重能帶來經濟效益的項目,而忽視了這些具有歷史意義與傳承價值的項目,使陜南地區的民間民俗體育不能得到有效的、全面的發展。
三 結束語
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是人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瑰寶。但是,我們對它的保護、研究力度較薄弱,如果任其發展,它很有可能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走向衰敗,甚至斷絕傳承。雖然近幾年國家已認識到民間民俗體育的價值,相關的研究不斷增加,成果比較豐富,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今后一段時期,民間民俗體育的研究內容不僅要注重現狀和應用方面的研究,更應該將研究的目光集中在民俗體育自身的發展規律的探討上,掌握民俗體育的發展規律,更有利于我們對其的保護和永久傳承。
參考文獻
[1]邱毅、楊柳、李宏印.漢水上游地區民俗體育資源利用探究[J].大家,2012(16):116~118
[2]涂傳飛、余萬予、鈔群英.對民俗體育特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11):99~102
[3]邱毅.漢水上游地區民俗體育的現狀及發展研究[J].黑河學刊,2012(6):102~105
[4]楊柳.漢水上游地區民間民俗體育及其特征分析[J].大家,2011(23):55~60
文章標題:國家級論文發表陜南地區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發展情況綜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iyu/2613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