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學前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11 16:22 熱度:
陶藝作為一種新型藝術已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在陶泥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的陶藝活動不僅是做陶泥技能的發展,而且是幼兒語言、創造力、動手、想象、觀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養和發展。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幼兒園陶泥教學的快樂嘗試。
摘 要: 教學模式、方法多種多樣,幼兒園的陶泥教學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打破傳統手段和方法進行,本文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走進大自然,讓幼兒用陶泥表現大自然中的美。嘗試三步走,讓幼兒在多次探索中創作出最好的創意作品。巧用輔助材料,激發幼兒興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愉快地合作,使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創作成功的喜悅;邮皆u價,真正促進幼兒獲得不同層次的提高。
關鍵詞: 幼兒園,陶泥教學,快樂嘗試
身為幼兒園教師,我一直在思考:在幼兒園陶泥活動中,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更激發幼兒興趣,促進幼兒技能水平提高和想象創作能力發展呢?于是近幾年教學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一、走進大自然,讓幼兒用陶泥表現大自然中的美
傳統教學模式是幼兒在課堂里接受教師的傳授,難道陶泥教學只能在封閉的教室里傳授技能嗎?可否帶幼兒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捕捉可以用陶泥表現的內容。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種形式。幼兒在與大自然物體的零距離接觸中,親身感受到物體的特征。大自然中的樹木、花草、鳥叫蟲鳴不是幼兒最好的素材嗎?相信自然的和幼兒有親身體會的素材一定比擺在教室里的圖片、標本等更有價值。經過眼看、手摸、耳聽、鼻聞多感官參與,幼兒才能用陶泥更好地表現出他們的特征。
例如,有一次小班幼兒開展“花兒朵朵開”的陶泥活動,我們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進花園觀察各種花的外形特征,幼兒表現出極大興趣,他們一邊看,一邊聞,有的還情不自禁地摸摸花瓣,有了這樣的經歷和感觸,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可謂百花齊放。
二、嘗試三步走,讓幼兒在多次探索操作中塑造最好的創意作品
三步走是開展陶泥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研究出來的。什么是“瓷泥三步走”?瓷泥三步走,即同一個技能分三個步驟也就是三個活動完成:探索――規范技能――想象創意。第一步的重點是“探索”。教師不做示范,引導幼兒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探索,教師不要局限太多,給幼兒留有探索空間。第二步的重點是“規范技能”。教師進行示范,把正確規范的技能動作和要領傳授給幼兒,幼兒用規范的手法學習技能。第三步的重點是“想象創意”。即幼兒運用本技能等綜合技法想象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富有創意的作品。“創意”要留給幼兒足夠的空間。注意觀察引導孩子的作品是否有趣、富有創意,拓展孩子的思路。
接下來我們就用實例請大家跟我們一塊兒分享“瓷泥三步走”。
例如:瓷泥技能“捏塑”
這是粉彩中班上學期進行的瓷泥“捏塑”技能。為了實現“捏塑”這一技能目標,我們選取既跟幼兒經驗息息相關又和節日相關的三個活動進行三步走瓷泥教學,它們分別是:“可愛的烏龜”、“圣誕樹”、“我的創意碗”。
第一步是“可愛的烏龜”。本活動的重點是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徒手捏塑出烏龜的立體造型,表現出烏龜的典型外形特征。老師把握的主要原則是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手法塑造出烏龜的立體造型,于是幼兒探索出不同的捏塑法:有的搓一搓再捏,有的團一團再捏,還有的從大部分捏出小部分(例如:從烏龜的身體上直接拉捏出烏龜的腳)等。一只只童趣可愛的烏龜呈現在眼前:可愛的烏龜弟弟,愛美的烏龜姐姐,背糧的烏龜哥哥,曬太陽的烏龜爺爺,等等。每個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第二步是“圣誕樹”:我們選取了這個和節日及幼兒生活經驗有關的內容作為第二步的技能練習,由于圣誕樹上的樹枝比較多,因此幼兒可以通過捏圣誕樹的主枝與分枝練習規范“捏塑”技能。開始制作圣誕樹了,瞧她們靈活的小手捏出了圣誕樹的許多分枝,還有的幼兒在分枝上捏了樹葉呢,這可是高難度的。
