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鳳陽花鼓的民俗體育價值研究

所屬欄目: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11 10:21 熱度:

   我國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不乏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民俗體育資源。民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間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國家精神文化的象征,是構建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皖東地區地理位置獨特,處于江淮分水嶺之間,受江淮文化影響,產生了眾多具有鮮明地域特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遺產,鳳陽花鼓就是皖東地區的特有的民俗體育資源代表,享有"東方芭蕾"的美譽。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及傳承人的努力下,其已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鳳陽縣也因此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針對鳳陽花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充分發掘鳳陽花鼓的體育價值,對于更好地傳承鳳陽花鼓這一皖東地區特有的民俗體育文化形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鳳陽花鼓的民俗體育價值研究

  1 鳳陽花鼓的起源

  1.1 源于頻發的自然災害

  明代中葉鳳陽地震、蝗蟲、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嘉靖元年(1522),正月地震,夏蝗;二年夏旱,風霾,秋大雨三月,冬陰三月;三年,民大饑,米五錢,人相食。臨淮縣在嘉靖二十二年大水灌城,二十三年旱,二十四年又大水灌城。明人張瀚《松窗夢語》說嘉靖年間鳳陽地區自然災害景象寫到,"間有耕者,又苦天澤不時,非旱即澇,蓋雨多則橫潦彌漫,無處歸束,無雨任其焦萎,救濟無資,饑饉頻仍,窘迫流徙,地廣人稀,坐此故也。""前年壽州無雨澤,今年泗州決河口……我唱秧歌度歉年,完卻官租還種田";"受盡風霜奔波苦,只為饑寒沒奈何";"唱得好時賞錢多"[1].上述史料記載表明,連續的自然災害導致鳳陽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遭受嚴重影響,人們迫于生計,賣唱乞討糊口,是產生鳳陽花鼓的重要原因。

  1.2 源于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

  歷史上,我國主要是由農業社會所構成的國家。民俗體育的產生和發展與地方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借此表達人們訴求和祈盼。明代,田藝衡《留青日札》( 1572年序) 卷十九記載: "吳越間婦女用三棒上下擊鼓,謂之三棒鼓,江北鳳陽男子尤善。"[1]指出鳳陽男性擅長三棒鼓,田間勞作時擊鼓而歌,鳳陽花鼓初期的花鼓小鑼及唱詞秧歌便由此而來。戴九靈《插秧婦詩》:"江北鳳陽女皆務農,其夫謳歌擊鼓。"又據《帝鄉記略》明萬歷二十七年(1594)刊本卷五"風俗"記載:"泗州(明代屬鳳陽府)農家之婦,則又執役田作,勞苦反倍于男。前志曰:……插秧之時,遠鄉男女擊鼓互歌,頗為混俗[2]."由此可以看出,鳳陽人民具有擊鼓謳歌的悠久傳統,借此抒發在田間勞作時的心情,這為鳳陽花鼓的出現和流行奠定了較好的群眾基礎。

  1.3 源于特定歷史人物的推動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鳳陽縣是中國著名的"帝王之鄉",明代時期修建了大量的重要建筑,如明中都、鼓樓、明皇陵。洪武二年,朱元璋為皇陵設衛守護,開設"祠祭署".《鳳陽新書》卷5( 帝語篇第七),記載了皇陵祭祀外,鳳陽花鼓還用于朝賀賽饗。明朝開國定都南京,鳳陽鄉親打著花鼓前去為朱元璋祝賀。鳳陽花鼓的發展迅速時期,應是朱元璋洪武七年(1374) 在"鐘離(鳳陽古稱) "建中都皇城之后。朱元璋稱帝后效仿劉邦恩澤沛縣,詔諭惠政:永免鳳陽、臨淮二縣稅糧徭、民徭賦[2].終明一代,鳳陽縣的賦稅比全國都要輕,甚至經常被蠲免。洪武皇帝給家鄉的經濟和稅收政策,使得鳳陽人民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利用鳳陽花鼓這一民俗體育形式,贊美朱元璋的豐功偉績、記錄當下的幸福生活,因此,鳳陽花鼓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和發展。

