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學前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1-11-12 09:44 熱度: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家長突然分離導致的心理不適,致使嬰幼兒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表現出反復哭鬧或變得木愣、黏住某個看護老師、絕食、反復嘮叨、身體不適包括腹痛、拒絕入睡以及做噩夢、拒絕安撫、拒絕入園等各種反常,給家長和幼兒帶來很大煩惱,也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一個重要挑戰。
一般認為,分離焦慮只是嬰幼兒特有的心理現象,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我在數年幼教工作中發現,分離焦慮癥狀,不僅出現在幼兒身上,而且也出現在家長身上,甚至家長表現出的心理障礙較之幼兒更為嚴重。我以為,分離焦慮是幼兒入園面臨的第一道關卡,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精心設置,幫助幼兒及家長渡過這段心理不適期,更好適應集體生活。
一、提前適應
為減輕幼兒及家長的分離焦慮,幼兒園應提供一個提前適應期,向社會敞開園區大門,鼓勵家長帶著幼兒提前進入園內,熟悉園區環境,體驗重要設施,欣賞游樂節目,與園內孩童一起游戲,激發幼兒入園興趣,培養家長的托付信任。
根據我的經驗,凡是提供提前適應期的幼兒園,幼兒及家長分離焦慮就會表現輕微;凡是沒有提供這個適應期的幼兒園,幼兒及家長分離焦慮就會表現明顯。因此,鼓勵提前適應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手法,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都要特別關注,精心準備,用愉悅快樂的氛圍、亮麗活潑的色彩、精彩紛呈的游戲激發幼兒的入園憧憬。
二、教師引導
幼兒入園,從熟悉舒適的家庭環境突然進入完全陌生的園區,從家人環繞的輕松狀態突然進入獨立生活的不適狀態,內心必然惶恐、焦慮。對幼兒來說,其焦慮包括對環境變換造成的陌生感的焦慮、唯恐已被家人遺棄和害怕無人關注的照管焦慮。針對幼兒分離焦慮的不同情況,教育工作者必須辨癥下藥,幫助幼兒盡快渡過心理難關,迅速融入集體生活。
其一,環境焦慮
幾乎所有幼兒在入園之始,都會遭遇因陌生環境引發的焦慮感,只不過程度略有參差。焦慮程度輕的,很快就會適應并融入園內集體生活,而程度重的,可能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仍有入園障礙。盡快幫助幼兒克服陌生環境造成的焦慮,可以迅速營造小班輕松快樂的集體氛圍,吸引更多孩童參與,減輕其焦慮程度。幼兒老師在班級氛圍營造上,要舍得花時間、花精力,布置出有特色、有層次的班級,把幼兒注意力盡快轉移到集體生活中來。
首先要做好教室環境布置。我的做法是,在教室頂層空間懸掛彩色絲帶,在絲帶上綴滿星星、月亮等圖案;在一定時間后,可以把圖案換成小朋友自己的手工作品。在教室設置不同區域,比如娃娃家,放上包括小床、小被、餐具、食材等等,供幼兒觀摩想象,體驗不同角色帶來的愉悅感覺;比如建構區,放上各種積木,供幼兒拼搭,鼓勵幼兒談論自己作品,轉移注意力,體驗成就感;比如益智區,放置各種卡紙、串珠,在手工活動中促進幼兒手部小肌肉群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專注品格。在班級后面制作全家福愛心樹,把幼兒和家人的照片剪裁成不同形狀,裝點在樹枝上,不時帶領幼兒前去欣賞,化解其焦慮。
在班級開展多種小型活動,既可益智,也可轉移幼兒注意力。我通常會設置一個魔術箱,在里面放置各種物品,鼓勵孩童通過摸索猜測物品,調動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凡是猜中的,一般就可拿走該物品;沒有猜中的,可以繼續。幼兒受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使,很快就會積極參與這個活動。還可以通過及時的物質獎勵,比如發放糖果、獎勵彩色貼紙等方式,誘惑幼兒參與。吹泡泡比賽、沙包投籃等活動,也能很好激發幼兒集體參與的興趣。
盡快幫助幼兒適應園中生活,也能很好舒緩幼兒的環境焦慮。教育工作者要堅持在兩天適應期后,立即步入正常的活動秩序和常規培養。同時,要全力幫助幼兒培養最簡單的自理能力如自己洗手、穿脫外衣、自己飲食,幫助幼兒解決如廁等后顧之憂。幼兒在園內生活越是游刃有余,越容易融入集體,其焦慮緩解就會越快。
