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學前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2-03-21 09:51 熱度:
美術是一種反應社會生活,表現創作者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識的活動。[1]幼兒美術活動有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三種形式,[2]它具有幫助幼兒欣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功能,并且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社會性培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存在活動形式單一、教學方法機械、評價理念偏頗等問題,這不僅使其失卻了藝術活動的本來功能,也無法發揮其對幼兒綜合發展的促進作用。幼兒的美術活動應該來源于對生活世界的感知和自我情感的表達,應該符合其年齡發展特點,使其成為基于幼兒和為了幼兒的活動。因此,我們通過在美術活動各個環節融入游戲元素,讓美術活動本身變得更有趣味和教育性。
一、幼兒美術活動材料的投放要多樣化
幼兒美術活動不是單一地用蠟筆、水彩筆繪畫,或者做泥工和折紙,它的內容廣泛、包羅萬象。要創造性地開展美術活動,前提是為幼兒投放多樣化的美術材料。[3]多樣化的材料需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美術活動的需要,它不僅要具備數量上的豐富性,還要具備功能上的多樣性。
首先,為幼兒提供靈動多變的自然材料。大自然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彩色世界,五彩斑斕的樹葉、造型百變的石頭、形態各異的果實等都深受幼兒的喜愛,為他們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4]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去選擇自然材料,在做做、玩玩、剪剪、畫畫、貼貼中大膽地進行造型或裝飾活動,通過在“玩”美術的過程中發揮想象,進而創作出許多精美的美術作品。例如,利用石頭來創作石頭彩繪和石頭拼畫,利用樹枝制作迎春花和桃花,利用樹葉制作拓印畫和葉貼畫,利用泥土制作泥塑和泥畫,利用種子制作造型貼畫和鑲嵌畫,等等。自然材料千姿百態,變化萬千,靈動而富于想象,且材料均為幼兒所收集,他們會對美術活動表現出更加濃厚的興趣,創作欲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激發。
其次,為幼兒提供一物多用的廢舊材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兒的生活。3~6 歲是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萌芽期,對廢舊物品的利用和創造,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求異思維,激發其創造意識。在美術活動中開發利用廢舊材料,既能使幼兒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同時也能培養其環保意識。幼兒可以在家長的配合下收集各式廢舊材料,在認識各項廢舊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手工活動,通過大膽造型和想象創作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二、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要有可操作性
幼兒美術活動內容的選擇對美術活動能否游戲化有重要影響,選擇可操作的、實用性強的活動內容,可以讓幼兒更持久地保持創作熱情。
首先,活動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事、物是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素材來源。幼兒對富于生活經驗的事物比較樂于表現,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要選擇可操作性強的、幼兒熟悉并且感興趣的、貼近實際生活的事物,做到活動內容“生活化”。[5]例如,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有過吹泡泡的經驗,他們對吹泡泡用到的“吸管”非常熟悉,掌握了一定的吹泡泡的技能,并對吹泡泡這一活動有所期待。在小班開展吹畫《吹泡泡》美術活動,尤其是在活動過程中加入游戲環節,自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毛線這一創作材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幼兒對毛線的彎曲、能繞團、可變性強、顏色豐富等特征也具有直觀的感知。在這一基礎上開展中班繪畫活動《好玩的毛線》,幼兒對線條畫這一技能的掌握則是水到渠成的。在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幼兒的畫作上呈現了豐富的線條組合,如螺旋線、彎曲的長線等。
其次,為活動內容設置適宜的游戲情境。幼兒尚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說一說、做一做、動一動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在美術活動中巧妙融入音樂、體育、語言、表演、角色等游戲,借助與游戲情境的結合,美術活動就更能吸引幼兒的積極投入。[6]例如,小班《影子朋友》拓印活動通過一個有趣的科學故事展開:一天,陽光明媚,有只小鴨走在草地上。忽然它看到一只“黑”鴨子跟在它后面,小鴨說:“你是誰呀?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我是你的影子朋友啊,我愿意做你的朋友!”小鴨和影子朋友玩得很開心。可是,一陣烏云飛來,影子朋友不見了,小鴨很著急,你們能幫小鴨找到影子朋友并把它留住嗎?有趣的游戲情景便于幼兒進行親身體驗和操作,美術活動就可以更加自然、高效地開展。