第三步是“我的創意碗”。這個活動重點運用捏塑等技能,表現碗的基本特征和創意造型,并添加豐富的情節。孩子們開始動手制作自己的創意碗了。一開始大多數孩子在手上捏的都是圓形的碗,不一會兒碗的造型發生了變化,兔子碗、愛心碗、五角星碗等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就是六六小朋友做的“大便碗”,六六介紹說這是媽媽帶我去便所餐廳吃飯看到的,那里的碗都是“大便碗”。孩子們已能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技能和想象創意很好地結合起來,制作出各式各樣的創意碗,真是千奇百怪,大開眼界。
通過以上三步走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對“捏塑”技能進行了探索、技能規范和想象創意三個階段學習。正因為有了“捏塑”技能探索和規范這兩步,才能為最后的第三步創意打下基礎,才能做出屬于自己的最富有創意的作品。從他們那自信、微笑的臉上我們感受到了真正屬于他們的那份喜悅。
三、巧用輔助材料,調動幼兒興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兒看多了顏色鮮艷、品種繁多、功能各異的各種玩具的情況下,會對來自自然的泥土產生一種好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者如果不能抓住教育契機,激發孩子參加陶泥活動的興趣,這種好奇心就會慢慢消退,幼兒對泥土不再有興趣,他們在多次玩泥的過程中可能會厭倦單調的泥土帶來的視覺感受。教師除了通過視、聽、感等多層次體驗萌發幼兒對陶泥的創造激情外,提供豐富、有意義的輔助材料同樣很重要。在陶泥活動中,如果能巧用一些可操作的輔助材料,則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借助輔助材料調動幼兒興趣,給幼兒帶來不同視覺感受呢?我們進行了大膽嘗試。有一次小班開展“火車嗚嗚嗚”的陶泥活動,活動開展前,我給幼兒準備了畫有火車鐵軌的大底版、半個大小的兒童牙膏盒和貼有幼兒照片的區角牌這三種輔助材料;疖嚧蟮装宓某鍪疽幌伦泳臀擞變旱难矍,他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坐火車去旅行”的游戲情景,仿佛火車正在鐵軌上開動。“半個兒童牙膏盒”這一輔助材料更好地幫助幼兒運用陶泥卷曲的技能包裹出火車車廂的造型。有人做好了火車車廂,將自己的車廂擺在鐵軌的最開始處,并高興地說:“哦!我的車廂排在第一!”擺好車廂后,我請幼兒將貼有自己照片的區角牌插在自己做的火車車廂上,插上區角牌之后,幼兒興奮地叫著:“快看,我們坐上火車準備出發了!”“嗚……轟隆轟隆!”他們圍著作品情不自禁地玩起了開火車的游戲。
由此可見,輔助材料的巧妙運用讓幼兒的這種創造來源于生活又再現于生活,大膽、自信,沒有絲毫矯揉造作,泥巴的樸質與輔助材料的渾然一體,真可謂“稚拙中見生動,平淡中見樂趣”。
四、愉快地合作,使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創作成功的喜悅
在陶泥教學中,幼兒之間的能力肯定是有差別的,而合作教學為他們提供了良機,這也是開放性教學的有效嘗試。即由原來的個人完成作品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完成作品。不僅發揮各自的長處完成作品,而且獲得合作成功的喜悅。
有一次,我讓大班幼兒自選做大氣的作品。經過商量,有人提出合作,我立刻同意了他們的提議,于是他們倆倆合作忙開了。擅長做空心球的選擇做娃娃的頭和身體,擅長搓泥條的選擇做娃娃的頭發和五官等;擅長泥條盤筑的做果籃,心細的做水果;擅長拍泥板的做蛋糕底盤,擅長團圓、捏條的做蠟燭。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現在眼前,有芭比娃娃、生日蛋糕、果盤等。在這次合作中,他們不僅發揮了各自長處,完成了大氣的作品,而且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進了同伴之間的友誼。
五、互動式評價,真正促進幼兒不同層次地提高
在陶泥教學中,作品評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以往我們在幼兒完成作品后,就匆匆收拾場地,匆匆講評作品。但是,通過多次教和實踐,我們改進了評價方法。在每次幼兒制作陶泥作品的過程中,我們都及時用相機采集他們有創意的作品照片或制作過程的短片,在活動結束或餐前空余用多媒體放給大家看。這樣改革既避免了以往人多擁擠觀看作品的現象,又吸引了幼兒注意力,提高了評價興趣,使他們邊看作品,邊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評價中,當出現某一幼兒的作品,這位幼兒會自豪地說:“這是我做的。”評價中時不時地傳來開心的笑聲。通過這樣評價,有的幼兒在作品方法運用上有了收獲;有的幼兒對作品的平整有了更大關注;還有的幼兒對創意思維有更好的啟示,等等。總之,這種運用多媒體的互動式評價,確實能促進幼兒在不同層次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陶泥教學中對教學方法、手段的一些新嘗試。有人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讓你、我攜起手來,為孩子開辟一片陶泥創作天地,讓他們在這片天地里快樂成長。
教育管理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中小學管理》,月刊,1987年創刊。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學院主辦。是以基礎教育戰線中小學管理干部、教育行政機關干部、教育科研人員、從事干部培訓的教師等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期刊。
文章標題:教育管理論文范文幼兒園陶泥教學的快樂嘗試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xueqian/2910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