  2 鳳陽花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

  2.1 活態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體參與、表現形式、內涵體現均離不開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始終是一種有靈魂的、生命線脆弱的"活態"文化[3].從主體參與性上看,鳳陽花鼓的傳承和保護,主要依靠以孫鳳城為代表的傳人手中,通過他們不斷的努力,使鳳陽花鼓這一民間藝術通過影視、畫冊、圖像、文章,傳遍全中國,傳遍全世界。

  從表現形式看,從原生態的鳳陽花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鳳陽花鼓,通過廣大參與者的不斷努力,鳳陽花鼓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打法更多變,舞步更娉婷,花勢更加俊俏。從其最開始的賣唱乞討,不斷發展到今天具有"東方芭蕾"之稱的藝術[4].從內涵體現上看,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鳳陽花鼓從最初對田間勞作的祝愿和乞討生活逐漸轉變為對當地文化的表現和娛樂的追求。改革開放后,鳳陽花鼓又融入了小崗精神這一新的內涵。

  2.2 傳承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性是指通過世世代代的傳揚而保存下來,其傳承不同于物質文化遺產的簡單復制,而是在傳承中不斷的繼承、融合與發展。鳳陽花鼓在歷史上各個時期人們賦予了它不同的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價值。原生態的鳳陽花鼓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 ,鼓鑼間敲,隨后逐漸向著歌、舞、劇三結合的方向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文藝工作者對鳳陽花鼓采用了一些新的創作、表演手法,賦于它新的內涵。從最初的乞討的工具,發展成為皖東民俗體育的的代表登上藝術殿堂。改革開放后,鳳陽花鼓逐漸發展為一個文化品牌。孫鳳城等花鼓女在上海世博會40 多個場館展示演出,向國內外友人展示了鳳陽花鼓獨有的文化魅力。伴隨著"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滁州學院花鼓藝術團在全國高校巡演,鳳陽花鼓已成為安徽高校大型演出中特色節目。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過程中,鳳陽花鼓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也隨著時代不斷的在發展。

  2.3 地域性

  鳳陽花鼓是鳳陽縣獨有的帶有皖東地區地域風格的群眾性民俗體育活動。其產生、發展與傳承與鳳陽縣地理位置、生活習慣及歷史人物密切相關。鳳陽縣地處江淮之間,處于我國南北分界線附近,民俗文化上兼容南北,鳳陽花鼓融合了南方的小調和北方的秧歌,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當地以農業生產和田間勞動為主的生活習慣,明朝開國皇帝"帝王之鄉"和改革開放發源地的歷史定位,共同造就了如今鳳陽花鼓的表現形式、內涵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3 鳳陽花鼓的體育價值探索

  3.1 鳳陽花鼓的全民健身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體質健康問題。全民健身計劃的提出就是為了切實推動群眾體育工作發展、科學指導人民群眾健身鍛煉、有效提高全體國民健康素質。鳳陽花鼓是一項適合全民健身活動的民俗體育項目,從參與人群的年齡、性別上看,鳳陽花鼓適合男女老少參與其中,鍛煉人群廣泛;從運動的強度上看,鳳陽花鼓以韻律舞蹈為主要表現形式,加以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改善有氧代謝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從鍛煉場地器材上看,鳳陽花鼓在室內場館、室外廣場公園鍛煉皆可,鍛煉所用花鼓和扇子成本較低,不受場地和收入的制約;從鍛煉的效果上看,鳳陽花鼓能夠發展鍛煉者的耐力、柔韌性、靈敏性和協調性,改善體成分、塑造出優美的體型。

