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藝術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23 14:38 熱度:
音樂課是很多中小學都會開設的一門課程,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讓學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一個課程。本文主要針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一些論述,文章是一篇教育界投稿的論文范文。
摘 要: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有效的培訓模式成為音樂新課程師資培訓的理想選擇,在促進音樂教師專業成長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然而,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提高培訓質量。
關鍵詞:音樂新課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
如果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那么,“教師大計,就應該以學習為本”。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音樂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行為和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與專業化水平。這就迫切需要音樂教師加強學習,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尤其是整體素質并不高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要能適應、勝任新課程,就更應積極、主動地學習。而音樂教師的學習,一靠自學,二靠培訓。教育部2000年印發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實施意見,文件強調: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面向全體教師,突出骨干教師培訓,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根本目的,高度重視農村、邊遠、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1]。在此情況下,單純依靠高師院校、教師進修學校和教育學院等培訓機構開展的培訓模式,難以保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全員參與,也不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專業智能和專業素養,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而“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校本培訓”模式經過國內外多年的實踐檢驗,證明是一種符合實際的、可行的、高效的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形式[2]。
一、深入開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的意義
近年來音樂教師的校本培訓模式,倍受廣大農村中小學的歡迎。
第一,校本培訓的主要意圖之一,就是淡化把教師集中到一個地方,讓他們重新成為學生進行學習的理念,而要使教師不必脫離崗位、不必轉換角色就能接受培訓[3]。顯然,校本培訓提倡在教師所任職的中小學開展,不僅使得所有教師都有參與培訓的機會,培訓活動基層化、全員化,而且還解決了“工學矛盾”和經費短缺的問題。
第二,校本培訓從其內容來說是以“問題”為中心,即把遭遇同樣問題的教師集中在一起進行培訓。培訓結果是使教師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誠然,隨著新課改不斷向縱深發展,音樂教師還將面對各種新處境、新矛盾、新困惑及新挑戰,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勢必會影響新課程的實施。而以“問題”為中心的校本培訓可以隨時隨地對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查找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可以說,這種全程化的校本培訓在地處偏遠的農村中小學開展是很適宜的。
第三,校本培訓最大特點在于能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安排培訓活動,培訓結果直接可用于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教師實際需求的細致把握,是決定校本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由于每所農村中小學的校情不同,每位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個性特長、藝術修養以及教學風格等也各異,這就需要針對學校自身實際和每位教師個體特點來安排培訓內容的校本培訓。
第四,通過校本培訓不但可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而且還可使學校形成學習型組織,增強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普遍偏低,使音樂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而校本培訓的開展使學校成為學習型學校,有利于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
由此可見,繼續深入開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盡管如此,由于受經濟、文化、地域、歷史等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還是存在形形色色的問題。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對校本培訓的認識出現偏差
一部分農村中小學領導和音樂教師由于沒有正確理解校本培訓的內涵與實質,不明確校本培訓獨特的功能與優勢,在認識上出現了偏差。
第一,認為校本培訓依然是學歷補償和學歷提升的培訓,與教師進修學校和高等師范院校等培訓機構開展的培訓并無質的區別。然而,部分農村中小學領導和音樂教師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在校本培訓中,還是因循守舊地以“學科”為中心,只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專業技能的訓練,重復職前教育內容,忽視了作為音樂教師教育教學藝術與教育智慧的提升。其結果是雖然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深化與鞏固,但卻不能學以致用,仍然不能適應音樂新課程的教學。
第二,認為音樂教師校本培訓應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劃下進行,實施計劃、培訓內容、培訓目標等都應由教育行政部門及其委派的教師培訓機構確定,具體的培訓活動也應由他們來組織實施。這便使得以“校”為本和以“師”為本的校本培訓成為空話,學校喪失了自主權,其培訓遠離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實際,不僅不能滿足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而且也無法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第三,把“校本培訓”理解為“本校培訓”,認為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的場所只能在本學校,這一認識的偏差將培訓局限在各農村中小學,其封閉的培訓不利于校際之間,或與地方教師教育中心及大學合作等多種培訓形式的開展,也不利于相互之間取長補短。
2.參與培訓的熱情不高
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本身的素質與見識讓他們誤認為教師教育是一次終結性教育。他們把職前所受的教育作為自己一生從教的本錢,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參加培訓提高的意識淡薄,甚至認為搞“校本培訓”純屬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對培訓產生抵觸情緒,哪里會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呢?
