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藝術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4-04-18 14:14 熱度:
論文摘要: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其中,是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聲樂教學工作者智慧的結晶,是他們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總結,是高校履行責任和執行課程決策權力的重要體現。只有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學融入到多民族音樂教學之中,才能體現當今高校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同時,將少數民族音樂的豐富資源應用到高校課程教學當中,與各個地方和學校的實際相結合,開設各種門類、形式的課程,對本地區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在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
一、在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的意義
(一)少數民族豐富的音樂文化為高校聲樂教學提供了豐富資源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分為民歌、歌舞、器樂、說唱和戲曲五類,內容豐富,源遠流長。其中,民歌是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民族音樂的基礎。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能歌善舞,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他們把民族特色融入到藝術創造,改編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由于地理環境、語言、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差異,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不盡相同。各個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創造出了大量優秀的民間音樂作品,涌現出許多杰出的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等,是中國音樂史上的濃重之筆。而作為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重地——高校,同時也具有秉承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和有利條件。豐富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因此,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這一資源投資課程建設,將一些易于普及的民族文化融入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讓學生受到多種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教學是民族文化傳遞的紐帶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文化古老的藝術形式,是民族文化最初的藝術形態。在中華文化的大寶庫里,有哲學文化、宗教文化、軍事文化、文學文化等,音樂文化與它們并存,經久不衰,源遠流長,同時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屹立在世界音樂文化之林,是東方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因此,我們應該擔負起繼承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保護好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把音樂文化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載體,不斷發揚光大。而通過高校的聲樂教學來培養民族文化的繼承人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熟的關鍵時刻,是一個判斷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強的群體,因此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有利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對學生愛國精神的增強和民族文化的認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教學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之所以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最為重要的是為了增強我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寶庫中,民族音樂占據一方,其瑰麗多姿、婀娜多態,是我們民族文化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它的特點是旋律優美,內在美和外在美相得益彰,感染力強,教育價值高,能夠塑造意境,具有啟發性,能帶給人們歡樂、愉悅的心境,塑造溫馨、輕松的氛圍,從而陶冶人們的情操。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有的細膩含蓄,有的熱情奔放,有的自然隨性,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很好的教學素材。民族音樂中滲透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具有獨特的作用。
(四)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
在目前的高校聲樂教學中,學校設立的聲樂課程堅持以本地音樂特色為基準的原則,吸納各族音樂文化的精華,選擇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獨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為教學教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本民族、本地區的音樂文化,還能拓展他們的視野,為他們興趣的培養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選擇,這樣就適應了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使他們更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二、如何在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是當今各地區高等院校、文化部門以及個人都在積極思考的一個問題,同時人們也對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進行了關于如何面對社會發展、適應現代化等方面不同的嘗試。以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方法為例,其中最為突出的成效是,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委與文化廳聯合創辦的廣西少數民族歌手班,此班納入了國家教育委員會招生分配計劃,學制為三年,屬中專性質。在培養目標、辦學宗旨、招生方法和培養方法上與同類性質的院校有所不同。這個歌手班在教學方面常聘請民間藝人、聲樂專家進行講座。舉辦了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國內外展演活動,其教學成績可見一斑。而在高等院校的聲樂教學改革中,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教學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經過高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共同參與和研討,總結出相應的行動綱領和教學設計。下面筆者就以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為例,論述如何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一)在歌唱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廣西的少數民族音樂中含有多個聲部,比如壯族、侗族、瑤族、苗族、毛南族等都穩定地保存和流傳著具有多聲部的民歌,這些民歌具有極度的藝術彰顯力和極其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為高校的聲樂教學提供了最為詳實的教學資料。眾所周知,廣西的壯族民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深受大眾喜歡的歌曲,這種音樂文化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是因為在遠古時代,壯族人民就喜歡以歌曲的形式進行日常生活。如農活耕作時以歌曲代替對話,男女以歌曲傳情,踏青游玩時以唱歌來贊美景色,遇到不好的事物以歌曲來抒發心中的抑郁等。直到今天,這種音樂文化形式仍然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年的“三月三”歌節是廣西壯族民眾歡聚一堂,喜慶豐年,聚會聊天的節日,男女老少共同慶祝,不管是唱歌還是其他形式,都會參與到歌節的慶祝之中,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壯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恰恰使音樂教學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歌唱這種最古老的也是最傳統的聲樂教學形式更加凸顯了少數民族民歌的人文氣息,因此,在歌唱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形式。
(二)在器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器樂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發揮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作用,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深度理解,因此,在器樂教學中融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元素就更加能吸引大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廣西的各個少數民族樂器就有百余種,門類齊全,制作方便,使用起來通俗易懂,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在豐富大學文化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廣西的西南地區竹林豐富茂密,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制造民族打擊樂器,而打擊樂器其實是進行音樂教學的最好的樂器,其他的樂器還有竹筒琴、狀笛、侗笛等,這些都可以融入到樂器教學當中。這就更加需要我們運用開創性的思維去更好地發展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中,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其中,是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聲樂教學工作者智慧的結晶,是他們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總結,是高校履行責任和執行課程決策權力的重要體現。只有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教學融入到多民族音樂教學之中,才能體現當今高校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同時,將少數民族音樂的豐富資源應用到高校課程教學當中,與各個地方和學校的實際相結合,開設各種門類、形式的課程,對本地區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標題:中國藝術期刊投稿論文范文下載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yishu/2071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技術論文 特殊教育論文 影視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論文 體育科學教育論文 人文教育論文 成人教育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 教育學論文 學前教育論文 小學教育論文 中學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論文 高等教育論文 天文學論文 數學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