  3.2 鳳陽花鼓的人文、體育欣賞價值

  鳳陽花鼓作為皖東地區極具代表性的民俗體育項目,具有鮮明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文化特點。鳳陽花鼓的大量動作都源于記錄生產生活、源于對抗自然災害、源于歌頌歷史和人物,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體育欣賞價值。隨著政策上不斷的加大支持和傳承人不懈的努力,鳳陽花鼓對外交流展示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鳳陽花鼓,體會到其獨有的人文、體育欣賞價值。在校園內,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聯合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滁州學院花鼓藝術團在全國高校巡演,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了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在社會上,鳳陽花鼓表演隊伍不斷的參加各類大型演出。在歷屆中國農民歌會中,鳳陽花鼓代表東道主喜迎四方賓朋。在國際交流上,鳳陽花鼓多次出現在各種藝術賽場和慶典集會上,國際鼓文化節、上海國際藝術節、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上海世博會·安徽周系列活動中鳳陽花鼓這一皖東地區的"東方芭蕾",已成為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之一名揚海內外。

  3.3 民俗體育資源的教育價值

  隨著鳳陽花鼓的不斷傳承和發展,其所涉及的人群已經從成年人擴大到大、中、小學和幼兒園學生,鳳陽縣及滁州市政府已將鳳陽花鼓作為體育課教學內容融入到校園教育之中。當地的各級各類學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開設了鳳陽花鼓的興趣班、興趣課或興趣小組,并將鳳陽花鼓融入到中小學課間操的鍛煉內容之中,部分學校已將鳳陽花鼓作為體育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滁州學院聘請鳳陽花鼓非物質遺產傳人孫鳳城女士為客座教授,作為鳳陽花鼓藝術團總監親自指導并參與"高雅藝術進校園--鼓鄉情韻"的演出。通過在課堂教授和學習鳳陽花鼓的動作、韻律和舞蹈,在課外參與鳳陽花鼓的鍛煉和表演,既豐富了當地體育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鳳陽花鼓鍛煉的興趣,也在更大的范圍展示了"鳳陽花鼓"獨特的藝術風味,讓更多學生感受民間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這對促進體育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4 結語

  鳳陽花鼓作為皖東地區代表性的民俗體育項目,源于明朝中葉,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鳳陽花鼓所具有的活態性、傳承性和地域性等特點,使其表現形式和內涵價值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傳承和發展。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的背景下,應充分發揮其蘊涵的全民健身、教育、審美以及體育經濟等體育價值。加大鳳陽花鼓全民健身價值的宣傳,讓更多人通過鳳陽花鼓的練習提高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拓展"鳳陽花鼓"的表現形式和演出渠道,通過對其藝術表演的參與及欣賞,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價值及人文素養,展現出新時代國人的精神面貌。利用商業運作、政策支持、文化旅游等手段,使鳳陽花鼓走上文化產業化的道路,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助推劑,實現精神與物質財富的雙豐收。隨著2006年鳳陽花鼓被國家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成立,在當地政府和傳承人的不斷努力下,這朵扎根于皖東地區的藝術奇葩必將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程明吉郭永成,程宏鄉土體育鳳陽花鼓的體育文化價值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35(3):69-73.

  [2]劉從梅,陶運三安徽民俗體育"鳳陽花鼓"的歷史變遷與傳承路徑[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2):118-119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鳳陽花鼓的民俗體育價值研究》來源:《滁州學院學報》,作者:武亞軍,程明吉

文章標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鳳陽花鼓的民俗體育價值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iyu/46692.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 日韩中文欧美 | 91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av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久久 | 91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日韩av高清在线 | 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一级网站 | 999视频在线播放 | 免费不卡av| 婷婷久久网 | 在线观看久草 | 国产一区三区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 亚洲一区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91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激情 | 精品九九在线 |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 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观看 | 在线中文视频 | 性一交一乱一透一a级 | 成人免费网站www网站高清 | 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 成人久久久| 婷婷久久综合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牛牛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