三、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要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則不但幼兒愿意學,而且能起“樂學”之效。因此,我們嘗試采用游戲化的方式來開展幼兒美術活動,通過“玩”美術來引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主動參與,激發其對美的敏感性,提升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積極性。
首先,使美術活動的結構設計游戲化。在日常美術活動中,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的活動,有的活動以游戲情節為線索貫穿始終,有的活動則在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中分別融入各種游戲,以此來形成符合幼兒實際特點、富有情感和具有操作性的游戲化美術活動。例如,小班涂色美術活動《松鼠存糧》,就是以小松鼠運松果的游戲貫穿整個活動:教師先出示小松鼠引發幼兒興趣,然后和幼兒一起扮演小松鼠收集松果,并搬運到樹洞里儲藏起來作為過冬的糧食。幼兒邊玩邊學,興趣濃烈,滿足了幼兒生理和心理需要,激發了他們對美術活動的喜愛。
其次,使美術活動的指導方法游戲化。指導方法的游戲化主要借助不同的載體來實現,如故事、兒歌、舞蹈等。通過故事來開展美術活動即將美術活動的內容創編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故事中的人物、動物形象化。幼兒在假想的情境中進行交流,跟隨故事情節來開展美術活動,這樣就能更容易理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例如,小班《五彩鳥》美術活動就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展開,白鳥想穿一件彩色的衣服,它飛過果園的上空,吃了什么顏色的果子,羽毛就變成什么顏色(教師把白鳥的羽毛涂成相應的顏色)。此時,幼兒會自發地在白鳥的身體上大膽地進行涂色,美術活動也在故事情節的引領下不斷深入。通過兒歌來開展美術活動則是借用其內容簡練、朗朗上口且富有兒童情趣的特點,讓幼兒從自己的畫筆下找尋邊畫邊誦的樂趣,滿足其自娛自樂的欲望。形象有趣的兒歌不僅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更讓幼兒感到繪畫活動就是一個有情趣的游戲活動,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克服畏難心理,變得敢于下筆和樂于下筆。此外,幼兒美術活動還可以是動態的,即幼兒愿意跟著音樂舞蹈進行創作,美術活動中涉及的繪畫很多都可以在舞蹈動作中得到體現。[7]例如,《天鵝湖》活動中,幼兒模仿天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展現自己的舞姿,再用直線、曲線展示天鵝的體態,并用深藍、淡藍、白三種顏色來點彩。借助舞蹈,靜態的美術活動變成了動態的,恰好讓幼兒好動的天性得以釋放。
四、幼兒美術活動的評價要游戲化
評價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讓幼兒與老師、幼兒與幼兒之間建立起情感的溝通,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點評產生共鳴。恰當地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評價,關注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對美的情緒體驗以及情感態度,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升其語言表述能力和增強其審美鑒賞能力。[8]我們根據活動內容來設計不同的游戲化評價方式。例如,在大班泥工活動《秋天的水果》中,幼兒將制作的水果展現在水果店來進行角色游戲,幼兒自由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售貨員兜售自己的水果,顧客則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讓幼兒介紹、評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能使他們產生積極情感,獲得心理滿足,從而進一步調動自己的創作熱情。尊重幼兒的天性,將美術活動游戲化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充分激發了幼兒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思維,為其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將美術活動游戲化同樣面臨一些實踐上的困惑,如美術活動游戲化過程中過于偏重游戲而忽視教師的教學,教師教什么、什么時候教、怎么教都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需要對美術活動的性質、內容、形式等做更為系統和深入的探究,使其最終服務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
[2]林琳,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
[3]單媛媛.幼兒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10-15.
《幼兒美術活動游戲化策略》來源:《學前教育研究》,作者:張 斌
文章標題:幼兒美術活動游戲化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xueqian/48012.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