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藝術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20-03-12 09:22 熱度:
流行舞于20世紀80年代流入中國,屬于流行文化的一種,與社會文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相匹配,因其獨特的風格被年輕人為主的大眾所喜愛。我國戲曲表演發展歷史較長,隨著時間推移,文化多元化發展,戲曲表演元素開始在流行舞蹈中有所體現,賦予了流行舞蹈以新亮點。
一、戲曲表演元素與舞蹈的聯系
我國戲曲發展歷史已經達到八百年之久,且正在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呈現出新特點,經過多次革新與優化后形成了系統的戲曲藝術體系。而中國舞蹈早在夏商時期便被列入表演藝術領域內,換句話說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早在大唐盛世時期內,中國舞蹈便積極吸收國外舞蹈精華,加以處理后將其與明顯的東方特色糅合,致使唐代舞蹈達到一個極致狀態,大唐也被譽為中國舞蹈的黃金時代,例如歌舞戲、參軍戲等,均表明了當時中國戲曲的形成已經初具雛形。唐代宮廷樂舞中存在一種流行樣式,即為“大曲”,著名曲目包括《霓裳羽衣》《薄媚》,其中涉及到的節奏形式“慢、中、快”對后期戲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宋代舞蹈編排開始具有故事性,講究唱、念、舞集于一體,綜合處理后逐漸呈現出情節化特點,強調舞蹈服飾的華美及場景效果,純舞蹈性質逐漸淡化。直至元代,此種現象更是成為舞蹈發展的大勢所趨,舞蹈開始被適量融入戲劇表演中,例如“南戲”的出現與發展便論證了這一點。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舞蹈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在原有舞種的基礎上創新舞蹈表演方式。但戲曲表演元素與流行舞蹈的深度交融并不多見,大部分原因在于二者起源與發展趨勢存在較大差異,戲曲表演繼承著傳統,流行舞娛樂、自由、律動的性質較強,并趨近時尚與大眾化,二者并不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而在各類藝術形式趨近融合的當代,舞者可積極探索,開辟出一條新的藝術之路,將戲曲表演元素適量融入流行舞蹈內,為觀眾創造出一些傳統與流行兼具的新作品。
二、戲曲表演元素在流行舞蹈中的運用
戲曲表演元素包含唱念做打,同時還會涉及到音樂、對白、舞蹈、歌唱等表現方式,戲曲表演元素常見的有:情節故事元素,強調戲曲表演的故事性,舞者與觀眾建立有效聯系,形成某種形式上的良性互動;語言元素,漢語本身便自帶音樂性,戲曲語言中的“唱”“韻白”“口白”,通常體現在曲牌、板腔等形式上;表演藝術元素,主要指的就是戲曲行業內的唱念做打,也是所有從事戲曲行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原藝術元素,詩歌、音樂、繪畫、建筑、雕塑五類藝術不可替代,發展途徑也不盡相同;現代科技元素,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現代科技在藝術領域中逐漸體現出來,已經成為戲曲表演發展的新趨勢;媒體元素,藝術發展過程中,必定會涉及到各種媒體元素,如電影、電視等。流行舞蹈群眾性與自娛性較強,屬于人民群眾淺層審美意識的一大載體,類型多種多樣,包括標準舞、拉丁舞、街舞、爵士舞等,與公眾日常活動、職業性事務息息相關。不同舞種各舞蹈內容均有所區別,以街舞為例:街舞是一種場面熱鬧、技巧復雜、律動性強,廣受年輕人歡迎的舞蹈,它的種類很多,有Jazz、Locking、Breaking、Poppin、Hip-hop、Newstyle、Reggae、House、Krump、Bebop等。而其中的每個種類又各具特色,Jazz對身體形態、柔韌度要求較高,主要受到女生的推崇。Locking,又名鎖舞,對手臂和手肘的動作要求較多,將動作放大、夸張化,用funk的音樂較多,在服裝上也有著非常鮮明的風格特征。隨著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元素與流行舞蹈的聯系逐漸緊密,越來越多的舞者在流行舞中尋求嘗試傳統戲曲元素的融入。流行舞蹈具有國際化特點,發源于歐美地區,具備堅實的群眾基礎,而中國戲曲是根據各民族生活習慣、歷史傳統,甚至中國古代舞蹈表演衍生而來,所以二者從根上有實現共同發展的可能。具體表現如下:
(一)身段技法
