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小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9-11-06 10:14 熱度:
蘇教版小語教材在適當的單元組別中均有規律地選入了相當數量的古詩(詞),每冊安排了3- 7 首不等。細細研讀小學階段12冊50 多篇古詩(詞),筆者發現古詩(詞)教學有其明確的教學梯段、清晰的文本類型和遞進的教學目標。教師只有做到心中有“底”、教中有 “向”,才能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扎實的言語形式學習中,積淀豐厚的經典詩文,提升綜合語文素養。
一、明確梯段要求,做到備中有“底”
《義 務 教 育 語 文 課 程 標 準(2011年版)》(下稱《課程標準》)把小學分成三個學段,每個學段中不同類型的選文,均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而且目標的側重點呈螺旋式梯度上升,古詩(詞)教學也不例外。除了“誦讀”這一貫穿三個學段的古詩文教學的共性目標外,課標還對低、中、高不同學段的古詩文教學提出了具體的學段目標。教師只有清楚認識了這些目標,才能在不同學段的古詩研備、目標定位和言語實踐中,做到心中有 “底”,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1.展開想象,感受優美語言第一學段(一、二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語言積累薄、理解能力弱,但是記憶能力強,想象更為廣闊,不受復雜的社會生活思維定勢的影響。基于這樣的學情,本學段每冊教材選編的現當代詩數量多,但古詩(詞)數量少。以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二年級下冊為例,兩冊教材課文和練習中都只選編進了3首古詩。其次,所選的古詩內容淺顯,形象生動,以五言絕句為主。《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部分對此學段的古詩(詞)閱讀教學提出了相對較低的具體的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誦讀”“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是本學段古詩文教學目標的一組關鍵詞。本學段古詩 (詞)教學,教師應以“誦讀”為主要教學形式,在誦讀中引導低段學生展開豐富想象,想象詩句中呈現的美好畫面和圖景;在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句滲透出來的獨特的節奏、對仗、押韻等優美的言語形式。
2.體驗情感,領悟豐富內容經過兩年的小學語文學習,第二學段(三、四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增加,理解記憶能力漸強,情感體驗越來越豐富,語言的感悟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基于這樣的學情,本學段每冊教材中的古詩(詞)的數量和難度均有所增加,以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四年級上冊為例,兩冊教材分別選編了6首和5 首絕句,且由五言過渡到七言為主。《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詩文教學提出了如下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對比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的教學目標增加了“體驗情感”和“領悟內容”兩個關鍵詞。因此,本段古詩教學,應注重誦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注重在誦讀中“領會”和“理解”古詩(詞)的豐富內容。
3.品讀語言,體味內容情感第三學段(五、六年級)的學生,語言積累更加豐富,理解性記憶能力增強,語言的感悟力和情感體驗較一、二學段有了質的飛躍。教材中的古詩(詞)數量和難度也有了一定增加。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和“練習”中選編了6首古詩,六年級上冊“課文”和“練習”中也選編了6首古詩。且這一學段中出現了七言律詩。此段的古詩(詞)教學,《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明確目標:“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體味”是這一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中出現的一個新關鍵詞。課標要求此段古詩(詞)教學,在誦讀中關注“詩文的聲調、節奏”等古詩(詞)獨特的言語形式,在誦讀中 “仔細體會”古詩(詞)“骨子里”滲透著的豐富的內容和情感。
二、科學劃分品類,做到教中有“向”
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的古詩(詞),編者主要以如下三種方式編入:一是古詩題目直接是課文題目,如二年級上冊的《登鸛雀樓》《青松》;二是以“古詩兩首”的形式出現,這是編入教材的主要形式,所占數量最多;三是以“練習”中的 “讀讀背背”(第一、二學段)和“誦讀與積累”“誦讀與欣賞”( 第三學段)的形式出現。相對前兩種形式,第三種編排形式編入的古詩 (詞)數量不多。本文主要探討前兩種方式編入教材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將教材中的古詩(詞)匯總,從詩歌內容和表現形式的角度分析,筆者發現這些古詩(詞)也可細分成幾種小類。教學中,我們要在對其進行細化分類的基礎上“因詩施教”,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筆者站在“小語姓小”和“言語形式”學習的角度,本著在按“類”誦讀中 “厚積薄發”的原則,將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的古詩(詞)細分成三類。