其次,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導致一部分農村中小學領導和教師對音樂課漠然視之。他們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音樂新課程實施與否或實施好壞并不重要。再加上一部分農村中小學連一名專職音樂教師都沒有。基于此,很難營造出校本培訓的濃厚氛圍,自然就無法激發他們自覺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3.條件差、合作意識不強導致培訓資源匱乏
由于農村中小學經濟狀況、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合作意識不強,導致在開展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出現資源匱乏的現象。主要體現為如下幾點:
第一,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的資金只能維持正常的辦公,在開展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沒有經費購買培訓教材、樂器等,加上圖書、報刊和網絡等設施、設備不足,使培訓工作步履維艱,已成為無米之炊。
第二,大量優秀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逐漸向城鎮或經濟發達地區流動,使得原本師資緊缺和力量薄弱的學校更是雪上添霜。在開展校本培訓中,由于缺乏優秀音樂教師的帶動與引領,培訓效果不佳,培訓常常流于形式。
第三,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忽視了利用校際間的培訓來實現資源共享,也不善于抓住機會接受來自大學及各級培訓機構中音樂名師的指導。
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的對策
在音樂新課程師資培訓中,雖說各種形式的教師外出培訓有其現實需求和必要,但都不是最佳的對策和發展途徑。實踐證明,真正能從根源上提高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教育智慧,進而全面提高我國基礎音樂教育質量的只有“校本培訓”。因此,尋求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對策便刻不容緩。
1.校正校本培訓觀念,注重培訓實效
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以能力導向的培訓模式應成為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的主要模式。為此,農村中小學應把強調“知識導向的校本培訓”轉向“能力導向的校本培訓”,不僅要到教學現場和課堂中去提高教師勝任音樂新課程與革新教學的能力,而且還要注重提高在音樂新課程實施中所“生成”問題的解決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等。
此外,還要透徹理解校本培訓的概念。校本培訓一詞界定的關鍵在于對“校本”的認識,它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顯然,從這個“校本”概念的詮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以校為本的培訓,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培訓權利的下放,學校有充分的自主權,是培訓的主體。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僅為校本培訓提供一定程度的監督或援助,至多起“配角”作用。
2.鼓勵音樂師范生到農村從教,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農村中小學由于專業音樂師資缺乏與教育理念陳舊,不能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為此,國家、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音樂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師資緊缺的現狀,摒棄“頂課”和“包班”的現象,減輕教師的負擔與壓力;另一方面還能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帶到音樂課堂,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扭轉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的局面。他們作為一支新生力量,年輕、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負,會以熱情、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使培訓工作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此外,隨著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廣大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變“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我想培訓,我愿培訓”。這種主觀愿望的學習態度有利于營造主動學習型的教師文化氛圍,從而使得校本培訓能健康、持續地開展。
3.增加培訓經費投入,構建合作伙伴關系
在農村中小學辦學經費并不充裕、教師收入并不高的情況下,靠學校從自身辦學經費中撥出專款,或要求教師個人出資來增加培訓經費的舉措很難行得通。鑒于此,只能多爭取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持續加大經費投入。當然,還可考慮建立鼓勵社會各界對農村中小學捐贈的政策法規,多渠道籌措資金來增加經費投入,使校本培訓建立在強有力的財力基礎上,為其持久、高效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還可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有效地利用各種培訓資源。首先,在校內與骨干教師結對,開展“傳、幫、帶”活動,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其次,要敞開校門,加強校際交流,甚至可以形成區域性合作的校本培訓網絡,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不僅有利于促進校際間的橫向交流,而且還便于把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統一調配,擴大培訓資源。再次,還可以與學科專家、高校、教師培訓機構的知名教授建立密切聯系,構建“縱向合作”的伙伴關系。
4.依據培訓對象選擇培訓內容
校本培訓的對象是教師,它的最大優勢是在科學分析教師特殊培訓需求的基礎上,選擇針對性、靈活性的培訓項目。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中,可以在強調尊重教師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選擇培訓內容,做到培訓個性化。也可以讓大學的專家教授或師資培訓機構身體力行,走向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第一線,親身體驗具體的教學情境,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音樂教師發展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礎上選擇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問題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中所面臨的難題,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的一大難題,而解決難題的關鍵在教師。“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新型的培訓模式成為提高音樂教師專業智慧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其培訓重在提高教師適應急劇變化的教育、教學條件的能力,是推動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吳衛東.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 李玉娟.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4).
[3] 王曉春.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作者:余雙慧(1978-),女,湖北荊門人,湖北荊楚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
相關期刊簡介《教育界》雜志,定位于教育專業的教育類權威性學術期刊,教育類核心期刊,本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出版總署批準的純教育類權威期刊。主管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主辦單位:廣西出版雜志社,國內統一刊號CN45-1376/G4,國際刊號:ISSN 1674-9510 ,郵發代號(基礎教育版48-195,高教職教版48-196),該期刊是面向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育科研院所、各類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及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專業教師的綜合性教育教學類素質教育專業性教育學術理論期刊。
文章標題:教育界投稿論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校本培訓的問題與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yishu/2817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