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1-10-25 09:43 熱度:
梅花樁拳的起源和我國傳統宗教之間密不可分。根據相關方面的描述,清朝時期是梅花樁拳傳授的鼎盛時期,梅花派的傳承在北方地區具有鮮明的教門文化特色。直到傳承到第三代,才開始對梅花樁拳的傳承人有了文理武功的要求。在梅花樁拳的歷史傳承中,信仰的作用不容忽視,這也是梅花樁拳能廣泛流傳在社會中的重要原因。這種需要以信仰作為基礎的武術,其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但由于初期梅花樁拳的練習都是在鄉間以拜師學藝、傳內不傳外的守舊方式進行傳播,很難得到推廣[1]。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精華和糟粕共存,應把其中的優秀精華一代代繼承弘揚。梅花樁拳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應該被傳播與推廣。因此,對梅花樁拳的歷史發展研究及其社會文化價值挖掘就成了當務之急。
1、 梅花樁拳拳名和民間教門的聯系
梅花樁拳的起源有一定的多樣性特點,從西周開始有連續不斷的記載,但基本都屬于民間傳說,這和中國武術的發展史存在一定的聯系,主要是由于中國武術體系直到宋代才逐漸發展成熟,而對具體的武術拳種介紹,要到更晚的時代才出現,這就表明梅花拳出現在明末清初是符合客觀歷史情況的[2]。關于梅花樁拳的始祖,針對民間傳說分析,能夠發現這種拳法的產生和明末清初的民間教門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實際上,梅花樁拳始祖在眾多梅花拳譜的記載中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根據梅花樁拳內部流傳的《鄒氏家譜》文獻記載,梅花樁拳的第一代始祖為“法王老祖”[3],從佛家典籍來看,這是一個佛教的用語,這就體現出梅花樁拳的創設和民間的教門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正印證了前述的說法。
實際中,梅花樁拳的起名和佛教之間的聯系相當緊密。梅花樁拳之所以以梅花來命名,主要是由于梅花樁拳有五勢,如同五瓣玫瑰花瓣一樣,被稱作是落地干枝五勢,因此,梅花樁拳被稱作干支梅花拳,這樣的解釋從一定層面上是說得通的。與此同時,將梅花樁拳放在教門文化的具體背景中進行分析,能夠發現梅花樁拳的來源和具體的意義。其中,在梅花樁拳的“梅花”一詞絕對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審美觀念,而是一種宗教色彩的體現。根據我國相關方面的歷史資料記載,干支是清代民間教門中的一種組織,同時一些記錄中也記載到梅花樁拳在歷史上總共分為十二干支,這就體現出梅花樁拳的具體干支源于東大乘教,是一種掌教秩序以及組織形式。另外,《佛祖經》中的部分內容對梅花的含義也進行了描述。
目前,相關方面仍然沒有將梅花樁拳中的梅花及宗教中的梅花進行有效融合的定論,但這兩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和佛教的大乘教存在關聯。了解梅花樁拳的具體組織形式,對其進行分析,能夠發現梅花拳和當地的民間教門之間也存在聯系。梅花樁拳分為文武場,也叫內功和外功。文武場這一種組織形式起源于乾隆時期的清水教,這就表示,梅花樁拳的文武場是在民間教門的影響下產生結構變化的。同時,這種具體的組織形式又促進了梅花樁拳的進一步發展,也使現如今練習梅花樁拳的弟子仍然很重視文武場的要求:學習梅花樁拳首先要進入舞場,在武場中通過考核,才能夠進入文場。同時,文場和武場在要求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武場主要是傳授拳法,而文場則主要是傳承道法。無論武場的練習者自身水平多高,對拳法多精通,都不可以收徒,必須文場的練習者才可以收徒,因此,在整體的組織結構方面,武場要由文場來領導[4]。
2、 梅花樁拳體現出的社會文化價值
2.1、 健身價值
在中國拳術整體體系中,健身價值的體現相對比較明顯,梅花樁拳也是如此。眾所周知,梅花樁拳最大的特點是樁工,梅花樁拳練習者講究內外兼修、形神合一。古時,練習梅花樁拳者主要在樁上練功,主要有干支樁及八卦樁等樁陣。因此,梅花樁拳中的樁工就是一項基礎本領。在此基礎上,梅花樁拳又衍生出單練架子、對練捶,還有器械等多種方向的梅花樁拳,練習中講究拳法和道法合一,體現出道家修身養性的功法特點。梅花樁拳的發展直到明朝后期才廣泛流傳于民間。同時,梅花拳種也有習拳法者的呼吸吐納練習,主要有“太陽采氣功”及“呼氣納氣功”等功法,講究氣血運行及穴位的疏通。梅花樁拳中的五勢“大、小、敗、拗、順”分別和“土、金、水、木、火”五行相對應。同時,梅花樁拳中的五勢和人體的五臟及五官相對應,進行梅花樁拳練習,講究左右對稱、陰陽協調、相生相克,同時又符合中醫方面的具體理論。因此,千百年來的實踐發現梅花樁拳具有極高的健身及養生價值。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全民健身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的要求及發展趨勢,梅花樁拳練習者應當抓住機遇,順應全民健身的發展潮流,發揮自身的重要價值,創新、推廣梅花樁拳,使梅花樁拳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促進梅花樁拳的進一步發展。對此,可以編創由梅花樁拳改編的健身操,在學校中推廣,從而體現其良好的健身價值,服務于社會[5]。
2.2、 技擊價值