1.四季山水景畫篇通過優美的語言意象,呈現美好、壯麗的四季山水,是這類古詩(詞)內容上最大的特點。蘇教版小語教材中這一類古詩(詞) 數量最多,幾乎占了全部古詩(詞)數量的半數以上。學好這一類古詩(詞),不僅能夠讓學生領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眼中祖國河山的壯美,更能夠在一篇篇意境優美的景畫詩句的誦讀中,感受古詩(詞)獨特的語言魅力,提高人文修養。此類古詩(詞)的誦讀活動,應指向詩(詞)中的人、物、景、圖,指向詩(詞)句如何用最簡文字、最美意象整體呈現人、物、景、圖的“言語形式”。《春曉》(二年級上冊)在平易淺近、自然天成的20個字的詩句中,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躍然紙上,景真情真,言淺意濃。《峨眉山月歌》(四年級上冊),通過 “山”“月”“江水”等一組流動的景物,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六年級上冊),通過“云翻”“雨瀉”“風卷” “天晴”等一組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展現出了一段動態的“西湖驟雨圖”,有聲有色、有景有情。
2.活動典故敘事篇這類古詩(詞)中一般都有生動的歷史事件、形象的動作神態,一般都能從詩句表面上讀出一個 “故事”、一個活動畫面或者一個流動的瞬間。這類詩篇或通過人物的典型細節,傳神地再現孩童的天真和童趣;或通過悠然灑脫的活動經歷,形象地再現古代文人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或通過歷史事件中詩人的“言行舉止”,生動地呈現主人公或喜、或悲的美好心愿和復雜情懷。此類古詩(詞)教學,應指向詩中的細節、活動和“言行舉止”,在理解中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誦讀中感悟積累,在誦讀中升華情感。《小兒垂釣》(四年級下冊),通過“蓬頭”“ 學垂綸”“側坐”“遙招手”“不應”等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傳神地再現了“小兒”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六年級下冊),以一組白描式的動作神態詞,表現詞人難以忘懷的溪亭暢游的美好回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六年級上冊),前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等一組“言行舉止”,表現詩人聞聽“安史之亂”結束時的無限興奮和喜悅之情;后者則通過“元知”“不見”“家祭”“告乃翁”等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詩人生前未能見到“九州同”的滿腔悲憤和臨終對兒孫們的深深囑托。在同一課里出現的這兩首詩,再現了一“喜” 一“悲”兩個歷史事件,無論是內容還是情感都對比鮮明。
三、準確選擇學點,做到學中有“養”
小學生學習古詩(詞),并不是要他們學寫古體詩,學習文縐縐地說話、寫文章,而是學習古詩(詞)選取典型景物、意象和具體活動表現主旨的選材方法。這樣的學習點在不同的古詩(詞)中,也有所不同。小學階段的古詩言語形式學習活動,應針對不同類的古詩(詞)選擇不同的學習點,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應基于誦讀,以誦讀為主要形式,在“想象”“體味”“感悟”的言語實踐中,提升多元的語文素養。這不僅是《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也是由古詩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1.誦讀想象如畫美景四季山水景畫篇一類的古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詩中有畫”“詩畫合一”,不著痕跡,渾然一 體 。為了達到這一效果 ,詩(詞)中會選擇自然界中典型、生動、形象的動物、植物、山、水等景和物,有的甚至是細微的、流動的、瞬間的,整首詩渾然天成,宛如一幅如畫美景。教學中,應將這些景和物當作此類古詩(詞)教學誦讀、理解和想象的言語形式學習點。 《望廬山瀑布》(三年級下冊),緊扣題 目 中 的 “望”字,從香爐峰入筆,站在 “遙”處,神用“掛”字,巧用“飛” 字,夸張“三千尺”,妙用“疑是”,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壯觀、奇麗。這首詩的誦讀應立足這些“點”,對詩中所選的“香爐峰”“紫煙”“前川”等景象展開豐富想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級下冊),選取水天相接“無窮碧”的“蓮葉”,與“映日” 襯托下的“荷花”,一“碧”一 “紅”,在鮮明對比中表現六月西湖如畫美景。這首詩的言語形式學習點,應落在感受詩中巧妙選景(碧葉、紅花)和景物色彩鮮明對比(一“碧”一“紅”)的表達上;落在誦讀詩句,整體想象如詩如畫的美景上。至于詩人楊萬里復雜的送別隱喻,五年級小學生了解即可,無需過度渲染和深析。
2.誦讀體味人事情懷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編入的敘事篇古詩(詞),一般通過典型的細節描寫、傳神的動作刻畫和 “異常的行為”來表現,再現孩童的天真童趣、詩家詞人的豪放瀟灑、文人墨客的悲喜之情。這類古詩(詞)教學,學習點應落在整體品讀詩(詞)句中典型的細節、傳神的動作和異常的舉止上,并通過它體味古詩(詞)新穎的表現角度、典型的表現手法和豐富的人事情懷。《池上》(四年級下冊)從小娃撐船進入畫面,就準確捕捉到了他們“偷采”的瞬間心情。這是一幅多么富有情趣的采蓮趣事呀。這首詩的言語形式學習點,應落在“撐”“偷采”“藏” “開”這些傳神的動作上,通過整體誦讀,體味小娃“偷采白蓮”的愉悅之情,感受詩中小娃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六年級上冊)的學習,應將言語形式學習點落在“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這組“狂喜行為”上,通過誦讀體味詩人當時無法抑制的喜悅之情。
古詩(詞)無論是它的形還是神,都博大精深。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古詩(詞),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詩(詞)教學方法很多,但從學生言語形式學習的角度來看,教師必須清晰地了解這一文體的學段教學目標,并對其進行適當的分類。教學時還須選擇恰當的學習點,在誦讀、想象、體味、感悟的螺旋式上升的言語實踐中,不斷厚積經典語言,不斷汲取語言滋養,逐步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榮生等. 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基于言語形式學習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來源:《教學與管理》,作者:許德斌 。
文章標題:基于言語形式學習的 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xiaoxue/4119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