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1-12-17 09:48 熱度:
群眾體育是指以社會全體成員為對象,以健身娛樂、豐富興趣愛好、調節精神文化生活為目的,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對增強人民身心素質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體育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對照現階段我國群眾體育健康的現實存在的問題,構建我國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探討社會、政府、個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機制,以完善和促進系統結構,從而使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目標得以提升。
一、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
(一)有機體系統。
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是從社會、政府方面獲取一定的物質和人力資源,通過運動協會或個人的社會實踐來完成,并承載著系統的適應功能。
物質資源是人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也是參與體育的群眾所必須的客觀基礎。體育運動場館、健身設施以及個人器械服裝等條件的具備需要社會和個人的提供。人力資源是能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群眾的體育參與只能在社會組織者的管理下,在提供運動的場地、時間、人員等條件下才能夠合理實現。協會比賽、體能訓練、運動處方、體育科普、預防損傷與治療等,也耗費專業人力資源。
(二)人格系統。
人格系統是美國帕森斯社會系統理論的下屬系統之一。人格從有機體得到動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做事和反應的能力,人格將這些生理活動的機能加以運用,形成人的動機,以達到目的的要求。人格由家庭的人格系統與社會系統的關系是人格系統以社會化的人供給社會系統,從而組織成為社會。
人格系統指人的動機和滿足需求的欲望。包括個體的動機、興趣和目標,并通過社會化過程而發展。人格在社會有機體得到的認知、思考、反映的能力,通過行動加以運用,以社會化的人供給社會系統。多個個體體育參與目標形成的群體,共同完成認知和實踐就可以達到健康促進系統的目標。而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發布的法規政策加以引導,全社會物質和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從而滿足群眾的體育需求。
(三)社會系統。
社會系統是個人、人群和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承載著系統的協調功能。群眾體育健康的關系中有各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人與場地器材之間,比賽隊員與組織裁判之間,大型集會與城市管理之間發生的經濟文化等關系時會建立制度或規程,形成某種契約,這種模式就是社會系統。群眾體育系統中出現的社會、政府、協會、個人之間形成的契約,體現了價值需求的不同。如何有效運用管理手段,在于此,應明確各關系之間的角色和地位,協調各方面的利益訴求,來保障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的順暢運行,并實現系統目標。
(四)文化系統。
文化系統指人們在生活和專門的學習中得到的人類所累積下來的文化。由進化過程而得到成長,繼承前人的成果,也創造新的文化。體育是文化的一個特征,人的運動能力是有機體機能的產物,但各種不同的運動形式和賽制體系則是由文化所產生的。體育文化是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工具,也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結果。而社會系統的價值規范為體育文化系統提供了基本模式,進而建立文化系統的維模。
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的維模必須建立價值規范,促使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行動者動機的形成,并與社會文化、國家政策導向相結合,使有機體系統、人格系統等子系統完善其內部結構。在群眾體育健康促進過程中各要素系統正確目標導向基礎上,協調運行,相互支持,共同維持整體性,高效發揮系統適應功能的效力。
二、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的結構建設
(一)適應結構建設。
社區體育作為群眾體育參與主要形式,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分配上不均衡。大多數活動場地安置較為零散,設施功能性不全面,許多社區、城鎮只有簡單的幾個固定器具。難于滿足群眾鍛煉形式多樣化的需求。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導群眾科學運動的基層體育工作者,在沒有社會統一組織下幾乎參與性為零。雖然全國有幾百萬人持證,但沒有發揮著教授和指導的作用。這對群眾獲取運動常識,提高技能水平、學習器材使用等會產生不利影響[1]。這些運動知識本可以通過社區活動,由體育指導員將專業知識和面向社會傳授。所以,當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使用出現利用不足、組織不到位的現象,使適應性結構建設出現缺失。
(二)達鵠結構建設。
