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小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0-02-17 10:16 熱度:
1引言
在目前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之中,常規的做法和觀念,乃是將美術教育課程看作一種審美知識和審美趣味培養。如此做法,正是符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轉向需要。但實際上,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作為藝術的產生,自來是附屬于其它政治、經濟和人文學科的部分。當考慮到這一層面的時候,我們其實更加應當全面看待中小學美術教育,在轉變課堂美術教育授課方式的同時,以美術為各人文學科架設連接,真正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
2“藝術”和產生它的時代密不可分
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作為常見“意識形態”大類有政治、宗教和文化,藝術是經濟基礎之上“意識形態”的邊緣部分。而在其中,藝術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和經濟基礎的作用和反作用方式是間接的,即藝術與經濟基礎之間尚且中介著政治、宗教和文化。而三大部分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對于藝術創作的影響也是綜合性質的[1]。從學科來說,這種影響尚可以分析得來,而放到藝術家或藝術作品之中來看,這種影響便是或隱或現的千絲萬縷關聯。這便牽涉到“藝術”是什么的問題。所謂“藝術”是和“藝術作品”和“藝術家”聯系到一起的。而“藝術作品”正是“藝術家”在特定的環境之中,受到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產生的創作。因而,并不存在單純某一因素導致的藝術作品產生,藝術作品始終和時代中諸多因素緊密關聯[1]。而作為文化因素,再要細致對待。所謂文化,又包含著藝術、文學、歷史、哲學等重要的人文學科的諸多部分。而作為文化內涵之一,藝術又是在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啟發下展現出來的。不同于政治、經濟對藝術作品的外在影響,文學、歷史和哲學是內化于藝術作品的,并和“藝術家”的個體情感密切關聯。于是乎,從人類與自身歷史的關系來說,人類歷史實際可以分為理性的歷史和感性的歷史兩個部分,而作為藝術的部分,正是后者。所謂理性地歷史,便是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客觀發生的事件,以及事件連接對人類的影響。而作為“感性的歷史”的藝術,記載的則是人類的審美、時代情感等更為主觀的內容,其作為客觀歷史的另一端,亦不可小視。
3“圖像學”的藝術分析模式
在目前中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之中,“寫實”為主的作品所占藝術作品的篇幅較大。而作為“寫實”作品部分,講述藝術作品的“故事”并分析藝術作品的藝術特點是最為常規的課堂講授方式。而一般常見的“寫實”類藝術作品,也通常是記述歷史中的事件,或描繪文學歷史故事。但不得不說,目前這樣在中小學課堂講述藝術作品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方式。這樣的授課方式,容易割裂藝術與其它人文學科的聯系,分離了藝術和現實世界的關聯。而正是多年以來這樣的講授方式,人們大大忽略了藝術課程的人文價值,并將其置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但從西方來看,藝術作品始終被放置在極為重要的部分。諸如瓦爾堡和潘諾夫斯基等圖像學研究學者,都將藝術作品看作是與其它人文學科密切相關的重要部分,并對其它人文學科提供新的研究和思考維度。而作為“圖像學”這一專業學術研究,實際大可融入今天中小學美術教學,為各人文學科架設連接。在此,我們先來簡要看下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分析方法:所謂圖像學,實際上是中世紀以來的“圖像志”傳統發展而來的。所謂“圖像志”,研究的是符號和象征物及其背后的宗教內容。比如在西方基督教之中,葡萄酒象征耶穌基督的血液,十字架象征耶穌基督的受難等等。這樣的象征系統和圖像分析方式,最早產生于宗教,而后在潘諾夫斯基那里結合了其它人文學科,進一步發展為“圖像學”理論。圖像學分析作品的步驟為:a)首先識別一幅寫實藝術作品包括人物、物品、著裝、行為、色彩等方面的顯著特征;b)通過對圖像的辨別找出敘事主題,以及敘事主題的典故或歷史事件的文字記錄,找到圖像和典籍的對應;c)對比類似主題的圖像或作品,尋找敘述方式的異同;d)將作品放置到藝術家所處年代,找出藝術家想要表達作品的意圖和時代精神[2]。以上四個步驟,作為“圖像志”的部分,其在第二步就止住了,而作為圖像學的部分,正是在之后兩個部分的操作之中,完成了藝術作品和其它人文學科,尤其與思想、歷史的連接關系。
4舉例王式廓《血衣》進行講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美術》開篇是一幅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依照上述圖像學方式,本著建立中小學美術教學與其它人文學科關聯的方式,本文嘗試以例舉的方式探討《血衣》的講課方式。教材已有的基本交代:“《血衣》的創作始于1954年,作品取材于畫家王式廓解放初期華北各地參加土地改革的斗爭場面。他以一位婦女高舉被害丈夫的血衣作為激發受害農民起來控訴地主罪行的導火索,塑造了眾多具有不同性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3]除此之外,書本也展示了關于該作品創作的畫家照片,以及為創作而進行的單獨人物的素描。可以添加課堂講述部分:a)結合中小學生的歷史基礎,結合作品講述建國后中國為什么要進行土地改革;b)向學生展示其它土地改革的美術經典作品,諸如著名版畫家古元的版畫作品《減租會》。可以添加課外啟發閱讀部分:a)結合文學作品,可以引導中小學生進一步閱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勞》以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讓學生在文學中體會作品及歷史,更好理解作品的時代氛圍;b)結合影視動畫作品,引導中小學生觀看類似題材的國產木偶片《半夜雞叫》,體會中國優秀的動畫經典創作。經由以上課堂內講述與課堂外閱讀、觀看的結合,相信可以讓中小學生認識到教材標語“藝術從生活中來,并高于生活”這一主旨。并且,也觸類旁通的方式中讓學生認識到了藝術和歷史、文學、動畫等多方面的聯系。而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正是因為“圖像學”融入中小學美術史教學的優勢所在。
【參考文獻】
[1]參見王宏建、袁寶林主編《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8次版.
[2]參見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5月,第1版.
[3]《美術》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圖像學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來源:《天津美術學院學報》,作者:毛德龍
文章標題:圖像學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xiaoxue/419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