中國戲曲舞蹈講究“唱念做打”,身段技法側重于“打”與“做”,流行舞蹈吸收這一點,在舞者身段技法上更加注重動作規范、掌握要領,細微到站姿、做法上,圍繞“身韻”增加舞蹈美感。例如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元素中通常會以“圓”為主,如戲曲表演中最常見的“山膀”,基本動作要領為以胳膊肘為中心點,動作變化時需呈現出圓形狀,手指捏成蘭花指,還包括“圓場”“臥魚兒”等常見動作,流行舞在設計部分舞蹈動作時,往往也是強調“圓心”。又如中國戲曲中的“子午相”“陰陽面”“擰麻花”動作,與流行舞中的“形、神、律”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無一不處處體現著人體的圓、曲之美。戲曲注重以“含”為美,各舞者做出的各種舞蹈動作全部需要把握適度,盡量做到虛實相生、剛柔并濟,其核心屬性為萬物歸一,流行舞中的踢踏舞與之大體上相似,舞者“頭、頸、腦、腰”等全部需要訓練,力求舞蹈美感最大化。
(二)動作表演
無論是舞蹈還是戲曲表演,都離不開它的載體——人的動作。舞蹈動作表演需要借助呼吸來進行調節,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提升舞蹈動作的連貫性及美感,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中國戲曲表演訓練中包含身韻練習,呼吸貫徹始終。例如“提沉”訓練時,呼吸訓練的融入能夠實現舞者與舞蹈的高度融合,不同節奏下不斷變化身體方位。流行舞蹈與之基本相似,必須通過呼吸調節法保證舞蹈表演質量。舞蹈中借鑒戲曲成功的舞臺表演動作,可以增加舞蹈表演的技巧,甚至使得新的流行舞蹈表演更適應觀眾的審美要求。
(三)服裝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傳統戲曲服裝款式包括:蟒、靠、褶、帔、衣。不同名稱的服飾分別表示不同人物形象,例如蟒袍為帝王或身份極其高貴的人群穿著衣物;靠指的是武將服裝;褶表示平民百姓普通穿著;帔為官宦人員下朝后所穿。除了外觀設計存在時差別外,戲曲表演中涉及到的服裝各樣顏色也表示著人物性格特點,例如紅色多表示忠誠剛正;黃色多為王侯將相尊貴之人所用;黑色多代表豪放剛直。裝束造型上,紅色表示忠誠;白色表示奸詐;黑色表示粗獷;黃色為睿智;藍色為勇猛等。基于此種模式,觀眾觀看表演時僅僅通過人物造型、服裝便可大致了解人物定位,便于更好的了解劇情進展。流行舞中以音樂烘托舞者表演,營造最佳表演效果,通過舞者優美動作向觀眾傳遞美感,在這一過程中,舞蹈服裝具有表達劇情的作用,重要性不容忽視。流行舞蹈服裝力求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甚至自由舒適。服裝隨著舞蹈動作的變化而移動,為觀眾時而帶來薄如蟬翼的靈動之感,時而為其帶來重如盔甲的厚重之感,既可展現舞者形體線條,又可保證舞蹈動作到位。在流行舞蹈的表演中,加入戲曲服裝的元素,有利于觀眾對舞者所扮演的角色、舞蹈內容的直觀認知。
(四)流行舞蹈創作
以流行舞中的爵士舞為例,爵士舞又被稱為美國現代舞,屬于一種動感節奏型舞蹈,外放性較強,舞蹈營造出生機勃勃的氛圍。爵士舞舞蹈動作創作上,更多的強調扭捏,隨著時間推移開始融入手賬、踢踏、高帽等元素。動作表演上爵士舞吸收了多舞種的精髓,包括芭蕾舞動作位置、踢踏舞技巧、現代舞身體收縮及放松、拉丁舞步中的舞步、中國戲曲中上半身挪動位置等。爵士舞包括古典爵士、拉丁爵士、街舞爵士,要求舞者正確把握好靈魂、性感及平衡三要素之間的關系,這一點與中國戲曲較相似,講究頭部、頸部、肩部、上肢等處的移動美感,各個動作連貫性較強,做到行云流水。
三、結論
總而言之,流行舞蹈是新時代背景下公眾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戲曲表演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瑰寶,正確把握好二者關系,實現流行舞蹈與戲曲表演元素的有機融合,有助于實現二者的共同繁榮。現代流行舞蹈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諸多優點,均可起到借鑒作用,舞者及學者需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伊晅.流行舞蹈與藝術舞蹈的結合研究[J].藝術評鑒,2019(07):77-78.
[2]王可,王永剛.流行舞蹈與藝術舞蹈的結合探析[J].北極光,2019(09):12-13.
[3]殷嬌陽.流行舞蹈與藝術舞蹈結合發展對策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7,8(02):211-212.
戲曲表演元素在流行舞蹈的運用相關推薦戲曲藝術文化對現代藝術有何影響
文章標題:戲曲表演元素在流行舞蹈的運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jiaoyu/yishu/421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