其二,遺棄焦慮
幼兒從家庭突然進入園區,容易產生被家長拋棄的焦慮。幼兒的空間想象還很有限,無法弄清自身以外的世界,因此會產生強烈的被隔離感覺。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幼兒家長的替代角色,與幼兒盡快建立新的信任關系。
在幼兒入園之初,教育工作者要反復勸慰,告訴幼兒入園原因、回家時間以及今后的規律生活,表達老師的愛意,鼓勵他們與其他小朋友多交流。對膽小恐懼的幼兒,特別是那些神情膽怯、性格孤僻的幼兒,要經常擁抱他們,及時安慰,穩定情緒,傳達強烈安全感。對個別抗拒入園,甚至很久都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的幼兒,可以與家長約定,臨時讓幼兒攜帶一個心愛的小玩具等情感寄托物,幫助他們慢慢調整。同時,也要與家長約定,做好解釋勸慰工作。
其三,照管焦慮
幼兒在家庭環境中,是家人關注的焦點,往往受到過度寵愛,得到無微不至的照管。而在幼兒園環境,幼兒失去了這種關注焦點的受寵感覺,當然就會或多或少產生焦慮。教育工作者要給予適時關注,走入孩童生活,起到類似家長的角色替代。
每天早上幼兒入園,老師要不吝擁抱與微笑,歡迎幼兒到來。在幼兒感到焦慮和失落時,可以采用直接交流的方式,交談時務必要看著幼兒的眼睛,明確表達對他的始終關注。對哭得較重的幼兒,要選擇性地給予格外安撫,既可穩定該幼兒的情緒,也可限制其負面情緒的擴散。幼兒午睡,更易思念家人,是入園初期面臨的一個困難。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關注幼兒睡眠,因為充足的睡眠本身就是一劑優良安慰劑。對不肯入眠的幼兒,要給予安撫。對堅決不睡的幼兒,也不要過分強制,可以選擇給予小玩具,并勸慰其盡量不要發聲,以免影響其他幼兒。
三、家長引導
相對于幼兒,家長因為職責相關往往更加焦慮,但卻容易被人忽視。而家長的焦慮主要是對幼兒的依戀焦慮,特別是祖父母輩,一旦失去照管幼兒的工作,往往產生角色錯亂般的焦慮,變得無所適從。而家長焦慮,既會造成家長不時探看,導致幼兒適應困難,也會有意無意將負面情緒感染給幼兒,加重幼兒的焦慮。所以,教育工作者往往要一手托園區,一手托家庭。
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家長,必要時可以召開家長學校,給予一定的教養培訓。教育家長明白幼兒入園的神圣意義,清楚幼兒教育在其終生成長階段的奠基意義,引導家長做好幼兒入園的鋪墊工作。比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提前帶幼兒去熟悉園區環境;在幼兒入園之前,可以反復與幼兒交流,告訴他入園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與幼兒約定接送時間并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在幼兒入園之初,不要長時間逗留,更不要入園偷看,造成幼兒情緒上的難以割舍。在入園初期的假期,幼兒在家的作息要盡量與園區一致,甚至可以在假日返回園區,強化幼兒入園歸屬感,防止幼兒出現情緒上的反復。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培訓,教育家長為幼兒入園做好充足準備。比如:家長必須及時告知老師關于幼兒的身體狀況,包括有何不適,有否隱疾,食物過敏情況,睡眠習慣等等。教育家長要多向幼兒老師請教,告知幼兒在家中的活動狀況,反饋幼兒情緒、活動方面的任何反常。對可能尿床的幼兒,要準備多余的衣褲,并與幼兒老師溝通好。必要時候,可以給老師列出表格清單,防止貽誤。
總之,分離焦慮是幼兒順利入園的一大障礙,教育工作者要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一手托園區,一手托家庭,以愛心和智慧解決好這一難題,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園區生活,邁好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幼兒分離焦慮的應對措施》來源:《華夏教師》,作者:許瑩瑩
文章標題:幼兒分離焦慮的應對措施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xueqian/4714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