梅花樁拳并不是花架子,這種拳法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攻防技擊是梅花樁拳在練習過程中的主要價值及目標。梅花樁拳擁有一整套的練習體系,從基本功到單練、到對練、再到器械及散手等,體現出全方面、系統性的特點。梅花樁拳中的步伐練習主要包括顛換步、大群勢、小群勢、五行步、七星步、九宮步等。打法主要有挑壓掛鉤、攪撂摟劈等。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梅花樁拳能夠使練習者達到首步合一、閃進相連、隨時應變的效果。梅花樁拳的練習,將傳統的練功方式和現代化的科學訓練進行結合,能培養更加能攻能防的梅花樁拳實戰高手。練習者通過梅花樁拳的技擊訓練,提升自身防衛水平,培養積極向上、公平正義的高尚人格,體現出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踏實勤奮的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以梅花樁拳為代表的傳統武術賴以生存的各種環境日漸消失,而人類社會生活的豐富性促進了傳統武術價值的多樣性,這些價值系統中的各要素又是相互聯系發展的[6]。
2.3、 文化價值
實際中,梅花樁拳的具體傳承過程具有一定的長久性及艱難性,自然也就體現出其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梅花樁拳的發展充分融入了一些宗教特點,實現了儒、道、釋的緊密結合。梅花樁拳的練習及傳承過程體現出修齊治平的儒家思想、無為而治的道學哲理,以及清心寡欲的佛家精髓。由于梅花樁拳主要廣泛流傳于冀、魯、豫三個省會的交界位置,因此梅花樁拳體現出深厚的地域性特色。作為燕趙、齊魯、中原文化的相互碰撞和結合,梅花樁拳整套拳法中所蘊含的地域特色及鄉土人情氣息豐富,主要也是源自黃河流域的農業文明及大運河流域的商業文化。多種文化的碰撞,充分地體現出梅花拳文化中的地方民族特色。與此同時,梅花樁拳的創設及發展過程,需要重視文武并舉,保持拳法和道法的統一,使文拳和武拳相互融合、共同促進發展并互相支撐,這也正是梅花樁拳和其他拳種之間存在區別的重要特點[7]。梅花樁拳的傳承過程,體現了敬畏天地、順應自然的思想,以及抵御外敵、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體現出符合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尚情操。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重視梅花樁拳,并努力將其發揚光大,使其具有時代性的特點,是梅花拳練習者的光榮使命。2013年8月,作為梅花樁拳第十八代傳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孟昭力與李勇、宋德敏、滿守國、付德鵬等人共同,成立了“聊城市梅花樁拳研究會”,并且開展了大力推動梅花樁拳進校園的項目,使梅花樁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及積極向上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相統一、融合,探求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新的教學模式,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新途徑。這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并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有關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的情感,讓學生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3 、結語
梅花樁拳具有較深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很高的社會文化價值。梅花被世人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大肆推崇,梅花的品格同時體現出高風亮節和浩然正氣。練習者通過梅花樁拳的練習,能夠幫助其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從而實現梅花樁拳的傳承價值,更好地培養傳承者,這也正是梅花精神的體現。在未來梅花樁拳的發展傳承中,通過長期的練習,練習者能夠始終不忘初心,切實肩負時代重擔,弘揚和傳承梅花樁拳文化,將梅花樁拳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張道玉聊城梅花樁拳基本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武術:研究,2017,6(4):28-33.
[2]趙景磊梅花拳傳承中的身份認同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9.
[3]張興宇梅花拳與村落自治生活研究一以冀南廣 縣北楊莊為核心個案[D].山東大學, 2018.
《梅花樁拳的歷史發展與社會文化價值探究》來源:《當代體育科技》,作者:張凱,袁英華
文章標題:梅花樁拳的歷史發展與社會文化價值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iyu/4698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