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條文、運用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在確定系統的目標等級次序、聚合和調節個體目標的基礎上,將現有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統一調配來實現系統的達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體育思想指導下,相繼出臺了群眾體育相關的法規政策,既有為專門性體育活動設計的具體方案,也有對群眾體質健康服務系統制定的具體要求。應該說,不管是從政策文件的種類還是從數量上來看,群眾體質健康一直是我國政府極為關注的領域[2]。但是,目標卻遠未達成。
(三)整合結構建設。
群眾體育需要在系統目標構建過程中不斷完善其職能結構,當社會與個人之間、政府與協會之間出現利益矛盾時,立法、行政、監督等相關部門的職責要明確,使各結構點的任務清晰化,并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政策、制度等,使其各自的價值取向實現方向的一致,從而完成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的目標實現。
(四)維模結構建設。
結構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社會學家帕森斯,在《社會系統》一書中,強調了文化模式維護的功能。促進系統積極穩定的結構,是建立在群眾體育參與者的運動動機、興趣的基礎上的,在運動交流中傳遞信息、相互學習,自我判斷和積極參與,使運動個體之間建立和維持同一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體育認知能力的提高和價值體系的確立是對體育群眾外在表現的要求和體育文化模式的內化,通過運動模式的普遍性,激活決定內因的原動力,促進體育參與群眾的主動性。建設缺失之處如下。
1.信息引導偏差,體育價值規范宣傳強度不足。
國家《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增強群眾的素養,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和健康觀,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觀念。近些年我國群眾體育出現的保健化、養生化趨勢;可適用于任何年齡群體的口號,如“我健身我快樂”“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對促進群眾參與運動的興趣,對個性化運動模式的推廣,樹立身心和諧發展的價值觀方面,難以建立社會特別是群眾自身對體育參與行為選擇的價值規范[3]。
2.文化內在價值觀缺失,價值理念不健全。
群眾體育文化要重塑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就必須將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技術技能與崇高的精神品質統一起來。體育比賽組織的社會化,以及商業賽事快速發展,體育趨向于經濟化,政治化、工具化,體育精神以強健體魄為基礎,完善人格的價值觀發生分化,導致體育文化的價值觀發生偏離。只有將正確的體育文化認識成為內在的價值觀,成為領導群眾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文化結構的維模才不會缺失。
三、建立群眾體育健康促進協同機制
(一)雙向驅動機制。
體育法律法規是上層設計,是對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的有力保障,規范了運動場地、組織比賽的標準、服務保障、監督機制、物質和人力資源的支持,是促進系統的主要協同力量和推動力;群眾體育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促使新型運動項目的不斷涌現,各類協會應運而生,促使體育產業結構快速升級。雙向驅動是系統聯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是促進群眾身心全面發展的目標,而對這一共同目標的清晰認識才會促使社會、政府、協會、群眾個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成為可能。
(二)共享機制。
共享機制的應用范圍包括公共體育場館共享、比賽信息共享、市場價值共享、利益反哺共享等,均服務于群眾體育健康促進協同機制的有機運行。無論是公共場地還是私人場館,政府主辦還是協會組織,都有各自的平臺優勢、技術優勢,通過互補來營造共享的體育參與環境;群眾在場地設施維護、政策批評與建議、比賽志愿者服務和運動員服裝器械等方面都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政府可以在活動中進行大數據分析,發表官方信息、指導健身醫療知識、提供比賽組織等,從而最大化實現系統的聯動目標。
四、結語
“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完善結構。”建立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是以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為指導,實現人們身心全面發展這一目的,促進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積極探索。通過優化結構、強化功能,不斷完善系統。
參考文獻
[1]姜曉珍,特木其勒圖關于學校因素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影響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2)-.47 ~ 50
[2]楊成偉,唐炎,張赫,等群眾體質健康政策的有效執行路徑研究一于 米特霍恩政策執行系統模型的視角[J].體育科學,2014,34(8)-56~ 63
《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研究》來源:《產業與科技論壇》,作者:王仲春
文章標題:群眾體育健康促進系統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tiyu/4744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